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永葆生機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遵循了守正創新之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增強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增強主動應變、積極求變的決心,繼續以守正創新增強制度活力。
中國的改革開放何以能夠行穩致遠?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下簡稱中國制度),堅持守正創新,將堅持正確方向的定力與勇敢創新的自覺統一起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證。
中國制度守正創新的理論底蘊
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原理看,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它本身就是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過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黨始終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不斷破除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舊觀念和舊體制,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斷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不斷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中國人具有守正的傳統。守正,意味著堅守正道,堅持按事物的本質要求和發展規律辦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中稱贊趙禹“據法守正”。唐代文學家皮日休在《鄙孝議下》中說:“有守正者,雖大孝不錄;為非者,雖小道必旌。則圣人之制,后何法焉?”同樣強調守正的意義。中國人也富有創新的傳統。幾千年前,我國先民就提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荀子》有載:“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這不僅講明了體常與盡變的聯系,而且揭示了守正與創新的關聯。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從制度方面來講,守正強調的是堅守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正確制度,要求制度設計必須承接歷史,反映現行制度與先前制度之間的聯系;創新強調的是在實踐中創造出新的制度因素,要求制度設計超越歷史,反映現行制度對先前制度的發展。簡言之,守正夯基礎、承歷史、重聯系,創新把關鍵、謀未來、求發展,在制度建設上分別反映了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側重點不同。但是,兩者又是內在統一的。只有堅持守正,創新才能有堅實的基礎、明確的方向;只有不斷創新,守正才能獲得不竭的活力源泉。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我們堅持正確的制度發展方向,適時改變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改革開放行穩致遠,這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的本質要求和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
中國制度守正創新的實踐展開
守正創新的基本邏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中國制度守正創新的基本邏輯。一方面,中國制度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遵循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另一方面,中國制度緊緊把握時代脈動,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密切聯系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不斷賦予科學社會主義以鮮明的時代特色、中國特色、實踐特色。
守正創新的價值取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將人民的意見和感受作為制度設計、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1984年,針對一些人關于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的政策會不會變的擔心,鄧小平同志明確表示:“我們的政策不會變,誰也變不了。因為這些政策見效、對頭,人民都擁護。既然是人民擁護,誰要變人民就會反對。”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最高標準。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制度守正創新的根本價值取向。
守正創新的生動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邏輯、價值取向,既表現出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也表現出大膽地試、勇敢地改的決斷;既注意到社會變革的深刻性、廣泛性、復雜性,又保持了社會發展的方向性、穩定性、延續性。對于中國制度而言,就是堅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創新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比如,從經濟領域來看,我們既始終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又不斷探索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筑牢了鞏固和發展中國制度的基礎;我們既始終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注重突破舊的經濟體制束縛,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的偉大創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目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336項重大改革舉措中已出臺實施方案的超過95%,中國制度守正創新結出累累碩果。
中國制度守正創新的時代要求
增強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必須強化守正這個基礎。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但關于改革開放的目標和方向,社會上仍存在一些噪音、雜音。對此,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才能走出一條新路、正路,才能更好地走穩走好新時代的改革開放之路。
增強主動應變、積極求變的決心。改革意味著創新與超越。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必須抓牢創新這個關鍵。當前,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大好局面。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必須堅定信心和決心,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繼續以守正創新增強制度活力。習近平同志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只有同時保持制度的自信與創新的自覺,同時保持守正的堅定和創新的激情,才能不斷增強中國制度的生機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