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近期,法國召回其駐意大利大使一事轟動歐洲政壇。法國此舉,是抗議意大利副總理迪馬約與法國“黃馬甲”運動代表會面。一方面,法國國內仍在持續的“黃馬甲”運動暴露出社會的巨大撕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由社會撕裂所導致的民粹主義浪潮,已然深刻地影響到了歐洲政治生態。
近年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民主國家”面臨著嚴峻的國內政治形勢。在歐洲,德國內部圍繞接納難民問題爭論不休,前景難料的“脫歐”正撕裂英國社會;在美國,輿論環境日益暴力化,槍擊事件頻繁發生,兩黨之間爭斗激烈……看似“成熟”的西方民主政治正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歐美發達國家出現的緊張和混亂,人們不禁要問:歐美民主政治為何不能團結起社會的不同階層和利益集團,在相互妥協中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自我糾偏?社會為何走向了狹隘、排外和仇恨?
使歐美民主政治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是貧富差距導致的階層矛盾。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自詡為“橄欖型”社會,即生活體面、知識水平較高的中產階層構成了社會的主體,因而社會比較穩定。但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以美國為例,自上一次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內失業、低薪、貧富差距大等社會民生問題日益突出。處于困境中的白人藍領階層將特朗普推入了白宮,卻使美國社會的撕裂越發嚴重。
一般而言,面對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失業等問題,歐美國家常常會通過加強社會保障、提供教育培訓等福利來進行應對。但這些措施無疑會加大政府財政負擔,而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的提高又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反而使得就業狀況更加惡化。同時,政客們為了自己上臺,常常不顧及國家財政承受能力,給選民很多不切實際的承諾,民眾的“胃口”越來越大。在長期的經濟不景氣中,通過國家權力進行財富再分配的呼聲越來越高,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這是反全球化、民粹主義、排外主義等思潮興起的重要原因。
使歐美民主政治陷入困境的另一個原因是文化差異導致的認同矛盾。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西方的自由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自詡平等、包容和博愛,強調不同社會群體的差異,興起了形形色色的社會認同,但國家認同卻受到損害,從根本上削弱了歐美社會的凝聚力。對于當前美國和歐洲社會中的自由派來說,性別認同、族群認同、宗教認同、環境認同等恐怕更重要。例如在美國,基于基督教保守主義的白人至上主義與基于平權主張的左派之間,矛盾愈演愈烈。2017年發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的“白人至上”騷亂,便是這一矛盾的結果。
由于對峙雙方總體勢均力敵、互不相讓,傳統的制衡機制很難良性運作,政治運作常常陷入僵局。各方謀求的解決之道,無非是增加支持者的數量,獲得人數上的絕對優勢,謀求推行己方的政策主張。但那時的“民主政治”也就很難稱為“民主”了。顯然,作為極端個人主義和文化沖突相結合的產物,認同政治正分化甚至撕裂著西方社會,成為現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癌癥”。
要治好社會的“病”,不管不顧地“下猛藥”恐怕會傷筋動骨,利用甚至加劇社會的分化則更不可取。目前歐美國家社會的分化和由此導致的各種“病癥”仍在持續,究竟“藥方”會怎么開,還有待繼續觀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