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代社會有兩種主流思潮。一是認為法治優于人治,而且,人治不僅差,簡直不可容忍。二是既然法治如此優越,進而就有了制度萬靈論,認為只要設計出一套好的制度,就可永保太平和繁榮。
如果仔細考察中國歷史這種源遠流長的政治發展演變史,就會發現,這兩種主流思潮都是很幼稚的幻想。實際上,人類的政治,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即使在理論和想象中也沒有。每一代人都要面對自己的問題,并努力去解決。在政治問題上,也就是在人類關系的協調和整合上,永遠沒有終極答案,“革命永遠在路上”。
在這里,我將以皇位繼承、軍隊制度、中央地方關系等幾個問題為例,根據中國歷史的過程,來說明這些問題永恒的“左右為難”——在這些問題上,你永遠也不可能找到徹底的解決方案。按下葫蘆浮起瓢,才是常態。
皇帝和皇權,是中國古代歷史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是怎么夸大也不過分的。而作為一種制度,皇帝和皇權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繼承問題。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繼位之時,往往是國家政治最不穩定、最脆弱的時候,由此爆發的政治危機,舉不勝舉,甚至因此身死國滅的,也不少。
那么,中國古人是怎么解決皇帝繼承問題的呢?為什么在這個問題上,兩三千年都找不到萬無一失的妥善的解決辦法呢?
02
說到皇權繼承,首先要解釋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父死子繼成為最主要的繼承方式?
對這個問題,胡繩先生在一本書《兩千年來》中做了解釋。
父死子繼的缺陷是明擺著的。父親優秀,兒子也優秀,這并不成立。既然如此,為什么對皇帝不來個“選賢任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挑出最優秀、最能干的人來做皇帝呢?為什么要固執地遵照父死子繼呢?
很多時候,大家都能看出來,太子并不優秀,甚至不及常人,或者性格有明顯的缺陷,但即使如此,古人也頑固地堅持父死子繼,而不是另選他人。這是為什么呢?古代的那些士大夫、大臣,自己那么聰明能干,為什么寧愿給一個不聰明不能干的人磕頭,尊奉他為皇帝。大家都傻么?
如果你以為古代那些士大夫、高級官員、文臣武將根本就看不出來那個太子不靠譜,或者明知蠢人當皇帝不成,但就是因為愚忠而堅持父死子繼,那你就錯了。古人絕不是傻。他們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03
皇位的父死子繼雖然有很多弊端,但有一個獨特的優點,那就是確定性很強。誰應該繼承皇位,沒有爭議,也沒人能人為操縱動手腳。當然,為此,后宮制度非常嚴格。皇帝和哪個妃子睡覺,哪天睡的,后來是否因此懷孕等等,都有詳細記錄。這方面,絕不容許有任何錯誤。包括宦官、太監制度,雖然很反人性,但也是為了在太子的血統上不出任何差錯。
只要血統不出差錯,嫡長子就是確定的,于是,皇權的繼承人就是確定的。大家不用爭了。
如果在皇權上實行選賢任能,說起來很好,但士大夫們知道,那一定是天下大亂爭斗不休。原因很簡單,是不是“賢”,或者說,是不是“最賢”,這可沒有公認的結論,不像誰是嫡長子那么確定無疑。
聰明能干的人,可太多了。皇位只有一個,讓誰坐不讓誰坐呢?而且,皇權的吸引力太大了,為此大打出手甚至興兵打仗,都是值得的。所以,選賢任能找皇帝的結果,一定是國家內戰,民不聊生。
與國家內戰、民不聊生相比,讓一個不那么聰明不那么能干或者性格有缺陷的人當皇帝,就要好得多了。這個局面雖然也不理想,但還可以接受。對這筆賬,中國古人早就算過很多次了,實踐中的正反例子也都見識過很多了。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力改革,趙國的國勢強盛一時,秦國都很畏懼。他作為君主,很好,但在選擇繼承人上犯了大錯,破壞了長子繼承制,不但導致國家內亂,他老人家自己也被活活餓死,死后的謚號,得了一個“靈”字。在謚號里,“靈”不是好字眼,是個貶義詞,意思就是不著調、不靠譜、胡來一通。
所以,士大夫們寧可給蠢蛋磕頭,奉他為皇帝,也不愿意因為多個“賢人”爭奪皇位而讓國家陷入內戰。這筆賬,很容易算。應該選擇哪個,很清楚。士大夫們不但不傻,而且非常精明智慧。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父死子繼、嫡長子繼承成為皇權的法定繼承制度。不過,關于皇位繼承,可不會就此徹底解決,難點還有很多。
04
皇帝后宮都有很多女人,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等等。這當然是對婦女的壓制和欺凌。但從朝廷的角度來說,弄這么多女人圍著皇帝,首要目的其實是為了確保皇帝有男性繼承人。雖然如此,但一輩子沒能生出兒子、或者兒子生出來也沒能活到成年的皇帝,比比皆是。
皇帝沒有子嗣,怎么辦?這就是一個大難題。關于這個大難題,我們后面再說。這里先說比較容易的——比較容易的,其實也很難。那就是,皇帝有兒子,而且確定了他當皇太子,怎么培養他?皇帝老爹和太子這個兒子的關系,怎么處?
皇帝的能力和智慧,對于國家來說,太重要了。所以未來的皇位繼承人的水平,也就很重要。既然太子的天生素質沒法挑,只能“撿到籃子里就是菜”,那么就要應該努力培養教育他,讓他今后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在培養太子這個問題上,對朝廷來說,好的師資和好的條件,都不成問題。困難在于,太子的老師和相關人員,越優秀,可能的麻煩就越大。
太子確定以后,一般就搬入專門的宮殿去住——東宮。圍繞著太子的這幫人,老師、太監、隨從等等,就成了一個團隊——東宮團隊。這個團隊里的人很清楚,自己是未來皇帝最親近的人——往往也是最信賴的人。那么,等到將來太子繼了位,成了皇帝,自己也就成了宰相啊、帝師啊,至少也能混個大內總管。這個誘惑可是太大了。
如果確立太子以后,老皇帝不久就死去,太子順利繼位,這當然是最好的。可事情哪里會總是那么合適。如果老皇帝遲遲不死,甚至真成了“萬歲”老壽星,隨著時間的流逝,東宮團隊的凝聚力、戰斗力就會越來越強。如果太子已經成年,他還會有意識地招攬各方面人才,為今后的執政做準備。
這樣一來,東宮就成了“第二朝廷”“影子內閣”。國家就出現了兩個政治中心,一個是皇帝,一個是未來的皇帝。這可就麻煩了。
05
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康熙朝的太子胤礽。康熙太長壽,太子等著繼位,等了一年又一年,等了四十年,康熙還不死。胤礽實在等急了,發牢騷說:“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這一急呢,就禁不住搞事情了。加之手下的團隊早已成熟,行動能力足夠。結果就是康熙胤礽父子的關系勢同水火。康熙把這個太子廢了立,立了又廢。最終還是廢了,并且禁錮到死。
可以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朝廷中眾多大臣會是多么為難。皇帝和未來的皇帝打起來了,作為大臣,你站在哪一邊?你支持誰反對誰?要知道,在這個問題上站錯了隊,掉腦袋都是輕的,弄不好會滅門九族啊。
看到了吧,朝廷下力氣培養太子,讓東宮團隊發展壯大起來,固然有利于太子今后把皇帝當好,但如果老皇帝老是不死,反而會成為國家政治的一大麻煩——天有二日,國有二主了。國家因此發生內亂,也有可能。
康熙還算運氣好,他一直牢牢控制著權力,雖然廢立太子讓他老人家心力交瘁,但好歹沒出大亂子。南朝時有個皇帝就沒這么幸運了。
南朝宋齊梁陳中的宋朝(也稱為“劉宋”)有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他有個嫡長子,名叫劉劭。劉劭六歲時就被立為太子。看上去一切都正常。
但這個劉義隆遲遲不死,劉劭急著要當皇帝,就在東宮“扎小人”,做巫蠱之術,詛咒他爹趕緊死。這事被劉義隆知道了,就要廢了這個太子。
但劉義隆做事不果斷,是否廢太子,猶猶豫豫——畢竟是親生兒子,老爹心太軟。可他這個兒子做事卻很果斷。更重要的是,劉劭的東宮團隊已經很強大,東宮里有甲兵上萬。聽說他爹要辦他,劉劭毫不猶豫,立刻發兵沖進朝廷——東宮離皇宮很近,說沖就沖——把他爹宋文帝給殺了,自己當上了皇帝。
看,不好好培養太子,將來他當不好皇帝。可是,好好培養他,他羽翼豐滿、團隊強大,老皇帝可就睡不著覺了。
這事怎么辦才好?左右為難啊。
不過,難題可不止這一個。關于東宮太子的難題,還有。下一篇接著說吧。
轉自微信公眾號:李子旸。(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慎明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2021-09-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