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在合成人工蛋白質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這一由中國農科院飼料所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期引起世界各國媒體的高度關注。
據媒體介紹,我國在一氧化碳合成人工蛋白質的工程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而且最關鍵的是已經形成了萬噸級工業產能,這將極大改善我國牲畜飼料嚴重依賴國外進口大豆豆粕的窘境,同時還在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畜牧業和飼養養殖產業達到“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難題,也突破了一項人類文明進程和生命科學技術的前沿性革命性技術。
據媒體介紹,傳統意義上,天然合成的蛋白質需要大量時間,在植物和植物體內合成天然植物蛋白需要微生物、自然光合反應以及各種酶和化合物的綜合作用,這里涉及了太多的植物遺傳表態、生物能置換、以及植物生長生產的運作過程。
總體上植物生產蛋白質需要的時間周期太長,轉化率太低,而且造成巨大的自然資源浪費,為了飼養牲畜,而大量種植豆類植物嚴重影響了其他糧食生產,也成為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約8000萬噸至1億噸大豆,由于豆粕作為全球最大的蛋白來源,其壓榨的植物豆油是食品工業的主要用料之一,很難被其他植物替代。而豆粕豆渣則是我國畜牧養殖業的主要飼料來源,據了解,我國每年消耗7000至8000萬噸豆粕,其中進口數量達到8成多,這就是我國大豆進口越來越多的一個根本原因。
然而,國際大豆市場的價格隨著美國、阿根廷和巴西三國的氣候、產能以及播種面積的影響,換句話說,相當于我國的糧食安全受制于這三國大豆生產的各種因素影響,而且美國長期把持著國家大豆和玉米市場的絕對定價權,中方必須找到可以代替的新型人口蛋白質技術,達到全面替換大豆豆粕的目的。
據媒體介紹,在經歷數年艱苦攻關后,我國農科院飼料所和首鋼朗澤公司聯合研制的新型人口合成蛋白質技術,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尾氣以及氮源(氨)進行化學合成,在乙醇梭菌蛋白制備上獲得空前技術突破,實現22秒快速合成,創造了85%轉化率的世界第一人工合成蛋白質紀錄,已經在8月份獲得全球第一份飼料添加劑證書。并投入大量使用。
來源:種花家的評論員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中國正加緊準備!首次突破工業級人造蛋白質,有望打破國外卡脖子
2021-11-0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