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韓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雙、銀振強、何德勇、陳巍等,近期實現833公里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將安全傳輸距離世界紀錄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實現千公里陸基量子保密通信邁出重要一步。該成果1月17日在線發表于《自然·光子學》。
雜志網站截圖
量子密鑰分發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在信息安全層面上提供了竊聽可感知的密鑰分發手段。光量子是量子信息的天然載體,但線路中不可避免的損耗限制了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距離,也是制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部署和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2018年,英國科學家提出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突破了原有的理論極限,但其理論的完善和實驗技術的開拓極具挑戰性。郭光燦、韓正甫研究組在2019年首先提出了免相位后選擇的雙場類協議,并首次在300公里光纖信道中驗證了此類協議的可行性。經過2年多的探索,郭光燦、韓正甫團隊提出了改進的四相位調制雙場協議,并進一步提升了獨立光源的鎖相穩頻技術、高帶寬信道相位補償技術、高信噪比的單光子探測信號甄別技術等關鍵技術,將光纖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傳輸距離延長至833公里。
相比于國內外其他研究團隊工作,該成果不僅將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距離從500多公里大幅提升至833公里,而且將安全碼率提升了50倍至1000倍,向實現千公里量級陸基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2021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陳騰云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劉洋等合作,利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小組研制的超導探測器,基于“濟青干線”現場光纜,突破現場遠距離高性能單光子干涉技術,分別采用激光注入鎖定實現了428公里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同時利用時頻傳遞技術實現了511公里TF-QKD。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宣布,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的最長時間。
公眾號:硬科技HardTech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