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王子鳳 潘金娥丨百年回眸與啟示:共產國際及其與中國革命的關系
點擊:  作者:王子鳳 潘金娥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1-10-12 07:03:31

 

1.webp (9).jpg

成立于1919年3月6日并于1943年5月15日宣布解散的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在其存續的24年期間里,在65個國家建立了76個支部,發展了300多萬黨員,對20世紀上半葉的世界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包括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早期中國革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關于共產國際的歷史地位及其與中國革命的關系,長期以來在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學術界中存在不同的看法。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窗口,借助世界各國共產黨的視角重新考察共產國際及其與中國革命的關系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將有助于回答我們“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并激發我們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國際聯合問題的思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如何發揮作用提供歷史鏡鑒。

一、共產國際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的歷史地位與貢獻


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問題,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課題,而且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重要問題。因此,了解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關系,首先要將其放在共產國際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考察。

長期以來,世界共產黨和國內外學術界對于共產國際的存在的必然性及其歷史功過一直存在爭議。2019年是共產國際成立100周年,各國共產黨和學界掀起了重新評價共產國際的熱潮。對于共產國際的評價,目前存在爭議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即是否有必要建立共產國際,以及如何客觀評價其歷史功過。

(一)是否有必要成立共產國際

關于共產國際的成立,有部分學者認為共產國際是“早產兒”,認為列寧對世界革命形勢的估計不足,而且當時的客觀條件還不成熟,成立這一國際組織為時過早,共產國際是國際共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而又發展不夠的產物,是必然要誕生但又過早地產生的不成熟的果實。還有學者否定共產國際創立的必要性,認為共產國際的成立帶有偶然性,是“主觀意志支配的”產物。這種看法的主要理由是:共產國際的成立是為了搞世界革命,但歷史表明世界革命并未到來,共產國際的成立是非必要之舉;共產國際日后在指導各國革命上犯了一系列錯誤,所以這個組織的存在沒有必要;共產國際后來成為蘇聯推行大國、大黨主義的工具,因而共產國際的成立弊多利少。大部分共產黨人和學者則認為,共產國際的成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不是“早產兒”或某人“主觀意志支配”的結果。從共產國際成立的歷史背景、理論準備和組織準備等方面來看,共產國際的成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第一,從歷史背景來看,共產國際的成立是基于當時世界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共產國際是20世紀初,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產物。共產國際的成立是依據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實現國際聯合是戰勝資本主義、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的必要條件的論斷,同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合乎規律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二國際領導人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立場,支持本國資產階級政府參加帝國主義戰爭,放棄了領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使命。與此同時,歐亞等地工人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出現了革命高潮,以列寧為首的無產階級政黨為應對時代挑戰,承擔起歷史的重任和擔當,作出了成立新的國際的歷史性抉擇,把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帝國主義的攻擊。

第二,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為共產國際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成功的革命需要三個條件。其一,統治階級無法用傳統手段統治國家;其二,大多數工人在現有制度下看不到解決他們問題的方法;其三,必須有一個紀律嚴明、組織有序、具有明確的反資本主義的思想理論和堅定地奪取政權的意愿的共產黨。顯然,20世紀初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各地反殖民主義戰爭,說明前兩個條件已經具備。而共產國際成立之時,列寧立足于資本主義已經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現實,對帝國主義的特征進行了深刻揭露,提出無產階級革命可以在資本主義薄弱環節爆發并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科學論斷,他對如何建設無產階級專政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列寧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共產國際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和團結為共產國際成立提供了階級和組織準備。在1915年,列寧就開始籌建新的國際,做了大量工作來團結左翼力量,推動各國社會黨左翼組建共產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推動下,芬蘭、奧地利、匈牙利、波蘭、阿根廷、希臘和德國的革命左翼相繼成立了共產黨,瑞士、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和英國等國也先后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以及左翼力量的發展和不斷壯大,為共產國際的建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由此可見,共產國際的成立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產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合理的、必然的結果。

(二)共產國際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貢獻

共產國際在其存續的24年間,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其歷史貢獻來說,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共產國際的成立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發展。俄羅斯聯邦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認為:“共產國際的歷史意義在于,在世界范圍內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群眾工人運動結合在一起,推動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和動員勞動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斗爭中捍衛自己的利益,加強了工人的國際團結,把殖民地和附屬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引上了一個新的水平。共產國際開展的工作為后來的成就奠定了基礎,其中包括共產黨在許多國家取得勝利并形成世界社會主義體系。”

第二,指導和幫助各國建立共產黨,并推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共產國際派代表直接幫助和指導世界各國共產黨或建立共產主義小組,并幫助它們制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綱領和行動綱領,明確當時歷史條件下革命的主要任務。此外,共產國際還為各國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經費,培養了革命骨干力量,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三,推動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線從而維護了世界和平和正義事業。共產國際號召各國建立和發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積極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斗爭。在共產國際建立統一戰線的思想指導下,法國、西班牙和中國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三)共產國際存在的失誤和過錯

共產國際在其存續期間犯有一些錯誤,這是各國共產黨的共識。在共產國際成立100年的2019年,世界各國共產黨進行了反思,認為共產國際的主要過錯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度集中的組織原則和僵化的運作方式削弱了各國共產黨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共產國際二大提出的“二十一條”即《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規定“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及其執行委員會的一切決定,所有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執行”。這一高度集中組織原則對于提升初生的共產黨的理論水平和組織力量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各國共產黨的逐漸成熟和發展壯大,這一制度的弊端逐漸凸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俄國的利益凌駕于各成員國的利益之上,導致共產國際淪為維護蘇聯的政治工具;二是將不符合各國國情的政治指示強加給各成員黨,各國共產黨沒有自主決策權,導致一些國家的革命遭遇失敗。

第二,共產國際對社會民主黨的政策失誤導致路線混亂和革命性被削弱。一方面在共產國際建立初期,列寧對社會民主黨中的左翼、國際派采取團結的態度。但是,共產國際五大把社會民主黨不加分析地全部劃入資產階級政治力量的范疇。對社會民主黨的態度變化,導致社會民主黨最終與反共、反蘇的勢力合謀,并開始攻擊和鎮壓共產黨和工人運動。另一方面,共產國際七大確立的關于建立“工人統一戰線”的策略,以及與之相關的共產黨人可以參加工人政府,對社會民主黨施壓,促其發生“革命化”轉變,直至與之合作的一系列主張,對各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造成困惑,逐漸削弱了反對社會民主黨的初始路線,增強了共產國際隊伍中的右傾機會主義立場,甚至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產生的實行階級妥協的歐洲共產主義和“新左派”埋下了種子。

第三,共產國際的教條主義讓一些黨無法接受。共產國際將蘇俄經驗教條化,忽視各國國情的差異,把蘇俄經驗不加區分地推廣到其他國家,致使蘇俄經驗在各國水土不服,使一些國家革命遭遇挫折。土耳其共產黨指出,共產國際成立后,“保衛蘇維埃,維護一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成為共產國際各黨的首要任務。于是問題也出來了——共產國際旨在保衛蘇維埃革命的策略有時被理論化為一種普遍的、無條件接受的戰略”。

二、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

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一部分,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之間的關系中既有共產國際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關系的普遍性問題,同時也有與中國的特殊性問題。二者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也是我國學術界一直關注的問題。

關于如何評價二者之間關系,周恩來早在1960年7月的一次會議就指出:“共產國際從成立到解散共存在二十四年(一九一九—一九四三),三個八年。毛澤東同志說它是兩頭好,中間差。兩頭好,也有一些問題;中間差,也不是一無是處。”周恩來對共產國際的評價是客觀和辯證的,既肯定了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指出了共產國際在指導中國革命過程中存在錯誤。本文據此分為三個歷史階段來進行回顧和考察。

(一)第一個八年(1919年3月—1927年7月):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國革命提供重要指導和幫助

從1919年3月共產國際成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的頭一個八年,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從思路路線、革命策略、干部培養和財政物資等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幫助。

一是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指引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走俄國人之路”。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為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和建立中國共產黨,共產國際不僅提供了經費資助創辦黨的刊物,同時還派出代表到中國親自指導。例如,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東方民族代表部維經斯基于1920年春來到上海,親自為《新青年》《勞動界》撰稿,共產國際執行委員、共產國際遠東局負責人之一馬林也為《共產黨》月刊撰寫文章;共產國際還在上海建立《俄華通訊社》,翻譯介紹和刊載蘇俄、共產國際的重要文件;在上海開辦外國語學校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培養馬克思主義的骨干。這些幫助堅定了中國知識分子對共產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和“走俄國人之路”的信心。

二是推動和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正如1981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幫助下誕生的。”

1920年4月,維經斯基一行被共產國際派往中國,聯系“南陳北李”,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維經斯基一行在上海會見了陳獨秀、戴季陶、李漢俊、沈玄廬、張東蓀等人。維經斯基介紹了共產國際和俄共(布)的情況,探討了中國社會改造等問題。維經斯基與陳獨秀“經過多次座談,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基本上有一致的估計”,認為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1920年8月,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陳獨秀被推選為書記,成員包括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陳望道、俞秀松、施純統、楊明齋、李達共八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是以列寧主義建黨原則建立的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1920年10月,在馬邁耶夫的幫助下,李大釗成立了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隨后,在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下,廣州、武漢、濟南、長沙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先后成立。1921年6月,馬林被共產國際正式派往中國,按照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精神指導中國共產黨的籌建工作,與其同行的還有赤色國際工會的尼科爾斯基。

1.webp (10).jpg

1921年,張太雷在克里姆林宮出席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


三是幫助中國共產黨認清當前階段的革命性質和主要任務。早期中國共產主義者對中國革命運動同世界革命運動之間的關系缺乏全面的認識,他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錯綜復雜的矛盾,簡單地歸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為了開好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國際執委會在發給中共中央的指示中指出:“在中國進行民族革命和建立反帝戰線之際,必須同時進行反對封建主義殘余的農民土地革命”,因此,“全部政策的中心問題乃是農民問題”,中國共產黨“應當力求實現工農聯盟”。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6月召開的中共三大對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闡述了國民革命的意義、性質、對象、動力、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國民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國民革命與工人運動的關系,如何開展國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四是幫助改組國民黨并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共產國際不僅指導中國共產黨制定正確的民主革命綱領,同時也幫助國民黨改組,并積極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俄共(布)中央應孫中山邀請,派鮑羅廷到廣州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鮑羅廷幫助起草了國民黨組織法、黨綱、黨章等重要文件。1922年8月,馬林帶來共產國際的指示,即“我們共產主義組織的成員加入孫逸仙的國民黨,并主動成立單獨的工會組織”。中共中央“尊重國際紀律,遂不得不接受國際提議,承認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于1923年6月中旬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討論了共產國際執委會1923年1月通過的《關于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決定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幫助孫中山把國民黨改組成民主革命聯盟,同時保持中國共產黨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獨立性。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正是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形成,廣州革命根據地得以建立,北伐戰爭取得勝利。

五是幫助建立學校培養革命干部隊伍。一方面,為幫助孫中山建設一支革命軍隊和廣東根據地,蘇聯政府派遣了切列潘諾夫、尼古拉·捷列沙托夫、弗拉基米爾·波利亞科等作為顧問推進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并且向軍校內的教官及學員教授政治和軍事經驗。黃埔軍校的教學工作得以大力展開,培養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另一方面,還在莫斯科建立了中山大學接收中國學生,培養革命干部。中山大學在其成立的五年內,共招收四期,培養了800多名學生。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后來成為國共兩黨的要員。

六是為中國革命活動提供大量的財政和物資援助。盡管無法取得完整的統計數據,但根據各種資料來源,共產國際自1920年起就一直為中共提供著財政援助,其中前十年左右是以按月提供經費的形式給予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變成了針對中共所需要的臨時性專項撥款形式。共產國際對中共特別是其前期的生存和發展,曾經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經費援助的多少,與黨的活躍程度乃至發展的快慢,明顯地是成正比的。此外,共產國際還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根據相關資料記載,“1924年10月運到黃埔軍校的蘇聯槍支8000支,1925 年第一次撥款10萬盧布作為黃埔軍校的經費”。

1.webp (11).jpg

【李大釗等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總體而言,共產國際成立的前八年對中國革命多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指導上的一些失誤,特別是對國民黨右翼的妥協退讓,使無產階級失去了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正是共產國際在國民黨二大和中山艦事件上的妥協退讓給了蔣介石發展勢力的機會,把革命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蔣介石等國民黨上層人士身上,致使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最終失敗。

(二)第二個八年(1927年7月—1935年):嚴重的“左”傾錯誤路線造成中國革命的巨大損失

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共產國際召開七大,中國共產黨連續發生了三次“左”傾錯誤,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主要原因在于共產國際“第三時期”理論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和共產國際代表的錯誤指導。

一是斯大林的“三階段論”、羅明納茲的“不斷革命論”和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主義。大革命失敗后,斯大林代表俄共(布)提出關于中國革命的“三階段論”。“三階段論”犯了嚴重的“左”的路線錯誤,對民主革命的長期性、曲折性、復雜性認識不足。羅明納茲以斯大林的“三階段論”為理論基礎,提出了“不斷革命論”,認為革命性質是“不間斷革命”。羅明納茲對中國民主資產階級缺乏具體分析,他所提出的無產階級必須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時開展反對中國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為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錯誤提供了土壤。它在批判陳獨秀右傾錯誤的同時,沒有注意防止“左”的傾向。他指責南昌起義前線委員會執行的是“機會主義的舊政策”,在政治上、策略上、軍事上犯了“極大的錯誤”,是“軟弱的軍事投機”,因此,他給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委全體成員以警告處分。他還指責秋收起義的負責人犯了“單純軍事行動”的機會主義錯誤,并給湖南省委全體成員以紀律處分,并解除了毛澤東的黨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在羅明納茲的錯誤指導下產生了,并在中共中央占據了統治地位。在“左”傾盲動的指導下,黨的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

 


二是共產國際過分夸大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第三時期”理論導致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共產國際于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共產國際六大認為,共產國際支部的主要錯誤是右傾,所以要急速“左”轉。同時,共產國際把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絕對化,指示中國共產黨要以城市為中心組織武裝暴動。李立三對共產國際過分夸大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第三時期”理論和其他一些“左”的理論過度運用和發展,片面夸大國內統治階級的危機,過高估計革命力量的發展,不切實際地提出爭取以武漢為中心的附近省區的首先勝利,進而在全國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全國革命政權的“策略總路線”。1930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批評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李立三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承認錯誤,之后離開中央領導崗位。此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擺脫“城市中心論”的思想束縛,總結大革命以來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提出了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三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共產國際六大之后,其方針政策更加向“左”發展。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安排下,會議選出新政治局委員16人,王明負責實際工作。四中全會提出了“對共產國際路線百分之百忠實”的口號。王明將十月革命的經驗照搬照抄到中國,“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占據統治地位,提出了很多不符合中國實際的錯誤政策策略,譬如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無視中國革命中敵強我弱的基本事實,否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強調全國形勢是“新的革命運動的高潮日益增長”;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反對毛澤東等同志開辟的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在黨的各項政策問題上,提出了許多超越民主革命的政策;在黨內斗爭問題上,片面夸大黨內斗爭的意義和作用,認為這是黨的一切行動和指導的基礎。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路線,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使白區革命力量全部喪失,紅區的革命力量損失了90%,喪失了除陜甘寧邊區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據地。使紅軍由30萬人降到2.5萬人,使中國共產黨由30萬黨員降到3萬黨員。而在國民黨區域的黨組織幾乎全部喪失,使中國革命陷于極端危險的境地。

在革命的生死緊要關頭,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并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而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偉大轉折,自此中國走上了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正確道路。

1.webp (12).jpg

【1935年,王明在共產國際七大上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和政治書記處候補書記,圖為共產國際十執委合影,前排右一為王明?!?/span>


(三)第三個八年(1935年7月—1943年6月):推動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助力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共產國際于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做出了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和反帝民族主義戰線的決策,通過《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按照共產國際關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八一宣言》的精神,為克服黨內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傾向,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起在陜西定縣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策略,由“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的轉變完成后,開始進行第二次的國共合作。最終,蔣介石在1937年9月23日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國共合作對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國際主要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不小的錯誤。首先,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上,蘇聯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不顧中國的具體實際,過早地要求中國共產黨放棄“反蔣”方針,導致共產國際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犯了右傾主義錯誤。其次,王明提出的“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實質上是要求中共停止階級斗爭、一切服從國民黨,放棄無產階級在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和領導權。

三、共產國際及其與中國革命關系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在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下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經歷了曲折和艱辛,并取得輝煌的成就,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既是中華民族的成就,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大成果。盡管中國共產黨不謀求領導地位,但客觀上,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走向振興的中流砥柱。與此同時,近年來各國共產黨加強了多邊、雙邊聯系和交流,加強國際和地區層面各黨間的相互溝通、經驗分享和團結協作,世界各國共產黨加強國際聯合趨勢日趨明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兩種社會制度的競爭出現了“東升西降”的明顯趨勢,但這還不等于“社升資降”。如何推動“東升西降”轉變為“社升資降”,這是21世紀的時代課題,也是重大任務,我們研究國際共運要樹立這種歷史擔當。

因此,總結共產國際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并從中得出有益啟示,對于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在當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履行好推動世界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歷史使命來說,具有迫切現實意義。結合當前的時代條件,從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們得出如下啟示:

(一)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關于國際主義是無產階級解放的重要條件的思想

各國共產黨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是各國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國際聯合是必經之路。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視工人階級的國際聯合,并且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豆伯a黨宣言》強調:“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共產黨宣言》本身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為第一個共產黨的國際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件,并在宣言的最后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號召。馬克思、恩格斯還把“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作為共產黨與其他無產階級政黨的一個原則加以區別。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指導下,各國工人政黨先后建立了“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列寧遵循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領導創建了“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這些國際組織都為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自蘇聯解體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了低潮,在很大程度上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放棄了國際聯合思想有關。世界各國共產黨在回顧共產國際百年歷史經驗教訓時普遍認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必須在堅持國際主義的旗幟下,重建社會主義力量的國際聯合。

(二)以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理想團結和統一思想

馬克思主義是世界各國共產黨共同的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為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目標理想,才能找到各國共產黨共同的意識形態和革命的目標方向。2019年,世界各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百年之際回顧其歷史經驗教訓時得出一點啟示:要時刻對奪取政權作好準備,任何人都無法預測革命會在哪一天爆發,只有在思想理論和斗爭實踐上作好準備,才能抓住革命的機會。在20世紀下半葉,國際共運逐漸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最終被各種機會主義肢解。

各國共產黨認為,意識形態的統一往往比革命運動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方式更為重要。所謂意識形態的統一,指的是對當今時代問題的性質、帝國主義的本質、法西斯主義、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等問題的看法相一致。當前,世界各國共產黨對上述問題存在不同看法,需要加強各黨之間的聯系,通過黨際交流、學術論壇等各種方式加強交流和溝通,爭取達成更大共識。

(三)遵守黨際交往基本原則和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化

馬克思、恩格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早期提出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國際聯合思想,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以及各國黨之間堅持獨立自主、平等協商的原則,對指導當代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列寧關于各國革命道路的統一性與多樣性以及尊重各黨獨立自主權利的觀點,仍然是各國共產黨制定對外交往原則的理論依據。然而,在實踐中,共產國際并未把握好各黨獨立自主的原則,將聯共(布)的意志置于各國共產黨之上,最終導致共產國際的分裂。中國共產黨吸取共產國際的教訓,在建國后與外國各種類型政黨交往實踐過程中,初步形成了黨際關系四項原則即堅持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這一原則對21世紀的黨際交往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應當吸取共產國際的教訓,認識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具有多樣性,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前提下,尊重各國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本國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四)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新時代的國際交流合作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是各國共產黨始終未曾放棄的口號。當今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下,“東升西降”的趨勢更加明顯,社會主義的理念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世界動蕩中更加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定力。面對西方資產階級在疫情和所謂人權方面合圍中國和抹黑中國的企圖,國外一些共產黨和政治組織積極發聲表示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國外共產黨的這一態度,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和蓬勃發展,更是基于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外交思想廣泛深入人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加強與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溝通、合作與交流,探討治國理政和長治久安的經驗,增進與各國共產黨之間的團結和友誼,分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秘訣,尤其是讓世界各國更加深入了解并贊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21世紀各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和共同引領世界社會主義走向復興的旗幟。

【注釋略】

(作者:王子鳳,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潘金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部主任、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原刊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年第3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