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根據江青秘書楊銀祿回憶,1973年3月的一天,江青在一點鐘左右起床,吃完飯后,去辦公室看文件,在“國內動態清算樣”中看到了關于陳景潤的報告,寫陳景潤如何在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一項偉大的數學研究即關于哥德巴克猜想研究的突破,并知道了陳景潤病得很重。江青把秘書叫進辦公室時,我(楊銀祿)看見江青在擦眼淚。江青說,“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領域的一個深奧理論,許多發達國家正在研究這個問題,陳景潤在這方面的貢獻是偉大的,他的成績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陳景潤,生于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一個叫臚雷村的村莊。父親叫陳元俊,是郵局的一個小職員,收入極其微薄。其母潘氏,是家庭婦女,沒有正經工作。加上家里孩子眾多,因此經濟負擔就格外重,生活之清苦就不言而喻了。陳景潤從小喜數學,小時候的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立初中并一直保持著數學成績全優,考入福州英華高中時聽到數學老師介紹了一個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即如何任一大于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老師說:“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這句話在陳景潤心里生了根。
有關哥德巴赫猜想,最早是德國數學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在1742年寫給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這個數學難題。原因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所以想請大數學家歐拉幫助證明,但是至死他們兩人都無法證明,實際上之后諸多數學家都曾嘗試來證明,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是都沒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中國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鉆研這個數學謎題,但是并未取得顯著突破,直到陳景潤證明了“1+2”,一鳴驚人。
1950年(17歲),高中尚未畢業的陳景潤以同等學力考入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秋(20歲),依政策安排,50級學生提前畢業,陳景潤被分配到北京四中當老師;陳景潤第一次來到北京,語言是個大問題,造成心理壓力大,身體欠佳,經常生病請假;就在學校準備辭退陳景潤的時候,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來到北京開會,聽了原來得意門生陳景潤的境遇,倍感惋惜,于是安排陳景潤回到廈門大學,先任資料管理員,后在數學系任助教。王亞南校長也知道陳景潤的病情,所以雖然把陳景潤安排在圖書館做管理員,但是這只是名義上的,王亞南卻不讓他做管理員的具體工作,而是讓他潛心數學研究。陳景潤的身份第二年就一躍成為廈門大學數學系的助教了,當然陳景潤并不上課,依然繼續搞數學研究。
陳景潤沒有辜負王亞南的器重,潛心數學,在成為助教的第二年,就發表了《塔內問題》,引起了大數學家華羅庚的注意和重視。1957年(24歲),華史庚安排陳景潤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來到新的工作環境,陳景潤更加努力研究,經常廢寢忘食。他開始專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經過幾年的攻堅克難,陳景潤陸續發表了二十幾篇論文。1966年(33歲),陳景潤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他的這個成果,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是里程碑式的成就。1973年2月(40歲),陳景潤完成了“1+2”的詳細證明,改進了1966年的數值結果……因為工作勞累過度,陳景潤病倒了,但是因為經濟貧困,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陳景潤的領導,就把這個情況往上面匯報。恰好有個新華社記者找到陳景潤,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采寫了兩篇報道文章——一篇題目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景潤作出一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另一篇題目叫《助理研究員陳景潤近況》,介紹他的研究情況,并說他病情危險,急需搶救,刊登在專供高層閱讀的《國內動態清樣》上。江青讀到這兩篇內參,非常感動。她向毛澤東請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陳景潤為好?”毛澤東大筆一揮:“請文元同志辦。”姚文元又作批示:“陳景潤的論文在哲學上有什么意義?也就是說,姚文元并未認識到陳景潤的研究成果之重大意義,無奈,江青就叫秘書叫來遲群商量陳景潤的問題,當時遲群是國務院科教組副組長,算是科教方面的主管領導。經過商量,最后對陳景潤的事情,分三步解決:
第一步,江青先拿出了一個月的工資,墊付了陳景潤在醫院拖欠的醫藥費。
第二步:由遲群出面,在1973年3月25日帶著醫療小組把陳景潤從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接走,來到清華大學,先檢查身體,繼而安排住進了解放軍309醫院治療。(陳景瑞的哥德巴赫猜想論文,正是在他住院期間發表于《中國科學》,該論文發表后,立即引發轟動。)
第三步:陳景潤的病情經過及時治療,得到了遏制和恢復。等陳景潤出院后,因為擔心陳景潤的病情恢復和研究方便,江青還專門派人給陳景潤解決了這個問題——安排了一套住房,雖然只有六十平(實際上,當時提倡艱苦樸素,很多革命人士的住房都很小,條件都非常簡樸,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待遇了),但卻為陳景潤提供了一個可以安心做數學研究的家。
在江青的刻意關照下,陳景潤的論文也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國科學》英文版發表了。恰好這時,英國、德國的兩個數學家,合作撰寫的《篩法》正在付印。兩人看到了陳景潤論文的復印件,便增加了新的一章——《陳氏定理》,陳景潤頓時享譽國際數學領域。1974年(41歲),周恩來親自提議,陳景潤出任全國人大代表。主持中科院工作的胡耀邦,親自為陳景潤調整住房。陳景潤一時成了風云人物。1977年(44歲),陳景潤破格被提升為研究員。這一年,陳景潤因病住進309醫院,偶遇前來進修的醫生由昆(26歲)。盡管兩人相差18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根據陳景潤的妻子由昆回憶,她說:在1991年,得知江青去世的消息后,陳景潤非常痛苦,因傷心而不由落淚,并且以后年年都為江青掃墓,以表達對逝者的追思。(江青去世后,被埋葬于北京西山福田公墓,墓碑上寫的是“先母李云鶴之墓,1914——1991年。女兒、女婿、外孫敬立。”李云鶴為江青曾用名)
陳景潤為江青掃墓,直到自己1996年去世。
作者:流波 來源:昆侖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