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系《北京晚報》記者李瑤、武亦彬采訪北京東城區政府地方志編委會編輯部主任、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毛旗網站長胡澄所得。
故宮東北角、沙灘后街55號院內,一棟中西合璧的二層小樓已在此矗立了116載。它曾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頑強探索的“偉大開篇”: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曾在這里集會,發出振聾發聵的革命呼號;青年毛澤東還曾在這里傾聽李大釗講演,兩位偉大的歷史人物在此交會。
“大學堂”木匾。
這座小樓就是北大二院舊址。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覽在北大二院舊址開展,并成為常設展覽。今年,這里熱度依舊不減,在前不久的清明假期,市民紛紛來此重溫紅色歷史。該展覽首次展出多個珍貴史料:首次展出李大釗的“三個首舉”、張太雷在共產國際的首次宣講影像,首次集中展出《曙光》《新中國》等進步刊物。
參觀者駐足瀏覽進步刊物展板。
穿越百年,這些文章、書柬搭載著各種新文化思想奔涌而來,帶領人們走進熱血澎湃的覺醒年代。去年以來,展覽已迎來近3萬人次參觀學習。
參觀者可以領取《致進步青年的一封信》紀念封,并蓋上“偉大開篇”印章。
觀展·解碼
京師大學堂故址
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在此孕育
步入沙灘后街55號院內,眼前一幢青磚砌筑的二層小樓,四四方方、回廊環繞,林立的廊柱之間,還有精美的磚雕點綴其間。一層入口大門上,還懸掛著棕色的木匾,上書“大學堂”三個字。
根據史料記載,這座建筑建成于1906年,比建成于1918年的北大紅樓還要早12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高等教育學校——京師大學堂的故址與建筑遺存。北大紅樓建成后,這里主要作為北大二院理科樓使用,建筑面積1430平方米。
1912年,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1918年初,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主任。于是,以李大釗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早期黨組織就在北大二院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例如成立進步社團、召開會議、發表演講等。
2021年6月1日,依托北大二院舊址,“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覽開展,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的孕育、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的創立、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與黨的創建、中共一大后北京黨組織的革命活動。
北大二院舊址。
觀展·提示
●展期:常設展覽
●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時至17時(周一閉館)
●地點:沙灘后街55號院北大二院舊址
●票價:免費,可通過“偉大開篇專題展”公眾號預約
觀展·亮點
首次集中展出 李大釗的“三個首舉”
1919年3月10日,李大釗在北大二院理科樓的第16教室參加了新聞學會會長邵飄萍所組織的演講活動,并在會上作《新舊思潮之激戰》的演講,青年毛澤東就在此聆聽了這場演講。兩位偉大的歷史人物在此交會。
“當時的《晨報》,刊登了李大釗演講的講稿。在此次展覽上,我們首次挖掘披露了《晨報》刊登講稿的這一版面,將其展陳出來。”東城區政府地方志編委會編輯部主任胡澄介紹。
《晨報》“馬克思研究專欄”。
包括《新舊思潮之激戰》在內,李大釗曾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8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均在這里集中展出。1919年2月至1920年7月期間,李大釗擔任《晨報》副刊主編。作為中國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李大釗在《晨報》副刊以“專號”“專欄”等形式,先后編輯出版了“勞動節紀念專號”“馬克思研究專欄”“俄國革命紀念專號”,創造了中國報刊史上的三個首舉,為馬列主義思想傳播和工人運動宣傳做出了巨大功績,與《新青年》等進步報刊一起,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陣地之一。
1919年2月7日至5月1日,李大釗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在《晨報》連續發表了《戰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會革命與無血的社會革命》《勞動教育問題》《青年與農村》等8篇文章。“我們從這些展品的收藏單位國家圖書館采集原文物高仿真復制,將這三個‘專號’‘專欄’與李大釗連續發表的8篇文章首次集中展出,這是其他展館所沒有的。”胡澄說。
在展覽中,還有一件特殊的手稿——李大釗生前唯一的一篇文章手稿復印品,泛黃的稿紙上,他用渾圓厚重的筆跡寫道,“俄國革命全為俄羅斯文學之反響”。據了解,這是李大釗寫于1918年前后的《俄羅斯文學與革命》的手稿,是迄今為止已知的唯一一篇文章手稿,也是最早宣傳十月革命與俄國文學的文章,十分珍貴。原件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此文原計劃發表在《新青年》雜志上,但被值班的編輯胡適扣下,之后才在檔案中發現。
視頻影像再現 早期共產黨員在共產國際的首次宣講
在中國共產黨北京組織成立早期,中共早期黨員張太雷、李大釗曾分別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第五次代表大會,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發表演講。“偉大開篇”展覽展出了兩人的珍貴演講影像,其中張太雷的視頻影像是首次在北京公開展出。
張太雷影像。
1924年9月,李大釗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他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召開的“不許干涉中國”協會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講。“李大釗同志這段珍貴的48秒演講視頻,從俄羅斯國家歷史檔案館復制而來,這也是他留于世間的唯一影像。”展覽講解員說,遺憾的是,受當時條件所限,演講視頻沒有同期聲,但是幸運的是這篇演講稿記錄保存了下來,根據《李大釗全集》第五卷記載,李大釗在演講中說,“只有無產階級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愿你們積蓄力量援助中國的無產階級和農民!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萬歲!共產國際萬歲!”
比李大釗早三年,1921年春,張太雷與維經斯基一起赴俄,他是北京黨組織委派的中國首位派赴共產國際的中共早期黨員,負責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組織的聯系。
1921年7月12日,在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最后一天,張太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發表演講。只有五分鐘的演講,他不用講稿,以激情闡述了遠東共產主義運動對世界革命的意義。視頻最后,他舉起右手,握緊拳頭,似是在高呼。“雖然沒有同期聲,但我們依然能夠隔屏感受到先輩的力量。根據史料記載,張太雷高呼的是‘世界革命萬歲!共產國際萬歲!’激發起現場代表們起立致意。”講解員說。
“這是中國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第一次走上共產國際講壇,第一次向全世界發布宣言,意義可謂十分重大。”胡澄說,張太雷的演講視頻由展覽的策展工作者到收藏單位常州張太雷紀念館采集復制而來,也是首次在北京公開展出。
首次集中展出《曙光》《新中國 》等進步刊物
五四運動前后,一批宣傳進步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涌出,中共早期黨員們在這些刊物上猛烈發聲。在“偉大開篇”展覽中,策展工作者們特地從國家圖書館采集原文物高仿真復制了部分刊物,供參觀者們細讀研學。其中,《曙光》《建設》《新中國》《北京女高師半月刊》等都是黨史專題展中少見的報刊,像這樣集中展示還是第一次。
這些進步刊物,各有千秋。《曙光》雜志在五四運動以后刊發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與十月革命的文章,負責人宋介是北京早期黨組織成員;從《建設》雜志刊登的文章中看,重視研究馬克思學說和社會主義,是這一時期國民黨人理論活動的明顯特征;《新中國》雜志刊載的內容大都與國家和民族未來命運相關,體現了歷史轉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未來出路的思考;《北京女高師半月刊》創刊于1919年初,集中反映了那時婦女解放的呼聲。
同時,展覽也首次挖掘展示了張聞天、惲代英、蕭楚女、向警予同志等傳播馬克思學說的文章,反映了在“南陳北李”感召下進步青年們的覺醒。
北大二院承載了很多關于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的奮斗歷史,撫今追昔,我們不禁為先輩們面對困惑、不避艱苦、頑強探索、勇主沉浮的大智大勇所震動,同時也激勵著我們不斷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聚力前行。
(原標題:多個“首次”見證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孕育、創立 從北大二院舊址開啟偉大開篇)
制圖 馮晨清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李瑤 武亦彬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從北大二院舊址開啟偉大開篇,多個“首次”見證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發展
2022-04-1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