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軍95周年。在紀念這一莊嚴神圣節日之際,作為一名受軍隊培養教育多年的老戰士,更加懷念部隊的激情歲月,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和感恩的是,解放軍是一所大學校,她讓我不斷成長進步,并最終圓了我多年的大學夢。在同代人中,不少同志都有類似經歷。
我是從農村入伍,當時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入伍后我進入了解放軍這所大學校,讓我直接感受到“從老百姓到軍人之間有一個距離,但不是萬里長征”。部隊學習氣氛很濃,每天除完成軍事訓練和各項工作外,還讀報紙、學毛選,尤其是背誦毛主席語錄和“老三篇”。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僅政治上不斷進步,而且文化水平也有明顯提高。大家經常寫黑板報、寫家信、記日記、談學習體會,還經常自編自演各種文藝節目。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大家比學趕幫、共同進步,很快我就入黨、提干,不久又被選調到總部工作。
剛到總部時,部隊首長考慮到我們文化水平不高,還特批從香港為我們購買了《四角號碼字典》。我們在京的培訓地點位于西苑的國際關系學院,因那時國際關系學院停辦多年,很多房子都空著。我們在那里培訓,因此也被戲稱為國際關系學院的大學生,不過那時的培訓是沒有正規學歷文憑的。后來被派往駐外使館,因長時間要在防竊照環境下工作,視力下降很快,戴上了高度近視眼鏡,雖象個“知識分子”,但個人檔案中仍為初中文化程度。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部隊普遍開展在職文化補習教育,很多人都參加在職學習考試,并拿到了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由于工作需要,也為能拿到一個大學文憑,我也一直堅持自學,還經常參加地方上辦的自費補習班。后來,所在部隊組織在職人員輪流脫產學習,我有幸成為一名正規院校的大學生,系統學習了專業知識。我上大學的路是漫長的,但走的都是正道。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當兵、提干、上大學、出國工作,有自己的努力奮斗,更有好的機遇和部隊黨組織的培養教育,當年部隊的良好風氣更是重要因素。在此我想起部隊政委曾講的一段感想:與同代人相比,往上看,確有一些能力與貢獻不如自己的人;但往下看,能力和貢獻超過自己的大有人在。要懂得感恩,絕不能把機遇和黨的培養當作自己的資本。要比貢獻,不要比待遇。
軍人是一個奉獻的職業,軍隊不是追逐個人名利的地方,需要勇敢奮斗、無私奉獻,要一切行動聽指揮,甘做革命的螺絲釘,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黨的利益的關系非常重要。如今在解放軍這所大學校里,多數人無需再為文憑補習文化課,但學習新知識永無止境,新的裝備需要熟練掌握,協同作戰需要反復演練探索,思想改造更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真誠祝愿解放軍這所大學校紅色基因不斷賡續,聽黨指揮,能打勝仗,永葆人民子弟兵的光榮本色,繼續做全國人民的學習榜樣。當前尤其要按照習主席的指示要求,全面加強部隊建設,既要抓好“鋼”,更要養好“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更好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
作者:張繼樂 朝陽區軍休18所軍休干部;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