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逝世后的這幾天里,不少香港人前往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前吊唁,人們不惜在酷暑下排數百米長隊,等待三四個小時,只為在“吊唁冊”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還有個別香港市民在英國領館前哭天搶地,仿佛自己死了親人一樣悲痛欲絕。前天有人聚集在英領館外唱英國國歌和《榮光》等歌曲為殖民者招魂,已被港警逮捕。
BBC采訪英領館前吊唁的香港人,有24歲的市民形容女王“沒有干預民主和社會”,這讓他“認同君主制下的普通法”;另一位21歲的市民“感謝英國在1997年之前那么照料香港,讓港人享受法治和自由”。部分香港人數典忘祖,產生“戀殖心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在這個場合,我們還是有必要講講沉重的歷史故事。
在港英當局統治時期,殖民政府鎮壓民眾示威和抗議活動從不手軟。
1967年4月,香港新蒲崗一家人造花廠的工人因為對惡劣的工作條件不滿,要求與廠方談判,提出應當允許休假以及改善薪資等合理條件。工廠拒絕了工人的所有要求,并報復性地解雇近一百名工人。被開除的工人隨后在廠外進行和平抗議。
5月6日,港英當局派警察逮捕了21名工人。在當時港英政府貪腐橫行,底層民眾生活困難的大背景下,殖民當局的這一做法立刻引起了工人群體的激烈反抗。第二天,香港多地爆發工人抗議活動。警方再次逮捕了一百多名抗議者,并宣布在東九龍實施宵禁。
5月12日,在港九工會聯合會的帶領下,香港工人和左翼人士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斗爭委員會”。抗議示威行動的范圍也逐漸擴大,群眾聚集在港督府外反對港英法西斯暴行。在警方驅趕府外的示威人群之后,抗議行動轉向中環。22日,警察在清場時與示威者發生流血沖突。隨后當局宣布在港島實施宵禁。
6月8日,警方“防暴隊”襲擊了工務局機械部工人舉行的抗議大會,以催淚彈、烈性毒液等武器血腥鎮壓。424名工人被逮捕,數十名工人被毒打重傷。其中工人徐田波在警署拘留期間被活活打死,十二條肋骨斷裂,而死因竟被港英當局裁定為“意外”。
當天下午,“防暴隊”又突襲了中華煤氣公司,警察逾墻而入,從屋頂發射催淚彈,然后沖入廠房追打工人,當場打死工人黎松、開槍擊中工人曾明致其跌落死亡,并逮捕數十人。9日,警方黑夜破門搜查銀都戲院,打傷40多名職工,拘捕30多人[1]。
7月,警察直接開槍射殺數名示威群眾。隨著港英當局鎮壓的手段越來越血腥,全港出現大范圍的罷工,抗議群眾也開始制造炸彈和燃燒彈以武力反抗殖民當局。7月12日,香港政府于港九兩地實施宵禁。8月4日,政府出動訪港英軍航空母艦上的直升機攻擊抗議群眾的“據點”。15日,警察逮捕五名記者,其中兩人為新華社記者,另外三人是《文匯報》與《大公報》記者。
由于當時國家對港采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戰略,不主張立刻解放香港,最終在周總理的勸說下香港左翼團體和愛國工人于年底停止暴動。在這場香港人民自發的反帝斗爭中,共有至少4979人被逮捕,1936人被判有罪,832人受傷,51人死亡(其中包括21名抗議者被當局血腥鎮壓殺害,5名香港警察被抗議者打死,7名市民被炸死,同情港英當局的電臺主持林彬被燒死等)。
事后英國政府高度肯定殖民當局的血腥手段。1969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表彰港英警隊在六七年暴動中“鎮暴得力”,賜予其“皇家”封號。香港警察自此成為“皇家香港警察”,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我們不應忘記這個“皇家”的名頭是殖民者靠在中國的土地上殺害中國人換來的。女王的王冠上沾著中國人的鮮血。
不久前,英國調查記者菲爾 · 米勒在公開的英國國家檔案中發現了一份軍方文件,其中披露了上世紀80年代駐港英軍針對可能發生的騷亂所制定的鎮壓計劃。1981年9月,就在北愛爾蘭獨立人士正在獄中絕食抗議之時,英國波頓唐軍事實驗室的官員到訪香港,試圖從英遠東殖民地政府的“防暴計劃”中吸取經驗。
駐港部隊的有關負責人鄧肯 · 布里格斯少校向來訪的官員介紹了應對暴亂的標準作業程序:“從理論上講,(抗暴行動)升級的順序是:對話、拍照、CS(催淚瓦斯)、橡膠子彈、霰彈槍最后輕武器射擊。”但他隨后坦白,在實際中,軍隊會跳過催淚瓦斯這類非致命的手段,直接使用輕武器(這里所謂的“輕武器”就是裝填實彈的步槍)。為避免到訪的同胞誤會,布里格斯還專門澄清道,“輕武器將會被用作向示威人群射擊,以達到致命的目的”。
顯然,布里格斯少校所介紹的防暴作業程序并非是他個人的想法,而是整個駐港英軍指揮鏈的常識。這份報告顯示,當時英軍情報部門擔心“通貨膨脹導致的經濟問題將會帶來騷亂,由于香港人口密度高,騷亂可能會迅速升級為大規模暴動”。一位英軍準將指出:“駐港英國部隊在處理香港內部安全事務上的整體理念是把軍隊在北愛爾蘭和英國本土使用防暴措施的攻擊性上調數個等級。”
米勒在文章末尾總結道:“如果當年遇到類似‘占領中環’的情況,英軍早就直接開槍了,而不會像特區警察那樣還在使用催淚彈。”[2]。事實證明,直到上世紀80年代,港英當局應對示威抗議活動的血腥手段和其在1956年和1967年兩次事件中的做法并沒有本質區別。
在種種正當化港英當局暴力鎮壓的言論中,前任港督葛量洪的親述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在自傳中寫道:“香港人要的只是‘穩定的環境’‘合宜的稅率’和‘公正的司法’。他們只重工作和賺錢,而且不會真正的了解民主,因此由一班‘專家’治理香港更顯合適”。顯然對于英國殖民者來說,殖民地的人民從來不配享受民主、人權和自由[3]。
三、結 語
今年3月,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現在的英國首相特拉斯稱“香港自由、民主遭到系統性侵蝕”。然而最沒資格指責中國處理香港事務做法的國家就是英國。英國殖民者在統治香港的逾百年間,從來沒有給香港“民主”,所有的港督都不是香港人民選舉產生的,而是由英國君主任命的。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主權即將移交祖國的時候,港英當局才開始首次舉行立法局選舉。
事實足以充分證明,在鎮壓群眾示威運動方面,英國的“經驗”比香港和內地都要豐富得多。美英等西方陣營的國家深知政府統治的本質最終還是要依靠暴力來維持,因此在應對國內重大矛盾的時候首要想到的是利用警察、軍隊、法庭和監獄等國家暴力機關以保障人民財產和維護社會安定。
在歷史中英國殖民者曾經肆意踐踏香港人的人權和自由,近年來英國政客卻屢次攻擊在“一國兩制”下繁榮富強的香港特區沒有“自由”和“民主”,再次讓世人見識了什么叫“雙重標準”。他們之所以總是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其本質還是沉浸在昔日殖民者的幻象當中,展現出赤裸裸的霸權主義。
今天我們只有一句話送給他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參考:
[1] WitnessHK67, “1967-06.” witnesshk67.org.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8182551/http://www.witnesshk67.org/67-shi-jian-bo/1967-06 (accessed 20220919).
[2] Miller, Phil. “The British Army's Secret Plan to Shoot Protesters in Hong Kong in the 80s.” vice.com.
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dp5ka7/honk-kong-british-army-302 (accessed 20220919).
[3] 葛量洪著(曾景安譯). 《葛量洪回憶錄》. 廣角鏡出版社, 1984年. 146.
(作者系物理學者、美國社會觀察者;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