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這是1998年夏天,江西九江的抗洪大堤上,抗洪指揮部突然接到報告:一個名叫龔曉輝的戰(zhàn)士累得昏倒在大堤上,時刻都有生命危險。
報告說,這個名叫龔曉輝的士兵,扛沙袋、堵決口,一直奔波不息,沖在一線,已經(jīng)連續(xù)23個半小時沒有睡覺,因為缺食少水,嘴唇裂開的口子冒著血。幾經(jīng)干部勸說,就是不肯下火堤休息。他說江西九江是他家鄉(xiāng),搶救家鄉(xiāng)父老是他的本分。
上級命令下來了:對龔曉輝要想盡一切辦法搶救,士兵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絕對不能死人。經(jīng)過努力施救,龔曉輝最終被搶救過來了,他醒后第一件事還是要求立即上大堤去參加搶險。
抗洪結束,作為師團的典型個人,人們才知道這個平常沉默寡言的士兵,居然有那么多催人落淚的感人故事。于是抗洪尚未完全結束,上級黨委便做出決定,給龔曉輝記二等功一次。他的感人事跡在各單位傳頌開來,龔曉輝成了這支部隊屈指可數(shù)的英雄。
龔曉輝的確無愧英雄美譽。
在這支曾參加過南昌起義的部隊的榮譽館里,還記載著我國史上罕見的南方雨雪冰凍災害,這里邊就記述著龔曉輝的故事。
這是2008年的2月,這時候的龔曉輝,已經(jīng)成為某步兵部隊一名優(yōu)秀隊長。按照上級命令,他們部隊將到達贛南某山區(qū)執(zhí)行塔基搶修任務,在限定時間內(nèi),要將3384件、60多噸塔基材料,運往海拔1122米鋪滿冰雪的山頭,車輛上不去,全靠人背肩扛。崎嶇山道鋪滿冰雪。隊長龔曉輝帶領戰(zhàn)友們只能跪在刺骨的冰面上,慢慢往山頂爬。作為突擊連的領頭人,此時,他的雙腳已經(jīng)被尖尖的竹茬刺破,雙腳流出的血浸滿了鞋窩。他咬著牙,直到把器材全部運到山頂。在決戰(zhàn)的5天5夜里,龔曉輝帶領的突擊連多名戰(zhàn)士被劃傷、摔傷、凍傷、扎傷,但沒有一個戰(zhàn)士離開火線。龔曉輝又一次成為享譽軍地的模范人物。
其實,作為英雄,何止僅僅在抗震救災這樣的特殊和突發(fā)事件中,作為一名軍人,更在于平時練兵演訓時的血性精神和勇猛斗志。
在曉輝所在的師團,他是出了名的一個“兵王”,軍事全能的比賽,連續(xù)多年他都是全師甚至全集團軍的“冠軍”。比如攀登比賽,所在部隊歷年最好記錄一直在35秒,可他硬是打破團史上的紀錄,達到32秒。他所從事的通訊專業(yè),更是多年保持全團第一的最好成績。他在軍事全能比賽中的多項紀錄,直到他離開所在部隊多年后的今天仍未被打破。于是很多項目“龔曉輝指數(shù)”已經(jīng)成為檢驗部隊訓練質量的一個標準。
這樣的軍人,這樣的帶兵人,是未來對敵作戰(zhàn)特別需要的人,是保證能打勝仗的骨干,是人民軍隊真正需要的具有血性精神的硬漢。
但是,2016年12月31日,就是這樣一個最適合作為職業(yè)軍人的軍人,已經(jīng)當上了防空兵團機關股長的龔曉輝,突然決定脫下軍裝,打報告要離開軍營。
對于當時龔曉輝所在的防空兵團,這與其說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再說深一點,是一個不小的沖擊。因為當時的龔曉輝,不要說在防空兵團,就是在師里,都是掛上號的最有前途的確保能打仗、打勝仗的骨干。就當時來說,全團誰不知道,龔曉輝的未來正如日中天。
為什么一定要離開部隊?一個不該有的報告,引來周圍多種說法和猜疑。十幾個戰(zhàn)友輪流去勸說他:說啥也不能脫下這身軍裝啊,你已經(jīng)是部隊骨干,是后備人才庫的重要人選,又是二等功臣,可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決斷失誤,卻誤了一生前途啊!
領導層面顯然就有些不高興了:怎么?當了英模了,是不是有些驕傲自滿了,什么事不考慮部隊實際,由著自己性子來?部隊對你龔曉輝不薄嘛,你卻不顧部隊需要,硬是要離開軍營,是不是看中了什么地方的發(fā)財機會了?
面對種種議論,龔曉輝苦惱得很,說重一點有時心如刀絞。因為他太愛自己的部隊了,他也更在乎自己這身軍裝。多少年來,他似乎對軍營生活有著特別的癡迷感情。他曾經(jīng)發(fā)誓,這輩子就是為做軍人而生,要把畢生獻給軍營。從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宣誓入伍,來到黨旗升起的地方浙江嘉興的南湖岸邊,不就是為了捍衛(wèi)軍旗黨旗的無上光榮嗎?他的生命與黨與軍隊天生具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特別在部隊他的軍事全能,其成績何止是防空兵團的榮譽,那是整個部隊都引以為榮啊。可眼下,自己就要離開火熱的演兵場了,想到此,他心里有種莫名的苦痛。
但是他不能不走了,不走就是部隊的累贅,不走將會影響和拖累部隊,不走他已經(jīng)無路可走。
很多情況,部隊機關和領導同志后來才知道龔曉輝心中的難言苦楚。其實脫下軍裝,龔曉輝若論難過,遠遠超越了團首長們。龔曉輝是一個熱愛軍營的人,自己心里的苦,只是他從來沒有表現(xiàn)過。甚至有的領導和戰(zhàn)友們把他這個平常自信和開朗的帶兵人,猜測一定會是一個特別幸福美滿的家庭,不然的話,為什么平時都是樂呵呵的,根本看不到他有半點發(fā)愁的事情呢?
恰恰相反,龔曉輝的重負與痛苦,埋藏在心里,來自于他的家庭。
按照他老家人的話說,曉輝可真是一個苦命孩子啊!
你也許會說,生在新中國,有組織、有國家、有部隊領導的關照,還有什么苦的?何況又是一個有功于國家的功臣呢?但是正如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開篇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龔曉輝的不幸卻伴隨了他整個甚至全部的青春歲月,只是他不愿說而已。他和他家的不幸不僅特殊,而且?guī)缀踝屓穗y以想象。
我們要說的故事是在他離開軍營以后才被大家知曉的。
說起他的家庭,得先說龔曉輝的母親,這是一個善良的老人,但是若論生活,母親確實是不幸的。母親姓萬,出身平凡人家,她幾乎就算是一個保持能夠自理的人。
話說那還是母親七八歲的時候,身為農(nóng)家女的母親,一次在放牛時,兩頭牛掐架,她便上前去把兩頭牛拉開。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么一拉,差點要了她的命。牛看見她過來了,頃刻間犯了牛脾氣,轉頭直挺挺向她沖來,然后直接用牛角尖穿破了她的肚子,再接著又奮力向上一挑,將母親拋向半空。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這一下子命在旦夕。全村人無不驚恐萬狀,細看時,肚子被劃開了,腸子挑斷了,保命幾乎完全無望。鄰居們都說,這閨女沒救了?但外公就是不信,閨女不該這么小就命絕,他說傾家蕩產(chǎn)也要救閨女的命。于是推著女兒到二十公里外大醫(yī)院求醫(yī)。經(jīng)過醫(yī)院的奮力搶救,最后還算命大,醫(yī)生給她換了一節(jié)狗腸子,算是保住了龔曉輝母親一條命。
但是,就是因為這場幼年大禍,讓母親終生成了一個沒有多少勞動能力的人。龔曉輝的后來人生,幾乎與母親這身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當母親后來成了家,生了曉輝和曉輝妹妹后,說話就到了二十世紀初年,曉輝1995年就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到部隊已經(jīng)當了干部,家里諸多事情都指望妹妹照料,龔曉輝明白,必須讓妹妹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才有可能讓妹妹安心照顧好父母親。不然的話,曉輝也不能安心部隊工作?所以,自打一到部隊,龔曉輝便省吃儉用。提干后,有了干部工資,多年下來也積攢下幾萬元,他平時幾乎很少花錢,下決心把省下的錢全部用來支持妹妹。于是,便給妹妹家買了一輛跑運輸?shù)拇筘涇嚕瑸榈氖亲屆妹萌兆舆^得寬裕一點,能夠有功夫和條件照顧父母親。
但是,事情不像曉輝想得那么好,沒想到這個妹夫不爭氣,發(fā)財心切,居然染上賭博的毛病,從小賭到大賭,最后一下子把買的運輸車賭沒了。這樣,養(yǎng)家活命的本錢沒了,妹妹自覺無顏面對傾家蕩產(chǎn)幫助自己的哥哥,心里一時怎么也想不開,于是便自盡身亡。這個唯一可以幫助龔曉輝照顧父母親的妹妹沒了,生活的擔子便全部壓在了他的身上,一下子改變了曉輝家的生活。
龔曉輝多年的積蓄沒了,妹妹也走了,但人財兩空的龔曉輝這時候并沒有被困難壓垮,他不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更不信一個七尺男兒能被困難壓垮。在部隊他一如既往地帶兵訓練,一如既往地參加部隊各類比武競賽,一如既往地獲得各種為防空兵團增光添彩的榮譽和獎牌,但部隊里誰也不知道,他家里遭遇的不幸和意外。
但是,人財兩空的遭遇,似乎并不是厄運的終點。命運似乎覺得對他的懲罰還嫌不夠,于是更大的厄運又一次向他襲來。
2009年4月,這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江南鶯飛草長,滿目春色,而不幸與這美好春色大相徑庭,如同烏云蓋頂,悄悄向龔曉輝降臨。他的妻子得病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病,到大醫(yī)院檢查已經(jīng)被確診,是乳腺癌中晚期,醫(yī)院對曉輝說了實話,說憑現(xiàn)在的醫(yī)療手段,醫(yī)院基本上已經(jīng)無能為力了,因為癌細胞已經(jīng)擴散。醫(yī)生私下對龔曉輝說,目前只有放化療,沒有另的辦法,弄點好吃的提高免疫力,再找中醫(yī)開點中藥調理,動手術加上后期放化療大概需要10幾萬元,不該花的錢就省著點吧,一旦復發(fā)恐怕時日就不多了。
這悄悄耳語,對龔曉輝來說,幾乎如五雷轟頂。命運為何這樣不公啊,怎么不幸一下子全壓在他一個渴望進步的年輕人身上?
而此時,隨著臺海形勢趨緊,部隊訓練日程也是空前繁忙,作為集團軍的防空兵部隊,更是對臺斗爭的第一線。作為帶兵的人,龔曉輝必須時時處處走在前邊,帶出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的連隊。但是,家也不能不管啊,況且妻子病情已經(jīng)非常嚴重。兩頭重擔都壓在他一個男子漢的雙肩,怎么辦?團首長知情后,立即以組織的名義與醫(yī)院對接,并發(fā)動全團官兵捐款近8萬元。此時,江西商會以王小癸為代表的會員和嘉興社會人士又捐款4萬元,總算解了燃眉之急。
從此以后,從來不肯認輸?shù)凝彆暂x堅持不屈服,不低頭,頂著,扛著,往前走,與命運展開了一場生死博弈,向命運進行激烈抗爭。
每天訓練回來,或早上出門前,他必須照顧妻子吃好飯。下班回來,他的任務就是照顧妻子,熬藥吃藥。他每天時間按分鐘甚至按秒安排。比如,妻子因為癌細胞擴散,背部腿部疼痛難忍,特別是夜晚無法入睡。每天必須靠按摩才能睡覺。這是每天龔曉輝的必備工作,于是他都是12點以后才可能睡覺。第二天還必須要保持抖擻的精神出現(xiàn)在部隊面前。就是這樣的一天重復一天的日子,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龔曉輝頑強的堅持著。
妻子小盧知道自己丈夫是一個非常能干的人,他有更好的前途,部隊更加適合他,他也特別喜愛部隊。更知道是自己拖了丈夫的后腿,她實在不忍心自己以等死的狀態(tài)拖累著丈夫,她于是果斷地選擇了與丈夫離婚,然后讓丈夫專心工作,照顧好兒子,這樣丈夫可以另組織一個美滿家庭,開始新的生活。她更知道,這樣自己很快也就離開這個世界,一切痛苦也就結束了。當妻子小盧把準備充分的離婚協(xié)議書鋪展在龔曉輝面前時,曉輝內(nèi)心五味雜陳,強忍著淚水,稍稍平息了一下,他耐心地告訴小盧,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咱有病就要看病,不要胡思亂想,要有勇氣戰(zhàn)勝病魔,科技在發(fā)展,每一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藥品問世,相信一定能夠戰(zhàn)勝疾病。在他的耐心開導下,妻子六次離婚要求都被龔曉輝堅決拒絕了。
但是,命運又一次向龔曉輝發(fā)起挑戰(zhàn),就在妻子小盧診斷癌癥中晚期的兩年以后,龔曉輝的岳父又被診斷為肺癌晚期,而且已經(jīng)大面積擴散。岳父家出身普通工人家庭,既把女兒看做掌上明珠,也把女婿當成了家里的頂梁柱,所以幾乎把女婿當兒子看。于是,從2011年開始,龔曉輝一邊要給妻子看病,一邊要經(jīng)常地去上海、跑杭州,給肺癌中的岳父診斷、復查,尋醫(yī)問藥,看病幾乎伴隨著他的生活。他從來就沒有什么節(jié)假日,假日就是跑醫(yī)院。
凡是有過從軍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大凡帶兵人,都是沒有什么假日休息的,你的每一天都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部隊隨時都有可能的情況發(fā)生,另外,帶兵主官是必須值班的,這是軍營鐵打的管理制度。還有要管理好掌握好部隊,沒有節(jié)假日和平時的思想紀律管理,很難說要能帶出一流的戰(zhàn)斗團隊,這點道理,誰都知道的。龔曉輝面對身邊的兩個癌癥親人,還需要騰出精力教育輔導兒子,還有遠在南昌需要時不時照顧放心不下的母親。
龔曉輝痛苦地感到,是自己已經(jīng)不能適應生龍活虎般的群體組成的軍營團隊了,再這樣下去,因為自己,可能會嚴重影響到部隊建設了,如果那樣,帶兵的責任盡不好,部隊帶不好,兩個病中的親人也無法照顧好。思來想去,他唯有一條路:選擇了自主擇業(yè)。
之所以選擇自主擇業(yè),龔曉輝當然有他的考慮。
在他看來,選擇自主擇業(yè),一是想到自己多年帶兵,雖然沒多少技術特長,但自己有二等功,可以優(yōu)先挑選工作崗位。但仔細考慮到了地方除了干點行政還可以,想再找一份既適合自己,又收入不錯的體制內(nèi)的工作,其實并不容易。因為自己畢竟負擔太重。而自主擇業(yè)就不一樣了,部隊發(fā)的退役金,最起碼有了生活保障。二是選擇自主擇業(yè),有了自主擇業(yè)退役金做基礎,如果再能夠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便能勉強保證兩個病人和一家的開銷。這一切都想好了,龔曉輝才痛下決心,果斷選擇離開他實在不愿離開的軍營。
當上級機關了解了龔曉輝的一系列問題之后,既表示無比同情,也感到非常可惜,知道了他這么多年來一直在背負著家庭重負頑強地工作,并且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上級機關非常不舍地經(jīng)過反復研究,只有尊重他自己的選擇,批準了他自主擇業(yè)的申請報告。一個熱愛軍營熱愛軍隊的優(yōu)秀骨干,因為這些難以克服的家庭困難,最后不得不離開部隊。一個在任何困難面前從來沒有落淚的干部,在離開營門的那一刻,龔曉輝怎么也無法抑制難舍的眼淚:“別了,我曾經(jīng)魂牽夢繞的軍營,別了,我最親愛的朝夕相伴的戰(zhàn)友們!”
龔曉輝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的生活開始了。
也許龔曉輝對未來的生活計劃得過于簡單了。
2016年,當他的腳步第一次踏上離開集體生活的軍營時,他才知道每一步都需要經(jīng)濟來支撐,羞澀的囊中已經(jīng)深深感覺生活的不易,當他的雙腳一次次踏上求職的門檻時,差不多都遭到婉言拒絕的結局,自己的家庭重荷,兩個癌癥患者的生活負擔,都成為人家禮貌拒絕自己的理由。無奈之下,他曾經(jīng)想過自己開小店擺地攤,想過做個小本買賣,但是這些都證明不像他帶兵那樣嫻熟老道。兩個癌癥病人和一個年幼孩子,每一天都需要生活急需的保障。比如這時間有人推薦一種進口新藥,治療妻子的病確實有一定效果,但是這樣的藥一針下去就是26580元,每21天打一針。還有他的老岳父同樣需要治療開銷,其中很大部分屬于自費藥,如此下去,自主擇業(yè)的退役金就難以為繼了。他必須盡快找到一個能夠維持基本開銷的工作。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讓我們應該倍加崇敬的人物出現(xiàn)了,這個人叫王小癸,現(xiàn)浙江營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是一個老家在江西上饒的企業(yè)家,數(shù)十年前只身來到浙江嘉興闖蕩創(chuàng)業(yè)。如今不僅是嘉興知名企業(yè)家之一,更主要的是,他在浙江是一個愛國擁軍的模范人物。又是以開展黨建紅色傳統(tǒng)教育而知名的企業(yè)家。
或許出于偶然,有熟悉的戰(zhàn)友把龔曉輝的情況詳細告訴了王小癸。其實,龔曉輝與王小癸并不陌生。營合建設集團距離防空兵團軍營并不算遠,兩家又是軍民共建單位。多年來,營合建設集團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過不少幫助。團里也對企業(yè)開展有不少支持。不管是抗洪救災,還是國防建設,營合建設集團都給部隊提供過很大支持,在軍地享有擁軍盛名。每次部隊執(zhí)行重大搶險任務歸來,總能看到這個集團領導的身影,并且對子弟兵進行慰問,對家庭困難的子弟兵提供經(jīng)濟支持,不要說在嘉興,就是在浙江,營合建設集團都是出了名的,屬于愛軍擁軍的非常優(yōu)秀的企業(yè)。往事許許多多的鏡頭都深深印記在防空兵團官兵的腦海里,在防空兵團留下軍民關系教育的很多感人故事。
眼下當聽說龔曉輝為就業(yè)犯愁時,王小癸二話不說,立即接納了龔曉輝。對龔曉輝這樣一個帶兵模范,王小癸實在是太了解了,他曾經(jīng)在營合建設集團請龔曉輝做過英雄事跡報告,號召員工學習龔曉輝的先進事跡,在管理層號召學習龔曉輝的帶兵經(jīng)驗,在集團內(nèi)部推廣龔曉輝管理部隊的經(jīng)驗,他說企業(yè)管理與軍營帶兵都是同理。所以,龔曉輝一到崗,王小癸便委以部門經(jīng)理的重擔。安排好龔曉輝的工作,對王小癸來說,既是從企業(yè)工作考慮,同時,更是為了曉輝多重困難的家庭,為了減輕曉輝肩頭沉重的擔子。
但是王小癸知道,即使如此,龔曉輝這個困難重重的家庭,僅僅靠公司的有限工資連兩個病人吃藥都難以保障,必須想辦法讓龔曉輝的基本生活能夠得以維持。
而正在這個時候,不幸和災難再次降臨在龔曉輝頭上。他家里唯一可以算作勞動力的父親也得了癌癥,而且一經(jīng)確診,便已經(jīng)病入膏肓,父親曾經(jīng)想放棄治療,他知道自己這個唯一的兒子肩上的擔子多么沉重。但龔曉輝哪里肯,養(yǎng)兒防老,無論多么困難,盡孝是一個男兒必須盡的責任義務,不管多么難,也要為父親治病。這么大的困難,他再不愿讓王小癸知道。他知道王小癸接納自己本來就已經(jīng)半是安排半是照顧,哪個企業(yè)家愿意收進一個拖累如山的管理層干部呢?如果再給人家添加負擔,人家會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累贅?這樣一想,就想盡辦法瞞著王小癸和所有的同事們。
但是有些事情是瞞不了的。龔曉輝住不起醫(yī)院,底子太差,沒有錢,按照上海醫(yī)院要求,如果條件局限無法住院治療,那么每個星期必須到醫(yī)院來打針調藥,化療放療,做些檢查。龔曉輝家遠在江西南昌,開車回家需要八個小時路程,來回就要十六個小時,還要送到上海,他不肯耽擱工作,每個星期的周五下午下班后,龔曉輝便悄無聲息地啟程奔赴南昌,然后馬不停蹄接父親奔上海,在上海做了治療檢查后再開車把父親送回南昌。所以,每個周末到來,對龔曉輝來說,那都是一場戰(zhàn)斗,就是為了瞞著不讓王小癸知道。到了周一,幾乎奔波一夜從南昌趕回的龔曉輝,還必須若無其事裝得精神飽滿一樣的出現(xiàn)在辦公室里。如此下去,一晃就是大半年。
這一天,事情終于敗露了,營合建設集團因為重點任務為了趕工期,周六忽然要求從干部到員工,一律加班不能休息。找龔曉輝時,他人在南昌奔上海的路上。王小癸細問細查,才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包括龔曉輝的父親癌癥已經(jīng)晚期,他也是這時候才知道。
王小癸在抱怨曉輝一直瞞著自己的同時,他被龔曉輝的堅強深深震撼了,他無法知道,這個來自部隊的營級干部,這個才四十來歲的年輕人,看去如此消瘦的身材,該有多么頑強的抗壓能力。他從內(nèi)心佩服這個江西年輕人。當然,這個善良的民營企業(yè)家,是不能看著他受著這樣巨大的生活重荷和痛苦的。他想,作為集團董事長,必須盡自己的責任。他想了一套辦法。
那是一年一度的八一節(jié),按照延續(xù)十幾年的習慣,凡是防空兵團退役后留在嘉興工作生活的官兵,王小癸每年都要照例請大家到集團來慶祝建軍節(jié),其實就是聚一下餐吃頓飯,大家敘敘舊情,或者說是聯(lián)歡一下。2017年他照例請來了防空兵團的退役官兵,但是這次,沒有輪流唱歌的聯(lián)歡,會上,王小癸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向全體到會的戰(zhàn)友們介紹了龔曉輝遭遇的不幸,他說:一家三個癌癥,還有一個未成年的兒子,這該是多么巨大的生活壓力,簡直泰山壓頂啊。可是我們的曉輝就這么挺著扛著,一直持續(xù)了數(shù)月,他每星期回一次南昌,接父親去上海治療,然后再回公司上班,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做支撐啊!王小癸一席話,讓一個不同尋常的聯(lián)歡會,居然催出讓許多戰(zhàn)友難過的眼淚。
王小癸心里明白,對于有三個危重病人一個年幼孩子的家庭來說,憑龔曉輝一人,很難擔起這個無底洞樣的生活重荷。比如有些好藥因為沒有錢,即使效果不錯,曉輝也不得不量力而行。因為這動輒數(shù)萬元一針的藥品,是給貴族們預備的。
這個情況,王小癸看在眼里,他決定從公司分成的個人所得利潤中提出20萬元,拿給龔曉輝渡一時之難。即使如此也是不夠,此后,從個人公司所得中用自己的積蓄幫助龔曉輝,便成為了尋常事,某種程度上,三個癌癥病人的醫(yī)療問題,相當一部分就靠王小癸的支持。
高尚是高尚者的座右銘,這是一個詩人的著名詩句,其實,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雖然善良已經(jīng)被無限放大的欲望抵消了不少,市場也已經(jīng)把人間善良沖擊的稀里嘩啦,雖然在抖音快手這類自媒體上每天都在展示著大量見死不救之類、碰瓷之類、不講情義只講索取之類、唯利是圖之類的讓人氣憤和頹喪的故事。但是,從內(nèi)心深處,人們大多數(shù)還是崇尚美德和善良的,高尚的品格永遠都是我們這個民族最高的追求。雖然資本不斷沖擊和損害著我們民族最為美好的道德基因,但是幾千年形成的道德美好的傳統(tǒng),深深藏在一個民族直至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底。
無疑,龔曉輝是一個高尚的人,無論作為一名優(yōu)秀軍人,還是作為一個家庭中的頂梁柱,抑或作為社會上一個美好道德的傳承者,他都稱得上是道德的楷模。只是這個市場經(jīng)濟和一切唯資本說話的社會,使他面對困難幾乎無路可走。
而王小癸作為一個企業(yè)家,與其說他受到曉輝高尚品格的感染,倒不如更加準確地說,在他內(nèi)心深處,他把道德和善良看得比之金錢更加珍貴。王小癸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高尚的人。
自從龔曉輝一家三癌癥病人的情況被大家知道后,許許多多的美好和善良的故事便接連在這個家庭發(fā)生。人們聽說這個退役軍人還是部隊的英雄,認識不認識的都想提供點微弱的幫助,但是這些不過多是精神安慰,真正對治療能夠起到根本作用,還相距甚遠。因為那需要實實在在的錢。提供最大的幫助還是王小癸。
王小癸這一家子從老到少都是善良的美德相傳。王小癸除了以公開補助獎勵形式給龔曉輝額外補貼之外,幾乎每個月,王小癸都要從自己的公司所得中拿出相當一部分給龔曉輝。而且沒有絲毫的猶豫,照他的話說,我們不能讓流過血流過汗的軍人再流淚。但是他每次都要忘不了特別叮囑一句:我給你錢的事情,除了公司公開的那一部分,我個人給的不得讓你嫂子知道啊!說完詭秘的一笑,曉輝自然明白。曉輝知道,這些年王小癸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路,他也很不容易。
幾乎同樣的事情,王小癸的妻子王愛風也在這樣做,每個月,王小癸的妻子都要準時地照例把準備好的私房錢拿給龔曉輝,幾乎和王小癸那句話一樣:拿著,治病救人比什么都要緊,只是可別告訴你王哥啊。并且囑咐曉輝,一定要挺住,困難總會過去的。
很多事情連公司員工都不知道,王小癸的妻子王愛鳳家庭稍微殷實一些,開始家里老人覺得王小癸家負擔太重,嫁給他要受罪的,所以并不十分贊成這門婚事。后來看小癸這孩子非常要強,干啥都是頂尖的,也就同意了他們結婚成家。此后,在外出創(chuàng)業(yè)逞一時之盛的時候,兩人湊了湊,總共湊了260元錢,便來到了浙江嘉興。從260元起步,從每頓一碗方便面開始創(chuàng)業(yè),至今通過打拼,成為享譽嘉興的一個專門做建筑工程的一個集團。但是公司上下都知道,王總兩口子生活差時節(jié)儉,生活好時依然保持節(jié)儉傳統(tǒng)。所以,他們積攢點錢也很不容易。但是,在支持幫助他人困難這方面,兩口子從來毫不吝嗇。
龔曉輝每月除了以公司名義接到王小癸給的補貼外,王小癸夫婦給的他們各自的私房錢,累計起來不算太少,他們覺得,這樣便可以維持三個癌癥病人的治療費了。
但是,事情卻完全出乎王小癸夫婦預料之外,龔曉輝關于王小癸夫婦私下贈予的私房錢,他從來一分也沒有花過,每次迫不得已拿到這份錢后,他便原封不動分別在銀行存了起來,并且特別囑咐銀行工作人員辦理了理財。直到我采訪寫作這篇稿子時,王小癸夫婦相互都不知道彼此私下給予曉輝的幫助被存在了“道德銀行”,到目前為止也只有曉輝一人知情。而對于曉輝,他們給的錢一分不花,給他們辦理銀行理財,王小癸兩口子至今也完全蒙在鼓里。
但是個別時候,也有王小癸他們兩口子互相都知道的特別支出。
這里還有一個也被瞞著的故事主人公,這個人便是曉輝的母親。前幾年,龔曉輝家鄉(xiāng)的村莊搞新農(nóng)村建設,老家的房子也有30多年,再過幾年也是危房。曉輝的母親不甘落后,非常自信地向曉輝提出了要求,一定要蓋得像人家一樣,不能比別家差,蓋得不好她丟不起這個人。她說,你在部隊當過官,現(xiàn)在到地方又拿著不算少的工資,咱得要臉面啊。這里還必須說一句,曉輝的母親對兒媳和親家都得了癌癥,此時還不知要用那么多錢,只知道得了病,還可以報銷,因為曉輝就怕母親知道了真情會擔心。所以,不管多么困難,所有的事情都瞞著母親,母親經(jīng)常為自己兒子有出息感到驕傲。所以在母親看來,曉輝在部隊當了官,如今又在發(fā)達的城市工作,重蓋房子的錢應該有。
曉輝此時正是生活壓力最重的時候,如果沒有王小癸和戰(zhàn)友們合力相助,他恐怕一天也難以堅持,每個月除了醫(yī)療費,幾乎沒有什么剩余。需要湊齊100多萬回家蓋房子,曉輝哪里有這樣的大筆資金。他犯愁啊,正想編個什么理由說服母親暫時不要建房子,母親知道他有這個想法,聞之非常生氣。這事情不知怎么就被王小癸愛人王愛鳳知道了,他和王小癸略作合計后,毫不客氣批評龔曉輝:做兒子的,怎么讓媽媽高興怎么辦,可不能讓母親心有任何不悅,你這么做就是不孝,不孝還算什么男人?錢就是給人服務的,說啥也不能駁老人的面子,房要蓋,一定蓋。說完,和王小癸一合計,隨即把120萬元轉給了曉輝。并說,不夠了說一聲。
龔曉輝平時已經(jīng)受到莫大幫助和恩惠,說啥也不肯收下這么大的一筆資金,何況這不你像治病那么緊迫,這是自己家蓋房。那天,言語之間,王小癸夫婦生氣了,王愛鳳憤怒批評曉輝不懂事,再這樣就沒法和你共事了,無可奈何之下。曉輝收下了這份莫大關愛之情。
人間真情,對于王小癸來說,沒有任何功利,也從來沒有期待過什么榮譽之類,很多事情,他是在默默干。有一年過年,王小癸家舉行家庭大團聚,一下子聚集五十多號人,王小癸當著老少的面講話,當聽說有人對曉輝的管理有些看法,嫌他時間短不懂企業(yè)時。他便毫不客氣對大家說:在我們營合建設集團,你對我有意見可以,批評或罵我什么都無所謂,但是有個人你們必須得服從他的管理,這個人就是龔曉輝。若問為什么?因為他是我的好兄弟。
其實,說是兄弟,王小癸對于龔曉輝,早已勝似親兄弟,旁人都說,即使是親兄弟,也沒有這樣傾囊相助的。對于王小癸這樣不圖回報無私的高尚的充滿情義的慷慨相助,龔曉輝感恩不盡。但是,命運似乎在有意捉弄龔曉輝,好像也在有意考驗王小癸。曉輝本來想著妻子小盧會因為大家都在無私幫助自己這個家庭,但她心里明鏡似的,覺得自己的病就是數(shù)天等死一樣,自己在世一天,就是給曉輝給大家添麻煩加累贅,好像覺得一切都因為自己的存在,弄得四鄰不安。他心疼曉輝,也感謝王總一家。但話又說回來,一家人怎么又能夠在別人這樣的幫助下生活一輩子呢?為了徹底解脫曉輝,在她看來,對于曉輝最大的愛和幫助,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解除與曉輝的夫妻關系,如果那樣,曉輝也不會那樣辛苦了。王總一家也不必因為自己像多養(yǎng)一家人一樣備受折磨了。于是,她一次次寫了離婚申請,一次次被曉輝堅決拒絕。到了第六次寫離婚協(xié)議,再次被拒絕后,她使用了自己早已籌劃的最后絕招。
由于癌癥疼痛厲害,夜間難以入睡,每次看病,醫(yī)生都要給她開點安眠藥,每次三片,長時間積累,當積累到200多片時,她終于下定決心,在曉輝上班走后的空檔,她一口吞下所有的儲備藥。然后昏昏沉沉準備一了百了。那一刻,她顯得從未有過的輕松,這個難熬的日子終于到頭了,曉輝終于不要像背著大山一樣過日子了,王總再也不要為了自己和這個家費盡心血了。
在單位上班的曉輝說來也蹊蹺,他本來安排一個親戚去家里陪陪并看望妻子小盧,并說到時候打個電話給他。可是一等二等,不見電話來,再一想,這些日子,小盧有些異常,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就臨時請個假往家趕,回到家時,終于看到了他不愿看到的最為糟糕的情況。曉輝立即送醫(yī)院搶救,做透析,包括王小癸夫婦在內(nèi),簡直像打仗一樣。好不容易,搶救得還算及時,小盧又撿回了一條命。最氣最急的要數(shù)王小癸的妻子王愛鳳。等到小盧完全醒過來,王愛鳳和原來在部隊的幾個家屬又是批又是罵,說里里外外都是為了想叫他多活幾天,你小盧可好,想揚長而去。這種連批帶吵,連勸帶哄,一折騰就是幾天,王愛鳳寸步不離,晚上陪著小盧睡覺,白天侍奉左右,好不容易才讓小盧回心轉意。那些日子,即使親姐妹,也不過如此。
從此,曉輝又回復了相對平靜的日子。每天除了干工作,就是回家?guī)椭”R進行服藥喂藥和按摩治療。在最為艱苦的日子,癌癥晚期的父親也被接來了,曉輝照顧了妻子,然后再去照顧父親。父親最后疼得厲害,不能躺下,每天只能半靠在曉輝的懷里才能入睡。就這樣一天又一天,癌魔最后還是奪走了曉輝父親的生命。三個癌癥晚期的親人,一個已經(jīng)離他而去。
2024年的某日,同樣也被當作癌癥治療的岳父,忽然也似乎到了生命的盡頭,每天都是劇疼難忍,于是便去上海再查,上海醫(yī)院說,看來這個病比較特殊,具有癌癥癥狀,但是從2011年被診斷癌癥,至今七八年過去了,好像又覺得不太像,在如此長的時間居然能夠挺過來。按照醫(yī)院一系列的分析結果,好像只有剖胸手術了。怎么辦?只有聽醫(yī)生的了。但是多種因素考慮,2019年曉輝還是選擇在上海手術。
手術結果讓所有人幾乎無語,打開胸部檢查,發(fā)現(xiàn)曉輝岳父的勒骨已經(jīng)像黑炭一樣,醫(yī)生用手術鉗一夾,骨頭成了碎塊。最后的診斷出來了,這是十幾年前得的肺結核。七八年來,吃了無盡治療癌癥的藥,花了無數(shù)的錢,幾乎治療癌癥的辦法用盡,卻原來是一次誤診。但是,病人整個情況已經(jīng)非常糟糕,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就這樣,曉輝岳父帶著莫大苦疼和十幾年的誤診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侍奉十幾年的病人,到頭來弄個這樣的結果,曉輝更有說不出的痛苦。
而此時他的妻子小盧,從2009年確診癌癥,至今已經(jīng)十六年過去了,這十六年,每一頓飯,每一次服藥煎藥,每一次打針,都是龔曉輝親自去做,并且一次不拉,一頓不少。有段時間,曉輝還請了一位80多歲的老中醫(yī)來治療,其中一味藥里有生附子,生附子有毒,在熬好每付藥后,曉輝都要先喝,4個小時沒事后,再給小盧喝,小盧至今也不知道這件事。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疼痛難忍的小盧需要曉輝進行背部腿部按摩,而這些全部成為龔曉輝日常生活。
2024年的初秋,筆者有幸見到了龔曉輝在嘉興工作的一批戰(zhàn)友,這些七尺男兒,每當談起曉輝那些往事,一個個淚水盈眶。他們都說,把看似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看似平凡的事情做細就是不平凡。是的,龔曉輝沒有舍身炸碉堡的壯舉,沒有堵槍眼的英勇行為,但他卻用自己長期的堅守詮釋了我們民族道德的光輝。和曉輝共過事的老團長老處長們都說,實際上,在今天這個道德滑坡,善良被當作愚昧的環(huán)境下,龔曉輝、王小癸、王愛鳳,包括重病在身的曉輝妻子小盧,他們都在用自己身上具有的高尚和善良,演繹著毛澤東主席對我們的要求:做人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龔曉輝當兵是一個無私奉獻的最優(yōu)秀的兵,而且為了人民利益,關鍵時刻能沖敢上,舍生忘死,是一個二等功臣,是一個高尚的人。
王小癸、王愛鳳夫婦用別人難以想象的精神情操,不圖名利不為榮譽,用一種善良純粹的美好心靈,去無私幫助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退役軍人,他們夫婦也是一對高尚的人。
曉輝的愛人小盧在與疾病痛苦折磨中,她想的是怎么為活著的人減少負擔,怎么讓曉輝的領導和同事不為自己承擔那么大的重負,這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在今天這個社會,知道感恩,就是一種美德,應該受到尊重,某種意義上,小盧雖然是個病人,但她那顆善良的心,表明她也是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群體,對于當下社會,顯得多么珍貴。
有記者說,關于這群人的故事,如果曉輝夫婦源于愛情,這便是一部優(yōu)美的影視題材。我說不對,用愛情來解釋曉輝的行為,已經(jīng)遠遠不能詮釋曉輝這個退役軍人的舉止。曉輝的行為,在今天,愛情已經(jīng)論斤論兩計算,道德的火焰即將奄奄一息,善良的光芒已經(jīng)被熱鬧的市場淹沒,人性的光輝已經(jīng)變成了即滅即閃的點點星火的時候,曉輝用自己頑強的堅守,表明市場的金錢還沒有完全取代人對美好道德向往和追求。
這樣一個以龔曉輝、王小癸為代表的群體,出現(xiàn)在嘉興南湖岸邊,給我們黨一貫提倡的“做一個高尚的人”提供了一個非常恰當?shù)淖⒛_。作為曾經(jīng)穿過軍裝的退役軍人,龔曉輝無愧于軍人的光榮。呼喚我們的退役軍人隊伍多一些這樣的光榮老兵。
王小癸和他的夫人王愛鳳,他們都是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的代表,他們的行為,表明他們的企業(yè)是民營的,但他們的心卻屬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向這樣優(yōu)秀的民營企業(yè)家致敬。
道德的星火只要沒有熄滅,它一定會燃遍中國大地。我們?yōu)辇彆暂x這樣的戰(zhàn)友而自豪。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wǎng)【原創(chuàng)】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fā))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陳先義: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優(yōu)秀退役軍人的感人故事
2024-09-20楊永革|汪承興:當代周公思想文化研究領軍人物 ——原總參謀部某部政委汪承興研究周公思想文化紀實
2021-07-2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