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12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這是三位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在“諾貝爾周”首度與媒體直接交流。
據新華社消息,在新聞發布會上,屠呦呦講述起青蒿素是如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并救治病人的。她強調說,自己很擔心瘧疾在下一個十年有可能泛濫成災,特別是在非洲地區。“所以,我一直在呼吁,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框架下,所有關注瘧疾的各方應共同努力。”她表示,要盡可能地延遲瘧疾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關于傳統中醫藥潛力和未來如何更好發展的問題時,她說:“傳統中醫藥是偉大的寶庫,把現代科學和中醫藥相結合,在新藥研發領域會有更大潛力,要進行更多深入和細致的工作,才能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她說,“繼承發揚,努力提高”,會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大益處。屠呦呦多次表示,從古籍中汲取靈感發現的青蒿素最終被應用到救治病人,這已過去了40多年,發現的工作很不容易,但依然還有很多研究工作值得更加深入進行。
身著黑色大衣、佩戴亮黃色絲巾的屠呦呦當天來到諾貝爾大廳出席新聞發布會,活動主辦方還特意為這位84歲的藥學家提前準備了一壺貼心的熱茶。
12月6日下午,應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藥物科學家大村智一同出席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的諾獎得主新聞發布會。圖為屠呦呦(右)在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在交流。沈晨攝
屠呦呦:工作尚未完成 青蒿素已出現耐藥性
另據中新社報道,屠呦呦在這次與媒體的交流過程中先后三次提到自己“工作尚未完成”。
屠呦呦當天首度提到“工作尚未完成”,是她在回答一位西方媒體記者問題的時候。當時,一位西方媒體記者問屠呦呦:得到諾貝爾獎會給她的科研工作帶來什么改變?
屠呦呦直率地回答說:“當初接受任務的時候,瘧疾的危害相當嚴重。那個時候,我沒有過多考慮其他的問題,只是一心想把任務完成?,F在,我感覺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做完,(編者注:青蒿素)耐藥性問題已經出現,我關心的是這個問題。得獎之后會怎么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也不太感興趣。”
作為全球流行的重大傳染病之一,瘧疾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一片揮之不去的陰影。上世紀60年代,瘧原蟲產生了抗藥性,疾病治療更是陷入了困境。1969年,當時還是中醫研究院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接受任務,被任命為“523項目”研究組組長,負責尋找治療瘧疾的“良方”。
再次提到“工作尚未完成”這個話題,屠呦呦如是表述:“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還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性。目前,依然還有很多研究工作值得我們深入進行。”
屠呦呦回憶說:“最初做這項研究時確實很難,后來我們系統查閱古代文獻,才選擇青蒿這個有兩千年歷史的藥物進行攻關。”
第三次提到“工作尚未完成”,屠呦呦顯得很著急。她說:“青蒿素一旦產生耐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我為這個藥(編者注:青蒿素)的前景感到擔心。我希望關心瘧疾的各位能夠共同努力,延緩這種可能性的出現。”
中新社記者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查到:“惡性瘧原蟲出現對青蒿素的耐藥性,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威脅著減少所有瘧疾流行區負擔全球工作的可持續性”。
正是基于惡性瘧原蟲出現對青蒿素的耐藥性情況,屠呦呦呼吁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規定下使用青蒿素,盡可能延緩抗藥性的出現。有資料顯示:過去幾十年來,在發生寄生蟲耐藥性蔓延后,多種抗瘧藥不得不退市。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諾獎得主屠呦呦寄語中國的年輕學者們為人類造福。她說:“我希望這次獲得諾貝爾獎,能夠產生一種新的激勵機制,讓年輕人更努力,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傳統中醫藥是個偉大的寶庫,我們應該繼承發揚、努力提高,為人類造福。”
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屠呦呦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 貝爾科學獎。屠呦呦表示,希望這對中國年輕一代科研人員起到激勵作用,希望不僅在醫藥研究領域,而且在各科學領域都能結合中國傳統瑰寶,產生更多的發現和 創新,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