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對華為的誣陷、攻擊和追殺很多,也很激烈和瘋狂,甚至肆無忌憚,華為處于風口,顯得十分被動。從1987年華為創辦到2018年的31年時間里,華為總裁任正非接受媒體采訪總共不超過10次,卻在2019年1月15至17日就多次接受央視和內外媒體采訪,一個月之后的2月18日又接受英國一家媒體采訪,此前的2月13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接受內外媒體集體采訪。華為高層罕見地密集接受媒體采訪,顯然是華為針對美國近期對華為發動的追殺行動進行的一場輿論反擊戰。
2月18日英國媒體發布了一段對華為總裁任正非的采訪。任正非對記者表示:“美國不可能摧毀華為,世界離不開我們。因為我們更先進。”任正非還說:“西方不亮東方亮,南方不亮北方亮。美國不代表全世界,美國只能代表世界的一部分。”“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安裝任何后門程序,我們也不會安裝。我們不會因為這種事,冒風險讓我們國家和全世界的客戶厭惡我們。我們公司也絕不可能從事任何間諜活動。如果有任何此類行為,那么我就把這家公司解散了。”“我們還會繼續在英國投資。我們信任英國,所以我們希望英國更加信任我們。如果英國信任華為而美國不信任,那么我們將更大規模地把投資從美國轉移到英國。”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采訪時直接說:“蓬佩奧先生的言論進一步表明這是美國政府對華為發起的有組織、有策劃的一次地緣政治行動。”“我們一直在想,大家也都在問,他們一直這樣針對華為究竟是出于網絡安全考慮還是有其他動機?他們真的在考慮其他國家人民的網絡安全、隱私保護還是有其他的企圖?也有人說他們是為中美貿易談判找籌碼,也有人說由于這些國家大規模用了華為的設備使得美國相關機構獲取這些國家信息時存在困難,或者監聽這些國家不方便了。全世界70多億人還是有智慧的,大家應該能夠從中看到各種可能。”這其中暗示了不是華為而是美國非法獲取其他國家信息、監聽其他國家,這是直接打臉美國。
從2018年到現在,美國對華為的圍剿可謂不遺余力,愈演愈烈,甚至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綁架華為CFO孟晚舟,以聯盟形式聯合絞殺華為,策劃所謂波蘭間諜事件阻止波蘭使用華為5G產品,2月7日,美國一家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會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前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美國無線網絡運營商購買華為公司設備。2月15日至17日在德國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再次煽風點火,大肆攻擊華為,要求全世界禁止使用華為5G產品。
美國為什么如此喪心病狂地追殺華為,圍剿華為的5G技術?前不久,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AT&T公司在美國建成了全球第一個5G網絡并進行了試驗,給人的印象是美國的5G技術已經超過了中國華為,但測試的結果卻是,AT&T公司5G測試的網速比4G網絡快不了多少,華為測試的網速是美國AT&T測試的13倍。顯然美國的5G技術已經落后于中國。當前中美之間在整個高科技領域都在進行激烈爭奪。2018年美國通過對中興實施芯片和零配件禁運而對中國發動了芯片戰。2019年1月11日美國某網站報道,美國擬禁止華為將硅谷的研發分公司的某些技術帶回國內,也就是說華為美國分公司開發的技術將無法帶回中國。2019年2月11日,特朗普又簽署行政令,啟動“美國人工智能(AI)倡議”,以刺激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投入和發展。特朗普在聲明中表示:“繼續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對于維護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1月28日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將5G競爭定性為一場新的軍備競賽。認為在一個由計算機網絡控制著最強有力武器(除核武器以外)的時代,任何主導5G技術的國家,都將在本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擁有經濟、情報和軍事上的優勢。
美國發起一連串絞殺行動使得華為面臨的形勢風高浪急,黑云壓城,華為在全球的5G布局似乎機關重重,步步心驚,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全球化之路也變得異常艱難。然而當今的美國已經無力控制和主宰全球事務,這是因為,一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打擊華為是為美國戰略服務的真正目的已漸漸被世界各國看清,二是這些年來美國的國家信用已經因其損人利己的自私行為而大受影響。美國這一輪對華為的攻擊已顯出勢衰力竭之勢,事情開始起變化,聯盟也出現了裂痕,加上華為近期發起的一輪輿論反擊,美國對華為的絞殺或許使華為正在經歷黎明前的黑暗,轉機漸漸出現。
2月17日,英國媒體報道稱,英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已經得出結論:華為參與英國電信項目帶來的任何風險都可以控制。該媒體還認為,英國網絡安全官員相信使用華為設備的風險可控,意味著美國努力勸說英國禁止華為5G通訊網絡進入該國的行動,對美國游說盟國禁用華為設備的努力是一個打擊。英國某機構前主任羅伯特·漢尼根更是表示:“有關在5G網絡的任何部分采用任何中國技術都代表著不可接受的風險的斷言是無稽之談。”媒體報道稱,最近在倫敦召開一次會議上,三家主要運營商得出共識:全面禁止使用華為,無論對5G技術的推出還是英國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的角色都是災難性的。
2018年11月新西蘭曾以所謂“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反對采用華為設備,但據新西蘭媒體2月19日報道,新西蘭阿德恩表示,華為從未被排除在新西蘭5G網絡建設之外,“大門仍然敞開著。”“雖然聯盟共享情報,但是在華為5G方案問題上,新西蘭會做出自己獨立的決定。”雖然還沒有結果,但事情顯然已經出現轉機。
媒體報道,意大利已確認它沒有任何抵制華為的計劃。美國媒體2月15日報道,2018年秋天,意大利一家大型無線運營商的首席執行官被叫至美國駐羅馬大使館,外交官和有關人員要求他的公司停止使用華為設備,但該運營商稱“市場上沒有能替代華為的供應商”,拒絕了美方的要求,堅持繼續使用華為產品。
此前德國政府向媒體發布聲明稱,他們不會尋求阻止華為向該國銷售設備,彭博社援引德國電信公司的一份內部評估報告稱,在4G基礎設施已經廣泛依賴華為設備的前提下,如果把華為從5G供應商名單上剔除,將使這項技術在歐洲的推廣至少推遲兩年。
英國媒體還報道,多家英國移動通訊公司都正在與華為合作發展5G通訊網絡,這些公司正在等待英國政府3到4月間的審核,該審核將最終決定他們是否能使用華為的技術。英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英國電信公司高管稱,“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與華為合作,我們迄今未發現任何感到擔憂的理由。”
現在美國針對中國華為的行動已經不再僅僅是商業行為,而是正在以國家力量進行的全方位打擊。中美在芯片、5G、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領域已經展開全面競爭,為了打擊在5G技術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華為,綁架、結盟、誣陷、攻擊、謾罵、禁令,美國各種卑鄙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很多年來美國都沒有這樣以美國國家力量,以聯盟力量對一家企業如此大動干戈地追殺,如果美國僅僅是考慮自身安全,為什么要在全世界追殺華為?顯然美國對華為已經有一種如芒在身的感覺,臥塌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2月19日,美國一家媒體公布了“你認為美國打壓華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的調查結果:61%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打壓華為是出于政治原因,僅24%的人認為是出于安全考慮,還有13%的人選擇商業因素。
面對美國窮兇極惡、不擇手段的行為,華為卻巋然不動,沒有焦慮,表現得十分沉穩、坦然、淡定和從容,哪怕是美國提出引渡孟晚舟,哪怕是美國對華為發動全球追殺,華為依然顯示出強大的自信,真可謂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中美貿易即將舉行新一輪談判,或許近期將會有一個結果。但美國的關注點顯然已經從貿易轉向中美科技戰,而科技戰的焦點又集中在高端芯片、5G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當下美國以擁有優勢的芯片產業對中國進行要挾,在處于劣勢的5G通信領域則以國家力量對華為進行全球追殺,在人工智能領域則以國家力量大力推進,力爭拉開與中國的差距。中美科技戰將是一場比貿易戰更加持久和激烈的國家間戰爭,它不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可以說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正在步入白熱化的刺刀見紅階段,如果科技戰失敗則對中國的傷害要比貿易戰嚴重得多。中國要贏得這場科技戰爭,必須加大國家對高科技產業的推進和扶持力度,必須靜下心沉下身實實在在地推動科技創新,推動基礎科學研究,強化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基礎科技研究和加大科技投入是科技創新的三大基礎性工程,華為之所以能夠在5G領域領跑全球,就因為在科技投入和基礎研究方面走在了前面,而基礎教育則是國家戰略,需要國家大力推動。由于科技創新是國家戰略,因此國家應和企業一起共同推動,只有這樣才能在與美國的科技戰中最終勝出。
美國全球追殺華為,華為以其強大的自信和技術領先優勢并不懼怕美國,正如任正非所說,“美國不可能摧毀華為,世界離不開我們。因為我們更先進。”“西方不亮東方亮,南方不亮北方亮。美國不代表全世界,美國只能代表世界的一部分。”正是因為華為擁有如此的自信和力量,才能做到讓全世界離不開華為,才能在西方世界、在西方聯盟中撕開裂口,才能使事情出現積極轉機,朝著有利于華為的方面發展。
華為和任正非發起的這輪輿論戰正是顯示了其自信和力量,正義而強大的華為不可戰勝,哪怕是美國以國家力量,以聯盟力量對其進行全球追殺也不能打敗華為。如果中國在高端芯片領域也能做到像華為在5G領域一樣強大而自信,又何懼美國?又何懼美國組織的什么聯盟?這里我們會想起莊子的一句話:“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也是毛澤東在“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詩句中表現出的最高境界,處于全球通信領域無人區領航狀態的華為和任正非擁有這種自信,也達到了這種境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