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俊生晚年寓居“焦桐”北側的胡集村,這里是他最充實和最具成就感的心靈棲息地。發現焦裕祿,是歷史的機緣和偶然。作為在歷史偶然變必然中的擺渡人,要言不煩地向記者匯報焦裕祿典型線索,為焦裕祿定格彌足珍貴的蘭考影像,珍藏焦裕祿坐過的藤椅,看護和開發“焦桐”,這些非同尋常的閃光點,照亮了劉俊生的人生。
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收藏的焦裕祿生前用藤椅
習近平總書記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
【“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他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焦裕祿精神都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都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焦裕祿精神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人跨世紀接續奮斗的偉大精神創造,是黨的宗旨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機融合的恢宏壯舉。在鑄造焦裕祿精神的歷史方陣中,蘭考縣年逾八旬的共產黨員劉俊生,以自己的特殊方式所作的貢獻,頗為人們所稱道。
保留焦裕祿坐過的藤椅
1964年6月,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因肝癌逝世將近一個月的時候,《河南日報》一位蘭考籍編輯,向時任蘭考縣委新聞干事的劉俊生約稿,要他圍繞紀念“七一”黨的生日,寫一個好黨員、好干部的典型人物。劉俊生向縣委領導匯報后,確定寫焦裕祿,因為這正是他想寫的人。在謀篇布局和寫作過程中,劉俊生突然產生了一種難以遏制的沖動,把焦裕祿坐過的帶窟窿的那把藤椅,搬到了自己的住室。
劉俊生太熟悉這把藤椅了,在他眼中,藤椅簡直就是鞠躬盡瘁為人民的焦裕祿的化身。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械廠任一金工車間主任時,積勞成疾罹患肝炎。1962年6月,焦裕祿到尉氏任縣委書記處書記時,肝炎加重一度腹水,后經中醫治療有所好轉。當年12月6日,焦裕祿受命到重災區蘭考縣工作后,面對異常困難的局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他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奮不顧身地為黨工作,肝病日益加重。為了遏制肝區疼痛,焦裕祿辦公時,經常把刷子、鋼筆、茶杯等硬物頂在藤椅右側的椅靠上,然后再抵住自己肝部以減輕疼痛。久而久之,藤椅被頂出一個大窟窿。焦裕祿便動手把藤椅上的窟窿用藤條補好。但不久,藤椅又被頂破。有時工作太忙了,焦裕祿就讓大女兒焦守鳳和大兒子焦國慶幫著補藤椅。
劉俊生終生難以忘懷的是,1964年春節過后,經省委同意,《河南日報》約蘭考縣組織一個反映治理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成果的專版,其中有焦裕祿寫的一篇文章。其他稿件收齊時,劉俊生到焦裕祿辦公室,想看看他的稿子寫得怎樣了。一進門,劉俊生看到焦裕祿正伏在辦公桌上,左手拿茶杯頂著右側椅靠和疼痛的肝部,右手執筆在寫文章。看見劉俊生進來,焦裕祿放下筆,神情痛苦地說:
【“俊生呀!看樣子,這篇文章我完不成了。我的病越來越重,肝部這一塊硬得很,疼得支持不住。”】
劉俊生看著焦裕祿清瘦的臉頰,發現他的身體因劇烈的疼痛在顫抖,心里很難過,口中囁嚅著:
【“焦書記,那怎么辦?”】
焦裕祿說:
【“你先把大家寫好的稿子送給報社,這篇文章,讓張欽禮書記寫吧!”】
劉俊生望著桌上的稿紙,上面寫著文章的題目:《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下面列了四個小標題:一、設想不等于現實。二、一個落后地區的改變,首先是領導思想的改變。領導思想不改變,外地的經驗學不進,本地的經驗總結不出來,先進的事物看不見。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四、精神原子彈——精神變物質。
劉俊生眼前不由一亮:這氣吞山河又激情澎湃的文章標題,已經勾勒出一年多來蘭考這場偉大斗爭實踐的筋骨脈絡,字里行間凝結著一個黨的好干部對革命事業的忠誠與擔當。顯然,這是書寫蘭考最新最美畫卷的大文章!劉俊生多么希望焦裕祿能夠寫完這篇不同凡響的文章,可看看他晦暗無光的臉膛,還有因痛楚而明顯佝僂的身軀,又把溜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劉俊生沒有想到,這是焦裕祿有生之年寫的最后一篇文章,準確地說是一篇沒有寫完的文章。雖然,焦裕祿的文章才剛開了個頭,但劉俊生堅信,這篇沒有寫完的文章描繪的宏偉藍圖,已經清晰地鐫刻在蘭考大地上,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意志。蘭考人民是會按照他遵循科學規律、集中群眾智慧提出的設想,在蘭考大地上續寫好這篇文章的。
這是劉俊生最后一次看到焦裕祿用藤椅頂托肝部堅持工作的情景。
那個燠熱的夏日,劉俊生望著焦裕祿坐過的藤椅,一氣呵成寫出《黨的好干部——記焦裕祿二三事》。報社編輯閱稿后感到,用一兩千字反映焦裕祿未免簡單,可補充材料推到一版去。劉俊生另起爐灶,寫了一篇3000字的稿子送到報社。后來得到的消息是,宣傳縣委書記的稿件需經省委審閱批準。但“七一”前后稿子未能發出。
劉俊生是為鞭策自己寫好報社約稿,收藏了焦裕祿坐過的藤椅。情之所至,他又向焦裕祿的夫人徐俊雅打聽:
【“焦書記穿過的破舊鞋襪在哪兒?”】
徐俊雅說:
【“你問那干啥?我看見那些東西心里就難受,早扔掉啦!”】
劉俊生忙問:
【“扔哪兒啦?”】
徐俊雅用手指指屋后說:
【“扔到屋后草窠子里啦!”】
劉俊生接著跑到焦裕祿家屋后草窠子里,撿回一雙焦裕祿穿過的破舊不堪的鞋襪,用報紙包起來,放到紙箱里收好。
劉俊生保存焦裕祿坐過的藤椅和穿過的鞋襪,激勵他寫了不少反映焦裕祿光輝事跡的稿子。每當劉俊生思想苦悶和情緒波動時,焦裕祿坐過的藤椅和穿過的鞋襪,都是他進行自我教育和救贖的靈丹妙藥。如今,焦裕祿的三件遺物,已成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的鎮館之寶,是最能從本質上體現焦裕祿精神和最具震撼力的珍貴文物。
1966年2月7日,新華社播發了穆青等人撰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當時習近平是初一的學生,思政課老師就在班上讀這篇通訊,讀時幾度哽咽,泣不成聲,班上的同學也都流下了眼淚。當老師念到焦裕祿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疼痛難忍時用棍子頂著肝部,以致辦公室藤椅右側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習近平受到極大震撼。焦裕祿坐過的帶窟窿的藤椅,成為焦裕祿光輝形象在習近平心中扎根的重要媒介,藤椅所體現的焦裕祿鞠躬盡瘁、勤政為民的感人精神,始終是激勵習近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不竭力量。
成為新華社記者“發現”焦裕祿的向導
焦裕祿被“發現”,不是徑情直遂和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
1964年5月16日,焦裕祿在鄭州河南醫學院附屬醫院病逝兩天后,河南省委省人委在商丘地區民權縣召開沙區林業工作會議,蘭考縣委副書記張欽禮在參加焦裕祿追悼會籌備工作后,到會介紹蘭考沙區造林經驗。張欽禮登臺發言一開頭,就通報了焦裕祿兩天前病逝的消息,接著在“跑題”的發言中,生動翔實地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深深打動了與會代表的心。主持會議的副省長王維群高度評價焦裕祿,要求與會代表下午認真討論焦裕祿事跡,隨后要求與會的新華社河南分社魯保國等記者,找張欽禮深入采訪焦裕祿事跡。
1964年8月7日,河南省委第二書記文敏生,在省委三級干部會議上熱情贊揚焦裕祿,充分肯定了通過治理“三害”改變災區面貌的“蘭考新道路”。
1964年10月,新華社河南分社遂成立由張應先、魯保國、祿祖毅組成的焦裕祿事跡報道小組,前往蘭考深入采訪。
1964年11月19日,新華社播發張應先等人寫的反映焦裕祿先進事跡的人物消息,同時播發一篇供地方報紙刊用的3000多字的稿件。11月20日,《人民日報》在二版左下角,以《在改變蘭考自然面貌的斗爭中鞠躬盡瘁,焦裕祿同志為黨為人民忠心耿耿》為題,用1700多字的篇幅,報道了焦裕祿的先進事跡。當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新華社報道焦裕祿的通稿。11月22日,《河南日報》一版頭題刊發新華社播發的焦裕祿事跡“地方稿”,并配發社論《學習焦裕祿同志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
焦裕祿精神開始走出蘭考,在河南乃至更大范圍得到傳播。
然而,焦裕祿作為縣委書記的榜樣矗立在全國人民心中,還是在新華社記者穆青、馮健、周原1965年底豫東之行以后。
這一年快要過去的時候,新華社副社長穆青和國內部工業組組長馮健,到西安籌備國內記者會議,路過鄭州時,在河南分社記者會上聽周原講了幾個月災區采訪的見聞,很受觸動。穆青確定,周原到豫東災區采訪干部群眾抗災情況,他和馮健從西安回來后聽線索匯報。
周原第一站先到杞縣,不料縣里正開三干會,縣委書記白天開會,晚上又去看戲,派了個不怎么掌握情況的林業局局長來見周原,這使他大失所望。第二天一早,周原跑到杞縣汽車站,在小攤上吃完元宵,扭頭看見一輛公共汽車準備開出,抓起提包一個箭步躥上了車。汽車出站上了路,周原才想起來問:“同志,這車是去哪兒?”售票員用奇怪的目光打量著周原,沒好氣地說:“蘭考。”蘭考就蘭考,反正是豫東的地兒!
車到蘭考站,周原發現,縣委大院就在汽車站旁邊。說來也巧,周原走進縣委大院,迎面碰上劉俊生。一問,他正是自己要找的縣委新聞干事。劉俊生看了周原的記者證,把他領進辦公室,沏上了一杯熱茶。
周原呷口茶水,對劉俊生說:
【“新華社副社長穆青同志,想寫一篇豫東、魯西南、皖西北改變災區面貌的報道,讓我先探探路,打個前站,摸摸線索……”】
劉俊生臉上掠過一絲驚喜,脫口打斷周原的話:
【“你們快來吧!俺蘭考開展除‘三害’斗爭,把縣委書記都活活累死了!”】
縣一級年輕新聞干事,雖說從事新聞工作,一般來說尚屬業余水平,但數年農村新聞報道的摸爬滾打,已使劉俊生形成了“倒金字塔”式思維和表達方式,講問題談情況,先揀重要的事說,一下子把人抓住。劉俊生開口就甩出蘭考除“三害”累死縣委書記這一頗能抓人的猛料,的確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周原“咕咚”一聲咽下口中的茶水,瞪大眼睛問:
【“誰為除‘三害’累死啦?”】
【“俺們縣委書記——焦裕祿!”】
劉俊生聲音有些異樣。
周原站起來追問:
【“焦裕祿是怎么累死的?”】
劉俊生把周原引進自己住室,取出焦裕祿的舊棉鞋和破襪子對周原說,這是焦裕祿穿了好幾冬、補了又補的舊鞋襪。接著又拿過一把破藤椅,對周原講起焦裕祿肝病嚴重時,就用硬物頂在椅靠上抵住肝區止疼,時間長了,藤椅被頂了個大窟窿。
周原凝視藤椅上的破洞,仿佛瞬間被擊穿。雖然他尚未意識到,這把椅子將開啟中國新聞史上一次重大尋訪和發現,但18年新聞工作的經驗告訴他,焦裕祿正是自己要尋找的人物!頭一天的采訪使周原收獲頗豐。職業敏感告訴他,一個一碰就響的大典型,正在顯露出來。周原又在機關和社隊深入采訪,基本掌握了焦裕祿的情況。
周原急匆匆趕到鄭州,恰好穆青、馮健從西安回來。周原隨口拋出幾個沉甸甸的例子,焦裕祿有棱有角的形象,便赫然矗立眼前。此行中原,穆青曾打算去豫北林縣,采訪林縣人民在太行山腰開鑿紅旗渠的偉大壯舉。周原在蘭考的發現,使他看到了那個苦尋無著的瑰寶,正抖落塵埃嶄露頭角,靜靜地在大河最后一道彎熠熠閃光。在新中國剛剛走出三年困難時期,國民經濟尚未恢復,特別是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還面臨嚴重困難之際,多么需要報道這樣不屈不撓同自然災害進行斗爭、帶領群眾恢復和振興農村經濟的典型啊!
穆青像一個運籌帷幄的戰役指揮員,下決心調整部署揮師豫東,把蘭考作為發起新的戰役的突破口。1965年12月17日上午,穆青、馮健、周原走進蘭考縣委大院。
后來,人們憶起發現焦裕祿這一偉大精神鑄造關鍵一役揭幕的情景時,頗有感觸:如果說,周原打開了發現焦裕祿的門閂,那么,劉俊生就是發現焦裕祿的向導。
為焦裕祿拍下四張照片
那年月,照相機很少,膠卷也金貴。焦裕祿平時參加會議和到基層社隊,都不讓人給他照相,但下鄉時卻時常喊著劉俊生,并且囑他帶上照相機。1963年9月初的一天深夜,劉俊生又接到通知,讓他第二天上午帶上照相機,到城關公社老韓陵大隊找焦裕祿。第二天,劉俊生在老韓陵村北的紅薯地里,找到了正在勞動的焦裕祿。
那天上午,焦裕祿披著中山裝上衣,露著白色秋衣和土黃色雞心領毛背心,像個嫻熟的莊稼把式在鋤地。劉俊生欲罷不能,轉身悄悄把鏡頭對準焦裕祿按下快門,從側面拍下了焦裕祿鋤地的照片。焦裕祿鋤完紅薯地,又走到一塊花生地里拔起草來。
劉俊生透過地頭上人的空隙,見焦裕祿撫弄著油綠茁壯的花生莖喜上眉梢,不禁為焦裕祿的生動神情所吸引,迅速調整焦距,拍下了焦裕祿在地里拔草的照片。為了不使快門的“咔嚓聲”驚動焦裕祿,按快門時,他故意輕輕咳了一聲加以掩飾。
中午,焦裕祿和劉俊生在老韓陵大隊吃過派飯,騎自行車由北向南駛去。行至朱莊村南春天栽的50畝泡桐林東側,只見波蕩起伏的沙丘上,新栽的泡桐樹已是一爿綠蔭。焦裕祿滿臉驚喜,支好自行車,興奮地向泡桐林走去,邊走邊對劉俊生說:
【“咱們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成活了,長得多旺盛啊,十年后,這里就是一片林海!”】
劉俊生被焦裕祿發自內心的喜悅所感染,掏出照相機,趁他不注意,迅速拍了一張焦裕祿站在焦桐樹旁,叉腰側首笑望郁郁蔥蔥泡桐林的照片。這時,跟在身旁的城關公社黨委書記孟慶凱提出:
【“焦書記,我想和你合個影,留個紀念。”】
焦裕祿剛到蘭考時,孟慶凱任縣委農村工作部部長,面對嚴重災情為難發愁。焦裕祿提出,讓他到抗災斗爭第一線任職,看看貧下中農是怎樣跟嚴重災害做斗爭的。經過加鋼淬火,孟慶凱成為一名優秀領導干部,城關鎮涌現出許多抗災硬骨頭隊。
焦裕祿滿意地看著孟慶凱,笑著問道:
【“咱們照相有啥用啊?”】
這時,劉俊生一直憋在心里的話涌到嘴邊,忍不住插話:
【“焦書記,每次跟你下鄉,你都告訴我帶上照相機,可為什么不讓我給你照相呢?”】
焦裕祿說:
【“讓你下鄉帶照相機,是讓你多給群眾拍照。廣大群眾為改變蘭考面貌忘我勞動的精神,是很感人的。給群眾照相,既對他們是個鼓舞,又很有意義。”】
劉俊生講出一番理由:
【“要是把你和群眾勞動的鏡頭拍下來,群眾看見照片一定會說,我和縣委書記照相了!這個是我,那個是他,這對他們不是更大的鼓舞嗎?”】
焦裕祿被劉俊生變著法兒講的一番理由逗笑了,揮了一下手臂對劉俊生說:
【“你講得有道理,有道理。好吧,你找理由給我照相,那今天就照一張吧!”】
“怎么照法?”樂不可支的劉俊生憨直地問。
【“我愛泡桐,就在泡桐樹旁,給我和老孟一起照個相吧!”】
根據劉俊生的建議,焦裕祿穿好上衣,依舊敞懷露著土黃色的雞心領毛背心,走到幾棵泡桐樹前,對劉俊生說:“就這樣照吧!”說著,右手倒背,左手自然扶住一棵锨柄粗的泡桐樹。站在焦裕祿左側的孟慶凱,舉起右手扶住同一棵樹的上端。
劉俊生不失時機地按動快門,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焦裕祿與孟慶凱合影時,兩人手扶的這棵泡桐樹,就是今天聞名遐邇的蘭考景觀——“焦桐”。后來,宣傳焦裕祿時,報刊書籍使用這張照片,都把立于泡桐樹另一側的孟慶凱隱去了。
焦裕祿在蘭考留下的四張照片都攝于這一天。其中,側身鋤地和蹲在地里拔草的兩張,系上午攝于老韓陵村的農田;在泡桐樹前和手扶泡桐的兩張,則是下午攝于胡集大隊朱莊村南林地。照片洗好后,劉俊生把四張照片各送給焦裕祿一張。焦裕祿拿著叉腰站在泡桐樹旁的那張照片說:
【“這一張好,這一張好!”】
劉俊生把焦裕祿的四張照片貼在日記本首頁,壓在辦公桌玻璃板下面。每當工作疲倦,或思想遇到挫折陷于苦悶時,他總要習慣地看看照片,從中尋找慰藉和力量。
1966年春,焦裕祿事跡在全國宣傳后,穆青向劉俊生要焦裕祿的照片。劉俊生感到很慚愧:焦裕祿在領導蘭考人民除“三害”中,曾有過多少激動人心的瞬間,自己作為新聞干事卻沒抓拍下來,這是多大的失職呀!無奈,他只好還給穆青提供那四張照片。此后,各地來蘭考采訪和參觀者,不少人也向劉俊生要過焦裕祿的照片。有的得知焦裕祿在蘭考僅留下四張照片,失望之余不免嘖有煩言。劉俊生也有苦衷。1966年3月3日,他在上海《新民晚報》發表《在泡桐樹下拍的一張照片》,其中寫道:
在這里,我要向來蘭考參觀訪問的同志們表示歉意,請你們不要再質問我,為啥給焦裕祿同志拍的照片這么少;也不要再向我要焦裕祿同志的照片底版了!老實告訴您:我拍下他的照片,的確就這么三四張。您非要焦裕祿同志英雄形象的照片底版不可,那么,就請你們到蘭考三十六萬人民那里去要吧!到全國六億五千萬人民那里去要吧!他們的心里都存放著焦裕祿同志英雄形象的照片底版!
最初的“焦桐”守護人
1965年12月,穆青、馮健、周原到蘭考采訪焦裕祿事跡時,穆青手捧劉俊生為焦裕祿拍攝的四張照片,仔細端詳,反復揣摩,受到很大感染,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焦裕祿內心世界的窗口。透過照片輻射出來的豐富信息,焦裕祿的音容笑貌宛如在記者眼前活現起來。穆青看到焦裕祿這個民族脊梁式的典型的時代意義后,感到焦裕祿手扶泡桐樹這張照片很有意義,便問劉俊生:
【“這棵泡桐樹還有沒有?”】
“有啊!”劉俊生說著,馬上領悟了穆青提示的含義。中國頂級記者的詢問,像一束洞幽燭微的光,照亮了焦裕祿手扶泡桐樹蘊含的意義。劉俊生趕緊找到城關公社胡集大隊黨支部書記胡安民,建議隊里采取得力措施,切實保護好這棵泡桐樹。
1968年秋,胡集大隊干部群眾自發拿雞蛋糧食兌磚頭和石灰,在這棵泡桐樹旁建起一座紀念碑,劉俊生應邀為焦裕祿照過相的泡桐樹撰寫了碑文。
幾度春風秋雨,親炙焦裕祿關愛的泡桐樹,枝繁葉茂,拔地參天,成為蘭考人氣甚旺的一處景觀。人們看見泡桐樹,想起焦裕祿,遂稱此樹為“焦桐”。1980年,蘭考縣人民政府把“焦桐”定為縣級文物,并正式在樹旁立起“焦桐”的牌子。
1986年春,穆青、馮健、周原重返蘭考,專程來瞻仰“焦桐”。穆青在枝葉葳蕤的樹下流連,舉目仰望,凝神結思,動情時雙臂合抱“焦桐”,圍住了樹干的三分之二。
1990年6月,穆青、馮健、周原再次來到“焦桐”樹下。穆青掏出卷尺,貼著樹干量樹圍,不由滿臉驚喜:樹圍已達5米!三位焦裕祿的心靈至交欣喜地獲悉,每年,全國各地前來瞻仰“焦桐”的干部群眾,不下數十萬。令人景仰的“焦桐”,成為赴蘭考朝圣追思的必看景物。“焦桐”樹下流連,穆青三人益發感到,當年在蘭考的跋涉和筆耕,其價值都在這里得到了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傾力打造的焦裕祿精神,歷經世紀風雨,正如“焦桐”一樣蓬勃旺盛,生機盎然。
2009年4月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河南調研期間,首次來到幾十年心向往之的蘭考考察。一踏上這片深刻影響自己人生走向的土地,習近平不顧旅途勞頓,接踵拜謁焦裕祿紀念園,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去焦家小院看望焦裕祿子女親屬,同他們親切交談。隨后,習近平來到“焦桐”樹下。習近平認真地看著那張焦裕祿站在焦桐旁的照片,在場的劉俊生介紹說,這張照片是我當年偷偷給焦書記拍下來的,因為每次下鄉,當我把鏡頭對準他時,他總是搖搖頭、擺擺手,不讓照。焦書記說,人民群眾改天換地的勁頭這么大,多給他們拍些照片,多有意義,拍我有啥用!習近平聽了之后感嘆說,
【“焦裕祿同志的確心里只裝著群眾,只想著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啊!”】
隨后,習近平還在附近一片綠油油的麥田中,親自植苗、培土、澆水,栽下一棵焦桐,留下一腔思念,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精神在神州大地永遠傳承、永放光芒。
那是劉俊生最感榮耀的時刻。從在“焦桐”旁給焦裕祿照相到保護“焦桐”,再到給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述“焦桐”,劉俊生的人生因與“焦桐”結緣而閃發光彩。
到2018年,“焦桐”已挺立蘭考大地55個春秋,壽命之長,是泡桐家族絕無僅有的奇跡。河南省林業專家認定,蘭考“焦桐”,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泡桐王”。
如今,象征焦裕祿精神的“焦桐”,已成為蘭考的重要政治地標。人們在“焦桐”樹下感受焦裕祿精神,也油然對穆青的敏感和劉俊生的執著報以敬意。
劉俊生晚年寓居“焦桐”北側的胡集村,這里是他最充實和最具成就感的心靈棲息地。發現焦裕祿,是歷史的機緣和偶然。作為在歷史偶然變必然中的擺渡人,要言不煩地向記者匯報焦裕祿典型線索,為焦裕祿定格彌足珍貴的蘭考影像,珍藏焦裕祿坐過的藤椅,看護和開發“焦桐”,這些非同尋常的閃光點,照亮了劉俊生的人生。
【作者:高建國,系作家,所著《一顆子彈與一部紅色經典》獲徐遲報告文學獎。本文系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大河初心》階段性成果。本版四張焦裕祿照片均系劉俊生所攝。察網(www.cwzg.cn)摘自《光明日報》(2019年01月04日13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