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和烏克蘭戰爭是當今世界的兩起重大事變,這兩大事變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強烈的沖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樣兩個空前重大戰略事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中國的舉措動向為全世界矚目,作用和影響舉足輕重。尤其是抗擊疫情這場特殊的斗爭,讓中國接受了一場具有戰爭意義的洗禮,贏得了全面而偉大勝利。突出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其一,疫情不能撼動中國
新冠疫情不僅來勢洶洶首先對中國進行了偷襲,而且后續沖擊席卷世界各地,并且猶如大海的驚濤駭浪般,一波接一波地卷土重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新冠疫情是如此這般巨大、可怕與驚人。在它的威力面前,許多國家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強大而多變的新冠病毒令許多國家種種抵抗無濟于事,各種抗疫舉措接連被粉碎擊垮。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為代表,所謂西方先進國家大都采取了“躺平”戰術,實質上就是在病毒面前放棄抵抗、舉手投降而任其肆虐荼毒了。
但中國卻完全不是這樣。一開始,新冠疫情驟然間偷襲了武漢,中國并沒有因此措手不及,迅速采取措施而將其撲滅,接下來近三年之間,新冠疫情對中國持續反撲反攻,幾度形成較大的規模與浪潮,但也一概都被中國“動態清零”的戰略所打敗擊退。“動態清零”是中國抗擊疫情的基本策略,這一正確決策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
中國“動態清零”的抗疫實踐,包含六個缺一不可的關鍵要素:
1)國家動員能力;
2)基層政府執行力;
3)國民紀律性;
4)醫療醫藥能力;
5)物資保供能力;
6)大數據智能互聯能力。
上述六項核心能力都足夠強大,這是中國得以實施“動態清零”政策的基礎,也是確立中國抗疫模式的戰略根基,缺一不可,僅僅以“健康碼”為例,就需要高度網絡化的大數據技術配套。許多國家之所以無法構建自己的抗疫模式,也無法照搬中國的做法經驗,原因在于他們都無法同時在六個領域保持高水平。包括美國也是這樣,在上述六大能力要素中,比之于中國,美國所缺少的就不只是一項二項,美國的抗疫實踐證明,在前三項上,美國完全比不上中國,在后三項上,美國也并不都比中國更強。
因此,中國以“動態清零”政策為核心所構建的抗疫模式,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堅強的統一性與凝聚力,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空前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
疫情難以撼動中國,新冠病毒是這樣,即便今后再發生任何病毒疫情,也一定都將是這樣,由此觀之,當代中國的戰略穩定性是多么固若磐石。但其他國家是不是這樣,有沒有這樣的稟賦,則必須要劃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其二,輿情不能動搖中國
以“動態清零”政策為主所塑造出中國的抗疫模式,經受住了各種內外攻擊。
在整個抗疫斗爭中,中國一方面要同新冠病毒做殊死搏斗,一方面還要同來自內外的政治進攻與戰略圍剿做殊死的抗爭。這一進攻與圍剿集中地表現為輿論攻勢,同疫情相對應,我們可以將其簡稱為“輿情”。在抗疫斗爭中,很多時候,“輿情”比“疫情”更兇猛、更可怕,對中國的攻擊和可能帶來的傷害,甚至要比病毒疫情更為兇險,表現為輿情重于疫情、險于疫情、危于疫情的奇詭場面。
2020年初武漢疫情爆發伊始,內外輿情立刻就從政治上圍攻中國,他們集中火力渲染中國的災難,攻擊中國的人權,喧囂中國要用“民主”的藥方來治療新冠病毒,掀起中國應向世界道歉潮(參閱筆者文章《讓中國道歉,這股妖風真是邪惡得很》),描述中國陷入災難地獄一般的凄慘,好像中國從此將墜入深淵一般。
2020年下半年,新冠疫情在西方國家大爆發。面對洶涌而至的大災難,西方各國政府不是全力以赴抗疫救災,不是自省自慚,而妄圖把罪責歸咎于中國,他們一方面掀起病毒溯源的惡浪,目標指向中國,叫囂要對中國開展病毒溯源國際調查;一方面掀起聲勢浩大的所謂對華追責索賠浪潮,煞有介事地發起民間訴訟,控告中國,妄言向中國索要天文數字的賠償。一時間,他們大有再次組織一個疫情“八國聯軍”興師問罪殺向中國的架勢,對中國發起空間猛烈的圍剿。
同上述國際政治惡浪相對應,中國國內則掀起了另一陣詭異輿情,一些人大聲呼呼中國必須無條件援助美國,他們再次打出“救美國就是救自己”大條幅,把救援美國描述成中國義不容辭、不得推卻的責任和義務,掀起一陣空前的輿情浪潮,其實質同樣是指向了疫情責任(參閱筆者文章《疫情過后會出現新“八國聯軍”嗎》),用不言自明的筆法,把新冠疫情的罪責迂回曲折拍到中國頭上,即中國必須以救援美國的實際行動來贖罪。
抗疫斗爭發展到第三階段,即2022年之后,西方國家大都在疫情中躺平放賴了,只有中國還在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不動搖,還在同病毒疫情持續搏斗。這個時候,內外輿情集中火力攻擊中國的抗疫模式,反對中國各城市局部封控措施,極力制造中國抗疫模式自我孤立于世界、代價大于疫情、次生災害嚴重得不償失等各種輿論,力圖從根本上否定和扳倒中國抗疫戰略,在道德道義把中國的抗疫模式打翻在地,從而達到政治上扳倒中國的目的。
應該說,前后大致三個波次的巨大輿情浪潮來勢之兇之猛,明顯甚于病毒疫情。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現狀是,不戰勝新冠病毒的疫情,中國要遭受巨大挫折,不戰勝內外夾攻的輿情,中國更將遭受根本性的動搖,很有可能連帶歷史方向與政治面貌都為之裂變崩潰。
為此,廣大愛國人民自發地發起了全面的反擊。他們在疫情之初粉碎了以“日記”攻勢為代表抹黑唱衰中國的浪潮(參閱筆者文章《中國公知陣營遭遇一場政治滑鐵盧》),接下來又反擊打垮了圍剿中國的疫情“新八國聯軍”及相應的賣國喧囂(參閱筆者文章《抗抗疫勝利給中國帶來新的思想與精神解放》《抗疫斗爭的政治意義十分重大》)。在第三階段的時候,愛國民眾群起捍衛中國抗疫模式,支持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參閱筆者文章《有關抗疫與抗美的兩股逆流說明了什么》),強有力地回擊了對中國模式的攻擊,捍衛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疫精神。
總之,來勢兇猛的輿情沒有能動搖中國,反而激發出中國人民愛國主義新高潮。現如今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已經上升到全新的高度,成為最偉大的民間力量,成為打垮“公知”集團的主力軍。
其三,抗疫成效西方難以比擬中國
全球抗疫重大戰略影響之一,就是由此在全球范圍引發一場制度優劣與模式高下之爭,成為當前及今后一個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項目。目前這場斗爭已經圍繞中國而激烈展開,核心與焦點問題就是中國的抗疫模式同美國所代表的抗疫模式究竟孰高孰低、孰優孰劣、孰是孰非,這是關乎政治成敗的大問題。
就這個問題進行全面全方位的中西對比,中國的勝出十分顯著,而西方世界則黯然失色:
第一, 成效業績對比鮮明
各國抗疫成效與業績有目共睹,對比之下,無論是染病數還是死亡數,中國都做得最好最出色。迄今為止中國只有幾十萬人染病,幾千人死亡,而西方各國大都幾百萬上千萬,直至幾千萬的感染,死亡則達幾十萬,美國更是達百萬之巨,意味著每330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死于新冠疫情。任何中國人都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邊,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嚴重的疫情危機之下,中國仍然取得了驕人的經濟發展業績,而西方各國的經濟則持續萎靡不振。所以,就抗疫業績而言,中西方之間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西方各國抗疫的成效和業績遠遠不能同中國相提并論。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國是勝利者,取得了成功,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則被病毒擊敗。所謂躺平,不過就是放棄抵抗舉手投降的代名詞,不過是用來掩飾他們失敗的遮羞布。在中國抗疫的輝煌業績面前,他們一概都黯然失色。
第二,真正孤立的不是中國
攻擊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不動搖的人抓住這樣一個理由,他們說什么奉行這樣的政策讓中國在世界上很孤立,顯得不合群,疏遠了所謂的“國際社會”。
這樣的說法荒誕無稽!首先應該說,中國政策堅決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當做至高無上的目標,這一政策得到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國內政治視域內不存在孤立一說;其次,中國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貢獻,向世界各國提供了大部分抗疫物質,得到全世界各國的贊揚與肯定,國際政治視角上也不存在什么孤立;最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攻訐中國的抗疫政策,叫囂什么中國孤立,這等無理和無賴的霸權行徑,恰恰證明中國采取正確戰略取得了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偉大成績,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中國在疫情中塌下去而不是挺立起來,他們的妄想破滅了,自然就只能用酸葡萄心態來對待中國。
所以,真正在疫情中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恰恰是西方各國的資產階級統治者。他們被自己的人民所孤立,被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所孤立,被人類公平與正義所孤立,其政治統治的劣根性與反動性在抗疫中暴露無遺,他們才真正在抗疫中被孤立起來了。
第三,所謂中國得不償失、封控代價更大的說法不能成立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抗疫斗爭也是這樣,也要付出相當的犧牲與代價。對中國抗疫模式發動攻擊的人就是抓住這一點不放,他們廣泛制造中國“動態清零”政策代價與次生災害比 “躺平”放任更大的輿論,妄圖以此扳倒中國的抗疫模式,否定中國抗疫的成效與業績。
這種觀點完全錯誤。坦率地說,空前規模的全民抗疫,在斗爭過程中缺點與毛病確實很多,也付出了很多不該付出的代價。出現這樣的情況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從客觀上說,我們所遭遇的疫情前所未有,完全沒有現成的經驗與做法可以借鑒、可以遵循;從主觀上說,中國這么大,各地方治理能力與水平參差不齊、良莠不一,許多地方都發生了簡單粗暴的現象,有的干部把抗疫同保烏紗帽掛鉤關聯,甚至還發生缺少人性關懷的各種行徑,等等。但這畢竟不屬于主流,不是大局。
從全局與整體出發,我們不應該簡單地用西方的“成本代價”之說來決定中國的抗疫政策。所謂“成本代價”,是從西方資本利益出發,還是從人民利益出發,得出的結論是根本不一樣的。在社會主義中國,經濟發展為了誰?執政為民為什么“民”?為資本,還是為老百姓?如果真正為老百姓,那就必須首先保護老百姓的生命,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人民群眾的生命成本是最高成本,人民群眾的生命代價是最大代價。在傳染性極強的病毒面前,如果不針對性地加強風險疫區的封控,必然造成病毒傳播失控,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所造成的巨大生命代價不可估量,即便是老弱群體的生命代價也是不可承受的。事實證明,保住了人,才能真正保住經濟。放到全世界對比,在開放性經濟體中,中國為疫情所付出的綜合代價相對是最小的,中國大多成本轉化為內循環消費,經濟發展總體情況比西方國家好得多。
更要害問題還在于,中國人民在疫情和災難面前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我們是要戰勝它還是屈服于它?如果我們的國家、民族被疫情所擊倒所壓服,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何在、骨氣何在?如果對新冠疫情可以躺平,那么今后是不是別的疫情來了也要躺平?如果接連不斷搞躺平這一套,那么我們這個民族還有站起來的時候嗎?還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嗎?譬如過去抗日戰爭中的全民抗戰,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付出了三千多萬人的犧牲以及驚人的財產損失,而如果我們不打這場戰爭,是不是就沒有這多人犧牲死亡和財產損失了呢?這個賬難道可以這樣算的嗎?抗疫也是這樣,不可簡單地以代價大小利弊得失算賬,更應該算政治賬、戰略賬和歷史賬,也就是說,不管成本代價多大,中國都必須贏得抗疫斗爭的偉大勝利。
這就意味著,走在“強起來”道路上的中國,必須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完成別人難以完成的偉大業績;這也意味著,走在“強起來”道路上的中國,必須在政治與社會模式上獨樹一幟,堅定道路自信和歷史自信;這更意味著,走在“強起來”道路上的中國,必須在各方面都能夠展示自己特有的組織動員能力,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戰略威懾力,不但政治、軍事等方面是這樣,在抗擊疫情方面也完全是這樣。這才是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英雄本色。
當然,不能不說的是,這些都恰恰是霸權所真正畏懼和膽怯的,也是他們對中國搞零和思維、視中國為敵人的戰略根源。
但是,他們對此卻徒嘆奈何,因為這是全球大變局的有機內涵,是世界“東升西降”的生動展現,也是未來歷史的大趨勢。正因如此,中國遭受他們越來越激烈的攻擊與圍剿也就理所當然、在所難免了。
現在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即抗疫斗爭很艱苦,給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與負擔很大,包括經濟下行、就業困難、外貿不振等,有人據此認定這是我們遇到的一個“大坎兒”,情形很不樂觀,等等。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