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報道顯示,戰將張又俠履新接位,達到現役軍人職務最高峰。
張又俠生于1950年,1968年入伍,是我軍為數不多有兩次參戰經歷的高級將領。
1979 年自衛還擊戰 ,張又俠任14軍40師119團8連連長。攻堅戰中,他建言團長繞敵背后突襲,被采納。戰斗中,他引導一個營穿林,雖僅1個連成功,但給敵背面殺傷,對奪取陣地起到關鍵作用。
1984 年老山收復戰 ,張又俠在14軍40師119團團長任上再度參戰。是戰,張又俠展現卓越的指揮才能。他通過靈活縝密的步炮協同戰術,用40分鐘拿下陣地。
此后的老山防御作戰 ,他率一個團抵擋敵軍6個團反攻,敵軍3天陣亡達3000余人。
以下,是1984年老山作戰中團長張又俠的戰斗故事。
(一)7分鐘全殲662.6高地守敵
662.6高地又稱松毛嶺,是位于老山東側一道東西走向的山脊,是老山左側的臂膀。
老山主峰高1422.2米,其山腰以上常有云霧,視野不佳,而662.6高地雖海拔不高,但少有雨霧,能有效瞰制南北20公里縱深,是重要制高點,也是敵重點布防的騎線要點,其戰術價值被認為與老山相當。
圖注: 40師119團攻占的松毛嶺地區及662.6高地。
戰斗打響前, 119 團團長張又俠認為,“ 要先抓住敵人的脖頸,讓他跑不了,進不了,動不了再打 ”。他問六連連長李中平:你說,哪是他脖頸?
李中平指著地圖答:松毛嶺—— 662.6 高地!
張又俠:哪個連完成這任務?
李中平:反正少不了我!
張又俠:我就等你這話,就是你,帶六連!
戰前訓練緊張進行,李中平信心十足,但突然出了個意外。
一日,李中平原來所在的二連請他回去吃飯,大家都給老連長敬酒,李中平凡敬必喝,大醉,當夜未回六連。
此事被團里發現后,要求李中平寫檢查,李中平不寫:我回老連隊喝個酒算什么?
團里宣布給李中平嚴重警告處分。李中平更想不通,到團里開會時,故意拿了一壺酒,當眾一口喝了,罵罵咧咧:“他媽的,當大官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戰友情誼!”
張又俠知道后很生氣,找李中平談話: 你不用驕傲,以為少了你就不行,我另外找個人,看他能不能帶好六連。能不能把陣地拿下來!
這下,李中平急哭了,道:“團長,我檢討,我保證不再喝酒了,你給我處分不行嗎?”
張又俠:“這次戰斗,最重要的是分毫不差執行協同計劃,要求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像你這樣任意胡行的角色絕對不行!”
李中平千求萬求,總算保住了主攻連長位置。戰斗中,李中平按預定方案,炮擊一停就沖上 662.6 高地,僅 7 分鐘就全殲守敵。團里保守估測,加時 2 分鐘報告上級,“九分鐘傳來第一個捷報——跟著炮彈前進的英雄六連!”
圖注: 119團作為40師第一梯隊左翼團,戰斗發起后一舉攻克662.6高地,全殲守敵,完成拔點作戰任務,團隊榮立集體一等功。
慶功會上,張又俠給李中平敬酒,李中平不喝。張又俠說:“李中平,在關鍵時刻我不拿你當大頭拿誰?當時我不處分你,我怎么指揮這一戰!喝了,我再考慮取消你的處分。”
李中平很硬氣: “我喝!但處分你還是給我留著,永遠作個紀念!”
(二)一生最痛快的事,是師長說炮彈運上來了,放開手打
張又俠打仗十分重視用炮。
1984 年 7 月,敵人企圖奪回被我收復的老山,張又俠指揮 119 團防御。炮兵團團長趙寇斌和張又俠在一張地圖上指揮——這可能是當時條件下步炮協同最簡捷最有效的協同方式。
圖注: 119 團團長張又俠在團指揮所。
敵軍攻至二連陣地,已突破前沿到達主陣地下 100 米左右。張又俠急道:“老趙,快打炮呀!”
趙寇斌道:“太近了,不能打!”
“你打,我叫第一道塹壕隱蔽,第二塹壕給你看著。”
指揮所內,趙寇斌穿短背心,褲腰上別個煙盒紙,方位、坐標全在紙片上,他直接給炮兵群下達了口令,炮火準確覆蓋在二連陣地前的敵人頭上。
炮擊一停,二連大喊:“炮兵萬歲!”
趙寇斌在額上刮下汗水:“媽喲,好懸?!”
圖注: 119團干部在研究松毛嶺拔點作戰戰法。
7 月 12 日,敵軍又組織重兵對老山進行大反撲。上級通報了炮兵射擊區域,但炮火應當集中到哪一點?趙寇斌問張又俠:“假若你是敵人,你在哪?”
張又俠指著地圖:“在這!”
“好,我就打這!”結果,炮彈正打在敵人進攻隱蔽地。
事后,張又俠說:“我這一生最痛快的一天,莫過于 7 月 12 日,那天最痛快的一件事,是師長通知我說炮彈運上來了,放開手打!”
圖注: 119 團防御陣地。
圖注: 119 團 4 連在“ 7.12 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前為副連長孫成林。
此戰, 119 團與炮兵團的步炮協同達到巔峰,給敵人重大殺傷。“ 7.12 ”大捷后,沒兩天前沿陣地的敵人尸體發出惡臭,部隊發出“為勝利而吃飯”的號召,大伙也吃不下,灑了除臭劑也不管用,只好向敵軍發射了一張通告:
(三)人民軍隊的裝備建設,不會再讓指揮員缺任何“炮彈”
戰后,張又俠歷任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軍區副司令、軍區司令。2012年10月,出任總裝部長。
在南疆戰事中,步兵團長張又俠視炮彈的充足供應為“一生最痛快的事”。二三十年過去了,他成為我軍主管裝備建設的負責人。 人民軍隊的裝備建設,在其任上早已做到不會讓前線指揮員缺任何“炮彈”。 作為有著鮮明戰爭印跡的將領, 其對打仗的關注、對武器裝備的重視、對基層的熟悉,都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對這位戰將的又一次履新,我們充滿期待!
(本文部分 圖片由原 119 團宣傳干事楊健提供; 部分細節整理自《一百雙眼睛里的戰爭:南疆集團軍在 1979-1987 》,致敬丁隆炎等老一輩記者和作家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