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4日,爆出了“虐童”丑聞的紅黃藍幼兒園美股開盤大跌38%,但是第二天,紅黃藍的股價卻發生了大漲,當時就有人懷疑,有機構偷偷“抄底”了處于低谷的紅黃藍。
時隔數月,謎底終于揭開了,據每日經濟新聞3月20日報道,沒錯,真有抄底的紅黃藍的機構,其中還包括那個曾經在游戲界“呼風喚雨”的盛大集團。
去年9月27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紅黃藍教育集團@視覺中國
3月16日,紐交所上市公司紅黃藍(RYB)發布了最新財報,該公司的營業數據也隨之曝光。2017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3906.1萬美元、同比增長20.44%,盈利19.9萬美元、同比增長113.98%;放眼2017全年,紅黃藍的全年營收為1.41億美元、同比增長29.76%,盈利711.5萬美元、同比增長9.38%。
講真,這份成績單并不算難看,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更在意的是,同步公布的另一項數據——紅黃藍投資者的持股變動情況,它才真正揭示了市場對這家曾經曝出丑聞公司的態度。
從初步統計的結果來看,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對于紅黃藍的態度仍然比較曖昧。記者暫且可以把它們分為三派,分別是“I don’t care”的抄底派、“及時撤退”的清倉派、以及“敵不動我不動”的隔岸觀火派。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所有數據均來自BBG(彭博)金融終端。下面,就是見證真相的時刻。
別不信,真有抄底的
曾幾何時,“抄底紅黃藍是一件可恥的事嗎?”這個話題在圈子里討論熱度頗高。彼時,不少業內人士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可能吧,誰會這個時候去買這家公司”。
然而,打臉總是來得這么快,來自BBG的最新數據顯示,還真有機構采取了這種“令人窒息”的操作。
紅黃藍登錄美國紐交所的時間是2017年9月,也就是2017年第三季度;丑聞曝出的時間是2個月之后,也就是2017年11月。由此可以推斷,如果在第四季度末還在對其繼續加倉的機構,基本上就是奔著“抄底”去的,而它們買的力度也是毫不手軟。
根據BBG數據,2017四季度,凈買入紅黃藍的機構投資者共有18家,合計買入130.5萬股。
有業內人士稱,增持最多、持股總量目前也居榜首的12 West Capital是一家來自紐約的獨立經紀商,且增持進入前十的有多家也是經濟商,這波操作有點令人看不明白。不過,記者在這些“抄底”的公司里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SHANDA ASSET MGMT HLDGS LTD。
這是誰?業內也是頗有名氣的盛大資產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大資管)。沒錯,就是那個以游戲起家、現在已經“不做實業”了的盛大,盛大資管則是該集團旗下主要的資產管理平臺之一,曾經因為抄底全球最大的P2P平臺Lending Club名噪一時。這次,他們也沒有放棄這個抄底的機會。
當年的網游傳奇曾經給盛大的業績帶來“傳奇”(圖:hao123)
相比之下,“跑路”的更多
雖然有不少機構抄底了紅黃藍,但最真實客觀的數據顯示,減持乃至清倉的投資者還是大多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BBG數據發現,共有47家機構投資者減持了紅黃藍,其中有42家采取了清倉的操作,態度很是堅決。這里就選取減持數量在5萬股(含)以上的機構,讓大家一目了然:
可以看出,除了施羅德國際商人銀行還保留了約1.6萬股外,其余機構都是直接清倉。這些機構里面,我們也發現了兩個非常熟悉的名字,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LTD(高瓴資本)、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LTD(景林資產)。
先來說說高瓴資本。此前,紅黃藍剛剛曝出丑聞時,曾有一名財經大V稱高瓴資本趁機抄底,該公司也迅速回應稱,“(紅黃藍)是IPO買進的,不是新進的,言論屬于誤導”。等到了2017年底,高瓴資本果斷出手,將IPO買進的43萬股紅黃藍股票全數賣出。
除此之外,另一家在國內頗為有名的資產管理公司——景林資產,也出現在了清倉紅黃藍的名單上。其最新公布的財報也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將持有的20.2萬股紅黃藍股票一舉賣光。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第四季度,紅黃藍上市初期的前十大股東已經全部換人,一個都不剩。不過,新十大股東的總持股量直接從老十大的389.12萬股驟降至155.62萬股、下滑幅度超過60%。
其中的老十大股東是不是都有點眼熟?恩,幾乎都是前面清倉式“跑路”的。
“敵不動我不動”,觀望比較重要
當然,除了前面兩種情況,還有一類機構投資者的態度則要平緩得多。它們既沒有趁機“抄底”,也沒有減倉,而是一動不動、直接躺下。對于這類機構,記者實在是看不懂。不過好在,它們的數量算不上多,全部算下來也就一兩家。截至最新交易日,還有一些機構沒有公布持倉情況,這里就不再贅述。
紅黃藍近期股價
最后說點題外話。
之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很多公募行業人士討論過,在丑聞曝出后,抄底紅黃藍是一件可恥的事嗎?資本的道德底線到底在哪里?
當時我們得到的答案就出現了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表示,投資沒有道德不道德,只有合規不合規,還是要把定價權交給市場;現在看來,前面提及那部分成功抄底的機構,或許就是這么想的。而另一部分人則明確表示,有道德風險的公司絕對不納入考慮,并且一定要遠離,這或許正是危機爆發后那些清倉的公司心中所想。
就像一位QDII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的,自己不知道也不太理解都是什么人在買紅黃藍,就像不知道是什么人在買A股某視頻網站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樣。“不可理喻,我個人也不感興趣,不會去看的。”
不論怎么說,雖然紅黃藍的業績仍有增長,但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們已經用腳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所謂資本市場的道德底線,或許就投射在他們今天所做的這個選擇中。
延伸閱讀:抄底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去年11月24日,紅黃藍的股票在丑聞之后,一夜暴跌38%,成交額1.9億美元,換手率高達39.9%。隨后第二天,紅黃藍股價卻再度上漲了9.42%,成交額1.15億,換手率22.3%。
公司在去年9月27日才上市,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在IPO之后的一段時間內(通常是90天-180天),為了防止股票出現大起大落,IPO股東被禁止出售手中的股票。
紅黃藍被鎖定的股票大約為75%,僅有25%的股票可以在市場上流通,所以,在11月24日和11月25日兩天中,紅黃藍的流通股票至少換手了兩次。
紅黃藍一年來股價走勢,紅框內是出現“抄底”的階段
損失嚴重的大股東在解禁期之后會怎么做?
據觀察者網先前報道,招股書顯示,在紐交所上市的紅黃藍教育是一家VIE架構的公司,它在國內的業務主體為北京紅黃藍兒童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市主體為注冊在開曼群島的RYB Education, Inc(Cayman Islands)。
IPO時的股東
上市后,該公司董事長曹赤民持股比例為23.6%,總裁史燕來為13.5%。兩位利益相關的管理層大股東占股總額高達37.1%。
至于第一大股東孟亮,是上達資本的掌舵人。出生于1972年,畢業于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曾擔任對沖基金之一德劭集團(D.E.Shaw)的全球董事總經理、摩根大通(亞太)董事總經理、投行部中國區聯席主管、亞太區并購委員會和中國業務發展委員會成員。
在上達資本的官網上,顯示的投資組合包括了紅黃藍、大眾點評等知名公司。
至于另外一個大股東TRUMP CREATION LIMITED,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沒有半點關系,不過這家公司的主要股東有一家名為CIA nominees limited,這家公司背后的股東包括在投資界大名鼎鼎的華興資本CEO包凡。
在納斯達克紅黃藍的IPO的公開信息上顯示,紅黃藍在今年9月27日上市之后,180天內大股東是不允許出售股票的,直到明年3月才能解禁。目前,紅黃藍的股價為17.21美元,已經跌破了18.5美元的IPO價格,大股東們為此損失慘重。
更加糟糕的是,在6個月后,股東出售的股票數額也有限制,尤其是管理層等公司知情者,減持大于500股或1萬美元都需要向美國證監會報備。一旦大股東有任何出售股票的跡象,迎來的可能是其他投資者的“恐慌性拋售”。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