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柳傳志表示,做"中國芯"得是企業做,不能是國家去做。因為民企會對用多少錢、賣給誰、什么時候賣等等,了解的非常透徹。因為一做不好就賠了,所以必須拿命博很小心,還是要敢往里投/往里闖。最好的研發單位,實際就是在企業的研究院。中興事件是一個歷史過程。以前我們做"兩彈"是拼了命的,不惜成本。但現在拿這個精神去做(芯片),就真的是"誤國殃民"了。
雖然普通老百姓一看這種觀點就覺得不妥,但這種觀點在很多大佬里面,還頗有市場,比如此前在中興遭遇制裁之際,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清華大學CIDEG主辦的2018學術年會上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是危險的,這種危險就是由于這個(中興事件)爭論使得國家主義更加取得了優勢,就是用更強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們的有關產業。
從實踐上看,柳傳志和吳敬璉的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
就集成電路產業而言,在追趕美國道路上取得局部成功的典型范例,就是日本和韓國。
在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半導體與美國半導體技術差距非常大,在很多方面,日本甚至還不如毛時代的中國,像不少半導體設備就需要從中國進口。
為了縮短和美國企業的差距。日本通產省將富士通、日立、NEC、三菱、東芝等一批大企業整合起來,成立了"超LSI技術研究組合",并充分利用日本高校的科研能力,以及聯合產業界投資了700億日元的資金,使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迅速崛起。
日本通產省還對國內企業的主攻方向進行了規劃,比如,尼康、佳能去搞光刻機,東芝等廠商去搞存儲等,這就避免了中國改革開放后常見的對個別來錢快的領域盲目一窩蜂的投資,而真正技術短板領域卻無人問津的情況。
至80年代,70%的半導體設備日本已經能夠實現國產化,且出現了東京電子、佳能、尼康等一批在半導體設備上頗有建樹的企業。甚至把美國企業打的節節敗退,Intel轉行去做CPU,就是被日本存儲企業逼的,Intel大佬還把經歷寫了一本書《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韓國三星、SK海力士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美國技術轉讓(三星基本就是美資企業,三星創始人家族持股有限),另一方面也和三星舉國體制有關。雖然很多網友可能覺得三星就是一個賣手機的廠商,或者是從事存儲芯片制造、芯片代工廠等業務的半導體廠商。但實際上,三星是一家橫跨金融、電子、造船、精密化學、石油、保險、酒店、醫療等領域的巨無霸,已經深入到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星、現代等排名前十的大公司占韓國GDP的六成,三星一家獨占2成。因而有人調侃,韓國人一輩子無法擺脫的三件事:出生、死亡和三星。
相比之下,中國過去的做法,就是恰恰太強調讓企業去做,企業拿錢后肆意揮霍,政府只是買單的冤大頭。結果產業布局零敲碎打,各路企業只想從政府拿好處,卻不愿意承擔責任,無法對國內上下游產業起到拉動作用。
這一點,最近幾年給各路馬甲CPU數十億資金就是最好的證明,與IBM合作的宏芯成立2年就欠薪了,貴州與高通合資的CPU公司錢十多億資金被揮霍的差不多了,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貴州微硬盤......
當下真正要做的是,構建紅色產業鏈,在設備、設計、制造、封測、原材料等方面優先選擇國內供應商,很多領域,比如工業、特殊應用,真心不要多強性能,穩定性、可靠性才是重中之重,65nm的工藝就OK了,先把65nm的紅色產業鏈搞起來,這樣能盤活一大批上下游廠商,然后靠這條線養隊伍,積累技術,40nm、28nm,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并且隨著工藝的進步,不斷擴大自己的根據地,實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鐵流就是搞不明白,明明有那么好的成功范例,國內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大佬不去學,反而大肆鼓吹過去幾十年已經被實踐證明的失敗道路。這到底是腦子不好用?還是屁股有問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龍凱鋒:朝鮮擁有兩彈一星后,半島戰爭風險是增加了,還是降低了?
2017-09-11“岳大師”為何如此敵視“兩彈元勛”? ——兼再評岳南的“民國以后再無大師”論
2016-10-1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