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近日刊發湯姆·麥克塔格的題為《大流行的地緣政治余震正在到來》的文章稱,西方國家不只擔心新冠疫情卷土重來的風險,地緣政治領域的第二波疫情也已開始讓西方領導人擔憂。
文章摘編如下:
由于大多數歐洲國家相信,本國的新冠疫情最嚴重階段已經過去,因此一旦社會恢復某種正常狀態,它們的注意力將轉向第二波疫情來襲的可能性。但除了流行病學方面的挑戰之外,還有一個緩慢累積的威脅,在本質上與疾病無關,而與經濟、政治和軍事相關。這就是地緣政治領域的第二波疫情,其威力已開始讓西方領導人擔憂。
設想一種情況:就在歐美開始覺得已經控制住新冠疫情的時候,這種病毒卻在發展中國家迅速傳播。窮國筋疲力盡,債臺高筑,迫切希望本國經濟恢復到正常,但富國行動太慢,無法提供幫助??只烹S之而來。人們紛紛逃往南歐,但南歐仍在竭力擺脫由新冠疫情引起的經濟蕭條。終于,某個國家債務違約,而債權人主要是西方金融機構。
這只是一系列(設想)場景中的一個,這些場景正在西方國家引發擔憂,最近幾周與我交談的六七位主要安全專家、學者和政府顧問向我描述了這一系列場景。在與我交談的人中,幾乎沒有人懷疑第二波疫情即將到來。真正的擔憂是疫情將在哪里暴發。
正如貝拉克·奧巴馬在談到美國的進步時所言,歷史進程總是蜿蜒曲折。劇變引發連鎖反應:1929年華爾街崩盤開啟了羅斯福新政時代,盟軍在1945年的勝利為冷戰創造了條件。每一個大事件都會造成政治余震和趨勢,我們只有在事后才能清楚地看到這些趨勢。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10年里,歐元區搖搖欲墜,英國投票脫歐,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如今,全球經濟再次突然陷入衰退,隨著美中緊張關系升級,地緣政治發生改變,貿易顯著放緩,北歐和南歐之間的結構性分歧擴大。那么,問題是,在這場危機之后的10年里會發生什么?
這是一個英國等國家不得不考慮其戰略構想的世界。有些挑戰可能是全新的,但許多挑戰很可能是已經出現的挑戰,只是因為這場大流行而加劇,例如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不斷惡化的關系。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防研究教授、英國國家安全戰略委員會前特別顧問邁克爾·克拉克說,在經過10余年的公共開支削減后,比如,英國軍隊已變成一支在歐洲以外維持不了6個月的“一次性”軍隊。在另一輪削減之后,英國軍隊的能力會是什么樣子?2011年,英國和法國要求美國支持它們對利比亞的干預。一支歐洲聯合部隊會在暴露其軟肋的北非地區再次出兵干預嗎?是否只像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暴發時那樣,完全只用于醫療領域?
英國政府關于英國外交、防務和情報戰略的一份重要評估報告原定于今年發表,但由于疫情的影響,這份評估報告被無限期推遲。直接的結果是,一旦評估報告發表,它與其說是戰略性的,不如說是戰術性的——因為其推動因素是財政考慮,而不是英國政府希望為脫歐之后的英國設定的宏偉藍圖。倫敦的官員將不得不更多地關注“我們能負擔得起的”,而不是“我們想要做的”。這是一種短期的、臨時性的和防御性的策略。
在唐寧街內部,對地緣政治方面第二波疫情的擔憂是真實存在的,目前正在努力了解潛在威脅并做好應對準備。英國政府預計貿易保護主義會加劇,供應鏈重新收歸國家控制,民族國家得到加強,美中關系變得更加敵對——用我所接觸的政府顧問的話來說,這些變化可以被簡單地視為“某些基本面的鞏固”。
不管這場大流行是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是僅僅加速了暗中已經發揮作用的潮流,事實是,第二波新冠疫情并不是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
(來源:“參考消息”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