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于民既可以制衡市場,又可以儲富于民。
01
11月2日商務部下發《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一石激起千層浪,居民紛紛猜測議論、自媒體發表各種解讀,市場迅速反映,部分城市出現搶購米面油現象,有人一次買600斤大米,糧食、蔬菜等食品價格應聲上漲......
隨后網絡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埋怨、指責,甚至謾罵商務部擾亂市場、擾亂人心、擾亂城鄉居民日常生活和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有人公開指責商務部的行為是為即將到來的雙十一購物節助力,有的社會人士要求追究商務部的責任。為此,多地商務部門、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不得不通過媒體呼吁廣大市民不必過度緊張,無需盲目屯貨。主流媒體更是一齊發聲----“‘米袋子’供應完全有保障”,“消費者不用擔心,想買啥就能買到啥”,“放心!‘菜籃子’供應充足”。中國輿論場上出現了極其罕見的一幕。
不得不正視地是,此次商務部挨了板子,丟了面子,國家弄了個“冷不防”,鬧了個“大尷尬”。
02
應該說,商務部的這個通知,是一個普通的通知,是一個例行性的工作安排,文件中的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是一個善意的提醒。本來,不需要過分解讀,附加過多的猜測。
但這個通知卻是在一個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演化、多地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一個熱點時段(蔬菜價格大幅上漲),一個敏感時點(臺海關系緊張),發出的一個“鼓勵”城鄉居民家庭早已不熟悉不習慣的、甚至不喜歡的生活方式---儲糧存菜。所以,讓這個原本普通看似平常的通知卻在極短的時間內發酵成為極為“不尋常”的通知。
其實,商務部的本意主要就是沖著這些問題來的,主要針對的是,因疫情多地多點反復,多地封城隔離,國內外交通物流不暢,進口受阻,多地極端天氣災害產生的糧食、蔬菜減產,價格上漲等問題,目的就是保價穩供,保證居民生活。至于商務部的措施引發社會武統的猜想解讀,這是商務部有意設點、爆點,還是蹭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撞點、碰點卻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持續兩年之久的新冠疫情、漫延全球的物流紊亂、國內多地洪澇災害,早已擾亂了居民的情緒,增大了市場糧食、蔬菜供應的壓力,商務部的通知恰似熱油鍋里滴進了冷水,瞬間油鍋沸騰、油花四濺。致使事與愿違,商務部的好心善意遭遇了輿論的痛斥、居民的反感、市場的歪曲。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了。
03
事實上,我們在指責、責怪商務部的時候,我們注意沒注意,思考沒思考,糧油菜蛋價格瞬間飛漲,這是商務部的初心,還是國家的本意,還是另有幕后主使、黑手操作呢?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有意無意地忽視罷了,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務部的身上,卻把問題從市場身上移開了,用一個矛盾掩蓋了另一個矛盾。
糧商米企、菜販果鋪、禽場蛋商、油廠乳業,借機漲價、哄抬物價,這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背后的黑手,此輪市場恐慌、糧油菜蔬價格全面上漲的根本原因。糧商菜場油廠乳業漲了價賺了錢,還成功拉動了市場消費,挑動了政府和居民的對立情緒,讓政府不得不緊急向市場投放低價糧、平價油,糧商油企是不是借機收儲屯積,不得而知,但商業天性,一定使他們轉彎抹角、想方設法也要收購收儲一些。
所以,糧商米企菜販禽場油廠乳業,不僅讓商務部窘迫難堪,還讓國家尷尬難辦。商務部惹了禍,卻也替人背了黑鍋。
04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輪改革,我國的糧油流通體系,蔬菜、水果、禽蛋、畜牧乳業的生產加工、銷售流通、儲存儲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是實現了由國家調控計劃指導向市場配置企業運作的轉變,糧油國家高度壟斷、計劃調撥成為歷史,糧油加工銷售、流通配送等環節,國家基本退出了經營管理;二是糧油市場經營主體形成了多元化、社會化、公司化的格局,個體私營、集體、國家、外資合資等都可以經營;三是由依靠國內糧油生產滿足國內需求向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轉變,除糧食進口外,大豆等油料基本依靠國際市場,近年來水果、禽肉、水產品、海產品等及其制成品等大量進口;四是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畜牧的生產加工存儲逐漸向規模化、工廠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五是糧食儲備逐漸由國家儲備為主向社會儲備為主轉移。與以前糧食大多數儲存于國有糧庫相比,經過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糧食逐漸從國有糧庫向社會糧庫轉移,國家儲備形成了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相結合的雙層體系。
上述變化導致“擁糧于商、握糧于企”格局的形成,出現了“存糧于商、儲糧于企”的局面,糧食的收購、儲存、加工、供應、配送諸環節上的各類企業公司掌握糧源、占領糧油市場,盡管國家儲備、家庭食用、農民余糧仍然有相當的數量,但基本上已不占市場主體地位主導方面。糧油企業基本擁有了糧油市場的話語權、定價權,成為市場價格、市場供應的決定方主導方。
隨著我國進口糧油及其它食品數量的增多,國際糧油巨頭早已布局國內糧油市場,國際糧油價格波動也隨時影響國內市場。
05
依于市賴于商,必然為市所制為商所牽。我們在享受糧市便利的同時,也苦于糧油價格的波動。近年來市場上多次出現、甚至反復出現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向前蔥”、“羊貴妃”、“牛魔王”、“二師兄”,等等,令人眼花繚亂,讓人感慨噓唏。去年是“吃不起肉”,今年是“菜比肉貴”,“豬周期”讓豬肉價格像過山車似的,一會兒倚高一會兒倚低,“二師兄”一醉酒,城鄉居民的飯碗菜碟,不是上下振動,就是左右晃蕩,老百姓提的“米袋子”、挎的“菜籃子”并不輕松自在。
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的價格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必須正視的是,市場上一有風吹草動,國內外菜商糧企就趁機借機抬高菜價米價,呼風喚雨,興風作浪,有的還屯積居奇。一方面增加了政府調控管理、保供穩價的難度,一方面作為市場弱勢群體的居民家庭不得不被動接受,多花錢少吃肉亂叫喚。
盡管政府不斷加強糧油市場的宏觀調控、采取多種措施保供穩價,但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6
事實上,我們在掏錢多、買菜少、不高興、亂埋怨的時候,我們在責怪商務部、怒罵市場的時候,我們想過沒有想過我們居民的問題、反思沒有反思我們家庭的原因,今天的問題、今天的局面,相當程度是我們居民家庭出讓甚至放棄儲糧存菜權力、轉變生活方式造成的,是我們懶惰,甚或是追求新奇華麗的包裝造成的,到超市里看看糧油食品的包裝你就明白了現今居民家庭儲糧的方式、存米的數量了,100斤、50斤一袋的大米白面有多少,多少人買啊,一斤半斤的米面滿貨架都是,房屋裝修的富麗堂皇,米柜面廚卻小的可憐。你往超市上跑的勤,菜價米價漲得也勤。商務部勸你,你還不高興。
因此,制衡糧市、平抑油價、穩定菜價,城鄉居民都有責任,都要行動起來,適當地存點米、儲點糧、多買點菜,一個月買次面,和半年買次面、一年買次面有區別沒有,好處是你少跑了好多趟,它不管再漲多少,你也不用多花錢一分錢,疫情隔離了,災害來了,你也不用擔心不用搶購,這多好!每家每戶存糧放米多了,糧商米企能興多大的風、起多大的浪啊,國家還減輕了許多壓力,這多好。
我國居民家庭歷來有存糧放米的傳統。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家在農村,生產隊按人口分夠一年的口糧,農戶不夠的話再糶點,存夠一年的糧,冬天要儲存一冬的白菜蘿卜、大蔥、紅薯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家搬到縣城居住,那時候兄弟們多,糧站供應的不夠吃,每到麥子成熟、秋糧收獲,我父親都要到農村買上幾百斤糧食存在家里。但現在別說城市居民,就是農民家庭也不儲糧存面,吃菜也靠買了,可見問題的普遍問題的嚴重。
正因為如此,一定要鼓勵城鄉居民家庭適當的儲糧存米,在全社會提倡“藏糧于民”。
07
這樣做,對糧食企業、蔬菜經銷商,也是好事,并不是壞事。穩定的市場環境、平穩的市場價格,合理的利潤預期,有利于企業商家正常經營,健康成長。變幻莫測的市場、忽高忽低的價格、激烈的市場競爭,確實讓個別企業脫穎而出,卻讓相當多的企業折戟沉沙。
我看見豬市牛起的時候,養殖企業老板數票子數到手抽筋的情景,也親歷過他們看見豬賣不出去,天天虧損,越養越賠,愁得“嗚嗚”痛哭、急得要跳樓要跳井的樣子。
市場是好東西,我們需要穩定的市場、健康的市場,國家需要成熟的市場,成熟的糧油市場是社會穩定、民族復興的基礎。
扎記二則:
一、600斤大米,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
一個家庭一年儲存的話,合每月50斤的量。如果這是兩口之家,兩個人吃的話,合每月每人25斤,3口之家合每月每人16.7斤。南方人愛吃大米盡吃大米,25斤是一個人一個月的基本口糧,算多嗎?這算什么?16斤可能是北方家庭一個人一個月的量,因為它還要配白面什么的。這也是正常的啊。算不得什么?值得大驚小怪地嗎?
《全國部分城市出現搶購米面油,有人一次買600斤大米,商務部門呼吁冷靜》(《極目新聞》2021.11.04),這樣的新聞值得網民、公知大V們大呼小叫嗎?有的還自稱是從農村出來的,竟然沒有一點家庭生活常識。這90后沒毛娃們寫的話,算什么東西,驚得政府部門一愣一愣的?成何體統。
但,由此也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大家的好日子、太平日子過得太好了太長了;二是民間、家庭儲糧量真的太低了。怕人!
二、好日子過頭了是什么日子?苦日子!
大陸這邊搶購,臺灣那邊也在屯糧,可見社會動蕩的時候,老百姓都知道生存是第一要務。這全托商務部的福。事實上,這次大多數的人都把商務部的“鼓勵”引到了武統的猜想和解讀。如果政府有關部門確實有意設計“玄機”的話,那么真的是“騷操作”、“臭棋”、“臭招”,不想打不真打,喊兩聲“狼來啦!”,就能嚇唬住人?你也太小看臺獨頑固分子了。
但這么一點輕風小浪,全國就慌得手忙腳亂,驚得哇哩哇啦地叫喚,這么一個偉大的民族,就經不起這點小風?天天吵著鬧著要打臺灣呢,還沒打呢,就這熊樣了,真打了,你還不直接尿褲了。
所以,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也需要經常到大風大浪里去鍛煉!
“其時天下太平已久,真個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五谷豐登,萬民樂業。”《說岳全傳》描繪的景象很美好,但明朝首輔張居正卻深感憂慮:“古人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備廢馳。文吏鉗制弁員,不遜奴隸。夫平日既不能養精銳之氣,臨敵何以責其折沖之勇。”
好日子過頭了是什么日子?苦日子!如果不想過苦日子,怎么辦?
作者:陳曾明 作者單位:人民銀行河南省焦作市中心支行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陳曾明:從北方農戶的大缸說起——談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
2021-11-08司馬南 |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引發武統猜想的解讀……
2021-11-03秦安:商務部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是高質量反擊的開始,更多實錘可期待!
2019-06-0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