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灣博物館
最近,筆者參觀了一家博物館,這是一家在孤兒院工藝院原址上建成的、自稱“客觀地”“復原孤兒工藝院日常場景”(見這家博物館官網解釋詞,下同)的博物館。這個孤兒院是上海開埠后,由西方天主教耶穌會建立的,先后接受了上萬名孤兒,是上海地區最大的孤兒院。“復原孤兒工藝院日常場景”以反映舊中國的孤兒生活,是有積極意義的;博物館以實物、照片、模型和歷史文獻為主要的展出內容,展覽手法也不可謂不先進。但是,它有意突出了孤兒工藝院的成就和貢獻,過份渲染了工藝院對孤兒的撫養和培育,卻故意回避了殖民主義對兒童的奴役和欺壓。它告訴人們生活在當年孤兒工藝院是多么幸福:這里不但豐衣足食,不愁吃穿,而且有書讀,有藝學。院內有身著統一球衣的少年足球隊、藝術團,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滿師后可留下工作,不愁失業,長大成人后,教會會介紹“圣母院”中的孤女與之結婚成家,教會還會分配住房給他們住。所配的照片、塑像顯示,神父和靄可親,彬彬有禮,洋教師諄諄教導,不厭其煩┅┅由此“培養和造就了一代代工藝美術人才,也陶冶了一批批海派藝術大師”。啊 ,這那里是什么舉目無親的孤兒院,簡直成了人間有至愛的兒童樂園!培養人才的文明院,難怪有人看了后說:“還是洋人文明,養人還育才!”
這家博物館對我的質疑,回答是“客觀描述歷史”。難道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其實,作為一家博物館,它既未“全面博物”,更沒“客觀真實”。世界近代史告訴我們, 殖民主義往往玩弄軟硬兩手,硬的是武裝侵略,軍事入侵;軟的是搖著橄欖枝,派遣許多傳教士,以傳教為名,教化人民。他們在宗教外衣的掩蔽下,開辦的“孤兒院”“育嬰堂”等一些所謂"慈善事業",就是其軟的一面。手頭有本《舊上海的故事》,就告訴人們:“育嬰堂”是魔鬼堂,“孤兒院”是苦難院。這在上海民政博物館就有公開展示。說到底,這家孤兒工藝院是當年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而不是徐光啟、利瑪竇那樣的中西交流,因此根本談不上“彰顯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薪盡火傳”。當年殖民者創辦“孤兒工藝院”決不是來傳播福音,試想一家殖民者主導的“孤兒工藝院”能“全面展現中西文化藝術交流”?就像參觀一座舊社會的地主莊園,如果展示的是主人的所謂的勤奮創業之路,地主與雇農親如一家的畫面,還標榜“全面展現中國農民的幸福生活情景”,你能說是“客觀描述歷史”?有材料顯示這家博物館受到了外國人的歡迎,他們“偶然遇上了”這家博物館,都“訝異”不已。他們“訝異”什么?還不是因為在這里找到了昔日祖輩的“豐功偉績”,而我們的專家由此建議,這家博物館可辟為“對外接待窗口”!這不是變相為殖民者評功擺好嗎?!
土山灣博物館
我這里還可以舉一則發生于近年的事例:據西班牙《世界報》今年7月24日報道,薩莫拉市警方于近日偵破了“大家庭”兒童福利院奴役兒童案,解救了近600名受到殘酷虐待的兒童。警方發現,這些兒童的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兒童的住所內常有老鼠出沒,他們還被迫吃腐爛變質的食物。據一名受害兒童指出,他們常常因犯錯被禁水禁食。打著“大家庭”的幌子,做著魔鬼的勾當,這就是這些“慈善家”的面目。歷史已經到了風行文明的21世紀,西方的某些角落里尚且還有如此罪惡的勾當,一百多年前列強正盛行瓜分天下,坐地分贓,殖民主義者會溫良恭謙讓?這不是天方夜譚么!一部殖民史,頁頁滴血淚。加拿大最近發現十九世紀成千上萬原住民兒童慘死于寄宿學校的墳墓,就是當年殖民統治暴行的又一例證。
有人可能認為當年這家天主教耶穌會創辦的孤兒院,就是上帝派下來的使者,是個博愛人性、專做好事的“慈善機構”。好吧,我們姑且承認可能有這等例外的善事。但是個別的善舉,不足于建館以頌。因為一般而言,殖民主義者少有溫情脈脈的天使心腸。
其實這家博物館的問題暴露了我們社會中的殖民流毒還有著不小的市場。君不見有些人就大言不愧地說:沒有當年洋人造的租界,上海現在還是小漁村,哪有今天大上海!參觀當年租界中的老房子,有人慨嘆地說;看看,洋人造的東西就是好,一百多年了還能用! 游覽老公園,聽說這公園原是洋人建造的,有人說,哇,洋人還是給我們留下不少好東西呀!這種有意無意地贊賞殖民主義,美化殖民生活的言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時常會聽到、碰到嗎!
什么叫殖民主義?《辭海》解釋:“資本主義強國壓迫、奴役和剝削落后國家,把它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種侵略政策。”在帝國主義階段,主要是通過軍事入侵、經濟滲透、宗教麻痹等各種途徑,使落后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喪失獨立、主權,成為資本主義強國所壟斷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奴化落后國家的人民的思想,使之心甘情愿地充當其順民。其實,殖民主義比資本主義更血腥、更殘酷,也更有欺騙性,因為它們壓迫、奴役和剝削的不是本國老百姓,而是非我族類的外國人,因此他們下手更狠,心腸更毒。為了最大化地剝削落后國家,殖民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制度;為了自己的生活舒適、精致,他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建造了許多別墅、公園;為了鞏固統治、奴化人民,殖民者興建了不少學校、教堂、醫院等設施;等等。這就使殖民統治有了兩面性和欺騙性,讓人感到殖民者是高等民族,具有先進的技術,高尚的品質,給殖民地帶來了繁榮和文明。殖民主義者也是這樣標榜自己的。早期的世博會,大多為西方列強主辦,其展出的成果中就不乏“給殖民地帶來繁榮和文明”的宣傳。就是時到今日,他們對此還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依然認為自己是不發達國家的“救世主”。今年11月8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上,以27票贊成、0票反對、2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一項名由中國提交的、名為“殖民主義遺留對人權的負面影響”的決議。請注意是“殖民主義遺留”,諸如經濟掠奪、文化侵略、種族歧視等,該項決議得到了巴西、阿根廷、印度等27國的支持,棄權的20個國家,幾乎全都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包括英、法、德、日、意等20國(美國已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故無表決權)。看來殖民主義遺留,陰魂仍不散;肅清殖民主義流毒,任重而道遠。
土山灣博物館
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對殖民統治念念不忘,毫不奇怪;但我們有些同志,對帝國主義恨不起來,對殖民主義還粉飾、美化、贊賞,時不時還想拉關系,套近乎,這就值得警惕了。
那末,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殖民主義?這里有兩個意思,一對于殖民統治,我們要毫不留情地全面否定,徹底揭露這是帝國主義壓迫、奴役和剝削落后國家的一種侵略政策,當年我們鬧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是帝國主義,豈能容它死灰復燃?!殖民主義就是侵略、掠奪,就是強盜入室搶劫。試想,強盜入室搶劫,總不能因為他服裝華麗、武器新潮,你就贊美他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強盜為推銷商品,造起了時尚的高樓大廈,你就贊美他帶來了高超的建筑藝術?強盜開廠辦礦,殘酷壓迫、剝削工人,你還說他“剝削有功”、“侵略有理”?須知,當年殖民主義帶來的先進技術和高度文化,其本意決不是為了滿足中國的發展需要,而是為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是為其進一步侵略和霸占中國提供服務的。事實證明,殖民主義在中國扮演的并不是現代文明的傳播者的角色,如同馬克思當年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中指出的“英國殖民者給印度人民所帶來的,并不是文明和福扯,而是極其深重的災難” ,他們在中國也赤裸裸地暴露了“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766頁)。
二是對于殖民時期留下的文化藝術,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也就是外來文化,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的批判繼承原則,堅持“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堅決反對全盤照搬或全盤否定的錯誤做法。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繼承中國過去的思想和接受外來思想,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照搬,而必須根據具體條件加以采用,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我們的態度是批判地接受我們自己的歷史遺產和外國的思想。我們既反對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其實殖民者留下的許多物產,帶有西方文化的烙印,但本質上也是西方殖民主義榨取勞動人民血汁的物化,理當批判地吸收,研究、借鑒、改造并無不可,但欣賞、贊美,為其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就過分了。比如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上海昆山兒童公園,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西童公學”的配套工程,號稱中國第一座兒童公園。可你是否知道,此公園開始并不對華人兒童開放,經過斗爭,直到事隔30多年后,才對華人開放,你能說租界當局初心是為了“傳播現代文明”?。現在,我們“洋為中用”,已將它改造成一個對全社會開放的街頭公園,才真正成了人民的公園。
當前,我們正在學習四史,尤其是學習黨史、近代史,因此,認清帝國主義本質,肅清殖民主義流毒,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原先是從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留著封建和殖民社會的殘余。對封建殘余,幾十年來我們大力肅清,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殖民主義的殘余,相當長時期來,我們忽視了,因此在有些地方,或明或暗地飄浮著,時不時還沉渣泛起,對此我們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
(本文作者:朱亞夫 為中國散文學會、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書房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