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4年12月4日上午九時許, 在臺灣當局控制的金門島上,硝煙騰起,火光沖天,人影閃動,軍旗飄揚,突然響起了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那歌聲越唱越響亮,越唱越激昂,久久地激蕩在金門島上空!啊,莫非是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打響了解放臺灣的戰斗?回答都不是,原來是中國陸軍28軍(82師)網大陸祭奠團!他們冒險登上昔日的金門戰役主戰場——臺灣金門島古寧頭安岐鄉,祭奠我軍陣亡將士,為英靈唱起嘹亮的軍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組織、大規模的跨海祭奠活動。金門島,位于中國福建省西南海域,孤懸于廈門島東海外,扼廈港之咽喉,為閩南之屏障,東望中國臺灣,西眺祖國廈門。它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狹窄,東西兩端寬大。金門是離大陸最近的島,直線距離不足3.5公里,低潮時只有1.8公里。真可謂咫尺之遙。金門戰役,又稱金門登陸戰,臺灣稱“古寧頭之戰”,是解放戰爭時期發生于金門島的一次戰役。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49年5月解放上海后,揮師南下,先后勝利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最后于1949年10月24日深夜,在新中國誕生的禮炮聲中,派出第28軍82師244團、84師251團、29軍85師253團和增援團 28軍82師246團部分指戰員,共計9000余人的兵力,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斗。前期進攻順利,搶灘成功后,曾進占壟口、后沙、古寧頭一帶,但因不明海情、敵情等原因,最后我登島作戰的9千余名勇士陷入數倍于我的敵軍重圍,經三天三夜殊死的戰斗,終因后援未繼,彈盡糧絕而全軍覆沒,大部壯烈犧牲,小部受傷被俘。戰役雖然失敗,浩氣永留人間,我軍將士在空前慘烈的搏殺中表現出英勇頑強,前仆后繼,不怕犧牲、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光耀日月!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這樣評價說:“登島部隊指戰員在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后援不繼的嚴酷條件下,不屈不撓,頑強戰斗,為扭轉戰場上的不利局面盡了最大的努力......,表現了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慨和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他們身上這種英雄氣慨,正如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所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金門戰役是我解放戰爭中最悲壯的失利之戰,被毛澤東稱為解放軍自“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者”。這場失利之戰,是烙在28軍的心頭之痛,也成了凝聚這支部隊軍魂的力量。上世紀60年代,我投筆從戍到福建,參軍的部隊正是28軍82師,我記得很清楚,老兵每每談起“金門之戰”時,無不義憤填膺。是啊,我們忘不了主攻團244團邢永生團長身負重傷,不幸被俘,依然威武不屈,壯烈犧牲的英勇氣概;我們忘不了出生上海、愛說“阿拉革命來的”253團團長徐博,毅然推遲婚期,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我們忘不了后援團團長246團團長孫秀云,身陷重圍,見突圍無望,他躍起對敵人高喊:“過來吧,我就是團長!”在打倒幾個敵人后,毅然開槍自盡,雖鮮血滿臉,但雙目怒睜,尸體兀自屹立,久久不倒;我們忘不了……
有人說,犧牲在勝利的前夕,是最令人遺憾的;然而倒在黎明之后,更令人遺憾,讓人痛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金門戰役中九千壯士,熱血灑金門,正氣凌東海,但因是失利之戰,故青史無名。但新中國沒有忘記你們,人民沒有忘記你們,戰友沒有忘記你們。正是懷著這種戰友深情,昔日的戰友及其后人,不畏風險,籌辦了這次赴敵占區的祭祀活動。
祭奠活動的召集人宋曉峰,正是當年原28軍82師244團副團長宋家烈的女兒。當年金門戰役開打時,宋家烈因患病未能參戰,就此與戰友陰陽分別,天人永隔。之后他獲悉噩耗,奔到海邊,遙對金門,失聲痛哭,跺腳大罵,哭嚎道:“還我的戰友,還我的團!” 當年我在部隊就聽說宋家烈作戰勇猛,智勇雙全,是一員聞名全軍的戰將。當時他為244團唯一幸存的團職干部,受命重組244團,后升任28軍82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一直發狠練兵,準備再戰金門。以后82師北上山西后,他任31軍副軍長,仍駐守在福建前線。宋家烈表示一旦我軍發起解放臺灣的戰斗,誓言愿當先鋒,殺上金門,為戰友報血海深仇!但因種種原因,戰斗并沒有打響。生前沒能看到金門解放、沒能親自告慰戰友成了宋家烈將軍晚年的最大遺憾,他臨終前對子女說:“把我的骨灰撒到金門海城,我要和我的戰友們在一起!”最后喊著同村戰友“邢永生”之名抱恨而逝。宋家烈去世后,軍人出身的宋曉峰與戰友繼承父輩遺志,于2007年成立“中國陸軍28軍網”,聚集戰友幾千,不忘前輩囑托,致力于弘揚軍魂,慰藉英烈,為金門戰役烈士建立紀念碑而努力。為此,宋曉峰和"中國陸軍28軍網"曾在當年金門戰斗的啟渡點——廈門大嶼島陽塘海邊,舉行過大規模的祭奠活動;為此她轉戰兩萬余里,尋訪、慰問金門戰斗幸存者;為此她組織戰友到上海寶山烈士陵園,祭掃當年解放上海而壯烈犧牲的82師戰友,因此我曾起草了祭文;為此她發動全國各地的戰友,精心編著了回顧軍營生涯,不忘金門之役的《心系軍旗》一書;為此她不辭辛勞,籌款在山東濟南建成“金門登陸戰斗紀念碑”(因參加金門登陸戰斗的解放軍大多為山東人)等等,而登臨金門,親祭為新中國捐軀的英烈更是軍網的夙愿,為此她曾悄悄與戰友二上金門踩點。這次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香港《大公報》記者牽線,得到了“金門慈善基金會”許金龍會長的認同和幫助,許會長表示他將通過金門民間的力量協助籌辦這場憑弔追思活動,這才有了“中國陸軍28軍網”組織的祭奠活動。祭奠團下設三個組:保衛組、宣傳組和后勤組。因為畢竟是到敵占區祭奠,人員大多是當年參戰部隊的家屬和原28軍退役軍人,此行前途難卜。1990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曾經登上金門島,就合作打擊兩岸間的違法犯罪活動與臺灣紅十字組織舉行商談,最后簽訂了協議書.史稱“金門會談”。風傳當時頑固派就到臺灣慈湖蔣介石陵寢哭訴什么:“共軍登陸了!”現在是否會出現因為“共軍登陸”而采取極端手段,誰也說不準。由于此行吉兇難料,故設保衛組以自衛。我因是記者出身,被推為宣傳組負責人。祭奠團有來自北京、上海、福建、江西、四川、山東等全國各地的金門戰役參戰部隊的退役老兵、烈士親屬等一行70余人,其中來自原82師的上海退伍老兵就有16人,是這次祭奠團中人數最多的。山東省老戰士紀念廣場管委會、山東《老干部雜志社》代表家鄉父老鄉親也趕來祭奠家鄉的英烈。
【本文作者在祭奠現場,背景為當年登陸解放軍指揮所彈痕累累的小洋樓。】
“中國陸軍28軍網”祭奠團循“小三通”路線,從廈門乘船出發,舷外波浪洶涌,我們心潮難平。咫尺之遠,化了60多年才走完,這一步多艱難呀!現在不上一個小時,我們登上金門水頭碼頭,許金龍會長率眾已在碼頭率眾歡迎他們,我們的心才安定下來。次日,也就是2014年12月4日,說也奇怪,昨日天氣還晴空萬里,今日好像天公有靈,清晨起來,天氣卻陰沉沉的,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上午九時許,當祭奠活動開始時,天空忽然轉晴,碧空如洗。我對戰友說:“英烈地下有知,他鄉遇故人呀!”大家都笑了。祭奠的地點設在安岐鄉安岐村的“萬軍營”墓地,當年這里是“金門戰役”最激烈的主戰場之一,是蝴蝶狀金門島的左前方,也就是金門島西南角。“萬軍營”墓地離安岐村不遠,說是“萬軍營”,其實就是“萬人坑”,當年不少犧牲的解放軍戰士遺骸就埋葬在這里。據有關材料披露,當時不少解放軍戰士身負重傷,還在呻吟,但蔣軍下令補槍,甚至用鐵鍬將其活活砸死,然后扔入“萬人坑”。金門當地出版的《戰爭歲月 和平世紀》中就有這樣一段:“當時以林厝、北山、安岐一帶共軍的死亡數最多,附近的池塘、井、糞坑盡被尸首所填滿,或就農田低凹處就地拖放,于其上掩蓋沙土,不夠的再挖坑掩埋。” “有一個年輕小伙子約莫十六、七歲,被掩埋時還一直猛搖手,看起來凄慘而可怖。他哀號著,乞求著不要埋他,最后仍被活埋。”民間傳說當時血流成河,腥臭熏天,附近村民半夜時聞鬼影游蕩,冤魂哀號,嚇得不敢出門。農田中不經意間,一鋤頭下去,能刨出幾根白骨。金門也如臺灣一樣,特別迷信,為安撫民心,有關部門乃大做法事,建“將軍廟”,立“萬軍營”石碑,以超渡亡靈。我們曾問為何“萬軍營”前有“將軍廟”?村民回答道:“死者為大,死去的人我們都尊稱為大將軍。” 基于多年慈善事業和人道情懷,83歲的許金龍了解這些解放軍陣亡將士埋骨狀況,從內心深處希望這些亡魂得到安息。其實“萬軍營”是一個雜草叢生的小土丘,墓穴形同閩南地區的圓拱狀。它的前面的 “將軍廟”,門楣懸著“成仁取義”的匾額,前柱上則書有對聯:“正氣昭天地,一身肝膽生無敵;精忠報國家,百戰威靈歿有神”,倒是寫出了為國捐軀的軍人的氣慨。祭奠前一天,當地許多民眾充當義工,幫忙整理并布置了會場,上書“金門戰役65周年追思祭祀會”,會場中放滿了各類果品、食品、鮮花,除我們敬獻的花籃之外,也有許金龍所在的金門愛心慈善基金總會和當地慈善組織獻的花籃。那天我們分成兩隊,胸佩小白花,邁著整齊的步伐,緩緩進入祭祀現場“萬軍營”,祭祀前,大陸祭奠團在隊伍前展開了兩條鮮紅的橫幅,上書:“金門戰役65周年,中國陸軍28軍跨海祭奠我軍英烈”、“中國陸軍28軍(82師)網”。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由祭奠團總領隊宋曉峰宣讀祭文,只聽她滿懷深情地說:敬愛的先烈們:我們來了,我們終于來了!在你們為國捐軀整整65年之際,我們終于堂堂正正地來到當年你們犧牲的戰場,向你們祭上我們最深切的哀悼!
在我們這支祭奠的隊伍中,有當年與你們并肩戰斗的老戰士,有與你們曾經朝夕相處的老戰友,還有您們血脈相連的子女,更多的是你們老部隊陸軍28軍曾經的軍人與子弟。我們給你們帶來了家鄉的美酒果品,帶來了家鄉人民和老部隊幾代軍人最殷切的思念和崇高的敬意!
漫漫的六十五個春秋呀,我們一刻也沒有忘記,你們為了新中國的統一大業,跨海飛渡,奮勇鏖戰,壯志未酬,血灑海疆。你們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驚天地泣鬼神,你們維護了軍人的尊嚴,創造了生命的輝煌,蒼天動容,大海聲悲,人民永遠銘記你們!......
敬愛的先烈們,您們建立的功勛將永垂史冊,您們的不朽身影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祭文一字一句,飽含真情,聲聲呼喊,讓現場民眾無不動容,眼眶中滿含淚花,我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她最后提議,向先烈們致以崇高的軍禮!祭奠團全體成員在口令中,齊刷刷地行了個軍禮。這個軍禮,雖然遲到了65年,但是無比珍貴,無限深情。許金龍代表金門各界人士致歡迎詞說:“諸位65年來首次跨海來到金門這塊土地,來對先烈們追思憑吊,祭典慰靈,是兩岸近代史上最大的功德盛事,對諸位追思先人之忱,愛心孝生,促進和平,深表敬佩。”然后,祭奠團成員手持鮮花,排成一字縱隊,依次繞過將軍廟,來到“萬軍營”前,敬禮、鞠躬、獻花、進香、撒酒,每個人都重復著這幾個莊重的動作,用這種方式向長眠于此的將士默默致意,寄托哀思。鑒于當年部隊大多是山東人,故大陸祭奠團特地從山東帶來了孔府家酒,希望讓九泉之下的戰友再嘗一嘗家鄉的美酒。
啊,家酒澆墳頭,思潮涌心頭:當年因為另有任務沒有參戰、時年85歲的老戰士侯俊,緩緩前來,望著遠處的天空,喃喃而言:“戰友們啊,我終于來看你們了。這么多年來,我始終想念你們呀!”原28軍251團政委田志春的獨生女兒田東民,當年父親參加金門戰役,她只有1歲,母親獲悉田志春犧牲后,沒有再嫁人。今天田東民人未到墳前,已泣不成聲。祭拜后,她對記者說:“感覺心里一塊大石頭放下了,看到這里的一草一木,就會想起當年父親是在什么樣的地方戰斗過。”大陸祭奠團中不少上海老兵深有感觸地說:人民不會忘記那些為締造新中國而奮勇捐軀的民族英雄!你們生前為人杰,死后是鬼雄,你們永遠是我軍的旗幟和軍魂!我默默地向英烈獻上一副挽聯,以表敬意:九千壯士,熱血灑金門,青史卻無名;六五冥壽,跨海祭忠魂,浩氣存人間!祭祀活動后,金門當地民眾40余人也列隊于前,行禮拜祭,并由“金門慈善基金會”專程請來的嵩山寺高僧設壇做法事,為亡者慰靈,為生者祈福。村民紛紛稱頌大陸祭奠團是“愛心使者”、“和平大使”。與此同時,大陸祭奠團來到廟旁銅鼎鐵匱前,為英靈焚燒紙錢。青煙裊裊升起,火光映紅身影,我們高舉著八一軍旗,齊聲唱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嘹亮的軍歌飄蕩在金門上空,久久不散。這歌聲,撫慰著死難的烈士,震撼著后輩的心靈!祭奠活動結束后,大陸祭奠團一行又到當時兩軍激戰的古戰場——登陸處壟口海灘、小洋樓指揮所、古寧頭巷戰處、最后決戰處北山斷崖等地一一灑酒祭祀。
【在金門壟口海灘當年登陸地灑酒祭奠,右上方即為暗堡】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臺灣回歸,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們今天緬懷金門烈士,就是要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軍休天地》雜志原主編;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發布,原載于2021年《世紀》雜志第六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