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后,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在烏克蘭高調啟用,并迅速介入到軍事行動中,為烏克蘭政府、國防和關鍵基礎設施部門提供連接互聯網的冗余網絡支持。這也成為“星鏈”衛星在軍事領域的首次亮相。“星鏈”衛星如何參與到俄烏軍事沖突中,發揮了何種特殊作用,又將對未來戰爭形態發展產生何種影響呢?
馬斯克和他的“星鏈”計劃
“星鏈”計劃由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于2015年正式啟動,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圍提供高速互聯網訪問和電信服務。Space-X公司分別于2016年11月和2017年3月,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了4425顆衛星的“太空探索公司非靜止軌道衛星系統”和7518顆衛星的“太空探索公司V頻段非靜止軌道衛星系統”申請,并將兩個系統統一命名為“星鏈”。此后Space-X又提交了追加3萬顆衛星的申請,使得“星鏈”計劃衛星總數達到4.2萬顆。在全球掀起衛星星座系統建設熱潮下,Space-X公司“星鏈”系統憑借技術實力已取得明顯領先優勢,一旦組網完成并投入使用將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國際通信領域的霸權地位。這也使得該系統在建設之初就獲得了美政府和軍隊的大力支持,投入了100億美元用于該項目的研發建設。
與其他同類系統相比,“星鏈”系統具有網絡性能強、建網效率高等特點。“星鏈”衛星屬微小衛星,單顆質量僅260千克,采用“一箭多星”方式,使用運載力達23噸的“獵鷹9號”火箭單次推送60顆星入軌,同步著手建設地面站和衛星間高速通信線路,大幅提升系統建網效率。目前,據統計Space-X共發射“星鏈”衛星2282顆,目前在軌2062顆。“星鏈”現有星座規模與組網結構幾乎可無差別覆蓋除兩極之外的所有地區。
Space-X公司具備完整的航天產業鏈,集衛星制造、地面站建設、火箭發射和回收、衛星運營和服務于一身。“星鏈”衛星采用模塊化設計,已實現大規模批量制造,目前產能是每月120顆,單顆衛星研制成本低于100萬美元。“星鏈”衛星通過太空探索公司的可回收火箭發射,單星發射成本約50萬美元。隨著產能提高和發射技術的改進,未來衛星的造價和發射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
“星鏈”衛星融入俄烏戰場
俄烏戰爭爆發后,美西方除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及資金支持外,還在網絡空間領域給予烏克蘭多方面支援,各大科技巨頭紛紛介入到俄烏“第二戰場”之中。俄對烏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后,烏克蘭數字化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在社交媒體上稱,基輔正在組建“IT部隊”,用于在網絡戰線上作戰,并公開喊話馬斯克,要求他為烏克蘭提供“星鏈”終端。馬斯克隨即回復稱,星鏈服務系統已在烏克蘭啟動,烏克蘭可以通過正在運行的星鏈衛星使用寬帶服務。馬斯克同時承諾,將為烏克蘭提供更多終端。此后,烏克蘭將從Space-X獲得的多批“星鏈”終端發放給了政府和國防單位,以及發電廠和鐵路等基礎設施部門,并在基輔地區成功連線。
“星鏈”系統在俄烏戰場上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用途:一是可為烏克蘭政府、國防和關鍵基礎設施部門提供連接互聯網的冗余網絡支持。在地面互聯網中斷的情況下,烏克蘭政府和平民都可連接到“星鏈”互聯網,滿足其基本通信需求。俄烏戰爭中,有關各方圍繞網絡空間博弈激烈,針對烏克蘭網絡基礎設施遭攻擊導致部分地區互聯網服務不定時中斷,Space-X公司激活對烏“星鏈”天基互聯網服務并提供終端,幫助烏方突破網絡通聯的困境。二是可為無人機攻擊提供目標指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方無人機的“空中偵察”一直被用于打擊俄羅斯坦克部隊。烏克蘭在互聯網和電力中斷的情況下,或是在野外或者網絡連接條件較差的城區,無人機通過使用“星鏈”衛星保持通信鏈路并提供情報,可定向投放反坦克炸彈,進行攻擊或者實施目標引導。
“星鏈”系統首戰表現如何
“星鏈”系統依托Space-X自主創新的航天產業生態迅速發展起來,憑借低成本、規模化的衛星制造,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先進相控陣衛星天線等技術突破和顛覆傳統的航天產業模式,在眾多低軌衛星互聯網計劃中脫穎而出。在俄烏沖突期間,“星鏈”系統作為備用軍事通信手段的潛力在俄烏沖突中得到了初步實踐和驗證,在當前信息化戰場上不容忽視的美軍網絡信息體系目標。
就此次“星鏈”系統參與俄烏沖突來看,輿論宣傳的意義遠大于實際作戰效能。自直接要求美方軍援被拒后,烏克蘭高官頻繁喊話Space-X、谷歌和蘋果公司等科技與新媒體巨頭求援,以借助相關方影響力引導并控制媒體宣傳走向,進而孤立俄方、鼓舞己方,持續對美盟和北約集團進行隱性借力和戰略試探。“星鏈”衛星在烏克蘭上空激活后,烏方和馬斯克就在推特上頻繁互動,直播“星鏈”介入俄烏沖突的最新進展。就Space-X而言,在俄烏沖突之際,“星鏈”馳援烏克蘭,將進一步擴大其國際影響力,且“星鏈”從—開始就與美軍進行利益捆綁,其中的軍事象征意義不言而喻。
“星鏈”在軍事通信、天基偵察監視、導彈預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軍事應用潛力。從作戰角度來看,“星鏈”系統一旦投入使用,一方面可為部隊提供全球覆蓋的軍事通信服務以及全天候、全天時的天基偵察監視能力,另一方面“星鏈”衛星擁有發射全向波束能力,可以對航天器進行遙測、跟蹤和控制,可作為無人系統數據交換平臺和通信中繼節點,為無人戰斗機、無人機編隊提供網絡硬件控制基礎。可以預見,隨著寬帶衛星互聯網基礎條件的逐步成熟,將成為未來戰場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戰效能。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華語智庫”)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