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讓我們開始吧。
1
大家好。
我姓李,叫栩然。
因為名字里的這個“栩“字比較特別,很早就有人把他單獨抽出來,叫我“栩先生”。
后來開公眾號的時候,我也覺得這個名號比較特別,就一直沿用至今。
我出生于一個南方的小地方,小時候家境很差,沒吃過什么好東西,也沒見過什么世面。
上大學算是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火車。
大學里第一次吃到肯德基,第一次逛商場,一個二十來歲的人了,還乘不來自動扶梯,每次進商場,在電梯上都得出一身冷汗。
畢業工作后才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第一次坐飛機。
又因為從小成績比較好,看過很多書,所以明明什么世面沒見過,心氣兒卻很高。
怎么說呢,前二十來年,大概就是8個字: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這種狀態,用我們當年流行的話來講,大概真就是diao絲一個。
自卑又自傲。
逆襲的轉折點,發生在快畢業之前。
那時候的我還沉迷于各種網絡游戲,連畢業后到底要干嘛、能干嘛都沒想明白。
有一天,遇到了一次強有力的刺激。
一個還比較熟悉的女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跟我說:你這樣以后能干啥?你真可憐??!
這句話帶給我的感覺,可能就像《大話西游》里那句經典的:“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是啊,誰不想做那個在萬眾矚目下出現,身披金甲圣衣,腳踏七色云彩,等著迎娶意中人的“蓋世英雄“呢。
可是,按照當時我手里的劇本。
別說萬眾矚目了,萬眾唾棄估計都做不到。
還有不到一年就畢業了,誰也沒有閑心和興趣關注到一個“loser“的悲歡。
那一夜,我痛了,真的痛了。
大徹大悟。
我一下子刪掉我練了多年的游戲角色,關掉了整個游戲,并從那一夜起,直到現在,十年多了,再也沒有玩過任何網絡游戲。
我開始一邊著手找工作,一邊著手考研。
我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梳理我過去多年來所經歷的一切,去思考我為什么會一邊驕傲一邊失敗,又不甘心又不成功。
我寫下了數萬字的“自白書“,去和那個從小地方出來,偏執、自大、孤傲的小小的“我”戰斗。
最終,我們達成了和解,決定讓一切重新來過。
我還年輕,我還有時間。
我相信,只要行動,就一定會發生改變。
很多年后,當我再去回溯這段日子,我將其稱之為:第一次覺醒。
2
再一次畢業后的我。
狀態已和當年有了天壤之別。
我知道了珍惜時間,鍛煉了身體,也看了很多書。
這些都讓我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編制內的工作。
因為出生低微,一開始工作非常艱難,不會做事、更不太會做人。
有一段時間,痛苦地想要辭職不干,又躲回游戲的世界里去。
但我克服了我的心魔,并且更加用心地去思考和學習。
于是,單位里的領導們教會了我,人情世故在敲打著我,那些年里看過的各種東西也在不斷地提醒著我。
我又悟了。
我在那里工作了數年,獲得了超越常人的發展,成為了單位里最年輕的中層干部。
然后,毅然決然地又跳了出來。
進入了互聯網行業的大浪淘沙。
大概那時候的我,就已經想明白了,所謂的“鐵飯碗“,不是端著一個能要飯的碗,而是到哪里都能有飯吃。
我把這一次果敢的“跳槽“,稱之為:第二次覺醒。
互聯網公司節奏很快,我進入了最忙碌的幾年。
趁著自媒體的風口,利用業余時間,開始在知乎和公眾號上寫作。
寫職場、寫成長、寫干貨、寫心得,因為寫的都很真切、也很平實,我收獲了人生第二個綽號,也是我十分珍視最喜歡別人叫我的——“學長”。
3
和大家分享一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我們現在所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從來就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在漫長人生當中,一點一滴、每時每刻,每件事、每句話、每個念頭累積而成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明白:永遠不要放棄自我的進化。
所以,我從2015年注冊知乎開始,就始終關注各種自我成長的話題,寫下來了無數回答,點贊和收藏都超過了百萬+。
后來,在“栩先生”公眾號剛開始更新的時候,我寫下了《徹底改變自己,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其中關于自我改變的“三重境界”,實際上是我在大學快畢業時就已經經歷了的。
里面有一句話:沒有對過去自己的反思和否定,沒有對自己一系列遭遇的深入分析、研究、判斷,不找幾個牛人把自己罵醒,你怎么知道自己有什么問題,你怎么會有改變的動力!
在一年后,我又寫下了《你見過最上進的人是怎樣的?》,再次談到:沒有去試圖突破人生的人,不足以談上進。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先突破了被凍住年齡的自己,這是我這么多年來突破的起點,初始的動力。
也是在那個時間段里,我開始閱讀大量的心理學、情緒管理、思維認知方面的書。
有一陣,甚至思維非?;靵y,什么亂七八糟的理念、思維都有。
但也正是通過這些大量的閱讀和反思,我的思維和認知都有了不同層次的提升。
叔本華說過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懂得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根本就在于,那些道理都是別人的道理。
所以, 2018年的時候,我在栩先生上寫下了《成長三部曲》,即《如何像擁有性沖動一樣,擁有自我改變的沖動?》,《怎樣才能說服一個墮落多年的人?》,《如何整合內心的沖突和混亂,構建、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里面我提出了一個觀點:
如果沒有建立你的思維體系,光是學招式你根本得不到真正的進步,你根本不明白你學了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對你人生能造成什么長遠的影響。
你打通了認知的障礙,突破了自己封閉的內心,開始接觸和掌握更多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
這樣的突破,很可能是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打破的藩籬。但也只是人生進階的起點而已。
這是很多人的通病,突然突破了認知,想明白了什么大問題,就以為自己馬上要成功了,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肯定要發財了。
突破了某種心理障礙,有了獨特的心法,不過是有了修行的基礎,還需要大量的常識、見解、招式、積累和經驗,否則就會是空談。
對大部分人而言,不到真正進入社會、進入職場,經歷暴打,是不可能真正在方法論層面建立自己思維體系的。
歲月本身不會讓人成長,只有歷事才能煉心。
所謂的逆襲不是開掛升級,而是遍體鱗傷摸爬滾打后的突破。
我把這段經歷,稱之為:第三次覺醒。
5
是的,諸位。
只有真正進入社會,你才可能開始真正地去踐行那些囫圇吞棗從書上學來的各種思維、理念、招式。
在那之前,無論你看了多少“秘術“、“心法”,讀了多少“曾國藩““鬼谷子”,都是紙上談兵!
進入社會,你才會真正開始和“人”“事”打交道。
你將會遇到很多的人,小人、好人、貴人,針對你的人,看你笑話的人,也會遇到欣賞你的人、交心的人、信任的人,還會遇到幫助你的人,傷害你的人,和你合作的人,與你競爭的人。
你還會遭遇到很多事情,生老病死,跳槽、辭職、當領導,管人,租房、買房,投資理財,成家立業。
各位,這些五花八門的人和事,就是人間真相啊。
也是在這個階段,我開始閱讀和學習各種職場書籍,培訓各種工作需要的能力。
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做一個很厲害的人。
能夠不被外界和他人傷害,有足夠的戰斗力和判斷力,讓自己在職場里不斷晉升,不斷改善生活。
也開始有了一些影響力,能借助身邊資源,去做更多、更大的事情。
所以,我在2018年的5月寫下了一篇文章,《如果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決定了格局?》
這篇文章,僅微信平臺就被轉載了774次,全網閱讀破千萬,很多人也因為這一篇文章開始關注我。
所有的這些思考,促使讓我在2019年的9月,寫下了上一本暢銷書《成為極少數》,幫助很多人建立起了改變與行動的決心和意志。
我把這些經歷講出來,只是為了告訴大家,我是怎么想的,我是怎么做的,以及我為什么會這么想、要這么做。
6
距離上一本書出版,又過去了近三年,我的思考和實踐更加深化,視角也開始更多的觸及個人和社會、世界的邊界。
在這兩年多里,有不少讀者留言說,我的文章和建議讓他們獲得了很大的、甚至是徹底的改變。他們有的是職場人,有的是學生,有的甚至是博士。
有不少真愛粉說,幾乎每一篇文章,他們都會打印出來看。
甚至還有讀者說,他專門到900多個公眾號里去找,就是為了找出我的公眾號。
這些留言,讓我體會到滿滿的感動和壓力,但也讓我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統計了一下,不算一些零碎的私信回復和留言答復,從知乎到公眾號、社群,我已經寫下了至少200萬字以上的原創干貨。
比這更重要的是,在這背后,我做了非常大量的、長期的閱讀和思考。
我的整個思考體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歸根到底,我寫下的所有內容,其實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
成長。
這種成長不是年歲上的增長,更多的是心理、認知、思維以及工作和生活層次的進步變化。
只是這種全方位的成長,老師不會教,學校不會學,實現的方法和路徑更隱蔽,一般人更難做到而已。
所以有人說:成功的路上根本不擠,因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持續走下去。
正因為我自己經歷過這樣的成長和改變,我才迫切地想要將這樣的經歷、這中間總結出來的方法論,一股腦地全告訴大家。
如今,經過三年多的思考和沉淀。
我終于祭出了終極大招,首次由內而外,體系化地去梳理當年幫助我成長的內生力量,手把手地提煉出實操和方法論層面的東西。
并最終形成了本月上市的新書——《爆發式成長》。
這本書里全都是實打實的超級干貨,我將自我成長的關鍵要素,從內功、心法到實踐、招式等,分為了自我認知、格局提升、底層思維改變、戰勝拖延等 16 個主題,最終去粗取精、整合優化、修改充實,變成了的 14 個章節、41 篇文章、15 萬字的精華內容,每一章的最后都附有清晰精美的思維導圖。
我會幫助你,用簡要的方式制定目標、管理目標、實現目標。你也可以借助這里便捷的工具,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不斷關注自己的目標完成情況。
而這些思考,這些知識,這些干貨,都是我通過觀察自己和身邊的朋友總結出來,并且在實踐中驗證過的。
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成長。它幫助我一路走來披荊斬棘、劈波斬浪,不僅讓我在職場中持續進步,而且也讓我在業余時間里取得了突破。
書的最后,還贈送有獨家精選的十余篇“栩先生答讀者問”,用真實的案例、走心的解答,作為全書的福利。
而這本書也得到了知乎的高度肯定,知乎內容和出版部門全程參與、指導、編輯,并聯合出版。
新書本月全面上市,現在購買,有機會獲得栩先生親筆簽名的版本,并獲得知乎吉祥物劉看山的書簽等額外福利……
7
讓我們最后,再次回到原始的起點:
我們的努力和奮斗,一開始到底為了什么?
比如我,出生寒微,家境貧寒,努力奮斗,一開始不就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命運?
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得更好一點嗎?
不就是為了讓家里人能幸福安康、不懼風雨嗎?
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總有一代人要背井離鄉》里寫過,這些年,生活教會了我很多道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窮就要承認,沒錢就要努力去掙,這沒什么好丟臉的。
是的,我也是經過了這么多年的苦熬、打拼、思考和實踐,一點點走過來的。
但就像總有人會質疑航天計劃,覺得世界上還有人飯都吃不飽,為什么一定要去仰望星空,追求星辰大海。
也總有人問: 人為什么一定要追求成長?
因為這就是生物進化的一種本能。
只要有可能,我們一定會去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不斷的完善自己。
可能有很多朋友會說:我現在已經多少多少歲了,我已經如何如何了,為什么我還是覺得痛苦?
因為你被困在了一個底層系統里,思維上不突破,人生就更談不上突破。
成長不是年歲上的增長,更多的是心理、認知、思維以及工作和生活層次的進步變化。
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當你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突破,有了更深的思考能力,更開闊的眼界,更大的格局,你在面對生活工作里的瑣事、煩心事時才會更舉重若輕,從容以對。才更能跳出平庸生活的束縛,實現更大的人生自由。
而你的這種段位提升,最終會在做事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路,你的談吐、氣場中展示出來。
更直觀地來說,你的市場價位也會不一樣。
你的價值有多少,價位就會有多高。
那些沒有嘗試過自我改變的人,永遠不知道這種看見自己進步并從中獲益的感覺有多爽。
那種成就感、滿足感、掌控感,和小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學會騎車、滑旱冰是一樣的。
我經常念叨的兩句話是:“佛渡有緣人”、“自助者,天助之”。
就像查理芒格說的:我的劍只交給會揮舞的人。
只有真心的認可,你才可能做出自我改變的行動。
那些或者聽了不屑,或者見了不信,或者略一嘗試就放棄的人,將永遠也無法體會到自我改變后,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相信我,能夠突破人生困境,最終走出來的人,一定是少數。
希望通過我的文章、通過我的這本新書,能讓你去做那一小撮愿意自我改變,并且為之付出行動的人。
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來源:栩先生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