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隱身高速雙向兼容,超長彈艙攜先進彈藥,轟20外觀或與B2大不相同
對于轟-20,很多人都猜想它的外觀將借鑒B-2的大展弦比構型機身,但西工大一篇論文披露的信息卻指向了另一種可能:轟-20的外觀與B-2大不相同,它將是一款 隱身高速雙向兼容的轟炸機,而且可能有超長的彈艙攜帶先進彈藥。
轟-20的另一種可能
不得不承認,雖然轟-20的信息目前仍處于高度保密狀態,但對于轟-20外觀的猜想一直是國內軍迷樂此不疲的話題。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轟-20作為一款具備隱身性能的戰略轟炸機,性能、外觀都會參照美國的B-2來進行借鑒。
這個說法的確很有道理,畢竟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國,也沒有第二個國家擁有隱身戰略轟炸機,至于走俄羅斯“白天鵝”圖-160那種超音速突防的路線,已經被證明是一種上升前景有限的路線,不值得投入大量資源的轟-20走。因此,在很多人心里,轟-20的外觀已經被“默認”為類似B-2的大展弦比飛翼式布局。
但令人在意的是,西工大此前在一篇關于轟炸機電磁計算模型的論文中意外披露了一款新模型——這款模型無論在國內外的現役轟炸機中都找不到匹配的機型。作為一家軍方色彩濃厚的理工高校,研究這樣一款未現世的模型顯然是重要意義的。這會不會是在對轟-20的外觀進行技術論證呢?
從論文披露的模型來看,它雖然也采用了類似三角形的飛翼式布局,但外觀和美國B-2差距很大——這款名為“模型D”的機型明顯縮小了飛機的展弦比,用俗話說就是“更加瘦長”。
新模型的優勢
那么,如果未來的轟-20是采用類似“模型D”的方案,這會產生什么影響呢?這種方案的優勢在哪里呢?
首先就是它保持了飛翼式布局的隱身效果。雖然這種方案的機身 更加瘦長,但畢竟它省去了傳統布局的許多外構線,在幾何意義上是比一般飛機簡潔許多的。實際上目前最新研發的飛翼式布局飛機,多多少少都帶有隱身性能,無非是效果強弱的區別而已。因此,轟-20實現隱身標準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其次,它解決了美國B-2“幽靈”一直沒有解決的痛點,那就是超音速飛行能力。B-2由于展弦比大,機身很寬,因此在突破超音速的時候面臨的阻力會更大,即便它的發動機推力充沛也無濟于事。最終的結果就是,B-2雖然實現了隱身,但卻只具備 亞音速突防的能力。
而“模型D”這種瘦長的飛翼式布局顯然是更有利于急速飛行的,形成銳角的前半段機身可以更好地突破空氣阻力。當我們看到這個模型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中國未來的這款轟-20極有可能會同時滿足“隱身”與“超音速”這兩個需求,成為一款史無前例的超音速隱身戰略轟炸機。
不過,還有一些細心的軍迷可能會從這種“瘦長”的設計中想到一些東西:如果機身設計成這樣,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彈艙也會是狹長的類型?沒錯,這也是讓“模型D”成為轟-20設計可能性大幅上升的關鍵證據——我國目前的戰略投射體系,急需一款具備超長彈艙的轟炸機。
超長彈艙
從我國導彈技術的研發現狀來看,各種長尺寸導彈的型號在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對動力需求較高的高超音速導彈以及超遠距離巡航導彈,體長往往都在8米以上。
目前我國空基發射的主力巡航導彈為長劍-20,體長8米,如果是具備高超音速性能的鷹擊-12A,體長更是達到了8.6米。即使讓轟-6K這樣的大機身攜帶,也完全不可能放置在機艙內部,只能在下方掛載。
而作為一款隱身轟炸機,轟-20在攜帶這些長尺寸導彈時顯然是不可能使用外掛手段的,只能設計出長度達到10米左右的內置彈艙。
如果按照之前大部分軍迷們猜測的類似B-2的布局,那么轟-20就會面臨一個尷尬問題:如果想容納這些長彈,就只能等比例擴大B-2的大展弦機身,屆時轟-20的左右長度將達到一個十分夸張的程度。
但這樣一來,擴大的機身會帶來更大的自重,不僅對發動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進行高速飛行時的表現很可能也會令人難以滿意。
因此,像“模型D”這樣的設計可能更符合我國長尺寸導彈較多的現狀,它可以在不擴大機身尺寸的情況下,設計出超長彈艙來塞下更長的導彈。
如果再加上前面分析過的兩大優勢——同時具備隱身與超音速能力,那么幾乎可以肯定,我們期盼已久的轟-20很可能會采用這種不同于美俄任何一款機型的嶄新設計。總之,對于轟-20,我們大可以拭目以待。
來源:國科環宇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