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消息,國內與國外的一些教育專家在考察了中國的高等教育之后,得出如下的結論:中國高校未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主要原因在于中國高校太重視科研,而不太重視教學了。這樣的結論以前似乎沒有聽到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國高校如果沒有能夠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可能主要原因就在于科研方面相對落后。現在有專家居然說,中國沒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是因為中國高校太重視科研,這樣的結論可能有不少人不太理解。在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里,高校里的教師如果只重視教學,而忽視科研,這樣的教師似乎就會被認為水平不是太高。而科研成果搞出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教師才能說水平高。評職稱雖然要看教學業績,但主要是看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有多種形式:比如在重要期刊上發了論文,在基礎理論上有重大突破,接了一個又一個課題,拿了很多課題經費,或者申報了多少個專利,等等。當然,在不同的高校,標準也并不都完全一致。有的高校重視論文,有的高校重視專利,有的高校重視獲獎級別,等等。可謂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在新中國前十七年(這里不說前三十年,因為前三十年的后期,中國高校沒有正規招生,教學受到極大的影響,就不算了),中國的高校極為重視教學。我們的高校教師在教學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越是優秀的教師,在教學上下的功夫就越大越深。當時也是因為課時多,不容教師有任何疏忽和疏漏。在如此繁重的備課壓力之下,教師們哪有精力顧及科研? 當然,那時的高校中,有一部分要承接國家的任務課題。這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搞課題研究的一般也不參與教學。他們搞課題的任務量本來就很大了,不太有余暇參與教學。那時,這種對教學的異常重視,很大可能來源于蘇聯高等教育的影響。蘇聯非常重視高等學校的教學工作。他們要求教師在教學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也抓得非常緊。當時,中國的高校也特別重視抓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非常嚴格,有時甚至可以說非常嚴厲。在教學上出了任何一點紕漏都是不能允許的。所以當時很多教師在教學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教學成果。八十年代前后,高校的教學開始進入正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在課余時間,愿意思考一些問題,寫出了一些研究論文。這完全是教師純自愿的行為,學校方面沒有特別提倡,更沒有所謂獎勵。不過,在后來評職稱的過程中,大家講課的課時都差不多,相比之下,發過論文的教師比沒有發過論文的教師,看上去似乎更有水平一些。因此在評職稱,特別是評高級職稱的時候,那些發過論文的教師就容易被評上。在這段時期,愿意思考學術問題,愿意研究學術問題,愿意撰寫學術論文的教師,都是自主選題,都是憑借自身的學術興趣而開始進行研究。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本門課程所涉及的基礎理論。那么對于課堂上要講授本學科基礎理論,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難點, 或者其中有些問題,在教材上未必都講得很清楚。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教師就愿意多思考一下,看看這里的問題需要如何解決。他們就會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希望能找出更為合理的答案或者解釋。這樣的科研,是有助于教學的,也有助于對本門課程所涉及到的基礎理論的完善和發展。后來,很多高校都開始重視教師的科研問題。為了加強導向,就推出了很多促進教師進行科研的措施。如論文評獎,在評職稱方面有所謂論文加權,這也就算是科研加權。當時,由于很多高校經費緊張,為了彌補經費短缺的問題,很多高校又對教師提出要多接課題的要求,也作為科研方面的加權內容。還有的高校提出新的更為嚴苛的要求,只有論文,而沒有課題,就不能評聘高級職稱,特別是正高級職稱。這就逼得很多教師四下里外出找課題。嚴格地說,這種找來的課題,在很多情況下與科研本身有許多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接課題是幫人干活,至于這個課題有沒有科研含量,有多少科研含量,都已經無關緊要了。如此,承接了多少課題,拿到多少課題經費,就成為衡量科研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這種承接課題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與科研已經沒有太多的直接聯系了,與教學就更沒有直接聯系了。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師們只顧找課題做課題,而教師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他們投入到教學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嚴格說起來,不是科研影響到教學水平,而是課題影響到教學水平。看到教學受到影響與沖擊的情況,有的高校就把評選高級職稱,特別是正高級職稱做了一些區分,把申報評選正高級教授職稱分為兩類,一種是純教學型的教授,另一種是科研型或者教學科研型的教授。但是學校在分配教授評選名額時,對于純教學型教授給的名額相對較少,所以要想申報評選純教學的正教授,難度不是一般地大。而在那些科研型教授或者教學科研型教授看來,這種純教學型教授是科研水平,或者學術水平都不太高的。他們只是在教學上花了很多時間,或者得過一些教學方面的獎項。所以,這中把教授的評聘分成教學型與科研型的做法,可能會緩解那些在教學方面投入很多的教師們評選正教授的緊張需求,但對于整體上讓教師們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學上,并沒有太大的動力。我以為,對于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一定不要再讓他們負擔什么課題的重任了。這樣的要求很過分,對教學非常不利。在高等學校,教學,特別是本科教學就應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高校的優秀與否,就是要看高校的教學能力優秀與否,要看培養出來的學生優秀與否。對于教師科研的考核,其權重不宜太大,適量即可。可以鼓勵教師們在本課程所涉及的基礎理論上提出質疑,提出思考,有所創新。對于跨學科的研究也需要適當予以鼓勵。但這些做法都不能沖擊教學。有些課程與生產一線有著密切的關聯,那么也有必要鼓勵任課教師在生產領域中所存在的難點進行研究。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上的難題,也是一件有功德的工作。同時,也就需要適時對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有所更改,有所增刪,有所完善。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