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時評一:“課外補習”成常態引發三個問題亟待關注
今年兩會期間,“課外補習”亂象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近年來,我國“課外補習”行業野蠻生長,發展過程中亂象叢生,亟待進行規范治理。
一是學校教學秩序受到破壞。由于“課外補習”往往以提高分數為主要目標,“超前學習”成為常態,產生“課外補習”和校園課堂教學內容重復的現象。有教育專家表示,“如果大家都課外補習,學校一個班里可能有一半的學生都已經學過課堂內容,老師也沒辦法上課了”,這會導致正常的校園課堂教學秩序被徹底打亂。
二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育的本意是打好基礎,促使學生對知識有好奇心和獨立思考,如果一味地進行做題應試,“把學習興趣都搞沒了”,對學校教育和學生未來發展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欲望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心理,被動機械式的接受應試教育,失去創新活力,不利于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
三是家長經濟負擔沉重。與主動性的特長培養不同,家長在課外大量補習前顯得十分被動。“花再多錢也要去學”,由于深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近年來,課外補習費用可謂“水漲船高”,據統計,一般來說,一門課的補課費一年就是一兩萬,有些家庭一半的收入都要花在孩子補課上,高昂的補課費給家長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對此建議:要出臺政策對課外補習行業進行強制約束規范,嚴禁把教育行業商品化,營造社會氛圍,引導課外補習回歸拓展興趣、提升自我的“初心”。
時評二:大數據“殺熟”折射三種現象需關注
近日,一位網友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都在380元左右。而用不經常預定該酒店的朋友賬號查詢發現,結果卻是300元。據悉,此類現象不僅發生于在線旅游預訂平臺和打車軟件,還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通訊套餐、電影訂票、網絡購物中。大數據“殺熟”頻發折射三種社會不良現象亟待關注。
一是助長“投機”行為。近年來,諸如消費者在一些慣用渠道去訂酒店機票時,會發現比其他渠道預訂更貴一些的案例時有發生且數量呈上升趨勢。隨著科技進步,網絡滲透到人們通訊、購物、娛樂、住宿、出行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更是一些新業態快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ヂ摼W時代,人人都在“裸奔”,大部分數據都會在互聯網中留存。受“逐利”“投機”思想影響,一些平臺公司依托掌握的用戶數據,利用用戶的信賴度和依存度,對不同群體實施價格差異化精準定位,由于“被宰的”往往都是對某項服務需求最多的群體,因此能夠獲取更大的“經營利潤”,造成大數據“殺熟”行為增長迅速。
二是消費者維權困難。互聯網公司利用大數據描繪用戶畫像,并提供精準消費場景服務本是企業發展的一種特殊優勢。有些公司卻將大數據用在“殺熟”上,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但由于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取證比較困難,需要對某個時段或某幾次消費去作對比,證據難以固定,走法律渠道維權十分困難,這樣更助長了平臺公司“殺熟”的“囂張氣焰”。
三是引發市場混亂。大數據“殺熟”暴露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以及不透明。平臺通過大數據“殺熟”,基于老顧客對于平臺的信任以及忠誠度從而對其進行異價處理是明顯的價格欺騙,在獲得眼前小利的同時,也極易引發行業市場“競相效仿”的亂象,造成固定客戶群體急速減少,消費者選擇的不確定性增加,平臺市場“濫竽充數”現象嚴重,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
時評三:《舌尖3》豆瓣評分創新低折射當前電視作品三種亂象需整治規范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點燃了中國人對傳統飲食文化的集體記憶;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舌尖3》)在國人的期待中又亮相熒屏。然而,這部8集紀錄片在開播到第3集時,已引發網絡集體吐槽。豆瓣評分系統中,《舌尖3》已從最初的8.0高分下滑到4.7分。這反映出我國電視文藝作品創作過程中存在三種亂象亟待重視。
一是缺少嚴謹態度。《舌尖3》一處關于鱸魚的段落引發爭議,園林設計專家葉放,去太湖尋找花鱸,想應和“莼鱸之思”的典故。但最后鏡頭一轉,廚師從魚缸里撈起來的“太湖魚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鱸。經專家反復比對確認,廚師從魚缸里打撈上來的養殖鱸魚是大口黑鱸。“花鱸”“黑鱸”雖然只是魚的品類不同,卻反映出節目制作缺少嚴謹的工作態度,存在應付了事的心理。近年來,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現象呈現井噴之勢,部分電視節目缺少求證思維,一味求快求變求“創新”,特立獨行、博取眼球,導致文藝作品創作質量不斷下降。
二是傳播錯誤信息。《舌尖3》出現的“給患有痛風的父親煲雞湯”等健康誤區,也引發醫務工作者吐槽。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痛風??聘敝魅吾t師王一飛直言:“由于痛風是慢性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而排骨湯、雞湯、羊肉湯等肉湯中嘌呤含量很高,不太主張痛風患者喝這類葷湯。”另外,節目播出后,章丘鐵鍋“一鍋難求”,激化了公眾的不理性消費,給正常的商品經濟市場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和負面效應。還有些電視節目甚至公然傳播錯誤的價值觀,“弘揚負能量”,妄議社會現象,“私分社會階層拉仇恨”,給社會和諧穩定“扯后腿”。2017年廣電總局下架的熱播節目,皆不同程度存在上述問題。
三是“跟風效應”明顯。當前我國文化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高水平文化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的文化鑒賞力與尚不發達的文化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渡嗉馍系闹袊非皟杉緹岵ィ瑢е氯珖碾娨暶朗彻澞繌脑鹊乃氖鍣n,激增到現在的四五百檔。近年來,在社會資本逐利思想的控制下,我國電視節目尤其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以“脫口秀”“喜劇”“選秀”“明星”為主題的各類“真人秀”呈現“霸屏”趨勢,節目制作質量層次不齊,甚至有些所謂的“明星”在節目中言辭低俗,一些“毀三觀”的“新詞”,在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當中流行泛濫起來,造成不良影響。
時評四:“中國式婚鬧”折射兩方面問題待重視
根據《法制日報》2月27日報道《公公婚禮醉酒強吻兒媳:醒酒后已后悔》等材料綜合編輯整理。25日,一段“公公醉酒婚禮現場強吻兒媳婦”的視頻傳開,配文稱,“江蘇鹽城某國際酒店的婚禮現場,新郎父親酒喝多了,強吻新娘!”隨后,其親屬發文表示網上流傳的該事件多個版本已嚴重影響家人生活,希望網民至此為止。“婚鬧”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民俗,本意是烘托婚禮的喜慶氛圍,但是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婚鬧”行為顯然已超出了道德底線,需盡快進行規范引導。
一方面違背社會公序良俗。“鬧婚”也稱“鬧洞房”,是中國民間流傳至今的婚禮習俗,本是熱鬧、祝福的代名詞,如今卻逐漸演變成失控的“惡俗游戲”。“新郎鬧婚被綁電桿遭雞蛋猛砸”“被伴郎按地摸胸,伴娘報警”等一系列婚鬧事件中,幾乎都存在強迫他人、性騷擾等現象。大喜之日,親朋歡聚熱鬧一番無可厚非,但凡事都得講分寸。無底線的“鬧婚”不僅代表個人涵養的缺失,更說明部分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難以跟上物質生活的提升,禮儀觀、價值觀嚴重缺失。
另一方面傳統教育亟待加強。“婚鬧”最終變成了惡搞和傷害,嚴重違背社會公德,也是對傳統民俗的褻瀆。“婚鬧”民俗也要遵循基本社會公德,不能偏離文明軌道,變成任意的惡搞。破壞公序良俗、超越法律底線的“婚鬧”極端惡俗,向社會傳遞了庸俗的價值觀。這也折射中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包括民俗、禮儀、道德等方面存在嚴重缺失,甚至某些領域出現違背社會道德觀的“民俗異化”現象,“移風易俗”迫在眉睫。
時評五:“徐州拒錄女碩士”事件持續發酵值得關注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生紀元,2016年報考徐州市城市房屋征收辦事業編崗位招聘,筆試、面試獲總分第一,但因專業名稱不符被取消聘用資格,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近日,一審法院公開宣判,認定徐州市人社局取消紀元事業單位聘用資格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法律依據明確,但程序違法。徐州市隨即公布對涉事的7名公職人員處理決定,并責成城建局和人社局向紀元賠禮道歉。但是該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國內主流媒體紛紛發文質疑此次判罰的合理性,網絡跟帖持續增長,輿情持續發酵。
一是政府部門“本位思想”嚴重。此次事件中,對照國家招考專業分類標準和學科劃分標準,徐州人社部門出具的專業劃分口徑的正當性都嚴重存疑。一場因為專業口徑引發的招錄爭議,已經持續發酵一年多,但時至今日,不僅當事人聲稱沒有得到正義,公眾心中的諸多疑問也沒得到明確解答。當地政府對此事的處理頗為曖昧,只承認拒錄程序存在問題,而回避拒錄標準適用這一關鍵問題。雖說對多人進行追責,但追責并沒有解決爭議。這暴露出政府部門在處理具體事件過程中,依然“本位主義”思想嚴重,缺少換位思考意識。
二是涉及行政主體的司法審判不夠審慎。一審法院作出“拒錄實體正當”但“程序違法”這一判決,并在判決書中載明,“判決撤銷人社局行政決定,將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對一個明顯疑點重重的行政決定不予糾正,無視其對事業單位招考公平及司法公正可能造成的傷害,動輒給糾偏存疑行政決定的做法扣上“損害國家利益”的帽子,突破了司法審判在法律適用上應有的審慎原則。網友質疑,“以后政府部門做錯事,都可以把這個當借口啦!”
三是輿情應對缺少規范程序。涉及政府的輿情事件,往往最容易引發媒體聚焦和公眾關注。政府輿情管理體系由多個部分、多個部門和多個平臺構成,基礎輿情管理體系既包含站在臺前的“新聞發言人”,也包含后臺工作的“輿情監測系統”,更包括在輿情應對處理前線的每一個表態的基層官員。此次事件中,官方人員針對當事人、媒體的詢問,答復的相當“輕描淡寫”,表態隨意,妄圖通過“飲鴆止渴式”的宣傳管理辦法期待“冷處理”,導致輿情持續發酵。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對輿情管理認識不到位,一味地回避問題,拖延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期,將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這突顯出我國部分地方政府輿情應對與處理的管理體系仍不夠規范科學,處理輿情手段簡單粗暴,觀念落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委辦公室;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