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搞工業(yè),追求GDP,結果污染了環(huán)境,現在治理起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北京的霧霾就是典型。
如今,以追求“教育GDP”而產生對兒童的危害,是不是也可以稱之為“教育污染”?它破壞了學生學習本真的快樂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影響了教育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基本功能,使教育不斷異化,如若不及時治理,未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后代恐怕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芬蘭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令我印象深刻
今年5月,我有機會訪問芬蘭,參觀了他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系統(tǒng),同時和芬蘭的很多教育同仁相互交流。芬蘭教育質量好,教師水平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可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芬蘭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安迪·哈格里夫斯(AndyHargreaves)等學者曾提出,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強調的“標準化考試”“績效”“競爭”思維不同,芬蘭走的是“第四條道路”,即信任、創(chuàng)新、專業(yè)、民主的發(fā)展道路。
芬蘭社會高度重視教育,將教育視為人力資源開發(fā)和國際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國家戰(zhàn)略,對教師充分信任。教師不只是政策的最終執(zhí)行者,被無情地驅動著耗盡自己的教育激情,相反,他們在包容、信任、尊重的社會環(huán)境中盡情發(fā)揮教育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自覺地、持續(xù)地推動芬蘭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
同時,他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享受學習最本真的快樂。我在與赫爾辛基大學的原副校長,芬蘭著名的教育家涅米(Niemi)教授對話時,有人問我如何看待中國教育中的減負問題,我腦海里突然冒出了“教育污染”這個概念,它很形象生動地解釋了當前中國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我國的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教育有了很大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現在社會上又對現行的教育制度不滿意,朋友聚會都在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有條件的家長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出國留學,似乎對中國教育喪失了信心。
中國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我去年春節(jié)期間12天沒下樓,寫了一篇7萬字的文章《中國教育路在何方》,談的就是這個問題。應該說,每一個家庭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優(yōu)質的教育以獲得優(yōu)質的生活,這是無可非議的,因為教育是社會流動的主要途徑,是人們改變命運的重要渠道。
今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仁川舉辦了世界教育論壇,論壇主題就是“教育改變命運”。教育競爭激烈其實是社會矛盾在教育領域的反映,社會分配不公,就業(yè)困難,貧富差距過大,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尚未消除,社會用人制度的學歷主義、“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傳統(tǒng),攀比文化、信任危機等,都深刻地影響著學校內部的教育。
當然,教育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我們的教育觀念還相對比較落后,人才培養(yǎng)模式相對陳舊,“應試教育”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一些地方政府、學校和家長只看重升學率,看重考分,破壞孩子自身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不顧孩子終身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教育污染”需要全社會來共同治理
片面追求升學率是不是可以說是教育領域的“GDP觀”。過去我們搞工業(yè),追求GDP,結果污染了環(huán)境,現在治理起來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北京的霧霾就是典型。
如今,以追求“教育GDP”而產生對兒童的危害,是不是也可以稱之為“教育污染”?它破壞了學生學習本真的快樂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影響了教育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基本功能,使教育不斷異化,如若不及時治理,未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后代恐怕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化、培養(yǎng)人才的社會活動,是社會進步、民族振興的基石,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教育更是一個社會系統(tǒng)工程,大家要覺醒起來,要用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覺醒和決心來治理“教育污染”。
我認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轉變教育觀念,二是建立完善教育制度,依法治教。
各級政府要轉變觀念,要把思想統(tǒng)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來,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要用“升學率”、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讓教育回歸教育本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個性的發(fā)展。
家長的觀念要轉變。不要給孩子預設他的生活和前途,不要拔苖助長,要順應兒童發(fā)展的自然,遵循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人人成才的觀念,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理解和信任每個學生,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自動、生動活潑地生活和學習。
政府要改進教育治理方式,簡政放權,克服“教育GDP”的觀念,明確學校職責,不要把所有社會責任都加在學校身上。
制度要改革,首先要改革評價制度。不以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評價學校和教師,把教師從分數中解放出來。這樣教師才能放開手腳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顧明遠:追求“教育GDP”造成的“教育污染”得從兩方面去治理
2015-09-1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