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今天(12月4日)刊發社論《優化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七論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提出當下我軍當前存在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和機關比例、部隊和院校比例不夠合理,非戰斗機構和人員偏多、作戰部隊不充實,老舊裝備數量多、新型作戰力量少等比較突出的問題。
以下是文章全文:
軍事改革的啟動,常常以優化規模結構為著力;軍事改革的完成,往往以形成新的軍事結構為標志。
建設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人民軍隊,就要按照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著眼于打造精銳作戰力量,優化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兵貴精不貴多。精兵作戰、精兵制勝,關鍵在一個“精”字。“精”既是對量的要求,又是對質的規定。“精”,意味著充實而不臃腫,合成而不分散,多能而不單一,靈活而不遲鈍。軍隊戰斗力的強弱,不僅取決于數量的多寡,更取決于質量的高低。“講質量,講真正的戰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頂用的”,是我軍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這輪改革裁減軍隊員額30萬,有利于集中資源、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規模結構、促進內涵式發展,使軍隊更加精干高效。
結構力關系戰斗力。軍隊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是人與武器裝備有機結合、生成和提高部隊戰斗力的關鍵因素。現代戰爭已發生深刻變化,戰爭形態加速由機械化向信息化演變,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已成為顯著特征,要求軍隊規模更加適度、功能更加完善、結構更加合理、編成更加科學。軍事競爭中,結構科學是重要的優勢,結構落后是致命的落后。這輪改革不僅要利“器”,更要改“制”;不僅要動“棋子”,而且要調“棋盤”,是一次真正的結構重塑。
從來沒有哪種軍隊結構能適應所有戰爭形態、合乎不同時代要求。我軍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和機關比例、部隊和院校比例不夠合理,非戰斗機構和人員偏多、作戰部隊不充實,老舊裝備數量多、新型作戰力量少等問題比較突出。如果不改革,機關臃腫、機構重疊、層級過多,“頭重腳輕尾巴長”的問題就難以解決,軍隊建設的質量效能就難以提高。正如鄧小平曾尖銳指出的,這樣龐大的機關,不要說指揮打仗,跑反都跑不贏。這輪改革,就是瞄著這些突出矛盾問題,下決心動刀子,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進一步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國家安全方向的重點在哪里,軍事力量建設的重心就在哪里;國家安全空間延伸到哪里,軍事力量建設的領域就拓展到哪里。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只有調整改善軍種比例,優化軍種力量結構,根據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戰任務改革部隊編成,我軍才能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