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9月18日,2015華為云計算大會開幕。上萬名來自全球的行業精英、技術專家及意見領袖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產業洞察,共商云時代的轉型大計。
《失控》作者Kevin Kelly以“全球數字化轉型趨勢展望”為題發表了演講。他認為,數據、寬帶、智能是云的三大要素,它們都在飛快地發展著。
他預測,在傳感和跟蹤的運用中存在著大量商機,并且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無線的流量將會超過有線承載的流量,而未來的汽車會變成帶輪子的計算機。
“云”之三元素
云,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三個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它們就是數據、帶寬、計算或者說智能。接下來我會一一的講解,然后再來講一下這三個元素怎么樣交織在一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數據,在整個世界上產生速度最快的就是數據,每年的增長率達到了66%。
我們都在討論“數據爆炸”這樣一個概念,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數據的增長率真的像爆炸一樣速度快。而且這樣的爆炸不是持續幾秒鐘,而是持續了幾十年,它是一個永不停歇的爆炸。
所以其實我們在應對數據爆炸方面經驗是不足的,在這樣海量的數據里面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也蘊藏著巨大數量的專利。這種數據很多時候是以流服務體現的,也可以以量化自我的方式來體現。
我們可以看到,任何可以被測量的都可以被測量,例如蘋果及其他各種可穿戴的設備可以跟蹤身體的一些數據,這些設備的體積和大小越來越小。同時,任何可以被跟蹤的東西都可以被跟蹤,因為現在全球有10億的可拍照手機。我預測在傳感和跟蹤運用里面蘊藏著大量的商機。
我們看一下第二個元素是“帶寬”,帶寬的增長速度也是非常快。帶寬是從這三種介質演進過來的,先是銅線,然后是銅硅,然后是無線。移動無處不在,我的預測在接下來的幾年,無線的流量將會超過有線承載的流量,而且無線現在正在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云也會影響汽車,未來汽車就會變成帶輪子的計算機,所以像這種無人駕駛的汽車以后也會成為可能,我們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汽車里面,我們的汽車甚至會變成我們新的辦公空間。所以說,在車上產生的帶寬或使用的帶寬會比家里更多。這就意味著寬帶已經成為了云計算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三個元素就是智能或者說人工智能,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元素。其實我們在用手機的時候,已經用到了人工智能,但我覺得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應該是來自于云的。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已經可以運用于醫療診斷,比如說應用于做X光的檢查,或者是用來分析一些數據。
接下來人工智能會發展得更快,可以用來分析照片、圖片。Google已經在訓練人工智能怎么玩電子游戲,還有深度學習這個概念,也就是借鑒人腦工作的方式來學習。
其實人工智能是可以承載于云中的,也就是說智力可以作為一種服務,這樣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更重要的是,使用人工智能的用戶越多,它就會越智能,它越智能,它的用戶數目就會越多,所以這里有一個良性的循環。人工智能可以作為一種殺手應用,人們之所以用云,是因為云非常聰明,可以提供智能,更重要的是在海量數據的面前,我們需要人工智能來幫我們分析。
所以說當云的規模到了非常大的時候,我們一定需要人工智能的,只有人工智能才能使得云很好地被用戶應用,這種需求是雙向的。
我覺得以云承載的人工智能將會成為接下來二十年無數家初創企業的驅動因素,未來將會有數以萬計的創業公司將人工智能運用于某一領域的工作。所有這些人工智能,也會從云來提供。
以Uber、阿里巴巴、Airbnb為例,Kevin Kelly 在演講中描繪了一幅未來云的場景,他預測,到2020年50%的應用都會在云上,而物聯網將會成為未來的通信模式。
未來的“云”長什么樣
數據、帶寬、智能交織在一起,就可以去催生出一個新的平臺,一個新的社會。
未來的云生活會是怎樣的呢?在未來所有的硬件就像軟件一樣,我們可以看智能的暖氣,它有智能的溫度計,它可以自動的調節溫度,所有這些實體的產品都會像軟件一樣。
我們甚至可以去想象新的服務,比如說現在已經有了Uber,還有嘀嘀打車這樣的應用,它們使汽車這樣的實體產品變成了服務,這樣的服務是通過云來提供的。所有的實體產品都會通過云來變成一種服務,在2020年50%的應用都會在云上。
另外一個好處是低成本,初創投資將會很低。你可以用你的平板、手機或者在什么地方使用這些服務都可以。而且這種服務是風險共擔的,因為圍繞著云將會有一個生態系統。
所以呢,我們可以去考慮一下“一切皆服務”的可能性,這就是我們在接下來幾十年可以去專注的領域,我們可以看是不是任何一個東西都可以通過云而轉化成為一種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
現在已經有9000家提供云服務的企業了,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可能有一些企業失敗了,但是還有一些會存活下來。我們通常認為云的架構是這樣的,有一個設備,設備的信息會到云里面,云的反饋會傳到設備上。
在現場圖當中有一幅數據農場,而華為也會搭建這樣的大數據中心,像這種本地的云或者企業內部的云,可以把它看成像一團霧一樣,這些智能是在一個中心節點上的。
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狀網絡,它的意義非常深遠。網狀網絡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即P2P的通訊模式。也就是說以前我們是從一個信息源傳到多個人,以后這樣的模式將轉化成從一個人傳到一個人。
它的核心理念是說,處在城市不同角落的人,可以直接跟另外一個角落的人進行溝通,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直接的溝通。比如說通過一個手機向基站發信號,信號從基站再發到另一個接收的手機上,整個這樣的一個系統叫做物聯網。
物聯網就是一個云上面的網狀網絡,我預測這一定是未來的通信模式。
可以看到,到2025年50%的云計算將處在網絡的邊緣。如果大家仔細思考一下的話,可以看到Uber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車應用,但它沒有擁有任何一輛車;阿里巴巴最大的網上購物平臺,但它沒有庫存;AIRBNB提供最大量的住宿服務卻沒有任何房產。
Kevin Kelly認為,我們尚處在云時代的“第一天”,云將大幅度降低擁有權的意義。他還以比特幣為例,闡述了分布式的云服務的重要性。
“云”對企業級用戶意味著什么
今后我們有了云,以后強調所有權就會變成強調服務,比如Kindle,在亞馬遜上只要買電子書,而不用買實體書。當所有的東西都被放在了軟件上,所有的商品都變成一種服務,訪問權就優于所有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我預測,云將大幅度降低擁有權的意義,這對于企業級的用戶意味著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運用云來做分布式的服務,這是非常挑戰的。我們怎么樣去實現分布式的安全呢?你所有的密碼都存在一個地方,怎么保證我存儲密碼的云是安全的?在網絡的邊緣有沒有足夠的防火墻來保護網絡的安全呢?還有分布式的身份識別,我們的密碼需要被保護起來,我們需要有一個處在中心的機構來鑒別這個密碼或者這個指紋是正確的,那么如何做到分布式的授權呢?這一切是不是都是不可能的呢?
我們看到比特幣的案例,這是一個P2P的金融案例,比特幣的安全不是由一家銀行來保證的,是由一個分布式的技術來保證的,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我們可以用這個技術在云上進行分布的身份識別,也就是說你的身份識別的信息不會存在一個地方。
我們有一些創業型的公司,還有華爾街上的金融公司,他們都在嘗試如何運用分布式的服務,在云上建立安全防護。我們遇到的一個挑戰就在于如何使分布式的云服務成為現實。
在云業務上,我們現在正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大機遇,我們想要把云作為一種服務,而且這種服務應該是去中心化管理的,是分布式的,我們怎么樣能夠做到資本的融資?我們以后不需要通過去集中化的機構做融資,怎么樣通過分布式的資本融資?所有的這些業務我們都還不知道該怎么做,這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機遇。
現在我們正在擁抱一個云連接的社區和社會,以后我們大家都處在一個全球云上面,我們會擁抱一個巨型的云。在這個云里面,會有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機構之間的合作以及個人之間的合作。
未來,我們的帶寬會大大的增寬,智能水平也會大大提高,數據的傳輸速度也會變得非常快。可以看到未來全球范圍內人才的競爭以及資源的競爭,這一切都會非常快的實現。未來,正在非常快速地向我們飛奔而來。
未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在座的各位,二十年前,告訴你可以在手機上用“臉書”,也會覺得是天方夜譚,但這一切都實現了,我們必須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還有另一件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情就是,我們尚處在云時代開始的“第一天”,美好的未來就在我們的眼前。未來二十年最偉大的產品尚未問世呢,我們講的是未來二十年的展望。
(本文來源:互聯網金融三度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