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他山之石 > 閱讀信息
詳解俄軍事改革:理順領導指揮體制 合并重組軍區
點擊:  作者:閆嘉琪 邱越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發布時間:2015-10-29 09:48:55

151029csn020.jpg

  (閆嘉琪 邱越)我們常說,俄羅斯是一個戰斗民族,是一個尚武的民族。199112月蘇聯解體,讓俄羅斯民族蒙羞,造成永遠的傷痛。19925月,俄羅斯軍隊正式組建,并從此開始了過程復雜曲折、內容廣泛深刻的軍事改革歷程。

  軍事專家李抒音近日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建軍以來的建設實際上就是一部俄軍改革史。俄羅斯的軍事改革,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葉利欽時期、2000年至2008年的普京和梅德韋杰夫時期,以及2008年至2012年期間的新面貌改革。此后,從2012年到現在,還在對新面貌改革進行糾偏和調整。20多年來,俄羅斯軍隊一直在不停地改革,探索如何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以保持其軍事強國地位,這場改革至今仍在路上。

  俄羅斯軍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現代職業化軍隊。為此,俄羅斯以軍隊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部隊結構等為重點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成效顯著,初步實現了由蘇聯時期的大動員型向信息化時代機動常備型軍隊的轉變。

  理順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提升管理效率

  軍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實質是對國防和軍隊權利利益的再分配和職權關系的再調整,意在建立決策更科學、管理更高效、指揮更便捷的軍事組織系統。這也是軍事改革最困難的領域,既需要改革者看清未來戰爭形態,還需要鐵腕推進,打破既有格局,觸動部分人的權力和利益奶酪

  俄羅斯國防領導指揮體制的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實現軍隊建設管理和作戰指揮職能的分離,即軍政和軍令的分離,從而實現軍隊的專業化建設與管理,同時適應聯合作戰的高效作戰指揮,打贏未來戰爭。

  俄羅斯軍隊如今已基本實現軍政與軍令的分離。作戰指揮鏈條由總統、國防部長-總參謀部-聯合作戰司令部/獨立兵種司令部-部隊四級指揮機構組成,其中,總統和國防部長負責戰略決策,職能領域作戰指揮的重心在總參謀部,地區性作戰指揮的重心在聯合作戰司令部。建設管理鏈條由總統、國防部長-軍兵種司令部-軍區-部隊四級機構組成,重心在國防部機關和軍兵種司令部。

  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軍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歷經曲折,取得今天的成績非常不易。

  葉利欽時期,在國防改革的各種阻力面前顯得猶豫不決。1992年,俄羅斯《國防法》規定國防部要實行文職化,但這項改革卻無實質性推進,就連期間的幾任國防部長都清一色都是軍人身份。在這個時期,在領導指揮體制最大的功勞是將國防領導權向總統集權,把武裝力量的全部指揮權都集中到總統手中,國防部直接隸屬總統。

  李抒音介紹稱,俄羅斯軍隊早期的總參謀部權力很大,幾乎掌控著整個軍隊。俄《國防法》規定總參謀部是武裝力量的基本指揮機關,總統和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軍隊實施指揮。這一規定使總參謀長享有較大的權力,比如可以越過國防部長向總統匯報,造成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在對軍隊的領導管理權上關系不清。在葉利欽執政后期,俄軍在改革方案方面發生激烈的將帥之爭。當時,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與軍隊總參謀長克瓦寧大將就俄軍改革的具體措施分歧極大,難以調和。

  200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修訂《國防法》,重新調整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的關系,把原來《國防法》規定的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隊武裝力量實施指揮,改為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對武裝力量實施指揮的原則。同時規定國防部長對總參謀部的活動實施領導。這就意味著,俄羅斯軍隊領導體制中,將領導權集中到國防部長手里,總參謀部被定位為國防部的軍事指揮機關,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某種平起平坐的現象不再存在,領導指揮關系得以理順。此后,俄軍高層的矛盾大幅減少。

  從2004年開始,俄軍剝離了總參謀部的大部分行政功能,將之交給國防部其他部門負責,實現了國防部與總參謀部之間軍政與軍令系統的適度分離。自此,俄羅斯軍隊的改革才走上了快車道。

  適應聯合作戰合并重組軍區,剝奪軍種作戰指揮權

  二戰后歷次戰爭證明,戰爭的基本類型已經從世界大戰向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轉變,加之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客觀上要求軍隊大幅提高指揮效率,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成為各國的普遍做法,同時不斷下移聯合作戰指揮重心。俄羅斯在聯合作戰體制方面探索了近20年,直到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才取得突破性進展。

  俄羅斯的軍區制由來已久,軍區制的改革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蘇聯時期,蘇軍曾設立過多達30多個軍區,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將其縮減為8個,后又重組為莫斯科、列寧格勒、北高加索、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6個軍區。俄軍原有軍事指揮體制繼承自蘇軍,集作戰指揮和行政管理權于一體,職能和機構重疊,難以適應聯合作戰快速高效的要求。

  俄羅斯軍隊一直希望建立類似美軍那樣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戰役層級,俄軍在1997年就規定了軍區聯合作戰指揮的職能,但由于軍種不肯交出指揮權,建立的戰略-戰役司令部變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相關的改革一直停留在增減軍區數量上,沒能建立具有實質意義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2008年的俄格戰爭,暴露出俄軍無法有效地組織起黑海艦隊和陸軍以及空軍部隊的戰場協同、聯合指揮效率低下等問題。俄軍因此下定決心對軍區體制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戰略方向上的戰略-戰役聯合指揮機構。

  俄軍啟動新面貌改革后,改革設計者基于此前的改革經驗教訓認識到,軍區體制既不能拋棄,也不能原樣不動,應該依托軍區改造軍區。為此,2010121日,俄軍宣布將原來的6大軍區合并為4大軍區,即西部軍區、東部軍區、南部軍區、中部軍區。此次改革對軍區職能和戰略-戰役指揮關系進行了幾項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俄軍在軍區司令部基礎上組建聯合戰略司令部;其次,軍種司令部退出作戰指揮鏈,總參謀部和軍種原來涉及的戰區層級指揮權交由軍區負責;另外,修改軍區條例,統一指揮權,從法律上規定聯合戰略司令部,即軍區機關對戰區轄區范圍內陸海空常規力量和其他強力部門部隊實施統一指揮。至此,經過十多年的探索,俄羅斯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終于成型。

  這次的軍區改革,雖然字面上仍然叫軍區,但此軍區概念的內涵已不同以往。改革后的每個軍區就是一個戰區,也代表著一個戰略方向,實現了軍區、戰區與戰略方向的統一。軍區轉變為聯合戰略司令部,軍區司令統一指揮戰區內除了戰略核力量以外的所有常規力量,包括空海軍。空海軍司令的作戰指揮權上交到總參謀部,由于陸軍原本就沒有作戰指揮權,故而陸海空三個軍種司令部全部退出作戰指揮鏈,專事養兵,也就是負責各類軍事行政業務。

  不過,這項讓軍種司令部放權的改革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改革設計者為此不惜動用強硬手段。改革中,為了建立以聯合戰略司令部為重心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總統梅德韋杰夫和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面對來自軍種的阻力絕不妥協,強行將軍種中央指揮所并入總參謀部,軍種總司令退出作戰指揮鏈。為了確保軍種順利交權,梅德韋杰夫甚至于同一天解除了空軍和海軍總司令的職務,有力地震懾了改革的反對者。

  大刀闊斧裁軍,優化部隊結構

  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一度認為自己已經融入了西方社會,冷戰時期來自西方的威脅消失,加上國內經濟狀況不斷惡化,維持規模龐大的軍隊力不從心,裁軍就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必然選擇。

  俄羅斯從蘇聯繼承了280萬兵力規模的龐大軍隊,并很快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裁軍之路:1992年裁軍22萬人、1993年裁軍29.99萬人、1994年裁軍38.55萬人、1995年裁軍2l.74萬人、1996年裁軍20萬人,1997年到1999年,俄軍再次大幅裁減30萬人,使軍隊總員額縮至120萬人。

  不過,北約東擴、科索沃戰爭等一系列事件讓俄羅斯認識到,西方并非俄羅斯真正的朋友,戰爭威脅也從未消失。

  2000年普京就任總統后,俄羅斯經濟形勢好轉,俄羅斯裁軍的方式從初期的減量為主逐步轉向減量增質,兵力規模控制在100萬。除了兵員規模繼續精簡外,還加強了海軍、空軍、戰略火箭兵等技術軍兵種的建設。隨著軍費投入的提升,俄軍開始大規模采購新型裝備,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蘇-35戰機、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等一大批重量級裝備的列裝,研制新一代航空母艦的計劃也提上日程,俄軍正在逐漸恢復往日雄風。

  根據戰爭形態的演變及軍事技術的發展,俄羅斯對其軍種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如2011年,俄軍在航天兵基礎上新組建空天防御兵,這一全新兵種整合了軍用衛星、戰略預警雷達、反導系統等力量,有效提升了俄軍戰略預警、太空監視、防空反導的能力。201581日,俄軍又宣布將空軍與空天防御兵合并,組建新的軍種--空天軍。這體現出俄對未來軍事斗爭重心正向太空轉移的戰略判斷。合并軍種有利于統一空天領域的軍事技術政策,統籌規劃空天力量,提升作戰能力。

  裁軍的同時,俄羅斯也在重塑和優化部隊結構,減少部隊數量和層次,縮小部隊規模編成,實現部隊的常備化、模塊化,提升快速反應、機動作戰能力和聯合作戰水平。

  俄羅斯取消陸軍的師-團建制,實行軍-旅制,共編11個集團軍,按功能組建了113個常備旅,并計劃在2020年前將常備旅數量增加至125個。這些旅具有顯著的模塊化特點。李抒音指出,俄軍為保持已有的動員能力,還在全國建立了很多的物資保障基地,在這些地方儲備有模塊化旅所需的武器裝備,平時這些武器裝備只需要維護。戰時,聯合作戰指揮部利用投送力量將相應的兵員快速投送到作戰地域,在當地儲備的武器裝備則立刻投入作戰使用,大幅提升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2008年的改革中,俄航空兵部隊也取消了師-團建制,全部改為基地-大隊的模式。防空部隊也全部撤銷軍師建制,改編為13個空天防御旅。不過,今年,俄軍又利用空天軍合并的機會,再度恢復了空軍的師-團編制。顯然,俄軍的部隊結構改革目前仍然在根據國情和未來戰爭需要進行不斷調整。

  大幅裁減軍官,盲目仿美遇挫折

  歷史上,由于長期保持大戰動員體制,俄軍軍官比例一直較高,一度達到35%,其中主要用于戰時擴充的簡編部隊架子部隊軍官比例更高。在早期裁軍與改革過程中,俄軍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的數量并沒有得到相應削減,這一情況直到2008年才發生改變。

  李抒音告訴記者,俄羅斯學習西方,希望將軍隊官兵比例控制在1516之間。按照俄軍2008年的改革計劃,截至2012年,總兵力由113萬減少到100萬,重點是裁減軍官,軍官數量從35.5萬降到了15萬。

  俄軍軍官裁減重點之一是國防部中央指揮機關和后勤保障部門。俄軍中央指揮機關的軍官人數將從2.2萬人減少到8500人,被裁減的機關和崗位將實行社會化轉制。在俄政府與軍隊高層的強力推動下,此輪軍官裁減計劃在2010年得以實現,將官由1107人減至877人,裁減20.8%,上校由25665人減至9114人,裁減64.5%,另外,還取消了14萬準尉。

  此次軍官裁減方案,俄羅斯盲目學習美軍,改革并不成功。李抒音向記者介紹稱,美軍有一只訓練有素非常能干的士官隊伍,但俄軍基層軍士的職業素養遠不及美軍,美軍是全職業化軍隊,而俄軍不是,還有大量的義務兵。這項改革造成俄軍基層指揮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出現嚴重短缺。為此,俄軍2012年借助組建空天防御兵的時機又增加了7萬名軍官的編制,軍官數量增至22萬名。

  俄羅斯20多年來的軍事改革之路走得曲折艱難,但總體來說是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俄軍的作戰能力在不斷改革中已得到實質性提升,從近年俄軍大規模戰備檢查,以及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和近期空襲敘利亞境內非法武裝等軍事行動中窺其一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俄羅斯軍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非常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