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歷史資料 > 閱讀信息
李零:也說“民國范兒”
點擊:3147  作者:李零    來源:破土工作室  發布時間:2015-10-03 09:56:37

 

151003csn012.jpg

   民國時期是個天下大亂的時期,根本不像現在人吹的,簡直是黃金時代。天下大亂,最最倒霉是誰?是老百姓,不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再不舒服,也跟老百姓沒法比。你不能把全部歷史都寫成知識分子的受苦受難史。即使文革也不能這么講。當時誰都知道,首當其沖是老干部,知識分子頂多是陪綁。更何況,整知識分子的,很多也是知識分子。

  這是一段戰爭與革命的歷史,血流成河、淚流成河,中國人受了很多苦。但這也是一個英雄輩出、大師輩出的時代。它既催生了武夫、政治強人和革命家,也催生了現在讓人羨慕不已的學術大腕。國家多難,英雄和大師都是幸存者。在中華民族的苦難史當中,知識分子并非神游物外,而是身在其中。他們或者被政治拋棄,想搞政治而不得,或者寄生于政治的夾縫之中,有如褲襠里的虱子(阮籍的經典比喻),躲避政治還來不及。很多人的學問都是逃避政治逃出來的。

  中國傳統,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熱衷政治。天下有道,可以搞政治。但天下無道怎么辦?孔子說,得保全自己,等待時機,東山再起。但起不來怎么辦?于是而有隱逸。隱是逃隱,逸是逸民。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腳是逃避政治。

  比如王國維,他對政治本來很上心,革命絕了他的望,他才借學術打發時光,像魯迅說的,無聊才讀書”(《贈鄔其山》)。他根本看不慣這個時代,覺得革命就是天下大亂,天下大亂有什么好。他跟羅振玉東渡日本,就是出去躲政治。什么時候不亂?當然是大清朝,特別是早一點兒的大清朝,其父祖之輩的大清朝。陳寅恪也如此,他的感情也在民元以前。此人無黨無派,要說派,是名士派,臺灣不去,北京不來。

  這兩位大師,講范兒也是前民國范兒。現在有人說,某些文化保守主義者對保存文化有功,這是對的。但說萬般皆下品,唯有保守高,就過了。

  現在講新史學,真是越講越亂。梁啟超講進化史觀,自稱新史學。傅斯年尊蘭克學派,臺灣叫新史學。現在倒好,文化保守主義可以叫新史學,國民黨史學可以叫新史學,唯獨左翼史學不許叫新史學。其實左翼史學才一味求新。誰都知道,它最重考古學和民族學,最強調社會史和比較研究。你就是再不喜歡,也無法把它歸入舊史學。

  1949年,蔣介石兵敗如山倒,逃往臺灣。國民黨不得民心,連挺蔣的美國人都大失所望,打算換掉他(文換胡適,武換孫立人)。現在倒好,有人說,大陸淪陷,文化斷裂,傳統文化全都去了臺灣,不但人去臺灣,東西也去了臺灣。比如中研院,那才叫人才濟濟;臺北故宮,好東西全在那兒。這不是胡扯?

  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有幾個想上臺灣?實在不敢留大陸,那也是去美國。1948年底,蔣介石有搶救大陸學人計劃,派人拿飛機接,誰都不去。1948中研院選出的第一批院士,共81人,除郭沫若是左翼人士,一水兒全是民國范兒。他們,只有傅斯年、李濟、王世杰、董作賓去臺灣,陳省身、李書華、汪敬熙、林可勝、李方桂、趙元任、蕭公權去美國,胡適先去美國,后去臺灣,其他人全都留在了大陸。胡適幼子胡思杜、李濟之子李光謨,還有傅斯年的侄子傅樂煥,他們也留在了大陸。

  文物,民國那點家底,跟大陸沒法比。故宮南遷文物,只有1/4去了臺灣,東西在他們的故宮。殷墟的標本,山彪鎮與琉璃閣的標本,還有居延漢簡,東西在他們的中研院。老河南省博物館的收藏,東西在他們的歷史博物館。他們帶走的東西,就這么多。中國的文物絕大多數還在大陸。更何況故宮搬不走,殷墟搬不走,中國的風水寶地搬不走。考古在大陸從未中斷,新文物層出不窮(即使文革也未完全中斷),真正的文化資源還是在大陸。

  出版,大陸也未中斷,即使文革也未中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文物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整理古籍,翻譯外文,印考古報告、文物圖錄,不知出了多少東西,臺灣沒法比。

  當然,歷次運動,大陸學者受沖擊,不知遭過多少罪。他們,即使在監牢里也有人寫東西、譯東西。受委屈還有這等貢獻,這叫什么?這叫可歌可泣。

  民國有什么遺產,咱們來看一看。

  臺灣學者的傳燈錄,杜正勝來北大講過。他們的第一代學者是上述遷臺五院士,以及北大、清華和中研院的個把老人,根子在大陸。第二代是留美的余英時(1930-)、許倬云(1930-)、張光直(1931-2001),也是從大陸走的。第三代是杜正勝(1944-)他們這一代。這一代才是在臺灣長大。我記得,1990中研院選院士,呼吁本土化。他們的院士,國籍多是美國。本土化的意思是臺灣化。

  余英時和許倬云,家庭背景都是國民黨。因為人在美國,國籍是美國,他們更喜歡的身份是世界公民

  余英時是燕大歷史系的學生,跟社科院考古所的陳公柔是同學。考古所的老所長徐蘋芳先生也是燕大的。他跟我講過余去香港的前前后后。余去香港是跟錢穆學,去美國是跟楊聯陞學。錢是文化保守主義者,后來是蔣介石的帝師。余的歷史研究,中心是士。《士與中國文化》,強調中國文化,命運系于士。他最恨暴民造反。他說郭沫若剽竊他老師,也是為了打倒左翼史學。他的表兄是北大地下黨的負責人,勸他參加革命,無論左派、右派,他都不參加。他提到的表兄不是別人,就是1983年當過北大代理書記的項子明(原名汪志天)。項子明病故,他只寫了幾行字。

  許倬云是臺大歷史系畢業,遷臺五院士,胡適、傅斯年、李濟、王世杰和董作賓,還有李宗侗,他都奉為老師。他在匹茲堡大學教歷史學和社會學,性學專家李銀河留學美國就是跟他學。王小波以性交解構文革’”。許說,王的作品經他推薦,才在臺灣獲獎。許的代表作是《漢代農業》和《西周史》。前年(2010),我在農經所時,曾從農業科學院借閱過,我意外發現,此書是送給杜潤生(中共負責農業的高官)。后書,羅泰寫過書評,可參看。

  他們兩位對臺灣影響很大。臺灣的很多學者都是他們的學生。

  張光直是臺大考古人類學系畢業,考古,師從李濟,人類學,受凌純聲影響最大。李濟是中國考古第一人。離開大陸,無古可考,是他最大的遺憾。1960年,大陸策反李濟,他沒回來(夏鼐寫過信)。他的學生圓了他的夢。

  張光直是李濟最得意的門生。他是把新中國的考古發現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也是促成中美考古合作的第一人。1994年,中研院請兩個本省人出長該院,正院長是李遠哲,副院長是張光直,兩人都是有國際聲譽的學者。當時,張光直已患上帕金森癥。

  張光直在臺灣做過發掘,但更大愿望是回大陸發掘。因為中國考古的基地畢竟在大陸。李水城回憶,張先生和夏鼐聯系過,想回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也跟宿白聯系過,想回北大工作,都未成功。商丘考古是他的圓夢之旅,可惜已經太晚。當他終于站在商丘工地的探方里,他已舉步維艱。

  (本文節選自《鳥兒歌唱》中的《歷史就在你的腳下——講給北大中文系新生的故事》一文,標題為文中小標題,刊登時有刪節,曾刊登于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