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歷史資料 > 閱讀信息
毛澤東時代投資近億元的紅旗渠工程:無一起貪污挪用事件 無一干部瀆職!
點擊:2951  作者:記者    來源:新民學社  發布時間:2015-12-08 12:38:45

.

3.jpg

 

          紅旗渠總干渠通水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赴河南林州調研,再談黨風廉政建設。

鮮為人知的是,歷時十年、投資近億元的紅旗渠工程,未發生一起貪污或挪用修渠物資事件,沒有一個干部失職瀆職,連賬單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

賬單有整有零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去過紅旗渠紀念館的,很難不對一口黑色木箱子印象深刻。那是上世紀60年代修渠時的炸藥箱,外觀平淡無奇,蓋子內壁卻貼著一張字條,泛黃斑駁的紙頁上,“收據”兩個字隱約可辨。

“我怕以后說不清楚。”時任紅旗渠工程指揮部組織股股長彭士俊回憶,民工可以數月輪換,指揮部的干部常年駐守工地,衣物無處存放。后來由財務部門作價,買了個廢棄的炸藥箱。彭士俊怕影響不好,干脆把收據貼在蓋子上。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是一種束縛,更是保護。”紅旗渠精神研究者申伏生認為,半個世紀前的小小收據,透露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機制的信號,“干部對制度心存敬畏,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這張收據條,只是紅旗渠賬目明晰、制度嚴密的一個縮影。自19602月至19697月,紅旗渠工程建設總投資6865.64萬元,累計消耗鋼材123.5噸,水泥6705噸,炸藥2740噸,單從這組有整有零的數字,足以想象背后是多么縝密的管理系統。

“爆破石頭的炸藥量都是有數的,工具無故超損要賠償。”67歲的紅旗渠特等勞模張買江在修渠中負責爆破,他記得很清楚,根據石頭密度不同,規定的炸藥使用量從2兩到6兩不等,鼓勵節約、超用不補。

紅旗渠紀念館的展柜里,至今保留著幾張票據,可以一窺當年的工程面貌。一張開具于1963429日的發貨票證顯示,當時購買了總價375元的125根鋼釬;某集體伙房賬目記載,“天1561.5,糧2342.25,款624.50元”,今天若有心查詢對照,可輕易算出人均消耗多少。

“修渠物資分類管理,出入有手續,調撥有憑據,月月清點。”曾任紅旗渠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王文全介紹,糧食、資金補助的發放程序也很嚴格,根據記工表、伙食表、工傷條等單據對照執行,幾乎不可能虛報冒領。

靠制度管理權、物、錢的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了腐敗。研究者指出,把紀律作為管黨治黨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線,早在半個世紀前的紅旗渠建設中就得到了生動貫徹。

干部弊絕風清

“任何情況下都以人民利益為重”

當人們為懸掛在太行絕壁的紅旗渠心折稱嘆時,很少會想到,在經濟困難的上世紀60年代,投入30萬人力修建這樣艱巨的工程,當地干部群體要承擔多大的風險。

“林縣再缺水能渴到縣委書記嗎?”電影紀錄片《紅旗渠》攝影師趙化言詞直白,他認為關鍵在于領導干部敢不敢為人民負責,“楊貴完全可以當幾年太平官,他冒險修渠是出于共產黨員的責任心,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老百姓反對怎么辦?上級給處分怎么辦?工程失敗怎么交代?這些尖銳的問題擺在林縣縣委面前。紅旗渠總設計師、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在回憶錄中談到,修渠是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面對爭論要聽聽群眾的意見。

缺水長期是林州最深、最痛的記憶,從清朝后期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縣志上頻現“大旱、連旱、兇旱、亢旱”等字眼,甚至有人因打翻水桶自責上吊。林縣縣委成員多番走訪,確定修渠引水是老百姓的衷心期盼。

此后,紅旗渠工程遭受數次考驗。修建初期,有人舉報“林縣不顧群眾死活,大搞工程建設”;總干渠修至一半,有關方面下達百日休整文件,要求建設中的大型工程停工;因為動用縣里退賠款修建紅旗渠,上級派來了調查組。

“要干好一件事,應該無私無畏、忍辱負重,任何情況下都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紅旗渠通水后徹底改寫了林州缺水的歷史,成為造福一方的“幸福渠”。時隔多年回顧,楊貴總結,“如果碰到風險就退縮,再好的事情也辦不成。”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李太淼認為,紅旗渠蘊含著對黨的優良傳統、共產黨人精神的繼承和弘揚,是正確的群眾觀、利益觀、政績觀和榮譽觀的體現。

88歲的紅旗渠建設勞模李天德回憶,在紅旗渠工地上,看不出誰是干部誰是民工。總指揮長、副縣長馬有金是掄大錘的好手,掄開12磅大錘,一口氣能打一百多下。由于長期風吹日曬,他臉膛黝黑,人稱“黑老馬”,“縣長”倒很少被提起。

干部和民工的區別,在領給養補助時最明顯。當時除自帶口糧外,工地上根據物資供應情況,給予一定補助。19602月至8月,民工補2市斤,干部補1.5市斤;1961年至1966年,民工補1.8市斤,干部補1.2市斤……干部的標準始終低于群眾。

一碗小米干飯的故事至今仍為健在的修渠者津津樂道。有一天,炊事員看楊貴干活太累,偷偷給他蒸了一碗小米干飯。楊貴很生氣:“群眾吃啥我吃啥,這米飯誰蒸的誰吃!”最后,這碗干飯倒進大鍋里煮成粥,30個人分著喝了。

“我最佩服他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那時干部跟我們一起吃糠咽野菜。”在張買江的講述中,干部和民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級指揮部都是住山洞或搭席棚,沒用修渠的錢蓋過一間房。最困難的時候,總指揮部的辦公經費連點煤油燈的開支都不夠。

“黨員干部能夠領導人民辦大事,前提是必須符合人民的利益,必須與人民同甘共苦,否則將舉步維艱。”申伏生指出,參與修渠的大小干部上千名,他們用行動彰顯了黨的純潔信念和優良作風。

干群齊心筑夢

“干部能流一滴汗,群眾汗水流成河”

林州流傳一句話,“干部能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干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流成河”。這是紅旗渠建設時代留下的,沒有親歷過的人,很難領會其中的深情厚誼。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來,黨員干部憑借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成為修渠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申伏生研究發現,基層黨組織在密切干群關系、調動群眾參與意識方面作用顯著。

紅旗渠景區資深講解員李蕾的曾祖母在105歲高齡去世,她曾說,紅旗渠工程在別的時代是不敢想象的。修渠前,公社和村民小組的干部做思想動員,讓老百姓明白是為誰修。

“修這條渠等于在自家院里打井呢,你不出力誰出力?現在不出力將來根本沒臉吃渠里的水。”李蕾轉述曾祖母的話。據統計,開工第一天,就有三萬七千人報名。6000多萬元的紅旗渠建設總投資,國家撥款僅占15%85%都是群眾自籌。

“干部沖鋒在前、與群眾同甘共苦,形成了一種無聲無形卻強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群眾的修渠熱情空前高漲。”林州市紀委撰文稱,干部作風關乎民心向背,這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紅旗渠開挖沒多久,張買江的父親就犧牲在了渠上。母親把13歲的他往外推,“你上渠,渠里不來水,你別回家!”按照規定,18歲至60歲之間的青壯年負責修渠,不到或超出的往往瞞報年齡。當時林州有50萬人口,其中30萬人參與了紅旗渠建設。

“修建紅旗渠是我們黨抓住了群眾的根本需求,從群眾身上汲取不可思議能量的一次偉大實踐,也是黨領導人民筑夢圓夢的偉大創造。”林州市委書記鄭中華認為,紅旗渠是踐行群眾路線、匯聚群眾力量的典型范例,黨員干部以此為鏡,可以直觀對照出自身的不足。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