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紀念毛澤東誕辰124年)
上篇:產生同樣多的GDP——毛澤東時代新建28130公里鐵路,不抵建2017年新建一段451公里高速公路?
用GDP統計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似乎很客觀公道,而用GDP統計毛澤東時代以反襯改開取得的巨大成果,已是一些公知精英惡意污蔑毛澤東時代的慣技。可由國家統計局編制發布的《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出1952年到2016年的中國名義GDP、實際GDP、美元GDP、人均GDP等,不能說是惡意污蔑,但至少是極不科學,極為脫離實際。僅以鐵路建設進行對照,就能一目了然。
1、毛澤東時代總計新建28130公里鐵路。在《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中發布的,毛澤東逝世那一年,也是毛澤東時代結束的1976年,中國的實際GDP為394.76億人民幣。無論統計的依據多么科學,都是讓人難以置信的胡謅八扯。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1956年又把實現四化的任務列入八大通過的黨章。而要實現的四化,鐵路建設無疑首當其沖,鐵路建設也是毛澤東時代勒緊褲帶取得的突出建設成就。
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年),共計有17624km的修筑總長度。其中外國強行在中國修筑鐵路長度為6852km,大約占38%的比重。
新中國成立至“文革”之前(1949——1965年),投入到鐵路建設中的資金達到219.38億元,建成投入運營的鐵路14596km。其中雙線鐵路建成5322km,電氣化鐵路36406km,與1949年相比較,鐵路里程和雙線鐵路均高出1.7倍之多,雙線率從1949年的4.0%提升到15.4%。與此同時,還維修了民國時期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并對1400多臺機車,900余輛客車以及7000多輛貨車進行修復。在1952年8月的時候,四方鐵路工廠誕生了第一臺完全由中國獨立制造的蒸汽機車。
“文革”期間(1966——1980年),鐵路基建總投資是456.35億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有13534km,新增固定資產原值是381.54億元,與16年前相比較超出1.9倍。
請看清兩組數:1949——1965年,投入到鐵路建設中的資金已經達到219.38億元,建成投入運營的鐵路14596km;1966——1980年,鐵路基建總投資是456.35億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有13534km。
也就是說,用219.38億元加456.35億元,總計675.73億元,就建成鐵路里程13534km加14596km,總計28130公里鐵路。
而且,建設的這些鐵路中,很多都難度極高,科技含量極高,動用力量極大。諸如、鐵路和公路兩用的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南京長江大橋通車;694公里唯一貫穿福建的鷹廈鐵路建成、全長1903公里的蘭新鐵路通車、1091公里的成昆鐵路通車、新中國第一條全長676公里的電氣化寶成鐵路通車等等。這些建筑成績在當時,那都是世界矚目的一個個“奇跡”!
(坦克集群試壓南京長江大橋的壯觀場面)
2、新建三萬公里鐵路不如修條451公里高速公路?毛澤東時代投入到鐵路建設的資金總額為675.73億元,可現在的675.73億元能干什么?2017年5月12日,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項目投資協議簽約儀式在四川交通運輸廳舉行,新修這條沿江高速總里程總長451公里,總投資約826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約1.83億元。
試問:如果把整個毛澤東時代修建的近三萬公里的鐵路,包括復線、電氣化、跨越天塹的大橋等等,統統加在一起,都不如現今修條451公里的高速公路?毛澤東時代修建了近三萬公里的鐵路,投資額都不到今天修條451公里的高速公路的81%?現在投資修條451公里的高速公路,就比毛澤東時代修建近三萬公里鐵路還貴1.22倍?現在投資修條451公里的高速公路,就是1976年中國GDP的兩倍還多?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再難,還有修建成昆鐵路艱難?
試想:現在若新建三萬公里鐵路,光動遷費不得上萬億?試想:當年以鐵道兵為主修建的三萬公里鐵路,那些鐵道兵,那無數的民工,包括鐵路工人,都做了多少沒有報酬的奉獻?現在若新建三萬公里鐵路,人工費的要投入多少?毛澤東時代新建三萬公里鐵路,其產生的經濟效應、國防效應、民生效應等,又有多大?那被鐵路送來的城市,不一座座在崛起?毛澤東時代新建三萬公里鐵路,其中的品牌效應有多大?這還不包括整修清朝、民國、外國修建的兩萬多公里鐵路,還不包括整修機車、建設機車車輛廠等。現在若新建一個四方機車車輛廠,就該投入多少億元?
現在將毛澤東時代新建的三萬公里鐵路,簡單歸為投資675.73億元,GDP算為675.73億元。你懂嗎?你信嗎?就是說破大天,你情愿相信嗎?你敢相信嗎?!
按《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60%和70%左右。我們沒有貶低中國鐵路建設持續取得的成績,可中國的鐵路不管如何發展,他都是在毛澤東時代建起的三萬公里鐵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個事實不能否認吧?而且,萬事開頭難!新中國那是在何等艱難困苦的情勢下,建起的三萬多公里鐵路呀!讓你無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咋就給算作675億元的投資價值?
3、毛澤東時代修建三萬公里鐵路沒一元錢舉債。這里還要特別強調一點,毛澤東時代不僅修建三萬公里鐵路,沒有一元錢的舉債,而且,毛澤東時代取得的所有經濟建設成就、所有國防建設成就、所有科教文衛建設取得的成就,在毛澤東時代結束時,既無內債,也無外債,都是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取得的。毛澤東時代的所有建設成就,那都是純度極高的真金白銀!毛澤東告別他深愛的人民時,他老人家沒給子孫留下一元錢的債務,他更沒搶兒孫飯,沒吃子孫糧!
毛澤東時代修建鐵路,機械化程度相當低,有多少土工作業項目是靠肩扛手拎,是靠大量原始的勞動完成。有多少婦女、各民族的婦女,親自走上筑路第一線,同男人一樣扛起半邊天。整個中華民族為鐵路建設的奉獻,絕對是氣壯山河!
看看改開以后的鐵路建設,高負債是不能回避的問題。北交大趙堅教授認為:為拉動經濟,很多省市提出進一步擴大高鐵建設規模,如果2020年高鐵達到3萬公里,將造成國家難以承受的債務危機。目前,蘭新高鐵每天開行只有5對,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電費。高鐵不能用于運輸貨物的生產性需求,而建設每小時160公里左右既能運貨又能運客的普通鐵路,更有利于中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
截止到2017年9月,中鐵總負債達到4.83萬億元。而目前鐵路部門一年的收入與整體債務相比,光還本付息的壓力就極大大。光2016年基建投資5850.55億元,償還借款本金就達5454.19億元,支付利息752.16億元。而且,鐵路部管理時期鐵路長期虧損,2012年鐵道部虧損為100億元左右。2013年3月14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成立,或許,為立竿見影地顯現改革的成果,2013年實現了鐵路盈虧平衡。2014年鐵路總公司實現利潤6.36億元,2015年凈利潤為6.81億元。2016年,凈利潤卻僅有10.76億元。2016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收入9074.48億,盈利才幾億元,這盈利不是微乎其微?不是微不足道?而且,這個盈利還都有一個規律,就是前三個季度都是虧損,到了年末才能突然性的,也是可憐巴巴的有盈利了。這不能不讓人懷疑,相比“鐵總”7.25萬億元資產運營,盈利才區區幾億,這盈利是真的嗎?不是“計算性”的盈利?用這點蠅頭小利,又如何去還所欠下的天量債務?
所以,欣賞水平,永遠大于創作水平,這是文學創作的一條鐵律!所以,會說的,不如會聽的,這是一條生活的鐵律!甭管什么“權威部門”,發布什么“權威信息”,毛澤東時代結束時的中國GDP,絕對不會僅僅就394.76億,也絕對不會人均實際GDP才241.31人民幣?毛澤東時代很多經濟建設成用GDP無法計算,而用貌似公正的GDP計算法來計算,這種歷史虛無的要害,就是惡意貶損毛澤東時代,必須要以正視聽!
中篇:8萬多座水庫,不抵三峽工程投資1/3?
用GDP統計毛澤東時代經濟建設成就,是公知精英的惡意污蔑!作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用GDP計算毛澤東時代,這令人匪夷所思,這是形而上學猖獗!僅拿毛澤東時代的治水工程來說,如此震驚人類歷史的建設奇跡,GDP怎會不抵建三峽水電站的三分之一?
1、以治淮工程為標志,打響了治水的人民戰爭。建國初的農業,面臨最大問題是上千條河流水患肆虐。1950年6—7月,淮河流域1300余萬人口受災。毛澤東閱讀華東局電報時哭了,給周恩來批示:“請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導淮計劃,送我一閱。” 據毛澤東指示,全國治淮會議8月底舉行,政務院發布《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9月21日,再次督促周恩來:“治淮開工期,不宜久延,望督促早日勘測,早日作好計劃,早日開工。”他還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時值抗美援朝、臺灣海峽戰事緊張,國內又“一窮二白”,百廢待舉。如此內憂外患,毛澤東親自批示,把兩個原準備投入抗美援朝的野戰師,集體轉業,改編為水利一師和水利二師,開上治淮第一線,直接擔任佛子嶺水庫和薄山水庫的建設攻堅。蘇、豫、皖數十萬民工也投入“淮海戰役”,民工們用最簡陋的工具:銑、鍬、條筐、獨輪車、夯,靠肩挑手推移山開河,淮河流域光建成大中小型水庫就5700多座。
以治淮工程為標志,新中國治理江河洪水、興修水利的人民戰爭聲勢浩大地打響:蘇北灌溉總渠、石漫淮水庫、白沙水庫、板橋水庫等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設工程、人民勝利渠引黃灌區、三門峽截流工程等捷報頻傳!尤其,1952年在30萬軍民奮戰下,僅僅75天就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工程等等,抗擊長江洪水顯現了人定勝天!
1956年3月新華社報道,全國興修農田水利的五年計劃提前、超額完成,不僅大大減少水患,還擴大農田灌溉面積800萬公頃,比原計劃超額約40%。
2、全國的水庫半數以上始建于“大躍進”。1958年下半年開始了加快經濟發展的“大躍進”,全國農村首先掀起水利建設高潮。至今遍布全國的水庫,半數以上始建于“大躍進”。如著名的北京十三陵水庫、北京密云水庫、浙江新安江水庫、遼寧省湯河水庫、河南省鴨河口水庫、廣東省新豐江水庫、海南省松濤水庫等。大躍進時期水利建設有一個突出特征,既由筑堤、導流發展到對大江大河攔河、截流、改道。如:1958年實施和竣工的海河攔河大壩合攏工程,把華北五條內河淡水全部截斷入海流;黃河三門峽工程截流,可造成647億立方米庫容。根治和綜合開發漢水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勝利截流;黃河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截流蓄水49億立米;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壩合龍截流,可控制寧夏、內蒙古等地區的黃河凌汛,并建成一個1000萬畝灌溉網。如果不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這樣的壯舉絕無可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業學大寨運動”,按“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號召,由過去偏重防洪向用水和抗旱轉變。1969年完成的紅旗渠,堪稱人類征服自然的奇跡。僅1975年一年的投資就有45.3億元。從建國初到1979年中央政府用于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達760多億元。這投入比建28130公里鐵路的675.73億元還多,建設規模還壯觀。
3、毛澤東時代的水利建設是人類歷史的壯舉。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只有大中型水庫23座。到1979年全國共建成庫容10萬立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庫8.5萬多座。開掘、興建人工河道近百條,新建萬畝以上的灌區5千多處。與之配套的疏浚工程、灌溉網絡工程,總量甚至超過以上主體工程。毛主席去世后完成的三峽水樞紐、南水北調那一個不是毛主席奠定的基礎?
這其中的治理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包括遼河等所有中國的大江大河,那一條不是毛主席親自號召、親自督導?這其中的每一項工程,都是前所未有的壯麗史詩。如,治淮工程在流域上游共建成佛子嶺水庫5200多座,總庫容250億立方米;開建了城西湖、城東湖、蒙洼和瓦埠湖4個蓄洪工程;開辟18個行洪區,興建了舉世聞名的淠史杭溝通綜合利用工程和新灌區。如,1972年竣工的遼河治理工程,光上游和支流共修建水庫220座、堤防4500公里、電力排灌站920處,可灌溉農田1100多萬畝等等。
4、毛澤東時代的水利建設主要產生四大效應。毛澤東時代修建的大型水庫都具有蓄水、防洪、灌溉、抗旱、養殖、航運、發電等綜合性功能,但其最突出的功能體現四點:
一是防洪。新中國面對上千條河流水患肆虐,經過毛澤東時代的治水,歷史上曾六次改道,1500余次決口的黃河,再無泛濫。治淮工程的預定目標基本完成,淮河再沒釀成重大水患。治理長江水患取得決定性勝利,至今千里干堤無潰口。水患元元的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得到根本性改變,毛澤東勝似大禹千百倍!
二是灌溉。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南澇北旱。北方大旱時赤地千里,餓殍遍地。經過毛澤東時代大力治水,灌溉面積達8億畝。今天提出的18億畝耕地紅線,這18億畝良田,就有8億畝是毛澤東時代治水改造而成(開墾北大荒等另當別論)。由于治水改造耕地,扭轉了幾千年來農業靠天吃飯的歷史,建成多少商品糧基地?讓中國的糧食生產大幅增長,這解決吃飯更為重要!
三是發電。解放前,中國的水力發電基本沒得到開發利用,1949年的水電發電量才12億度。而毛澤東時代將治水和發電相結合,到1976年已發電2031億千瓦時(同期印度是956億千瓦時),其中,水力發電456億千瓦時,占發電量的22.4%。小水電達到6.8萬處, 1975年發電量66.86億度,占全國發電量的3.4%。水電發電量是1949年的38倍。
四是飲水。現在全國的城市飲用水,主要來自毛澤東時代建設的水庫和水利設施。如,北京的城市飲用水水源:密云水庫,1960年9月建庫;京密引水渠(北京供水大動脈),完成于1966年;官廳水庫,1954年建成;20世紀90年代庫區水受嚴重污染,2000年停止向北京供給飲用水;永定河引水渠,建成于1956年。地下水水源,北京10年抽取地下水相當于2800個昆明湖,地面沉降極其嚴重。也就是說,除了抽取地下水,北京飲用的地表水,都來自毛澤東時代的水利工程。
還包括大量的工業用水,也靠這8萬6千座水庫,沒有這些優良的淡水供應,工業怎么能發展起來?毛主席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專家?!
5、毛澤東時代沒有靠舉債建設的“虛胖”。2016年11月,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說,中國過去1年債務增加4.5萬億美元,美歐日相加債務增加了3.6萬億美元,中國過去一年增加的債務比歐美日加起來還要多出來1/4,再考慮到麥肯錫2014年末計算中國全部債務相加已經高達28.2萬億美元,按照人民幣折算,中國的債務總額已輕松超過200萬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可2017年中國的GDP才789526億左右。
標普全球評級發表了有關中國信貸增長的報告,根據該報告,在2017至2021年間,中國債務規模可能增加77%至302萬億元人民幣。從債務增速來講,中國的債務增速高于中國名義GDP增長率,這其實意味系統的高信貸風險仍可能遞增。如果要是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無數“虛胖”的建設成果就會毀一一旦!
對比毛澤東時代結束時,既無內債,也無外債,更無財政赤字。也就是說,毛澤東時代取得的所有建設成果,都無任何金融風險,都沒有虛假繁榮,都真正屬于人民,都真正是積累起來的共和國家底。假使毛澤東時代若高額舉債求發展,將債務都留給子孫,那又該如何?
6、如此巨大的治水工程該算多少GDP?這樣巨大的水利工程,這樣的改天換地,是唯有毛澤東時代才能創造出的人類奇跡!那么,該怎么用GDP來計算這偉大的經濟建設成果?按《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發布的信息,毛澤東時代最高年份的1975年,實際GDP才為401.18億。從建國初到1979年中央政府用于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共760多億元,如用GDP來計算大約只能算760億元。可改開后三峽工程一項的總投資就為2039億元,毛澤東時代改天換地的治水奇跡,竟然被統計到不足三峽工程的三分之一,這不令人匪夷所思?
三峽工程的土石方開挖、回填、混凝土澆注總量不超過3億立方米。甭講毛澤東時代的整個治水工程,就拿建成的8.5萬多座水庫來說,總土石方就達361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1949-1979的30年間,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工程總量為1200座三峽工程。三峽工程的動態總投資達2039億元。那1949-1979年30年間新中國水利建設的總投入,就相當于投入245萬億元。況且,若現在建這8萬多座水庫,能動遷得起嗎?能拿得起動遷費嗎?毛澤東時代水利建設產生的蓄水、防洪、灌溉、抗旱、養殖、航運、發電、飲用、旅游、環保等綜合性功能,又該怎么算進GDP?那一種全民族煥發出的治水精神,動輒幾十萬民工無償地奮戰在治水工地,又該怎么算進GDP?
這樣明睜眼漏的荒謬統計,這樣極為缺乏公信力的統計,如何由國家權威部門發布?這樣發布的權威信息,如何不影響權威的威信?這樣的荒唐的統計,不是在肆意貶低毛澤東時代的偉大經濟建設成就?
下篇:兩種統計無公認換算方法,生搬硬套產生兩大謬誤!
無論公知精英怎么用GDP統計,去惡意污蔑毛澤東時代,也無論權威部門編制發布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名義GDP、實際GDP、人均GDP等,怎樣信誓旦旦地誤導公眾,“偽統計”就是“偽統計”!因毛澤東時代根本沒有GDP,現今也無GDP換算毛澤東時代的統計標準,且GDP統計本身就漏洞百出,如何用GDP生拉硬套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
1、毛澤東時代根本沒有GDP這一算法。按國家統計局在《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中發布的信息,全口徑統計了1952年至2016年中,中國逐年的GDP,其中,1952年的中國實際GDP是100億元人民幣,到了1976年毛澤東時代結束時,中國的實際GDP是394.76元人民幣。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可這種GDP統計法1993年才正式采用,1994年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及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共同頒布了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93SNA)中,統計術語用GNI取代了GNP,國民總收入(GNI)即為原來所說的國民生產總值(GNP)。1993年,中國正式取消國民收入核算,讓GDP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由此可見,毛澤東時代GDP還沒出世,那時,對經濟建設成就的統計,根本就不用GDP 。1953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處公布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也沒有采用GDP統計法。直到1993年聯合國才實行GDP的統計,中國也是1993年采用GDP統計。
2、毛澤東時代實行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依據。那么,毛澤東時代用什么方法統計國民經濟?主要實行蘇聯式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就是MPS(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制定MPS的基本依據是馬克思主義的再生產理論,根據勞動的性質,將國民經濟劃分為物質生產領域(包括工農業、運輸業及商業)和非物質生產領域(包括文教衛生,住房和公共服務、政府、金融、科技部門),非物質生產領域投入的社會勞動,不增加供社會支配使用的物質產品總量,不創造國民收入,而“社會總產品”被定義為所有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值。這個體系中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只限于物質產品,故又稱《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
3、MPS排除部分商業之外幾乎所有第三產業產值。那么,毛澤東時代實行的MPS(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統計,它的最大特點,也是與GDP統計法的最大區別,就是作為GDP反映所有產業的產值,包括一、二、三產業。而MPS(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統計,則幾乎排出了第三產業的產值。如,2002年,美國GDP(最終產品)為10.7萬億美元,中間產品總值為8.5萬億美元,若按MPS核算,剔除最終產品中全部中間產品的價值,那美國三產創造的8.5萬億美元價值就能不算在內。而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往往占據GDP的70%左右。蘇聯在解體前的第三產業產值也約占整個經濟總量的60%左右,可按蘇聯MPS(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統計,只統計剩下各占一半的40%工農業產值。
按這種蘇聯式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去核算,只統計工農業即第一二產業,不統計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和娛樂業、倉儲和郵政業、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金融和基礎建設工程數據,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毛澤東時代也沒有保險業,沒有買賣土地和礦山,沒有房地產業等。而且,毛澤東時代和現在的價格體制不一樣,匯率不一樣,人民幣的幣值也不一樣。
3、MPS與GDP之間沒有公認準確的換算方法。即使毛澤東時代沒有實行GDP的統計法,那么,這不可以換算嗎?答案是“不可以”!
蘇聯式經濟核算的物質產品平衡體系形成后,因兩個陣營、兩種社會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這種統計方式,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聯合國承認。直到1971年,聯合國統計處出版了名為《國民經濟平衡表體系的基本原理》后,才承認了這套體系。雖然聯合國統計處承認了這套體系的科學性,卻至今也沒有拿出一套,讓MPS與GDP之間能公認的、準確的、科學的換算方法。
4、GDP統計法所含水分太大。GDP統計的是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通俗講,凡是能賣的都算在內,包括賣淫嫖娼,甚至販毒產生的經濟效益。為此,GDP統計法存在5大弊端:
一是重復計算難以解決。由于GDP只統計產值,那么,一個地方前年建座橋是GDP,去年拆了這座橋也是GDP,今年又建起這座橋還是GDP。不管怎么折騰,不管搞了多少重復建設,都是GDP。而且,至今世界沒有那國像中國這樣按省計GDP,GDP作為國家數據,如讓省計,省際間的流入流出就無法計算,一個省生產出的GDP,若運到其它省份投資,被其它省份重復計算,則無法避免。
二是不反映人的經濟地位。馬克思的經濟學特別重視人在經濟中的地位,才被稱為政治經濟學。可用GDP統計,它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也無法反映人們從產品和勞務消費中獲得的福利狀況,特別是生活質量的改善不能得到體現,人在經濟中的矛盾斗爭更得不到表現。這就造成了GDP蹦高的往上穿,可老百姓對雞的屁無感。
三是有些經濟矛盾被掩蓋。用GDP統計,有些嚴重影響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內容無法得到反映。如,GDP不反映你是否舉債建設,GDIP也不管你的環境受到什么破壞,GDP也不反映有什么巨大的浪費,GDP也不反映到底有多少通貨膨脹的水分,GDP的數值也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內容的實質。
四是普遍造假難以遏制。就拿2010年各省GDP統計的增速看,除上海市外,全國30個省區市GDP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28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增速。通俗講,全國GDP增速應與各地平均增速相等,而中國各省市GDP增速遠超全國的離奇現象,則長期存在,從2004年就高于全國3.9個百分點,以后逐年都高,普遍都高,快速增高,這只能有一種合理的解釋,那就是普遍造假。
五是各國經濟體量無法比較。由于不同國家產品結構和市場價格的差異,兩國GDP指標難以進行精確比較。那種以為誰的GDP大,誰的經濟總量就大,這實在是一種誤解,甚至是國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
5、用GDP統計毛澤東時代產生兩大謬誤。這里請看清三點:一是毛澤東時代沒有GDP;二是MPS與GDP之間沒有公認準確的換算方法,三是兩個時代的價格體制、匯率、幣值不一樣。特別是沒有什么換算根據,國家統計局用GDP對統計毛澤東時代必然產生兩大謬誤。
謬誤之一:用GDP的統計直接換算MPS,必然無法體現毛澤東時代的第三產業產值。既然毛澤東時代的教育、醫療、文化、建筑等,用物質產品平衡體系核算都不算產值,甚至毛澤東時代的教育、醫療、文化、住房等,都是免費的,更無買賣土地和礦山,億萬人又是累計褲帶搞建設,甚至是大量義務勞動,這都不計入國民收入核算體系。(而2016年光房地產就占中國GDP的16%,7個沿海省份的房地產更占固定資產投資和GDP達雙20%以上,甚至很多中心城市的房地產占該市GDP達60%以上),而用GDP統計直接換算MPS,若空白了第三產業的產值,其所認定的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不存在偏頗?不是形而上學?
謬誤之二:不顧價格體制、匯率、幣值的不同,硬用GDP的統計法硬套是削足適履。毛澤東時代沒有超發貨幣,到毛澤東時代結束時,市場才流通700億人民幣,而2016年中國的M2貨幣已達155萬億元,毛澤東時代的一萬元錢,能簡單等同于現在的一萬元錢?在毛澤東時代武星李連杰,僅靠做售票員的母親每月41塊錢的微薄工資,能養活8口人,都能活得活蹦亂跳,5個兄弟姐妹還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有工作。如用現在的GDP統計法,這41元錢能干什么?
6、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不可估量!所以,用GDP計算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那不能說是惡意胡扯,至少是偽科學的胡亂套用。
試問:毛澤東時代建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建成了上百萬個學校醫院、建成一百多萬公里的公路和兩萬多公里的鐵路、搞出了兩彈一星一潛艇、在西部三線建設建起一座座城市等都不講,就拿建成的50多萬國營企業來說,按今天的比價,那要投入多少萬億?至于舉國動員的抗美援朝、建設進藏公路、幾十萬官兵開墾北大荒,幾十萬官兵在新疆就地屯墾戍邊,400萬工人、干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人次的民工去建設“三線”等等,這些能用GDP算出它的價值嗎?
百度詞條“毛澤東時代”:到毛澤東時代結束時,中國從“一窮二白”已被建設成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第三軍事大國、第十八科技強國,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產值占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占28%了。“毛澤東逝世時,我國既無內外債又無通貨膨脹,國庫里留下了5000億斤糧,1978至1980年讓全國人民吃了三年陳糧,還留下了500多萬噸棉花,20多億美元,1974年,陳云向李先念建議,購進了600噸黃金等,這些實物就相當于現在幾萬億元。” 據有關專家測算,“毛澤東時代28年光基本建設的投入,按現在幣值計算就是3000萬億”。
而且,毛澤東時代的物價長期穩定,沒有財政赤字,沒有內外債,沒有通貨膨脹,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幣是世界最值錢的貨幣之一。若用GDP一統計,就得出1976年毛澤東時代結束時,中國的全部名義GDP為2988.6億元,實際GDP為394.76億元。相比現在中國GDP都70多萬億,將毛澤東的經濟建設成果,給統計成連現在GDP的一個零頭都不是,任你就是說破大天,讓人怎么能夠相信?
總之。毛澤東時代的輝煌建設成果,根本無法用GDP去統計!為此,用GDP統計毛澤東時代只能“徒增笑耳”,自當休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忠新:毛澤東時代的驚人成就無法用GDP統計——用GDP計算毛澤東時代是惡意污蔑
2018-01-0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