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沉雄厚重的哲學方法論是毛澤東戰略決斷的神韻所在。毛澤東的戰略決斷,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彩華章,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生動展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實踐本源和成功實踐碩果,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毛澤東統帥藝術的濃墨重彩之筆。精氣神是偉大事業之魂魄,也是戰略決斷之魂魄。信心催生決心,信念支撐決斷。信仰信念是戰略決斷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毛澤東的戰略決斷是堅定信仰、革命意志與戰略智慧的合金,在戰略決斷形成時,每臨危難有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在戰略決斷施行中,泰山壓頂不彎腰,驚濤駭浪不退縮。毛澤東始終有著實現戰略決策、戰略目標的堅信、堅持、堅強和堅韌。秋收起義失敗后,面對挫折,一些同志情緒低落。毛澤東說:“勝利是一定屬于我們的。我們現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要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1947年,蔣介石進攻延安,妄圖一舉消滅我黨中央,消滅不成便趕過黃河,從而在政治上打擊我黨。毛澤東轉戰陜北時說道:“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這一重大決策不僅是高超的軍事戰略,也是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礎之上的偉大氣魄。當時,毛澤東化名李得勝,周恩來化名胡必成。“得勝”和“必成”的名字本身就體現著戰勝一切強敵的堅定信心和英雄氣概。毛澤東轉戰陜北時從容指揮全國解放戰爭,極大地鼓舞了各解放區軍民的斗爭意志和勝利信心。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歷史證明,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戰略決斷就會堅定有力、果敢剛毅,就能臨難不懼、波瀾不驚,無堅不摧、無往不勝。戰略決斷作為戰略實踐活動,是由戰略理論指導的。這是因為,理論的本質是揭示規律。決斷是有規律的,只有遵循規律,才能科學決斷。毛澤東說:“我們的眼力不夠,應該借助于望遠鏡和顯微鏡。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就是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而要把握規律,必須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深人的理論思考和理論概括。中國共產黨在艱險而曲折的實踐中取得過巨大成功的寶貴經驗,也經歷過慘痛失敗。及時總結經驗,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論指導,認清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規律性,用以自覺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毛澤東十分注重和善于總結黨的經驗,先后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鴻篇巨著,把現實問題提到哲學的高度來分析,及時回答了黨面對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創造性的貢獻,為黨的戰略決斷提供了科學指導。主觀與客觀、精神與物質、理論與實踐、需要與可能的關系,是戰略決斷必須始終解決好的頭等問題,是戰略決斷的生命所在。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把它運用于實踐,就是《實踐論》所說:“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毛澤東把實事求是形象地比喻為“有的放矢”,強調:“按照辯證唯物論,思想必須反映客觀實際,并且在客觀實踐中得到檢驗,證明是真理,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毛澤東在談到《論十大關系》的形成過程時,曾說過:“那個十大關系怎么出來的呢?我在北京經過一個半月,每天談一個部,找了三十四個部的同志談話,逐步形成了那個十條。”這次調查,成為我們黨全面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開端。毛澤東還把實事求是上升到爭取戰略主動權的高度,指出:“主動權是一個極端重要的事情。主動權,就是‘高屋建瓴’勢如破竹’。”“主動權來自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矛盾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他還說:“如果不懂得辯證法,則我們的事情是辦不好的,革命中間的錯誤無一不是違反辯證法的。但如懂得了它,那就能生出絕大的效果。一切做對了的事,考究起來,都是合乎辯證法的。”唯物辯證法是戰略哲學的核心內容。毛澤東的戰略決斷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嫻熟運用。比如,毛澤東強調戰略決斷必須把握重點、抓住樞紐,投下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1935年11月,中央紅軍剛剛結束長征抵達西北,國民黨軍就從四周發起了新的進攻。為打開局面,毛澤東作出發起直羅鎮戰役的戰略決斷,打破了敵人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此役后,毛澤東第一次提出“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斗”的原則。又如,毛澤東在戰略決斷中,既立足于最壞的可能性,又創造條件爭取最好的可能性。他說:“向著最壞的一種可能性作準備是完全必要的.但這不是拋棄好的可能性,而正是為著爭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變為現實性的一個條件。”毛澤東在戰略決斷中,還十分注重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緊密配合。比如1958年毛澤東決策炮擊金門,先是采取“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策略,嚇得美艦掉頭撤向外海,然后采取“打而不登,斷而不死”“單日炮擊,雙日不打”等策略,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收到了政治和軍事上的重大成果,保持了海峽兩岸的“接觸”,使美國“劃峽而治”“兩個中國”的陰謀再一次破產。
古人說,“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講的是歷史經驗對決斷的參照作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經驗。毛澤東曾說:“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號召全黨“要研究我們民族的歷史”。毛澤東博覽群書,博古通今。毛澤東講到站在自衛的立場反擊國民黨的進攻時,曾借用古代經典說明我們黨的方針:第一條,就是老子的哲學,叫作“不為天下先”。就是說我們不打第一槍。第二條,就是《左傳》上講的“退避三舍”。就是你來了,我們讓一下的意思。第三條,是《禮記》上講的“禮尚往來”。就是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澤東還十分注重借鑒決斷的歷史經驗,他曾經比較三國時期幾個人物,認為曹操多謀善斷,最厲害;劉備也很厲害,卻稍遜一籌,“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點”;袁紹則根本就是“見事遲,得計遲"。毛澤東還講過《郭嘉傳》的故事,要求領導干部正確判斷、多謀善斷,不要少謀武斷、好謀無決。可以說,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賦予毛澤東戰略決斷以豐富智慧、非凡勇氣和靈動氣韻。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最大的制度優勢,也是毛澤東戰略決斷的最大優勢。毛澤東說:“我們要在高度民主的基礎上,建立高度的集中”,既要“廣開言路,打開窗戶”,又要“統一意志,集中意志,形成高度的集中”。他還說:“多謀,各方面的意見集中了,各方面的分析明確了,恰當了,然后才能得到善斷。”民主集中制保證了領袖智慧與集體智慧相統一。遵義會議作為黨正確實施民主集中制的典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抗日戰爭中,黨中央提出精兵簡政的政策。毛澤東說,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土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1948年年初,為擴大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外線,中央決定粟裕率華野3個主力縱隊渡長江南下。粟裕向中央“斗膽直呈”,認為我軍在長江以北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更有利于加速消滅敵人主力。毛澤東極為重視粟裕建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戰略部署,對解放戰爭后續作戰整個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民主集中制保證了戰略決斷與戰術決斷相統一。毛澤東在總的戰略決策和意圖確定后,要求前方指揮員根據實際情況,臨機處置、當機決策,在戰役戰術上充分發揮創造性。這從毛澤東的電報中可以看出許多:“究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付施行,我們不遙制”;“由你們機斷專行,不要事事請示”;“究應如何,望酌情機斷行之”;等等。民主集中制還保證了作出決斷與執行決斷相統一。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船載千鈞,掌舵一人。作出戰略決斷,黨的領袖的核心作用至關緊要,具有決定性意義。越是危難關頭、關鍵時刻,越是彰顯領袖的責任擔當,越是要靠領袖的關鍵決斷把舵定向、凝心聚力。實現戰略決斷、戰略目的,全黨必須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習近平指出:“戰爭年代,黨中央和毛主席用電臺指揮全黨全軍,“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指示命令,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堅決聽從黨的指揮永遠是最大的政治,永遠是我黨我軍的制勝法寶。毛澤東的戰略決斷彰顯著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要認真領會體悟毛澤東戰略決斷的厚重意蘊,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透過復雜現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準原因、果斷決策,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來源:“看瞭望”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