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5:00,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握手會面,互稱“先生”,并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
這也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對于這次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握手”,新加坡本地學者又有什么樣的觀察視角?11月9日,政知道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這位長期致力于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認為,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會面雙方都堅持“九二共識”,并強調中華民族的復興。“我想,這是‘最大的公約數’。”
“習馬會未簽具體協議是非常明智的舉動”
政知道:您怎么評價剛剛結束的“習馬會”?
鄭永年:這次會面大家雖然沒有簽任何的協議,但是我覺得“習馬會”本身就有著重要意義。就像習近平所說的方向與道路的問題,兩岸關系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的話,會面本身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從1993年汪辜會談開啟的兩岸民間交流,到胡錦濤時代開啟的黨際交流,那么現在是到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交流,這是一個大的飛躍,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會面。
從兩邊的講話來看,大家都認同一個中國,那么更重要的就是兩邊都強調中華民族的復興,我想這是“最大的公約數”,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覺得“習馬會”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上尋找新的共識,這個很重要,因為這個新的共識才有進步,九二共識是最低限度。
所以我說會面本身它不是一個政治談判,但是我覺得可以視為政治談判的開端。往這個(統一)方向發展就行,而不是往另外一個方向前進。
政知道:對于這次會面中習馬兩人各自的表現,您怎么評價?從對外發布的會談內容來看,亮點體現在哪兒?
鄭永年:我是覺得沒有必要過分解讀,我想領導人絕對不會屑于會面里一些瑣碎的細節。無論是習還是馬,都會從大局出發。
會面時,兩人都提到了不少“共識”,比如兩岸不要重復歷史悲劇、要承擔歷史責任、復興中華民族等等,這里面,“九二共識”可以說是到現在為止兩岸方方面面進步發展的一個政治基礎。
共識很多,共識之下的政治意愿更重要。其他的,比如兩岸互設熱線電話這些細節,兩岸事務具體主管層面去做就行了,不需要兩岸最高領導做。所以這次,我覺得沒簽訂任何具體的協議是非常明智的舉動。
“習蔡會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有前提條件”
政知道:蔡英文曾說,習馬會唯一達成的效果,是在國際舞臺上企圖用政治框架框限未來在兩岸關系上人民的選擇。您怎么理解這個觀點?
鄭永年:蔡英文代表的具體是哪一部分群體?不能抽象地拿“人民”這個概念來表態,是不是?所以我希望蔡英文女士現在所說的,不是為了某些派別的選票,(反對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勢)她會過的非常辛苦。
政治人物就要做一個明智的選擇,你不能說“綁架”一些持臺獨觀點的人,往這個方向走,可能會逆勢而行。
政知道:這樣看,如果蔡在臺灣大選中獲勝,兩岸領導人溝通機制在最近5年是不是沒可能落實?
鄭永年:假設蔡英文當選了,未來臺灣領導人,無論是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罷,如果不認同“九二共識”,我覺得很難把兩岸領導人溝通機制“常態化”。
習蔡會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有前提條件。至少到現在為止,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這樣的情況下我想習近平不會選擇會面。如果不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我不認為習近平或習之后的領導人會跟他們坐在一起。
實際上蔡英文一直回避矛盾,一方面就是不接受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又要維持現狀,什么叫現狀?我們把兩岸的好多現狀可以做個分解,如果說政治現狀,我們或可以用馬英九所說的“不獨不統不武”來概括。
那么除了政治現狀以外,其他方面的“現狀”其實兩岸都沒有。
你去看看,經貿、文化交流等等,每天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而所有這些因素都是朝著有利于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如果說,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大陸需要資本需要技術,可能依附于臺灣多一點的話,到1993年的中期,就是一個互相依賴的問題。發展到今天,臺灣的發展,對大陸有高度的依附性,這種趨勢是改變不了的。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又要維持現狀這是矛盾的,她一直回避這個問題,就很困難,她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只從影響臺灣大選的角度看習馬會,太過狹隘”
政知道:您曾評價習近平,認為他的目標不僅是兩屆任期,而是未來中國30年的藍圖,從這次“習馬會”看,習近平對兩岸關系規劃的藍圖可能是什么?
鄭永年:中國對兩岸關系定位都是跟中國的國際定位是相配套的、相配合的,所謂的與時俱進,中國也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定位,一步一步來,所以當習近平規劃中國未來改革發展30年的話,對兩岸關系當然有他的統籌考量,沒有一個領導不想從兩岸關系上找到一個突破口。“習馬會”實際上已經表明了,“九二共識”是現在我們所取得這些成就的政治基礎。
政知道:短期看,這次會面會影響臺灣大選嗎?
鄭永年:一些媒體報道認為,“習馬會”是為了影響臺灣大選,我告訴他們,這樣想的話太低估中國大陸了。因為臺灣的黨內政治并不是說誰能掌控的,這個很復雜的事情,我想大陸方面早就學會這一點了。
不少人看什么問題都是從選票出發,因為選票政治,而變得越來越“地方化”,越來越“狹隘”。我想,如果民進黨也接受“九二共識”,也以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為出發點,中國大陸也持歡迎態度。
政知道:馬英九在記者會中表示,沒有邀請習近平到訪臺灣,但大陸有報道披露,馬英九卸任后有可能沿襲連戰的腳步訪問大陸,成為連戰、吳伯雄之后,兩岸政治交流的另一個使者?
鄭永年:這種可能性當然有了。馬英九也是臺灣政壇重量級人物,當過國民黨主席。我想中國大陸的態度是非常開放的,而且具備靈活性。只要你堅持“九二共識”,作出的決定有利于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大陸方面都會支持。
“習馬會”給新加坡帶來國際效益
政知道:這次“習馬會”能夠順利進行,得益于新加坡政府樂意做第三地。從22年前的汪辜會談到如今的會面,為何新加坡樂意扮演兩岸關系的使者?
鄭永年:首先是符合新加坡的國家利益,新加坡跟中國大陸是親戚關系,跟臺灣也是親戚關系,兩個親戚打起來的話他也比較麻煩;另一個因素,我覺得是所謂華人的情感,包括李光耀先生都是對華人有認同感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20多年過去,新加坡跟大陸之間、跟臺灣至少是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之間的政治信任度還是很高的。不管哪一方不信任新加坡都不會把這個放在這邊,而新加坡也做了非常好的配合,小國大外交也帶來了很大的國際收益。
政知道:與93年“汪辜會談”時相比,這次新加坡的角色有什么變化?
鄭永年:這跟1993年不一樣,那時候兩岸根本沒有溝通,發展到今天兩岸溝通渠道非常多,所以新加坡并不是把兩家拉在一起,而是你們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溝通,新加坡就是作為一個第三方,希望你們和平。新加坡與兩邊都有較高的政治信任度,放在新加坡大家既自然又比較平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