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摘要】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自力更生。判斷技術是否先進的標準,不是看跟美國跟得緊不緊,而是看其跟應用結合得緊不緊。自主CPU應當在與應用結合的過程中,逐漸從自主軟硬件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19次代表大會召開時,有位戴著毛主席像的科技界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他叫胡偉武,中國首枚CPU研制團隊的負責人。
請看視頻:
2002年“龍芯一號”誕生之時,胡偉武和一群人打車去天安門,去毛主席紀念堂報告了成功的消息之后才回去睡覺。
關于CPU、胡偉武,以及他們研發過程的介紹視頻:
胡偉武的導師叫夏培肅,被稱為中國計算機之母。
中國電腦之母夏培肅,在50多年前主持研制了中國的首臺計算機。
胡偉武和他的導師夏培肅院士
提起夏培肅,人們可能不太熟悉,可是說起華羅庚、鄧稼先的同事,就不陌生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27日發布訃告,中國計算機(電腦)之母、著名計算機專家和教育家夏培肅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辭世,享年91歲。夏培肅在1960年曾主持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自行研制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
1952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在清華大學的寓所,回國不久華羅庚教授接見了三位年輕科學家。他們討論的是一個前沿話題:研制中國的計算機。
在美國,華羅庚與研制世界第一臺可以自動編程的電子計算機EDVAC的馮諾依曼很熟悉,作為數學家,他清楚地了解新出現的這個龐然大物的巨大潛能。一回國,他就急不可待地召集一些年輕人開始研究。
為了配合實施“科學發展遠景規劃”的需要,中國科學院于1958年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夏培肅負責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籌建工作,并為此付出大量心血。在中國科技大學的發展史上,夏培肅被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的創始人和奠基人。
從上世紀60年代起,夏培肅開始培養研究生。她共培養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有兩名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三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夏培肅認為培養研究生主要是為國家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了協助導師完成科研任務。她堅信計算機事業要發展,沒有新生力量絕對是不行的,而為計算機事業培養人才則是她應盡的責任。
夏培肅根據研究生的能力和興趣,引導他們從事科研工作。她不但對研究生在業務方面嚴格要求,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要求研究生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她的研究生經常在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但她從來不允許學生在文章上隨便署她的名字,即便她幫助修改了很多次。如果沒有做實質性的工作,她也決不把名字加在上面,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在夏培肅的精心指導和熱情幫助下,她學生中的不少人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李國杰院士領導的曙光系列高性能計算機的研制為打破國外壟斷、促進我國高端計算機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胡偉武領導的龍芯團隊曾經研制出中國第一枚高性能CPU芯片,“龍芯”芯片系列為提升我國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保護國家的信息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成績都是對夏培肅一直倡導自主創新、掌握中國自己核心技術命脈的最好回報。
1985年,因為夏培肅在計算技術方面的貢獻,英國赫里奧-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在慶祝該校以蒸汽機發明者瓦特命名一百周年的大會上,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學位稱號。當夏培肅把此事告訴華羅庚時,華先生說:
【“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譽問題,是英國人對中國人的友好表示,更重要的是因為中國開始強盛起來了。”】
這使夏培肅深受鼓舞,認識到只有國家的強盛,才有個人的榮譽。聯想到解放前在英國所受到的種族歧視,她更是感慨萬千。
2000年前后,年事已高的夏培肅沒有再去牽頭申請新的科研項目,逐步淡出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第一線科研工作。不過,精力依然充沛的她對計算技術的發展還是一如既往地投入了關注。當時量子計算機比較熱門,但主要是物理學家在研究,計算機專業的科研人員難以深入理解。為了破解量子計算機的謎團,需要從計算機專業科研人員的角度重新觀察和審視量子計算機,夏培肅在愛人楊立銘的指導下,花了大約一年時間,閱讀了100多篇有關論文,學習了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最終撰寫了一篇綜述性文章“量子計算”。該文發表后,在國內計算機界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并被廣泛引用。
樸素的生活,樸素的心靈,夏培肅一生淡泊名利,為人低調,除了專注于科研,就是教書育人,傳播計算機科學,凡是和她接觸過的同行,都對她敬佩有加。1991年,夏培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是由和她素昧平生的王大珩院士和師昌緒院士主動推薦,他們的依據是她的學術成就與貢獻。
胡偉武介紹他們團隊如何自主研發,艱苦奮斗的視頻
美國《連線》雜志曾說:
【試想一個國家需要完全依靠從一個與之有著戰事沖突或經濟不穩定的國家進口某種珍貴商品,而且沒有這種商品,其整個社會將被迫停頓。再試想這個國家是中國,而與之有著戰事沖突的國家是美國,而該商品是 CPU。】
這段話并非危言聳聽,想想中興通訊,就明白了。
如何避免此類事情再發生呢?
還是毛主席說的,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之路。
胡偉武為什么對毛主席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這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
胡偉武講過這樣的話:
【講毛澤東思想,我說的是,如果龍芯課題組不堅持這一點,我們就不可能立住足,只有堅持這條道路我們才會贏,炒作的事情我們是不干的。
學習毛澤東思想,主要學三個方面:第一,學他的精神。你看毛澤東,他一輩子碰到了無數的困難,但他從來沒有被困難嚇倒過,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難。他碰到過無數的敵人,從來沒有被敵人所嚇倒,而是他嚇倒了所有的敵人。就這一點,不單是他的那些同志們所承認,他的對手也是承認的,這需要一種精神,為什么我們中國人上百年來受屈辱,八國聯軍打到北京的時候,才188811人,竟然把圓明園給燒了,為什么卻是那些不識字的農民被共產黨組織起來、被毛澤東組織起來,就能把美帝打敗呢?這需要一種精神。所以,以前看網上一篇文章說,我們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我們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美國人說的。
毛澤東化就是革命化,那叫戰無不勝,這個精神也不是毛澤東的發明,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尤其是漢唐以來自強不息的精神,只是后來,好像一塊金子,表面上粘了一層土,不發光了,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把它擦開,擦亮了,讓它重新發光。我們龍芯有多少困難?酸甜苦辣都有,沒有這個精神是克服不了的。經常有人問我,說你才有多少多少人,人家國外研發經費有多少多少,人家研發團隊有多好多好,你怎么能干得過呢?
我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決定一個事情成敗的,不在于它現在是否已經強大了。如果按照它的理論,共產黨早就被國民黨剿掉了,一次圍剿就滅了。是不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是不是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這一點很重要,中國人民不可能在西方國家獲得暴利的情況下完成中國信息化的,這是由我們的國情決定的。我們要找到人民大眾擁護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
第二點,學方法。毛澤東一輩子做事情從來都是抓主要矛盾。最善于從實踐中學習。他是軍事天才,他沒讀過幾本軍事著作,他是在實踐中學習,我們也需要,他帶領全國人民完成了全國性的原始積累。你和印度比一比就知道了,建國初期,中國的鋼材擁有量不足以讓全國的婦女一人戴上一個發卡。
最重要的是要學毛澤東的立場。他永遠都站在工人農民的一邊,人民群眾的一邊,所以我經常說,龍芯的根本出路就是信息化為人民服務,真正讓中國50%-60%的人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好處,而不是為了謀取利益,這是我們取勝的根本,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不學這個東西是不行的。我們的團隊極其穩定,最優秀的學生都留下來為龍芯服務了,這在中國的科研隊伍中是極其罕見的。外企幾倍的待遇,我們的核心成員沒有說要走的。】
他還說:
【毛主席早就說過了,我們還要務必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你看我們國家,為什么是個大國?為什么人家承認我們是大國?有人說中華民族從來不缺漢奸,還有一句話說,中華民族從來不缺脊梁。你看上世紀初的時候,孫中山是脊梁,四五十年代的時候,毛澤東是脊梁,五十年代的時候,志愿軍戰士是脊梁,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的人是脊梁。而現在改革開放需要一批新的脊梁,科研人員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累點是沒關系的,本來就得艱苦奮斗,人家比你先進那么多,你也跟他一樣八小時上班,你又不比他聰明多少,條件你不如人家,憑什么你就比人家強啊,憑什么你就能趕上去啊?還是說要靠毛澤東的精神。我以前在文章中也寫過,2001年-2005年,五個春節,五個“十一”,五個“五一”,我們只歇了兩個春節,就是這樣過來的嘛。】
在談到他的導師,胡偉武說:
【我的導師夏培肅院士和李老師(李國杰)都是我的榜樣。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跟國家、跟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他的前途才是最輝煌的,他的利益才是最大的。我剛畢業的時候,我的同學都在外企、在國外,都拿到很多錢,當時我的導師就老是教育我,要為國家做事情,現在反過來他們非常羨慕我,羨慕我有這樣的條件,能夠為國家做貢獻。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我是很幸運的,碰到了很好的老師,碰到了很好的領導,并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在某種程度上聯系在了一起,對一個科研人員來說,對一個知識分子來說,這是他的最大出路。
不是有一個成語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前修道的人,道行增加一尺,心魔增加一丈,做學問也一樣,你的水平提高一尺,你的欲望,包括名啊利啊、當官啊掙錢啊,會十倍速地增長,那你要克服這些東西。前一陣子有一個專家和我說,小胡啊,以前人家夸我能干,現在人家夸我能喝,你可千萬不要成為我這樣的人啊。這句話對我是有警示作用的。我希望自己永遠都是一個連長,永遠發出的命令是“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我希望成為那樣的一個科研人員。你接受媒體采訪多了,在社會上擔任責任多了,給人的感覺是,唉,這個人是“忽悠”的一個人吧,我不愿意給人這樣一個感覺,我也希望你們媒體不要太離譜。】
對龍芯以及自己的團隊,他是這樣要求的:
【中國的歷史很久以來都是精英的歷史,但毛主席提出‘人民’的概念,講平等,強調政府是‘人民公仆’,我們要‘為人民服務’。所以我經常說,龍芯的根本出路就是信息化為人民服務,真正讓中國50%-60%的人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好處,而不是為了謀取利益,這是我們的根本。】
華羅庚、夏培肅、胡偉武,這是新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之道的薪火相傳。
胡偉武他們研制的芯片已經用于北斗衛星等重器,已經從完成從概念到使用的轉變。雖然龍芯剛剛起步,但已經超越國外低端芯片,達到了中端水平,在向高端邁進。
對于胡偉武他們的道器變通,這還是比較專業的事情,還是引用他本人的話來說:
【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是在市場化條件下實現自主性。自主軟硬件的發展之路在我看來要分三步走,首先滿足單一應用,現在自主軟硬件滿足基于嵌入式OS的單一應用如武器裝備、工業控制等已經沒問題,最開始的高性能計算機也是單一應用。
其次是滿足固定應用,現階段正在結合辦公系統、指揮系統等復雜的固定應用開展適配優化工作,這些應用涉及OS、數據庫、中間件、瀏覽器、辦公軟件、Flash、GIS等,雖然復雜,但有邊界。再經過2~3年努力,自主軟硬件可滿足于國家安全及國民經濟安全相關的固定應用。
最后是滿足開放市場應用,只要自主軟件在固定應用市場站住腳跟,整個市場占有超過5%,就能吸引大量的軟件和應用主動加入自主軟硬件生態系統,在開放市場形成自主的生態。
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自力更生。判斷技術是否先進的標準,不是看跟美國跟得緊不緊,而是看其跟應用結合得緊不緊。自主CPU應當在與應用結合的過程中,逐漸從自主軟硬件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他總是戴著毛主席像章,他工作生活氛圍里,少不了毛主席
離開了毛主席,離開了毛主席的思想,那么很多事情就想不通了,也說不通了,當然就行不通了。
那怎么道器變通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