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交大等單位聯合開會,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抗戰精神”,十分必要和重要!下面我以《明辨“六個確認”,弘揚“抗戰精神”》為題,講幾個有學術內涵的觀點。
一、確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性質
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分析戰爭性質,指出:“歷史上的一切戰爭,依其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正義的戰爭,一是非正義的戰爭”(《毛澤東選集》新版第2卷,第383頁)。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時,毛澤東堅持階級分析方法,毛澤東根據這場戰爭變化的客觀實際曾先后做過三種區分:一是在二戰爆發時斷定為“帝國主義戰爭”;二是蘇德戰爭爆發后,認為整個戰爭的性質已由“帝國主義戰爭”轉變為“反法西斯戰爭”;三是從1943年起,就整個戰爭性質而言,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反法西斯戰爭”。
毛澤東曾指出:“資本帝國主義的本性,不但是和本國人民大眾矛盾的,是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的,是和社會主義國家矛盾的, 而且是帝國主義諸國之間自相矛盾的。”
反法西斯戰爭總體性質是反法西斯聯盟反對德意日法西斯主義帝國的反侵略反殖民的“正義的戰爭”。但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帝國主義之間單純爭奪瓜分世界的性質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內含著不同階段的不同層次的矛盾,其中包括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戰爭、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弱小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戰爭、帝國主義國家侵略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戰爭。
2015年09月02日 ,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第一次提出14年抗戰的概念。同日,柳千岸在《人民日報》發表《中國抗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和終點》一文,指出“如果把14年的中國抗戰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這個大背景下來審視,就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抗戰的起點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中國抗戰的終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終點,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起于何時?長期以來,由于受“西方中心論”的影響,外國學者大都認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近年來,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學者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在中國。國內學者大多傾向于把1931年九一八抗戰確定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我認為,把九一八抗戰作為起點符合歷史事實,是基于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法西斯性質得出的結論,也是基于日本自此以后持續擴大侵略的戰爭行為得出的結論,更是基于從那時起武裝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國軍民的英雄壯舉得出的結論。
1. 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有力”支援。
在政治外交上,通過1937年8月21日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在國際社會呼吁聯合國際社會抵制日本侵華;通過1937年9月蘇聯代表在國際會議上作《集體抗擊侵略,集體捍衛和平》發言,呼吁國際聯盟制止戰爭,援助中國。
在物質軍事上, 1937年11月,蘇聯首批派出166架伊爾-16型戰斗機和空軍志愿隊立即投入對日空戰,還有大批其他戰略物資。從1937年初-1942年底,蘇聯對華軍事貸款4.5億美元,不附帶任何條件和抵押,培訓中國航空人員10206名,援助飛機1285架。其中驅逐機777架,ce中程轟炸機328架,IIe遠程轟炸機30架,TE-3重型轟炸機50架,教練機100架。此外還有發動機、油料、航空彈藥等。1945年8月8日,蘇聯遠東紅軍150萬人出兵東北殲滅關東軍。太平洋艦隊觸動600多艘艦艇(含78艘潛艇),還有空軍集團軍火力支援,共出動飛機5300架,坦克5600輛,各種炮3萬多門,殲滅日軍70多萬人,俘虜6.3萬人。
2. 美國對中國抗戰的“有償”支援。
抗戰期間,美國援助分為三種:
第一種通過滇錫借款和平準基金借款。在1938年到1941年的三年里,美國給中國提供了大概1.25億美元的貸款,但是美國通過這些貸款從中國掠奪走了大批的稀土礦產和桐油等戰略物資。只是美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美國才從要求中國共同抗擊日本的目的出發,提供了5.5億美元的貸款給中國。
第二種則是武器裝備。中國在抗戰中從美國處得到的武器裝備援助大約價值8.25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通過駝峰航線運到中國本土做抗戰,相當一部分則由史迪威分配給中國遠征軍使用,要求中國共同抗擊日本對英法在南亞殖民地的入侵。
3. 抗戰前期美國對中日的不同“援助”。
據美國政府統計,1937年日本進口的戰略物資中,有54.4%來自美國。有92.9%的銅、91.2%的汽車及零、60.5%的油料、59.7%的廢鋼鐵、48.5%的各種機械和發動機、41.6%的鑄鐵是從美國進口的。蔣介石曾多次要求美國“絕對禁運軍用材料與器具與日本,尤以鋼鐵、煤油為最”,但都遭到美方拒絕。自1937年到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物資總額共9.867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總值占7.039億美元。
作為對比,中美在此期間,于1940年3月達成一項價值2000萬美元的《華錫借款》協議,年息4厘。規定中方在7年內向美出售4萬噸錫以清償貸款。中方利用這筆貸款購買的美國物資類別,仍然受到了諸多限制,基本為民生物資。直到1940年9月,美國對華禁售軍用物資的政策總算開始松動了。當月,中美簽訂總價值2500萬美元的《鎢砂借款》協議,中方利用這筆貸款,不僅買到了民生物資,還破天荒從美國買到了價值268.47萬美元的4.5萬支手槍,還有其他一些軍工原料。而這時候,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已經持續了整整9年,全面抗戰也已進入了第4個年頭。
4. 美國支援中國抗日意在維護美國在亞洲的支配權。
1940年6月,面對日益緊張的美日關系,美國主管石油產品分配的內務部長伊克斯提出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羅斯??偨y對其進行了嚴厲批評,聲稱:“禁運將加重天平的一邊,迫使日本在進攻俄國和進攻荷屬東印度之間進行選擇……問題不是節約燃料,而是對外政策……在這方面的考慮現在極其微妙和非常機密……總統和國務卿在出口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方面意見完全一致,認為在他們所了解的目前的情況下,這個政策最有利于美國。”
四、確認國共兩黨抗戰的特點和效果
1. 國民黨抗戰的特點和效果。
第一,從九一八事變東北的不抵抗到華北的大規模嘩變。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時中國海陸空軍實力雄厚的60萬東北軍,面對日本關東軍不足3萬人的守備軍,居然丟盔棄甲,拱手把東北讓給了日本。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以汪精衛為首的投日派又發生大規模嘩變,組成了百萬偽軍,變成了賣國漢奸。
第二,從動搖遲滯到妥協退讓。面對日本的威逼利誘,雖未叛變的國民黨政權,表現出從抗戰意志動搖到逐步妥協退讓。一邊寄希望于美英法在國聯調停,一面不斷和日本接觸談判妥協退讓,先后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塘沽協定》《秦土協定》《何梅協定》,不僅承認偽滿洲政權,還逐步放棄了東北、華北的統治權。
第三,從局部抗日到大力剿共。為了贏得和日本妥協談判的砝碼,蔣介石政權從局部抗日轉變為大力剿共、消極抗日,先后制造了平江慘案、皖南事變等。
國民黨政權的抗日,雖然得到德國、美國、蘇聯的人財物大力支持,擁有亞洲人數最多的軍隊,但是抗戰效果確是節節敗退,即使在抗戰末期,還出現豫湘桂大潰敗。從抗戰結果來看,蔣介石國民黨抗戰和慈禧太后清政府抗列強的結果差不多,都有效果不佳、節節敗退的特點。蔣介石政權抗戰時期,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人,占二戰期間世界總死傷人數的三分之二還多,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究其緣由,主要是國民黨治黨治國治軍水平不高,其次是實行從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的轉變是被迫的、動搖的,其領導集團中的恐日思想、親日思想、輕敵思想此起彼伏,對中日戰爭和國際格局缺乏正確的深刻的全面洞察,因而國民黨中樞在全面抗戰爆發前未能明確地提出對日戰略的全面構想。直到1938年南岳軍事會議才最終形成對日基本軍事戰略,即把“最高戰略”確定為“持久消耗戰略”。
可見,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抗戰的結果與慈裕太后清政府抗列強的結果類似,總體都是節節敗退,國家和人民遭受許多不必要的重大損失。當然,現在從統戰出發,要充分肯定國民黨政府沒有投降和抗戰所取得的重要正面事跡,但從史實出發,辯證地總體比較評價(與清政府比較、與共產黨比較)還是須尊重客觀性。
2. 共產黨抗戰的特點和效果。
第一,從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于1935年8月1日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奮斗”。此后,中國共產黨一直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努力。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積極促成和平解決,促成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第二,從建立敵后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不斷挫敗日軍銳氣,提升我軍士氣,到重創日軍的全面反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在抗戰中發揮的重大作用,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些軍隊堅持在敵后戰場對日軍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七七事變后剛兩個月,八路軍便在山西平型關一舉殲滅號稱“皇軍精銳”的板垣師團一千余人,沉重打擊了日軍士氣。1940年秋,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驕橫不可一世的日軍也不得不承認“在所謂百團大戰中受了重創”。到1943年,八路軍、新四軍和民兵抗擊著全部侵華日軍的64%和偽軍的95%。盡管八路軍和新四軍比起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要少得多,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按其所抗擊的日軍和偽軍的數量及其所擔負的戰場的廣大說來,按其戰斗力說來……它已經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1.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的中日在東北的軍事力量對比。日本進攻中國的關東軍只有幾萬人和一些老舊坦克武器,而中國張學良的東北軍當時的海陸空軍是中國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60多萬軍隊和20多萬的各類武裝后備力量。
2. 1950年抗美援朝時的中美實力對比中,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工業軍事實力,中美的差距遠遠大于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日差距(不包括聯合國軍中的其他15國的實力)。
因此,據實推論是:一是日本侵略中國時,如果是中共執政,中國可以單獨打敗侵華日軍,也不一定會死傷3500萬人和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二是如果中共執政,就可以像蘇聯打敗試探性侵略蘇聯的日軍“諾門坎戰役”,迫使日本簽訂和平協議而放棄北上全面進攻蘇聯那樣,中國必然在“9.18”事變中打敗極少數日軍,那么,日本說不定就不敢全面侵華;如果日本膽敢繼續發動侵華戰爭,也必然被中共執政的軍民單獨全面打敗??姑涝褪沁@一推論的有力印證。已經發生的歷史事實不可改變,但歷史學研究可以假設,2007年人民日報曾約稿刊發過我這一觀點的文章。
習近平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美國把中共和中國作為“第一敵手”而發動“新冷戰”的新形勢,我們學者要積極獻智獻策,以利于我國主動應對和有效反制新帝國主義美國的全面非法打壓和挑釁我國的種種“拱卒”言行。今日之“準法西斯”美國有些類似于當時之法西斯日本,我國一味退讓和妥協是改變不可能真正緩和中美關系的。只有針鋒相對地、有理有利有節地從經濟軍事輿論上真正反制美國,才能把各種挑釁消滅在萌芽或小范圍之中。這就需要吸取國民黨消極抗戰的教訓,創造性地發揚和運用毛澤東領導的中共抗戰精神和抗戰方略,在合作和斗爭中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正義事業。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政經青年智庫”)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慎明 張順洪:抗戰勝利的關鍵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上的路線正確
2020-08-16抗戰時的偽軍只為混口飯?葉劍英說出4條危害,最后一個鮮為人知
2020-03-22石冀平:父親憶《土地革命時期紅十五軍團78師和抗戰時期115師344旅689團的戰史》
2020-02-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