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高戈里老師在節目后卻注意到了一個頗值得玩味的問題。
他談到,他發現在視頻中,幾次出現滿屏的“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一類彈幕。
“這就奇了怪了!”
因為,“我講的事,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史實;我講的理,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可為什么觀眾這么生疏呢?
進一步觀察發現,有些彈幕反復提出,要高戈里老師“多講講歷史教科書沒有的”。
這就更加奇怪!
因為“教育法規定,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唯物史觀是唯一正確的歷史觀,這是列寧說的”。
那么原因有四種可能:聽課走神,授課乏味,課本抽象,課本缺失。
高戈里老師找來了2007年人教版的歷史教科書翻看,發現居然真的是“最不可能”的“課本缺失”!
高戈里老師將其中危害甚大的典型缺失歸納為缺失“五史一觀”:
1、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會根源的基本史實
2、缺失展示紅軍逆勢發展內生動力的基本史實
3、缺失展示國民黨抗戰喪師失地制度性根源的基本史實
4、缺失展示解放戰爭摧枯拉朽戰斗力之源的基本史實
5、缺失揭露“聯合國軍”虛偽本質的重要史實
6、缺失對唯物史觀的正確闡釋
高戈里老師敏銳地發現了歷史教科書缺失“五史一觀”開門揖盜的史學教育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如果不盡快認真解決,我們將失卻解讀中國革命史的話語權,危殆幾代人的歷史教育,并最終撼動新中國的歷史根基。
今天給大家帶來第一講:歷史教科書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會根源的基本史實。
1
2007年人教版歷史教科書必修1第四單元第15課的課節標題為:《國共的十年對峙》。
這節課的范圍是1927.8.1-1937.7.7這段歷史。
而這段歷史,在毛澤東時代,通常稱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不難看出,07人教版教科書中的命名是“去革命化”的。
那么我們不妨看看為什么原來稱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與當時中國的基本特征緊密相關。
舊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中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舊中國的主要矛盾,一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一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大眾的矛盾。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據1927年武漢政府的調查等史料,完全無地的農民占農業人口的55%,占農業人口10%的地主富農占有土地68%。
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這樣說:“中國人口之中占八九成是農民,而在這八九成農民之中又占七八成是佃農。”
也就是說,大部分農民根本沒地。如此,社會矛盾體現出來的就不僅僅是廣大農民“窮”,更重要的是套在貧苦農民頭上的兩根絞索:一個是高額地租,另一個是高利貸。
先說地租剝削。
沒有土地的農民,必須租地主的地來種,要給地主交地租。這個地租通常有三種形態:勞役地租,實物地租,貨幣地租。
其中以實物地租為主。實物地租又有六種形式:定租制,預租制,田面租制,分租制,轉租制,捆租制。
這里面又以定租制為主。什么叫定租制?川康地區稱之為“鐵板租”,也就是不管是豐年、欠年還是災年,你都(要)按(正常年景)一定的收獲量來給地主交租。而這個租額多少呢?一般為收獲物的60%左右。
鳳凰大視野有一期節目《大地主劉文彩》,里面采訪了一個曾經劉文彩的佃戶,問他一畝地要交多少租子,答道當年一畝田打一石七八谷子,交租一石。
這個算下來,地租率就是接近60%。
又問道:“這個地租高不高啊?”答:“不高不高。”
這說明什么問題?
第一,這個地租并非不高。國民黨政府1932年出臺的《租佃暫行條例》,明文規定繳租“最高限度不得超過當年正產物收獲額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而劉文彩的地租率接近60%,這能叫“不高”嗎?
第二,這么高的地租率,農民還說“不高”,只能說明比這還高的地租多了去了,有很多比這更極端的例子。
比如曾任北大校長的蔣夢麟,在其自傳《西潮與新潮》中,記載了這樣一段經歷。
說他有一次到廣州,碰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號哲生),就說起:
哲生兄,你老太爺中山先生提倡耕者有其田,可你們中山縣的土地制度最壞了,普遍的比較正常的辦法是所謂五五,就是地主得五,佃農得五;后來慢慢改成三七,地主得七成,佃農得三成啊;甚至一九的都有,那就是地主得九成,佃農得一成。試問農民生活哪得不苦?
地租率甚至能達到一九開,農民還有活路嗎?
那么我們再來講第二重絞索——高利貸。
農民為什么要借債?一是天災人禍,一是高額地租,另一是苛捐雜稅。當時的苛捐雜稅名目繁多,江蘇的苛捐雜稅有147種,浙江73種,湖北江西是61種,四川的苛捐雜稅,在民國二十幾年就預征到了民國的五六十年甚至八九十年。
這樣,有些農民就活不下去了,只能借高利貸。
而高利貸的種類也很多,有貨幣高利貸、實物高利貸。
高利貸的利息一般是加3或加5,就是借100斤糧食,到第二年還130斤到150斤。因季節還有不同,最普遍的是春三、夏一、秋二,冬五。還有加倍付利息的,那就更高了。
高利貸的形式又有多種多樣,通常有利滾利、買青苗、除利貸、租生利等等。
這里講兩個,第一個是利滾利。
就是你第一年借了100斤谷子,一年后你要還130斤到150斤,到四年后要還286斤到506斤!
農民還不起怎么辦呢?
賣房賣地,甚至賣兒賣女,乞討他鄉。
第二個是除利貸,也很絕的。
就是你借100斤糧食,他只給你70斤,剩下30斤他當利息扣下來了。到期的時候你要還他100斤。
高利貸的名堂實在是很多很多。
2
那么封建地主這種以地租為核心的剝削,危害是巨大而且多方面的:
一是,農民生產沒有積極性。
二是,導致大批農民破產,土地兼并。
三是,農民沒了地怎么辦呢,就逃荒形成大量流民,流民多了爆發農民起義,引發社會動蕩。
四是,阻礙工業化投資。因為地租率太高了,地主有錢不去投工業,買地放租,收地租錢比辦工廠合算多了。
那回到蔣夢麟問孫科的問題,國民黨政權為什么沒有實現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權的政治主張?
這并不是因為國民黨官員的無能。
而是在當年那個制度下,他們起不了作用。
這里舉兩個人的例子,也是在蔣夢麟自傳里記載的。
第一個,1929年國民軍占領了杭州以后,使用政府權力,推行二五減租,就是在原來租額基礎上減去25%。
結果呢,這些地主買通了職業殺手,把推行二五減租的一個領袖沈玄廬給暗殺了。
第二個例子,是陳果夫的“土地改革”。有一年陳果夫在南京對蔣夢麟談到,他極力主張要把南京的土地統統收歸政府所有,然后來搞土地改革。等到開會的時候,陳果夫把計劃提出來以后呢,是左右碰壁,推行不下去。
起初他不明白什么緣故,后來東打聽西打聽明白了,南京城里的這些官僚,這些權勢人物,都是大地主,他們都是要維護這種封建土地剝削制度的呀。
蔣夢麟也跟他說,果夫先生,南京的地是老虎皮,你要用強力才能把老虎打倒,剝下他的皮。你跟老虎商量要怎么剝老虎皮的法案,那是辦不到的。
他國民黨搞不了土地革命,共產黨就要搞土地革命,那么搞土地革命國民黨就會進行武力鎮壓,武力鎮壓這才有了所謂十年的“國共對峙”。
它的根子呢,就是從土地革命這來的。
那么回頭看2007年人教版的歷史教科書,它對土地革命的緣由的展示,基本上是停留在平均地權的說法上了。
第15課首先是標題去革命化,改為《國共的十年對峙》;2019年人教版的歷史教科書又改了,改成《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道路》。
但是這兩版都沒有提到土地革命的緣由,就是封建土地制度殘酷壓榨農民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史實。
課本對“廢除封建剝削”的描述,僅僅是在行動上,而非在社會根源的分析上。
這孩子們在課堂上哪聽得明白嘛?
看這一課的要旨,沒有講土地革命的緣由;
后面的“資料回放”,引用了一段歷史文獻,給人的感覺是什么呢,跟“闖王來了不納糧”好像沒啥區別了。
實際上,中國共產黨搞的土地革命,是以消滅剝削制度,奔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目標的;而平均地權,是奔向資本主義的,仍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
3
那么在教科書虛化了土地剝削制度這個基本史實后,我為什么說它“開門揖盜”呢?
最明顯的后果是,整整一代年輕人,甚至不止一代,不知道舊社會“舊”在哪里,不懂得新中國“新”在何方。
這些年輕人,看了我的一些講座視頻以后,他是覺得(相關知識)“聞所未聞”。
那么接下來的后果,有個網友跟我講了這樣一句話:
“不說清楚這些歷史,敵人就會編一個歷史給你。”
你自己把這段歷史給缺失以后,敵人、反共反華勢力,就會上來給你帶節奏,往另一個方向去引。
首先一點,就抓住“不還租不還債”,將它等同于“闖王來了不納糧”、“均貧富等貴賤”這樣的農民起義,這樣的均貧(富)主義了。
把土地革命看作,似乎是在“毀契約”,接下來就用這種“契約精神”帶節奏,就跟你糾結土地來源、土地集中度、地主的品行這些東西,而把土地地租剝削這個本質問題給掩蓋下來,去糾結那些次要問題去了。
在一些人眼里,黃世仁“比竇娥還冤”
再進一步帶節奏,就是用“契約精神”來否定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的正當性。
到最后就是徹底否定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比如說《軟埋》這個小說,比如說為劉文彩翻案的這股思潮,又比如說就跟我辯論那個教授,他就是在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出了一本專著,徹底否定土地革命。
這就是開門揖盜的后果。
從后果的嚴重性上而言,這樣的暗雷危害較之“問題教材插畫”,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者:高戈里;來源:烏鴉校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