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人生益友 >  醫療健康 > 閱讀信息
李慎明:讓太極拳及其文化融入人們生活并走向世界
點擊:  作者:李慎明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0-06-12 08:41:17

 

1.webp (12).jpg

【按 語】在中央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有關地方政府、專家和太極拳太極文化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世界太極拳發展報告(2019)》于2020年5月如期和大家見面。主編為李慎明,副主編為李閩榕、宮松奇、蘇敬斌、劉高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新皮書,主要對太極拳的歷史,在國內國際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及太極文化的現代化、科學化、產業化發展,重點挖掘太極拳歷史、文化、學術等深刻內涵、外在表現以及在武術學、修養學、人類健康與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與預測。本書以太極拳為載體,立足中國、矚目全球,從太極拳切磋、交流、推廣角度入手,報導太極拳在中國及全世界的主要發展狀況,深入開展學術探討,搭建古今傳承、中外聯通、學術交流的文化平臺,并致力于深入探索太極生命修養與人類健康新的方式和途徑,使太極拳和太極拳文化惠及廣大群眾并使之走向世界。

本書序一的題目為:《太極拳及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原主席、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序一從加強“文化自信”的高度,主要從三個大方面著重論述了傳承發展太極拳文化的重要意義和相關舉措:太極拳及其蘊含的太極文化,契合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更高層次精神的追求;傳承發展太極拳文化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為解決國際社會問題提供中國智慧;持續提升太極拳文化的品牌影響力是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

序二題目為:《讓太極拳及其文化融入人們生活并走向世界》,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慎明。序二主要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角度,從三大方面探討了如何使太極拳及其文化在我國盡快普及并走向世界:充分認識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類文明中的特有價值;制定好國家振興太極拳和太極文化戰略的發展規劃;九個方面的相關具體建議。

期望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推動和見證太極拳及其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1.webp (13).jpg

《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世界太極拳發展報告(2019)》
李慎明 主編

【內容簡介】本書是新皮書,主要對太極拳的歷史,在國際國內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太極文化的現代化、科學化、產業化發展,重點挖掘太極拳歷史、文化、學術等深刻內涵、外在表現、以及在武術學、修養學、人類健康與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與預測。本書將以太極拳為載體,努力立足中國、矚目全球,從太極拳切磋、交流、推廣角度入手,報導太極拳在中國及全世界的發展主要狀況,深入開展學術探討,搭建古今傳承、中外聯通、學術交流的文化平臺,并致力于深入探索太極生命修養與人類健康新的方式和途徑,使太極拳和太極拳文化惠及廣大群眾并使之走向世界。


1.webp (14).jpg

 

讓太極拳及其文化融入人們生活并走向世界
李慎明

1983年我隨團到日本訪問,在愛知縣歡迎宴會的餐桌上,同桌的幾位日本友人聽說我的家鄉是焦作溫縣時,眼睛里都放出光來,其中一位急切地問:“太極拳的故里陳家溝?”得到確認后,他們興奮異常,接著就要向我請教太極拳拳法。我不無遺憾地告訴他們:“僅在上中學時學過幾天”。他們當然有著同樣的遺憾。他們還告訴我:“日本太極拳協會幾乎遍及日本各縣,不少民眾習練太極拳的熱情分外高漲。”歡迎宴會后,他們還當著我的面打起了太極拳。這使得我感到日本人民能積極借鑒汲取其他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的優良品德,同時感受到太極拳的民族性,更感受到太極拳的世界性。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太極拳的推廣普及工作。1960年毛澤東主席在關于衛生工作的一份批示中寫道:“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 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1】周恩來總理1959年在北京體育學院會見日本松村謙三時說過:“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系。學、練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無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壽。”1978年11月16日,鄧小平應來華訪問的日本友人三宅正一之請,寫下了“太極拳好”的題詞。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如宋慶齡、陳毅、鄧穎超以及賀龍夫人薛明等也都習練太極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支持發展健康產業”。習近平總書記上述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其中所說的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西醫并重,都直接或間接地蘊含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瑰寶的太極拳和太極文化。

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調查表明,對于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說,生活方式和行為起主導作用,占60%;環境因素次之,占17%;遺傳因素占15%;醫療服務條件僅占8%。世界衛生組織所說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當然可以并必然包括我們中華文化瑰寶太極拳和太極文化。

太極拳文化的推廣和把太極拳文化融入人們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之中,對于實施我國健康中國戰略,對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使太極拳在我國盡快普及并使之走向世界,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充分認識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類文明中的特有價值


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是相傳河出圖、洛出書的黃河與洛水交匯處的河洛文化的核心區,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創造八卦、形成太極文化的丹田地。據史載:黃帝、帝堯、夏禹、商湯等帝王登基時,都在此沉璧祭天。太極拳集易經的陰陽學說、老莊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中庸之道、兵家的虛實論、中醫的經絡原理、道佛儒等多元文化之大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蘊聚著東方文化的精髓。太極拳運用中國古典哲學的陰陽觀念處理其中的一對對矛盾元素,如內外、開合、攻防、練養、快慢等,強調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就是陰陽的變化法則,既倡導“和”“合”“包容”“接受”,而不是“陰陽對立”;又蘊含“陰陽互為其根”而相互轉化的思想;還主張“柔中有剛”“以柔克剛”的防御自衛思想。太極拳蘊含浸潤的“道法自然”“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形神一體”“心物一源”“陰陽和諧”等中國特有的深厚凝重的哲理,都是中國哲學深刻理念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厚底蘊的直接體現。太極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里及外的形體表達,太極拳被稱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哲拳”是當之無愧的。太極拳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并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直接的血緣關系。太極拳具有衛生與健康、武術與體育、文化與修養三種屬性,在提高健康水平、促進體育經濟、開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同一性和完整性,是我國老少皆宜的優秀傳統健身項目。太極文化在健康領域的體現重在修、養、調、治,強調人體的和諧、組織的和諧、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諧、宇宙天體的和諧,也是全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

二、制定好國家振興太極拳和太極文化戰略的發展規劃


鄧小平曾經說過,社會主義的一個優越性,就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2】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新時期“健康中國”“體育興國”“文化強國”的背景下,促進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的大發展當然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我們的不足在于健康、體育、文化三個領域的跨界整合難度較大,單獨從任何一個視角都不能完整地向世人展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太極拳作為太極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其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融合性不足,導致了投入與產出的不對稱,制約了太極拳及太極文化的發展。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也明確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3】振興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同樣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這兩個作用,同樣需要依靠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優越性。這也就是說,不能僅靠政府這一只手,同樣,也不能只靠市場這只手。對振興太極拳和太極文化這件大事來說,而政府這只手,首要是體現在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優越上。政府這只手的作用,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制定好規劃。

 

印度為了普及和推廣瑜伽,特地制定了國家發展戰略,成立了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的瑜伽部。2014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呼吁設立“國際瑜伽日”,這一倡議得到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177個國家的支持,當年12月,聯合國正式宣布每年6月21日為國際瑜伽日。如今,瑜伽已經風行于世界,而且品牌價值和市場形象深入人心,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

三、相關具體建議

1、把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納入國家的相關教育體系

把太極拳逐步納入中小學體育課程,提倡條件成熟的全國各高校納入其體育課程,同時把太極拳納入海外孔子學院、國內中醫藥大學、各相關大專院校的體育專業、專業武術學校和體育院校、高級太極拳教練援外活動以及太極拳交流等。鼓勵社會人才創辦太極拳俱樂部,借鑒韓國跆拳道社會化教育訓練體系,作為學生第二課堂和職業化、標準化教育訓練網絡,實行考評認證機制,讓太極文化及太極拳伴隨青少年成長。

2、積極推進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產業發展

發展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太極文化產業,是推廣太極文化、助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一環。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前景,為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為了實現以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為載體,發掘整理并發揚光大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使太極拳和太極拳文化惠及廣大群眾并使之走向世界的遠大目標,建議由國務院國資委或批準地方省市國資委運用PPP模式組建一個大型太極文化企業集團,國家給予政策支持和稅收優惠,從產業化入手做起。在全國各省市逐步建立太極拳推廣中心等。另外,通過人民網開通人民太極頻道,形成太極拳與太極文化的傳播中心;通過電視媒體、新聞媒體等途徑傳播太極拳和太極文化;通過電影、電視片傳播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如精心制作反映300多年的太極拳和5000多年的太極文化的電影、電視等。

3、盡快開辦太極文化大學和各類專業學校

爭取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盡快在焦作、邯鄲等城市開辦太極文化大學。以培養大批合格的走向世界的太極拳專業從業人員、太極文化產業管理者和少量的太極文化研究工作者。與此同時,要允許條件成熟的民營資本開辦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學校。

4、建立國家級太極拳分級評審機制,推廣標準化套路

建議國家武管中心及相關研究機構研究制訂標準化的考核評級系統,建立社會化的考評機制。要嚴格防止“一切向錢看”的劣質市場經濟和金錢對評審的“介入”。

建議在24式簡化太極拳的基礎上,持續推出第二套、第三套等逐步深化的太極拳。既可以由專家團隊設計編排,也可以在各地、各家推送的套路中公開選拔,確定一套作為國家定型推廣套路,以適應國際化發展。

5、加強各路太極拳大師之間的切磋交流

太極拳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才能有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繼承創新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過程中,必須由政府主導、政府也必須主動和善于主導,以加強各個不同學派、不同門第之間的切磋、交流。要防止老死不相往來、各守成見,甚至“文人相輕”、“武人相賤”的情況出現。要提倡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理論研究工作者、太極拳習練者和傳承者與有志于振興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企業家相互間密切協作、共同配合。只有這樣,太極拳和太極文化事業才能對人類健康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6、每年舉辦一次國際性的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年會

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牽頭,河南焦作或有關地方政府輪流承辦,每年舉辦一次國際性的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年會。

7、積極做好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太極拳申遺是國家大事,建議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牽頭,相關地方政府緊密配合;太極拳申遺也是太極拳全體傳承人的事,各個流派都應積極協助、共同努力,讓責任與擔當共存;太極拳申遺更是全體中國人的事,無論國內國外,無論意識形態,要樹立“天下太極是一家”的思想,讓太極拳和太極文化走向世界。

8、爭取太極拳適時列入國際奧運會競技比賽項目

在此之前,可設立太極拳競技項目甚至以太極拳為主的世界上各個國家不同拳法同臺競技的共同比賽的國際標準。先由國內和國際市場運作,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并適時上升為國家標準,最終形成國際慣例,讓太極拳的競技項目早日列入國際奧運會比賽項目。

9、成立國家級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研究中心

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牽頭成立國家級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研究中心,以充分發掘我國太極拳和太極文化這一寶庫的資源。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中國哲學研究的相關學者,應該深入研究、探討和闡發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哲學理論。如果我們對于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理論體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和大創新就有了一個最堅實的基礎。

太極拳和太極文化是一個巨大的開放系統,能夠兼收并蓄,博采眾長,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太極拳和太極文化自身完善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在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時,就吸取了當時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文學,以及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數學、農學、化學、心理學等多個自然科學學科的成果。我們應該以向世界做貢獻的胸懷和姿態進行推廣和弘揚太極拳和太極文化,同時也應該學習和借鑒各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不斷完善和豐富自己。

注 釋:
【1】《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150頁。
【2】《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第37頁。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頁。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世界社會主義研究”)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