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輪較快的貶值之后,近期新興市場貨幣有企穩跡象,但代價卻是加入了拋售美元資產的大潮,新興市場經濟體紛紛用積攢多年的外匯儲備來加入本國貨幣的保衛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再次面臨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考驗。
除了外界預計的,中國在8月份拋售了近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外,沙特阿拉伯又公布了8月在減持美債的行動,這是沙特阿拉伯八年來首次拋售行動,外媒稱沙特本月還在加大拋售規模。
面對美元加息預期、油價低迷,以及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花旗分析師估計,過去一年左右,全球外匯儲備正在以平均每月590億美元的速度消耗,過去幾個月更是接近1,000億美元。另一家大型銀行的消息人士說,新興市場央行僅8月份可能就已經拋出高達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1000-1500億美元可能為中國所拋。
德銀近日發布的報告甚至預計,全球央行在明年年底前將拋售1.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以遏制中國增長減速、低油價和美國加息預期所導致的資本外流。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再次經歷考驗。
中國外儲持續縮水 業內稱能維持18個月
面對資本外流加劇的人民幣貶值效應,中國一直在拋售美債買入人民幣以維持人民幣穩定。
數據顯示,2015年第2季底外匯儲備減少400億美元至3.69萬億美元,創2013年以來新低;單季減幅創1年來新低,并連續第4個季度呈現縮水。2015年第1季的縮水1130億美元,是單季縮水的最高紀錄。從去年6月份以來,中國外匯儲備累計縮減將近3千億美元。(圖1)
圖1:2008年-2015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
同時,法興銀行估計,在八月份過去的兩周,中國央行至少從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賣出了1060億美元。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也估計,中國人民銀行7月拋售的外匯儲備規模可能接近1,000億美元,8月拋售規模也差不多。
對于中國外儲縮水的原因,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減持美國國債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人民幣中間價改革,央行不希望人民幣在中間價改革之后出現大幅、快速貶值。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到底有多少美債可以拋售,這些美債足夠中國穩定人民幣匯率嗎。
對此法興銀行發布的報告分析,如果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來統計,中國外匯儲備相當于其實際所需外匯儲備的134%,換言之,理論上講有近9000億(相當于外儲的四分之一)的儲備都可以在不威脅中國外匯持有頭寸的情況下進行匯市干預。
而如果中國持續減持美國國債,且按照之前那樣,以每兩周1000億美元的速度減持的話,那么中國還可以繼續干預18個月。
所以市場擔心,如果中國減持完所有用于匯市干預的美國國債,情況會如何?
實際上,中國央行已有行動,以避免外儲的加速失血。周二(1日)市場流傳一份央行的通知:自2015年10月15日起,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含財務公司)應繳存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
對此,華夏時報冉學東的解釋時,對遠期售匯業務繳交準備金,其目的不外乎增加遠期購匯成本,而從業務層面上講,就是在遠期購回需求突然放大的情況下,讓商業銀行交風險準備金,是為了應對遠期的擠兌風險。同時,增加遠期套利交易成本,以減少資本外流壓力,保衛人民幣匯率。
所以,市場評論到,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市場的和行政的方式都用上了。
中國的情況如此,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呢?
貶值潮或未消退 但再次陷入97年危機的可能性小
新興市場經濟體雖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都吸取了教訓,大力積攢外匯儲備,但專家預計,新興市場貨幣的集體貶值風險并未消褪,年內乃至明年進一步貶值的壓力仍然存在。
中國經濟網登出的一組數據顯示,1997年金融危機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持有的外儲合計規模在去年達到12萬億美元的高峰,外儲成為了新興市場面對金融風險的盾牌,并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為他們提供保護。
比如1998年至2015年6月,較有代表性的泰國 、馬來西亞、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分別增長大約5倍、6倍、12倍、24倍和23倍。并且,最近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貨幣的貶值勢頭暫緩,陷入低位震蕩;俄羅斯盧布甚至出現較為明顯的升值,兌美元從71附近回升至64左右。
不過中國經濟網文章認為,新興市場外匯儲備漲幅雖然很大,但由于基數較小,規模并非很高,其中外匯儲備規模最大的馬來西亞僅為3885億美元,規模最小的泰國只有1495億美元。
而且在外匯儲備/外置這個指標上,新興市場形勢也不容樂觀。以泰國為例,截至2015年3月,泰國外債總額1380億美元,與外匯儲備基本持平。此外,截至2014年底,泰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余額為2073億美元,外國證券投資余額為1338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屬于廣義的國家負債,其所有權和處置權均屬于外國投資者,這部分投資的波動對外匯儲備和泰銖匯率的沖擊遠比外債要大得多。
相對單薄的外匯儲備和相對龐大的對外負債使得多數新興市場貨幣始終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當資本陷入大規模流出的環境時,貨幣必然貶值。
不過新興市場形勢并非一片悲觀。方正證券分析認為,在外債上,當前新興市場各國的美元債務減少,而且相比融入美元債務,新興國家政府目前主要依賴發行本幣債券融資,因此在償還債務時不必消耗外匯存底。
同時,在對于外債/GDP,IMF數據顯示,2013年,新興市場國家外債GDP的比重為26%,低于1999年的40%。
而在1997年金融危機前,新興市場積累了高額的美元債務。當時泰國的外債/外匯儲備和外債/GDP分別為427%、73%;俄羅斯的這兩個值分別為2415%、148%;阿根廷分別為1493%、169%,均遠高于現在的水平。
因此,從外債這個重要的維度看,當前新興市場重蹈97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