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未來主義者編織著關于“物聯網”的想象,希望將所有車輛和設備都納入同一個網絡。
這在20年前不過是一個天真的幻想,但到如今,“物聯網”成為大勢所趨,所有要素已經就位,還有相當一部分設備已然實現物聯。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因特網計劃研究組(Pew Research Center Internet Project)和美國依隆大學因特網聯想中心(Elon University’s Imagining the Internet Center)聯合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2025年互聯網技術的走向。
通過總結歸納2551位互聯網界“專家”和公眾反饋,得到了以下六點未來趨勢:
1.一切皆物聯
2025年,就連人類體內都會植入感應器。水壩和橋梁會將維保信息自動發給工程師,紙巾盒會自動發出“嗶嗶”聲通知添加更換紙盒;冰箱會在牛奶盒快喝空了前自動購買牛奶。
這對于減少浪費最為有利。“它的凈效應是減少各方面造成的污染,無論是在物資流和物流、人群和貨物流,還是思維和信息流方面……”Salesforce.com的首席科學家旺哥斯瓦米(JP Rangaswami)稱。
商鋪的貨倉模式也會從按需定期進貨,變為隨庫存信息更新的高效貨物流。同時,人與互聯網的直接交流也慢慢地由設備(當然是指可穿戴產品)替代。
“大部分設備會自動與互聯網交換信息——它們與現實和虛擬世界的接觸頻率將高于和人類之間的交流頻率,”Discern Analytics分析師保羅·薩佛(Paul Saffo)預言說。
2.隱私成浮云
“分析定位技術水平將提高,這將擴大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的糾紛,”該報告指出。
為什么必定如此?隨著越來越普遍的監控行和量化計算,一切都難以逃脫電子眼的視線,監控方或許是國家安全局,又或許只是某家企業。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法學教授弗蘭克·帕斯夸里(Frank Pasquale)說:“未來將有一小部分的‘監視者’和大部分的實驗對象:被監視者。”
精神治療醫師艾儂·巴里克(Aaron Balick)認為,人類或將遺忘自我。“好一點的情況是權利被剝奪,”報告寫道。
“而落后于技術發展的人們會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野里,甚至不被看成一個完整的人類。”某大學圖書管理員斯奈德(K.G. Schneider)稱。
3.人腦-網絡連接依然是夢
或許在未來,人類不再需要觸控板和鍵盤,就能直接將人腦接入網絡。但這在2025年或許依然是夢。
報告預測人類將通過肢體語言和眼皮運動實現網絡連接和人際通訊。
“眼鏡和手表等可穿戴產品界面初步整合了筆觸、速度、聲音以及通過擺動和接觸的物聯設備,”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教授保爾·瓊斯(Paul Jones)說。
4.百密有一疏
按照某大型技術品牌的的廣告說詞,物聯網可是百密無一疏。但現實生活中,事情往往會出錯。
龐大的物聯網涵蓋了這么多的設備和物品(思科公司稱這個數量將在2020年達到500億),事情錯綜復雜,可能出現大量錯誤和違規行為。
“未來世界里,很多設備一旦無法運作,也沒有人懂得修理,”因特網社會學家霍華德·瑞格爾德(Howard Rheingold)提醒道。
成功整合大量設備和物資或將導致過度擴張和膨脹,有參與者指出。
5.有人會掉線
部分人的物聯水平很高,但就像目前用網情況一樣,還是會有人掉線。“掉線的或者不想上線的群體或將被剝奪權利”,該報告寫道。
“落后于技術發展的人們會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野里,甚至不被看成一個完整的人類”,某大學圖書管理員斯奈德(K.G. Schneider)稱。
6.云端可私有
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和社會中心(Harvard’s 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的多克·賽爾斯(Doc Searls)認為,部分設備和物資將儲備在獨立的云端,不會屬于同一個云儲備。
這也將改變企業的客服方式,例如賽爾斯指出“目前所有的客服框架都由公司而非客戶提供”,然而“未來即將形成的云系統,客戶將擁有——并可定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