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查辦藥檢“不倒翁”,疫苗案危機應對清單(12條)
1 疫苗事件,中央責令原藥監局長畢井泉同志引咎辭職,他實在是書生問政,坐在了火山口上,成了犯罪分子副局長吳湞等的犧牲品。六年前,我見到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畢井泉,他說領導收到我的書,他看過,只覺得就序寫得好。他對文字要求高,缺乏危機應對的實操,沒有在基層當過縣長也沒有當過專員,每天做計劃、寫報告、當秘書長數十年,15年坐在了火山口上卻對危險一無所察。
2 他當了藥監局長,今年又升任大部制市場監管總局書記,副局長。從藥監局到市場監管總局,每年碰到都沒有邀請我過一次,也沒有機會交流過一次危機應對。反而,十年前同時期認識的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每年我都和他有諸多交流,既往八年來遇到突發事件(包括食安危機,包括某件有問題的安排)我都和他有當面或短信溝通,當然有時我說的比較嚴重,但他都聽到,聽進去,有所警覺與預案,雖然未發生;但和畢井泉相比,支樹平屬于猛將必發于卒伍,起于極其基層的礦場,歷練在極端復雜的中原,見微知著,更察于輿薪。
3 今年畢井泉轉崗晉升更高位置,我沒有上去祝賀,我見到支樹平聽聞他居然要退休了去政協一個并不能真正發揮他的水平的部門了,我認識他十五年,我就第一次送他一個禮品——一袋我命名的咖啡、茶、紅牛、可樂、礦泉水之外的世界第六種飲品新物種—行天源,希望他和我同樣內心深處贊嘆的汪恕誠一樣健康第一位,再為祖國工作五十年,萬一。
4 圍繞著藥監局領導和決策層,永遠都是漂亮的、沒有錯別字的書面報告,永遠都是“厲害了我的藥”的傳媒人,永遠都是“疫苗有問題,但都是安全有效”公關學者,永遠都是長期在疫苗藥品領域從事犯罪工作的局級、副部級犯罪分子。
5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中青報揭露山西疫苗利益鏈接被強行打壓,八年前我看到王克勤揭露山西問題疫苗其總編輯老包和他一并嚴辦責令走人。這八年來,疫苗事件在【事實,報道,輿論】危機應對框架中,嚴控了報道(形成了“厲害了我的藥”媒體氛圍),重創了輿論(一批圍繞著畢井泉和他的前任的為藥監局所欣賞的公關學者提供了相當專業公關方案——核心是“問題疫苗無問題”),這令藥監局首長失去了發現問題,暴露問題,糾正問題的彈性氛圍。
6 直到畢井泉同志本已功成身退流退進轉到新的大部委擔任更重要的職位,直到突然這個夏天獸爺來了,失去彈性的【事實,報道,輿論】危機應對框架爆裂,首先傷害的不是藥監局,不是犯罪分子(我在7月23日即明確指出“吳湞是第二個真削魚”),首先傷害的是執政基礎,決策者沒有做到領導要求的居安思危,居危思危,放任問題疫苗延宕十載,放任犯罪分子長期混入執政隊伍,讓人民利益,人民安全、人民健康蒙受長期、重大損失;首先傷害的是民心,是十年來被藥監、被公關學者欺騙的萬千打了問題疫苗的孩子家長。首先傷害的領導,人在國外,禍從天降,當了背鍋俠。
7 畢井泉是無辜的,書生問政,我相信他是犯罪分子吳湞的上級,但不是犯罪分子吳湞的上線,(上線另有其人);他是犯罪分子吳湞的上級,但不是藥監局向人民之怒獻上的首級(首級是buberry);畢井泉又不是無辜的,他是上了新聞聯播、對人民之怒一無所知的buberry的多年的同僚、領導,他是被公關學者長期專業性欺騙的書生型首長,他失察,失去了對廣袤國度、廣袤基層周遭真實事實的感知。
8 我有時想,他是支樹平就好了,接地氣,肯傾聽就好了。只用五分鐘,我就能把十年前疫苗事件的錯誤應對告訴他,告訴他除了“厲害了我的藥”的正有量宣傳,輿論監督也很重要。對比我20年前認識的真正的犯罪分子鄭筱蓃,我現在也想,畢井泉被責令引咎辭職,這已是很好,疫苗問題發現還是及時,甚至也是藥檢局主動作為的結果,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問題疫苗如果繼續再延宕五年、十年,中央處理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吳湞。回想認識鄭筱蓃的十年,我不想寫沒有寫鄭筱蓃一個字,他是從基層上來的犯罪分子中能吏和操盤手,他的一句話都不能信,我在兩會見到鄭筱蓃十年,沒有寫過他“厲害了我的藥”一個字,主要是害怕寫入歷史,因為新聞是歷史的草稿。
9 也有人說畢井泉是改革者,如果對改革沒有誤解的話,改革至少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發現重大問題,解決重大問題,通過問題修正事業機制。第二層次,針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創新,設定目標倒推結果進行創新,創新解決問題和推動又好又快發展的事業機制。第三個層次,危機應對,發現、提出、曝光長期未解決的牽動人心、維系執政根基的根本問題、本質問題、嚴重問題,施以顛覆性手術,治標治本雙管齊下。我們可以從外部看到,從09年中青報劉萬永揭露問題疫苗開始,藥監疫苗管理這十年是完全不合格的,直到此次長春長生疫苗案爆發。
10-1 面對真正的 challenge,如何給出超級 response,坐在一個火山口上的部委,如何應對危機挑戰,真正的改革者到位,首先是要做的是做一份體檢報告,徹底不留死角;其次是曝光這份體檢報告尤其是問題部分,推行真正政務公開;最后,辦法就很明了,在長跑前,要進行手術對癥治療,采取辦法預防,采取局部、和短期的針對性手術,防止猝死。和畢井泉較長一段時間同在一個班子里工作的犯罪分子吳湞出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真正的改革者是要考慮如何對待吳湞的犯罪問題和利益鏈條,讓人遺憾的是,改革者是繞開走路,視而不見,沒有痛下決心剪斷這利益鏈條,反而讓這損害執政基礎的鏈條最終成為改革者的絞索。
10-2 戲劇性的是,有人提出一種戲劇性的微觀和宏觀說法:是畢井泉推出了飛行檢查查出長春長生問題反遭反噬,是畢井泉推動了改革反而被拿下,這些人都是不懂【危機應對】框架。做為一般的媒體人和一般的官僚不懂這個框架不會有大礙,但做為一個身處復雜內部鏈條環境和復雜外部輿論環境的決策者,必須要懂,要用【危機應對】框架來剖析、應對、處置身在火山口上的部委,否則,就會像畢井泉一樣,一到火山口的部委,“新官不理舊帳”,和犯罪分子長期在一個推動改革的班子里和睦共事,和最黑暗的利益鏈條在一個改革的池子里共事,背負著至暗十年如影隨行的疫苗案卻視而不見,以飛行檢查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推動改革,都是錯誤做法,都是死路一條。
這對任何一個改革者、任何一個部委主官,都是最深刻的教訓,中國改革的到了深水區,損害人民根本利益,損害國家根本利益,損害執政基礎的問題,決不能久拖不決,決不能視而不見,決不能存量不動,決不能治標不治本,反噬其實是輕的,這十年,我見到比較真誠為上了斷頭臺的鄭筱蓃喊冤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些都沒有用,四個決不能,再加居安思危,居危思危的思維,應該是真正的改革者的紅線,應該是真正的改革者危機應對的正確姿勢。
11 衛生部門和藥監部門面對疫苗延宕十年的造假、安全隱患,一直未有真正的改革,或者說沒有真正的體檢;沒有形成真正的體檢報告;沒有進行真正的手術治療,反而犯罪分子中的高官安然無恙長期作案公開作案長達十年,并不斷升遷。7月23日,我在藥監局官博上端的評論疫苗案:【吳湞:在位犯罪十年以上,第二個真削魚(鄭莜蓃】。我和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較熟悉,15年他掌藥監,也是書生問政,書生改革,起草文件寫字開會高手,沒有一絲危機意識,沒有真面的發現危機,應對挑戰,沒有想辦法把吳湞和他的利益鏈條拿下,還任其當上了衛生部副部長。直到今天獸爺一篇文章把大家一齊拿下。
12 回想十年前山西疫苗案發,回顧山東疫苗案發,作為危機應對暨框架的觀察者、研究者,我們看到面對challenge,真正的富于擔當、富于洞察的輿論監督和媒體預警者多么重要,真正富于擔當,富于雷霆行動的決策者多么重要,真正的超級response多么重要。十年前,我們錯過了中國青年報的劉萬永,錯過了中國經濟時報的王克勤發出的預警;新的十年,山東疫苗案發,我在七月寫的評論:【面對這個chanllenge事件要挽回社會公信,總理已經指望不上藥監局了,應該重新思考超級response,我看“一起干”的劉士余是接地氣,直接交辦,讓長春長生直接退出A股。】
獸爺一篇《疫苗之王》令沉疔積弊已久的問題疫苗案徹底引爆,短短一個月,作為危機應對的觀察者研究者,我還是看到了比較好的案例:領導的響應是超級的response,問題疫苗沒有再像前十年、前兩年敷衍過關;部委的響應也是給力的reponse,比如證監會劉士余迅速推出退市的雷霆手段。
到底這十年,決策者面對問題疫苗的危機應對錯在哪里,錯失在哪里,要害在于面對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本問題上,沒有居安思危,更遑論居危思危。具體的表現在于日常官僚體系的運轉,已經喪失了對危機的警覺,具體過程和表征表現了在以下方面。這是7月疫苗案發,我7月22日寫的一個《問題疫苗錯誤應對清單》,我在其中提到領導被錯誤的公關學者的專業方案所蒙蔽、提到決策者在思維與行動上對【浦熙修陷阱】的歷史教訓始終未有正確的認知……一個月前的文字相當粗疏,但以粗細條講清楚了長期被決策者忽略的問題,我一字不改,附于下,如今危機應對是一個各大機構所開的熱門課程,但在真正危機到來時,我們看到沒有一絲預警,沒有什么用,真正的危機應對是一門新聞學研究的課程,有著清晰、本質的概念和脈胳,通過十年疫苗案我的簡要復盤和沙盤推演,希望對危機研究的學者和決策者有所啟發和助益。
(以下摘錄于7月23日,凱雷的微博)
1,這可能是我這本《challenge,response》最新的一個典型案例。1、新聞不是事實,2、新聞、報道、輿論是三個聯系又獨立的元素。現在公關學者提供的解決方案,比較可笑的是在1方面和我的觀點達成一致,通過指責媒體夸大,渲染,通過提高公眾媒介素養來應對,這有一定的效果。但在2輿論應對方面提供的方案,悉數讓政府公信持續受損,直至癌化。
2,這些專家和學者提供的錯誤應對方案,讓政府有關部門會有一種幻覺,輿情洶涌是公眾各方面的科學、健康等素養和媒介素養不足,找更多的評論員和更多的學者來加強公眾健康、媒介教育就好了。但怕的是,舉一個栗子,當《獸爺:疫苗之王》這樣的一條報道出來后,政府有關部門解決辦法和思維還是沿襲公關學者提供的方案,一件可能的確并不科學的報道讓政府的公信潰敗,失效的不是有點問題的疫苗,失效的是承載著中央政府公信力的有關部門的的公信。
3,為什么這類衛生口部委的錯誤需要特別指出,有兩個原因。一是它損害的東西已經在損害執政基礎。二是它自以為是的老舊辦法根本不能應對未來的危機。如果它和公關學者實施的應對方案,損害的如果只是它們的公信就好,它們損害的是中央政府的公信,更可怕是,損害的是執政基礎,損害的是普通民眾對政府的公信。疫苗事件,山西,山東,長春,一二再,再二三,沿襲實施指責和教育公眾的錯誤應對方案,既不能解決當下的輿論危機,更不能預測和提前滅失未來出現的類似獸爺這類的極其偶然和偶發的一篇小文章生發的大的危機。
4,最可笑可嘆的是,看了很多學者,專家,各路人士這兩天提出的應對辦法,包括官方半官方人士供給的也基本上全是錯誤的思路。我看到有用的治標或治本的,恰恰是在微博上打過輿論仗、一路殺伐走過來的“野路子”人士。如果在政府危機事件應對教育、培訓和決策智囊供給上,理論上不能從本質上追本溯源,實踐上不改造已僵化的文件空轉的官僚應對機制,會造成如下后果:1是解決了不了危機,埋下更深的危機的種子。(可參考我提出的“浦熙修陷阱”,極小的偶發事件會引發不可測的公信動蕩)2令官僚部門陷入更專業的輿論幻覺,舉個栗子,比如衛生部,問題疫苗是小事,他們的解決方案是教育公眾提高媒介素養,和十年前一樣,就是反復告訴大家:疫苗還是有效的,安全的。但糟糕的是,相反相承,會有大量如衛生部門的官員,會直接赤膊上陣,持續大量供給類似“中國五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這類的喪失使命感、喪失危機感、喪失洞察力的、失效的、空轉的中國故事,為下次【類似問題疫苗案爆發】埋下【充滿不確定性的、直接損害執政基礎的、滅失中央政府公信的大危機】的種子。
5,可能大家都不是專業學新聞或不修新聞史的,【浦熙修陷阱】簡單的說就是1941年,陪都《新民報》記者浦熙修獨家報道“抗戰中,香港危難,孔令儀孔家飛機搶運洋狗”。國民政府的文宣系統,幾乎是一個文件空轉的宣傳部,不是一個打仗的輿情調控部,思維上是正能量一面倒為主的怠懶的宣傳管治模式,手段上是單一的管制與刪貼,在沒有危機事件的情形,這個系統運轉相當高效;但一旦發生極細微的危機事件,學者型、文膽薈萃的文宣與侍從部門,全然失效。新聞是歷史的草稿,文膽的解決方案不但不能應對危機情景以挽回中央政府公信,更提供不了一個事實清朗的報告載入檔案。
新聞是歷史的草稿,檔案是歷史的底稿。我們看到,國民黨失效的文宣部門暨其應對危機的錯誤手法,造成了嚴重惡果延宕七十載至今,不但在七十年前的草稿上無所作為,更在七十年后的底稿上說不清歷史真相。
看看浦熙修一篇小消息打敗舊時代的年代:面對危機時,文宣系統和當時的交通、外交兩個部門互相推諉,沒有一點用。最可笑的是,唯有參與打仗的軍統部門還能提供一點事實洞察,但其不良名聲在外,不能有效響應社會。如何應對【浦熙修陷阱】,其實是一個理論上研究和實踐上應對的分水嶺,可以清晰觀照到,輿論獨立于事實、報道之外,也是一種客觀事實,形成了單獨的榫卯結構需要單獨觀照拆解。疫苗案十年來,從劉萬永、王克勤,直到獸爺,直到要產生第二個鄭筱蓃即將產生的危險時刻,很多官員都看不明白【事實,報道,輿論】是三個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榫卯結構,它們做為真正的新聞學元素構成了這個真實、不空轉的世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危機應對清單】中央查辦“不倒翁”,問題疫苗正確應對姿勢12條
2018-08-2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聽取關于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調查及有關問責情況的匯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2018-08-17人民日報山東分社:不能任由恐慌情緒蔓延 相關部門要回應問題疫苗
2018-07-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