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郭松民 | 冬宮沉思:告別列寧意味著什么?
點擊:3903  作者:郭松民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7-11-05 08:52:37

 

           參加“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緬懷與希望之旅”,大巴車從機場沿莫斯科大街進入圣彼得堡,遠遠看到道路右側有一尊高高的列寧銅像。

革命導師身姿挺拔,手勢果斷有力,似乎被定格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中。細細看去,列寧銅像已經很久沒有被清洗了,全身都是斑駁陸離的鳥糞和塵土。

顯然,在這座曾經被命名為“列寧格勒”的城市,盡管列寧銅像沒有像在“民主法西斯”猖狂的西烏克蘭那樣被紛紛推倒,但無疑已經被遺忘了。

列寧有恩于這座城市。他在這里發動并領導了十月革命,使“彼得格勒”在世界現代史上具有了空前重要性。更何況,十月革命固然是“社會主義革命”,但從民族主義的維度看,十月革命拯救了俄羅斯。

由于在一次大戰中戰敗,俄羅斯面臨像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那樣土崩瓦解乃至完全銷聲匿跡的嚴重危險。十月革命為落后的俄羅斯實現工業化掃平了道路,俄羅斯在蘇聯的組織形式下,一度發展成為和美國并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為俄羅斯做了這么多,列寧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嗎?

歷史有時候真的很不公平!!

抵達圣彼得堡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冬宮。心情有點兒激動!

少年時代看過無數遍《列寧在十月》,但無論看多少遍,每當看到起義的工人和水兵潮水般涌過冬宮廣場,高喊著“烏拉”沖開帶有雙頭鷹徽章的冬宮大鐵門時,都會心潮澎湃。

列寧說過“革命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誠哉斯言!革命總是令人心旌蕩漾,心往神馳。

原以為列寧已經真的被圣彼得堡遺忘了,但沒有想到的是,在這里居然遇到一場“十月革命100周年”為主題的展覽——

帶著疑惑和興奮進去參觀,才發現這竟是一場以控訴十月革命和列寧的“罪惡”為主題的展覽。

布展經過了精心設計。入口處掛滿了紅色條幅,上面都是十月革命期間的口號,比如“和平、土地、面包”,“一切權力歸蘇維埃!”,logo是一個工人奮力砸開鐐銬的形象,看上去非常積極、正面。

但進去之后,才發現全部內容都是在傾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悲劇,而十月革命被設定成災難的根源。

展覽的外部設計和內部主題,故意以巨大反差的形式出現,目的就是要給所有參觀者以這樣的暗示:革命“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很糟,進而打消一切認同革命的念頭。

尤其是展覽大廳最后的設置:“彩色”的尼古拉二世被籠罩在巨大的、“黑白”的列寧的陰影下,似乎預示了他不幸命運。尼古拉二世年輕英俊、溫和善良,而列寧看上去則“兇險”和“恐怖”。

然而,真實的歷史中尼古拉二世絕不溫和善良。

比如在1905年,沙皇軍警朝前往冬宮向沙皇逞遞請愿書的工人開槍,就致使1000多人被打死,幾千人受傷。

1918717日凌晨,已經退位的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處決,包括未成年的皇太子阿列克謝,這一事件后來成為各種反動勢力控訴革命的重要論據。

 對此,應該指出三點才比較公平:

第一點,1918年,蘇俄國內形勢極其嚴峻,各地有大批反革命武裝,剛剛誕生蘇維埃政權遭到“十四國武裝干涉”,大片國土落入白衛軍之手,社會革命黨人和保皇派等各種反動勢力也蠢蠢欲動,對沙皇全家“斬草除根”的決定就是在這種萬分危急的局勢下做出的。

第二點,在歷史上,反動當局對革命者的鎮壓習慣性地采取直接從肉體上消滅的方式,對革命者進行大屠殺是一個規律性、普遍性的現象,從希特勒到蔣介石,從李承晚到蘇哈托等莫不如此。以中國革命為例,一些著名的革命者,如瞿秋白、方志敏、惲代英等,都是在喪失抵抗能力后被殺害的,蔣介石在中國大陸22年的反動統治中,僅在雨花臺一地就處決了十幾萬年輕的革命者。

第三點,處決沙皇全家,尤其是并無罪惡的公主和皇太子,現在看來是蘇維埃政權的一個錯誤。要知道,革命是為了讓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獲得解放,是為了推翻不合理的舊秩序,建立新秩序,而不是為了從肉體上消滅原來的壓迫者(除非他們直接阻礙了革命的進行)。

與之成鮮明對照的是,毛澤東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文明革命的典范。

中國革命嚴格遵循了“革命是為了階級的解放而不是為了從肉體上敵人”的原則,無論是國民黨降將還是末代皇帝,也無論是被推翻的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除了少數有血債的,都采取了教育、改造、給出路的政策。

 中國革命繼承了十月革命的經驗,也汲取了蘇維埃政權的教訓,更加成熟,也更加人道。

在圣彼得堡的幾天,我深深感到,在革命已經被污名化,失去了社會主義的俄羅斯,就像脫去上衣的普京那樣,只能用“赤裸的民族主義”示人。當地導游談起彼得一世、亞歷山大、尼古拉、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等就津津樂道,談起十月革命、列寧、斯大林等就嘿然不語。

1937年,“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在巴黎舉行,蘇聯展館大廈樓頂的一尊名為“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的巨型不銹鋼雕塑,形象地向全世界詮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風貌等。

蘇聯由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而成為全世界無產者的祖國。相反,對面的德國館,在納粹的統治下只能以民族主義示人,展館頂端是一只陰沉的“德國鷹”。

這似乎是一則寓言:幾年之后,“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打敗了“德國鷹”,社會主義的蘇聯戰勝了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德國,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

今天,俄羅斯失去了社會主義,也失去了世界大國地位。污名化了列寧、斯大林,俄羅斯展示給世界的只有沙皇。難道“沙皇的統治”能夠替代“社會主義”被推薦給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嗎?“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早已不知所終,俄羅斯只剩下了沙皇留下的“雙頭鷹”,“雙頭鷹”比勞動者的幸福生活更令人向往嗎?對“德國鷹”更有道義和力量的優勢嗎?

失去了“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俄羅斯甚至無法概括自己的形象,除了普京,還有誰能代表今日俄羅斯?

社會主義,才能使一個國家真正強大,才能使一個民族真正具有凝聚力,也才能使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真正具有道德權威,使其對外政策具有道義正當性——這是蘇聯留給我們的經驗,也是今日俄羅斯留給我們的思考。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