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
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
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
……
這是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的最新承諾。這些數字,體現了怎樣的發展思路,又將如何指導下一步政府工作?在動蕩的全球局勢下,中國的發展又能為世界帶來哪些新的啟發?
觀察者網專訪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解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觀察者網:您對今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總體印象?
張維為:這個報告非常務實,“干貨”很多。中國經濟結構優化是特別令人高興的事,我們經濟增長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高于一般工業,我們服務業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接近60%,這些都說明我們經濟結構調整的努力收到了效果。
另外,報告中有不少細節耐人回味。比方說,在談到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的時候,專門加了一句,中國的經濟增速“與用電、貨運等實物量指標相匹配”,這大概是為了回應一些人對中國經濟增長數字的質疑。實際上從我自己常年的觀察來看,中國宏觀經濟規模被低估的情況遠遠多于被高估的情況,所以中國的崛起很有定力。
觀察者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劃定在6%-6.5%,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區間,也是一個比較低的預期。您怎么看這個數值?
張維為:把經濟速度放在6-6.5%之間是實事求是的。一是中國經濟規模已經很大,經濟總量突破了90萬億,也就是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去年一年的增量就等于一個澳大利亞。
二是今年外部經濟環境還有惡化的可能,全球資產價格可能會有大的波動,美國債務危機也可能惡化,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還在抬頭,對此我們要有底線思維。
三是我們要在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時,努力調整結構,提升經濟質量,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中國正在下一盤經濟質量全面提升的大棋好棋,相信它最終會給國人和世界帶來驚喜。
最后,從我們自己的宏觀目標來說,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今后兩年要保持6.2%的增長率,所以今年的目標也符合全面小康宏觀目標的要求。
觀察者網:今年的政府報告接近兩萬字,其中提到“改革”一詞多達105次。在這個發展階段,我們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發展方向?
張維為:這次政府報告中提到了今年要推動的十項任務,你仔細看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都需要通過改革來推動。比方說,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解決高級技工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改革教育體制。比方說,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就涉及到現行公路收費體制的改革,現在的體制是過去“分段建設,逐步成網”模式下形成的。
再比如,整個政府的“放管服”改革,這是重中之重的改革,現在辦許多事情的手續還是太繁瑣,交易成本太高。同樣,現在我們擁抱新工業革命,如何打破數據封鎖,如何保護個人數據安全等,都需要改革我們現有的許多制度。
改革的方向就是習近平主席一直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坦率地說,今天世界各國都需要改革,比方說,美國每年槍傷死亡人數達3萬,但幾十年過去了,都無法進行相關的改革,因為他那個體制僵化了,體制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了。改革需要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來推動,才能沖破各種既得利益的阻撓,所以中國模式今天也是世界上改革能力最強的模式。
觀察者網:談到中國模式,您覺得“兩會”是否也是中國模式的一部分?它會產生什么樣的國際影響?
張維為:“兩會”已經是中國獨特民主模式的一道風景線。今天這個世界真是亂的厲害,美國的政治惡斗在加劇,吵的是特朗普總統是否“通俄”,是否要廢除特朗普宣布的“緊急狀態”,是否要彈劾總統,特朗普今年的經濟增長指標也沒有完成。
英國議會也沒有閑著,各方爭論不休,有的想再搞一次公投,有的稱不反對“無協議脫歐”,更多的想先延期再說,但延期脫歐的手續也很復雜,英國經濟也因脫歐事宜陷入長期的不穩定。
中國在這樣一個國際背景下進入了“兩會”季,中國總理在這樣對背景下做了一個如此務實、清晰、透徹的政府工作報告,這給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帶來了彌足珍貴的確定性。
中國“兩會”民主也很有特色。這次在北京,我和一些政協委員聊天,有一件小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政協委員手機上有資政建言的APP,這個APP的正式名稱叫政協委員的“移動履職平臺”,上面有要聞動態、有議政專題、有群組交流等功能。汪洋主席也在這個群里,也參加群里的討論。
比方說,一個題目可能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在這個議題下,政協委員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更重要的是,全國政協辦公廳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還要進行整理,把各種好的建議,包括許多富有創意的建議,上報給中央領導和各個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說在采用互聯網新技術手段了解民意,咨政建言,實現網絡民主方面,中國走到了世界最前沿。
張維為教授做客CGTN聊2019全國兩會
觀察者網:今年您在東方衛視有檔節目《這就是中國》,目前已經播出了8期,致力于解讀中國模式。在您看來,建國70周年,從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來看,中國實現穩步崛起的根本性原因在哪里?
張維為:這個節目播出后,廣受歡迎,特別是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節目在B站的口碑分達9.7,我們也深受鼓舞,我們要努力把節目做得更好。中國崛起到今天這個地步,什么問題都無法回避了,我們要直面西方話語的挑戰,我們要解構西方話語,要建構中國話語,而且這應該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事業,我們的節目就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至于中國穩步崛起的原因,我想就是中國找到了一條成功之路,我管它叫中國模式。它還在不斷完善之中,但就現在這個水平也可以和西方模式競爭。
中國模式有幾個特點,比方說,政治上,它有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它能通過選賢任能產生領導人;經濟上,它是混合經濟,既發揮市場的作用,也發揮政府的作用,雖然兩者有時候會有矛盾,但總體上是高度互補,相得益彰;在社會領域,它強調社會與政府的良性互動。中國模式的規劃能力、整合能力、改革能力現在看來都明顯高于西方模式,所以“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