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美國《國防》雜志曾以“對太空中發生了什么一無所知,急壞了美空軍官員”為標題,表達了美軍對監視太空能力的擔憂。
隨著太空安全形勢的日益“擁擠、競爭、對抗”,美國已將太空態勢感知能力視為“所有太空活動的基礎、太空控制的關鍵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作戰力量”。美國真的能夠如其所說,在2030年前奪取制天權,并在必要時實施所謂的太空“否決”?不管怎樣,太空作戰域作為情報界新“高度”,其競爭激烈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太空正成為作戰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古往今來,情報對于制勝戰爭與大國競爭至關重要。
太空若成為作戰域,由于太空系統在千里之外運行原理的特殊性,甚然如此!因為只有對太空態勢了如指掌,方能知道威脅在哪、對手是誰,方能料敵于先、防患未然。
若視太空為作戰域,那么必須時刻應對太空威脅;若要時刻應對太空威脅,那么就必須具備強大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以實時掌控太空態勢,以便順勢塑勢扭勢。
1
當然,太空態勢感知能力的發展由來已久。自從第一顆衛星上天,人類便開始了對人造天體的觀測。只不過以前通過太空態勢感知,主要是為了獲悉太空中有什么、在哪里、干什么等信息,以提高衛星、飛船、空間站等安全性;而現在通過太空態勢感知除了上述目的外,可能還包括備戰太空了。只不過以前主要通過地基“太空籬笆”系統、光電系統、相控陣雷達、精密跟蹤雷達等手段;而近年來為了克服“坐地觀天先天不足”的問題,又在大力部署天基太空態勢感知系統了。
地球同步軌道(GEO)是太空中的戰略要地,其上運行著各國的導彈預警衛星、軍事通信衛星等核心系統,成為天基太空態勢感知系統“關照”的重點。也正是GEO太空態勢感知項目的不斷增強,使人們感到離天戰真的不遠了,最起碼備戰太空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美國《國防》雜志曾以“對太空中發生了什么一無所知,急壞了美空軍官員”為標題,表達了美軍對監視太空能力的擔憂。隨著太空安全形勢的日益“擁擠、競爭、對抗”,美國已將太空態勢感知能力視為“所有太空活動的基礎、太空控制的關鍵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作戰力量”。
2
如今美國特朗普政府視太空為“作戰域”,更加重視和不斷增強太空情報感知能力。
2017年第33屆太空年會上,美空軍太空司令部司令約翰·雷蒙德表示,太空是與陸、海、空、網并行的聯合作戰域。
2017年美軍《太空作戰架構》進一步明確太空已成為作戰域。
2018年美參聯會最新版《太空作戰條令》首次確立“太空聯合作戰區域”概念。作為制勝未來太空戰的基礎,美國強調優先發展太空態勢感知能力。
有報道稱,2020年前美國將投資60億美元用于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其中天基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將是重中之重。
更據俄羅斯衛星網2019年1月28日報道,2014~2018年,美國在軌4顆GSSAP軍事衛星曾大規模機動,其中僅一顆衛星就開展了400余次軌道巡視探測活動,包括對美國停泊的“移動用戶目標系統”-5(MUOS-5)軍星抵近詳查。
GSSAP,即地球同步軌道(GEO)太空態勢感知項目,由位于科羅拉多謝里佛爾空軍基地的第一太空中隊負責,可幫助美國戰略司令部(今后可能是太空司令部)收集大量人造軌道飛行物的數據。相比地面設備的跟蹤監視能力,GSSAP可以不受地球上天氣的影響,全天候在軌監視GEO目標,且具有高精度機動能力,可靠近GEO目標開展跟蹤監視、成像偵察。
隨著GEO越來越擁擠和競爭加劇,美軍認為GSSAP能夠阻止針對GEO的侵略行為,并提供及時和精確的情報數據,實現太空防衛任務,以此來達到保護美國和盟友航天器的目標。因此,預計2020年前后GSSAP項目將再發射2顆衛星入軌,以進一步提高對GEO太空系統進行快速檢測、預警、表征和識別的能力,更好地支持在軌臨近監視任務,從而增強美軍太空情報感知綜合能力。
除GSSAP之外,目前美國仍使用1顆“天基太空監視系統”(SBSS)衛星對地球同步軌道目標進行探測。SBSS運行在軌道高度約630千米、軌道傾角98度的太陽同步軌道上。按照計劃,美將發射4~8顆SBSS衛星,組成一個星座,實現每天對太空目標監視一次的目的。SBSS后繼星預計2021年發射。
此外,美軍還發射了一顆ORS-5衛星進入赤道600千米左右軌道,執行對地球同步軌道目標掃描探測任務,填補未來數年可能出現的能力缺口。
3
美國曾表示,在2030年前奪取制天權,并在必要時實施對對手的太空“否決”。
《孫子兵法》有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太空態勢感知將在未來太空戰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上述太空態勢感知系統的部署,將為美國創造一套專用的太空監視網絡傳感器,形成太空鄰域情報獲取能力——偵察和歸因任何威脅或破壞行動的能力。
之所以強調太空態勢感知的重要性,與太空戰中“攻守不平衡性、風險不確定性”這兩大困擾相關。對此,“上醫治未病,以不變應萬變”,或許是一策略。首先,提升太空態勢感知能力,讓對手明白“其不良行為無處遁形”,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其次,基于底線思維亮明紅線,讓對手明白“只要敢有不良行為將受到非對稱手段反擊”,至于非對稱手段是什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然,仍需做好衛星加固和應急補充兩項工作,因為不知道哪個地方會出問題,所以加固衛星是增加對手不良行為難度的必要手段;但若真出現問題,在反擊對手的同時,需具備在軌維修、補充發射等多手段快響能力,確保關鍵信息流不斷。
總之,說一千道一萬,太空情報感知是基石和關鍵。否則,或面臨不清楚威脅在哪、對手是誰等問題,這樣的話,制勝未來太空戰談何容易。
(作者:YR,學術plus高級評論員,專注研究新型領域安全戰略與國際軍事戰略;來源: 昆侖策網【綜合】,摘編自“學術plus”和“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