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今年發布的最新國際民意調查顯示,中國全球領導力現超過美國。這份涉及全球134個國家和地區的民調還得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結論:中國全球領導力支持率涵蓋北美洲外的所有受訪洲,可能還有澳大拉西亞(一般指大洋洲的一個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和鄰近的太平洋島嶼),盡管后者還不確定。
國際輿論從美國轉向中國,對中國來說顯然是一件好事。因此,下文將對這份民調結果及其所蘊含的意義,進行詳細的分析。
中國全球領導力支持率超過美國
這份民調發現,所有受訪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中國全球領導力的支持率從兩年前的31%升至34%,美國僅為31%,俄羅斯則為30%,僅略落后于美國。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平均支持率為31%,不支持率為40%。
德國的全球領導力支持率最高,為39%,盡管這較去年的41%有所下降。但德國在全球重大地緣政治事件中發揮的作用不如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因此,本文的關注重點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不過,下文會在分析歐洲情況時稍帶提及德國,畢竟德國在歐洲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調查顯示,中國全球領導力支持率在所有受訪洲都超過美國,美國占據主導地位的北美洲和蓋洛普沒有給出單獨數據的澳大拉西亞除外。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以及不同受訪洲之間,對中國全球領導力的支持率,存在顯著差異。這種情形反過來有助于人們清楚地明白各洲受訪國為何認可或不認可中國的原因,那就是受訪國對中國的認可度與他們的經濟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下文將給出各個受訪洲的數據。
非洲:中國全球領導力
在非洲的認可度最高
首先從發展中國家開始。非洲是對中國全球領導力認可度最高的受訪洲——支持率為53%,不支持率為16%,凈支持率為37%。盡管美國在非洲的認可度不及中國,但也相對較高——支持率為52%,不支持率為19%,凈支持率為33%。非洲是唯一一個認可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國家多于不認可的國家的受訪洲。俄羅斯在非洲的凈支持率為16%,顯著低于中國或美國。
非洲的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因為其是唯一一個對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凈支持率的受訪洲。顯然,非洲對外部大國的認可度都較高,中國在其中占據首位(詳細數據見表1)。
就經濟而言,被調查的所有34個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34個國家中的絕大多數(30個)都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新數據顯示,按照國際可比價格——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7年撒哈拉以南發展中經濟體人均GDP為3803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則為1554美元。
亞洲:亞洲是對中國全球
領導力認可度第二高的受訪州
如表2所示,亞洲(包括澳大拉西亞)是對中國全球領導力認可度第二高的受訪州——支持率為34%,不支持率為33%。俄羅斯在亞洲的凈支持率也為正,但美國的凈支持率為-6%。美國在亞洲的認可度可謂兩極分化,在以色列、緬甸、蒙古和越南等國獲得極大認可,在土耳其、澳大利亞、伊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則遭受強烈反對——亞洲20個國家對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凈支持率為負,14個國家為正。蓋洛普沒有單獨提供澳大拉西亞對中美全球領導力的支持率數據,所以美國在澳大拉西亞的認可度高于中國與否無法確定,但美國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不支持率極高,分別為-43%和為-50%。
在亞洲和澳大拉西亞地區接受調查的34個國家中,27個是發展中經濟體,7個是發達經濟體。這一地區發展中經濟體被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一類是南亞地區。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東亞太平洋地區人均GDP為13576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為7127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南亞人均GDP為6494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為1840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兩個地區的平均人均GDP為10035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則為4483美元,明顯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中美
在拉丁美洲的全球領導力凈支持率
均為負數,但美國情況更糟糕
如表3所示,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大國在拉丁美洲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3%)和俄羅斯(-3%)的凈不支持率較小,美國的凈不支持率(-22%)則太大。拉丁美洲只有四個相對較小的國家(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巴拉圭和尼加拉瓜)對美國的凈支持率為正數,包括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和智利在內的所有14個主要拉美國家對美國的凈支持率為負數。
蓋洛普沒有給出美國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全球領導力在美國的認可度高于在中國,盡管加拿大對美國全球領導力的不支持率非常高——支持率為16%,不支持率為79%,凈不支持率為63%。鑒于美國在北美洲占據主導地位,北美洲是唯一一個美國全球領導力支持率明顯高于中國的受訪洲。
在美洲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15個是發展中經濟體,5個是發達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年拉丁美洲發展中經濟體人均GDP為13620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則為8313美元,明顯高于非洲或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
歐洲:歐洲對中美
全球領導力都不認可
如表4所示,令人驚訝的是,歐洲對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全球領導力的凈支持率都為負。相反的是,德國在歐洲的凈支持率相當高,為31%(見表5)。如上文所述,德國在所有受訪洲的支持率都為正。德國在歐洲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國家,但歐洲以外,其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不如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令人吃驚的是,歐洲對中國全球領導力的不認同要比對美國和俄羅斯少得多——中國的凈支持率為-16%,美國為-35%,俄羅斯為-8%。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歐洲的民意對中國相對有利。
在歐洲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7個是發展中經濟體,29個是發達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年歐洲和中亞(包括俄羅斯)人均GDP為32616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則為23416美元。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是發達經濟體,所以他們的人均GDP數據遠高于非洲、亞洲或拉丁美洲發展中經濟體。
結論:中國全球領導力超過美國,
美國領導層功不可沒
根據蓋洛普民調數據,可以得出諸多結論,但最重要的是:
受訪國家對中國全球領導力的認同感高低,與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有著密切的關系。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年中國人均GDP為16806美元,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則為8826美元,明顯高于非洲發展中經濟體或幾乎所有亞洲發展中經濟體,與拉丁美洲不相上下,明顯低于歐洲。雖然有一些特例,比如情感因素或是地緣政治利益,但總的來說,非洲和亞洲人均GDP低于中國的國家對中國有良好的評價,拉丁美洲人均GDP與中國大致處于同等水平的國家對中國的看法稍微不利,歐洲人均GDP較高的國家則對中國持負面評價。但從整體來看,這個結果尚算不錯,起碼中國在歐洲的不支持率明顯低于美國和俄羅斯。
受訪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對中國持認可或不認可態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楚地表明,決定受訪國對中國態度的是經濟發展水平,而非議會民主等非經濟問題。直白一點,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低于中國,那么它對中國持正面看法;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高于中國,那么它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經濟因素,而非西式民主或互聯網監管,決定著受訪國對中國的態度。換言之,這證明,提升軟實力的基礎是提升硬實力——經濟發展水平。
這一現實或許將對正擬推廣軟實力的中國產生強烈影響。中國正通過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等媒介手段,向美國、歐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以及發展中經濟體,推廣國家形象和軟實力。這種做法很有必要,但也應認識到其中的局限性。歐洲和美國的人均GDP仍遠遠高于中國,考慮到經濟因素決定別國對中國的態度好壞,這意味著爭取這些國家轉向支持中國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這并不是說,中國就應放任自流,停止向北美和歐洲推廣自身形象和軟實力。但認為精通媒體或其他手段,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國家的看法,是一種幻想。中國經濟發展日益成功才會改變人們對中國的看法。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這一事實,為中國贏得這些國家的好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蓋洛普調查的是民眾的意見,而非政府的立場。比如,目前在拉丁美洲,雖然公眾輿論強烈不認同美國的全球領導力,但一些拉丁美洲國家政府非常親美,比如巴西、厄瓜多爾和阿根廷這三國政府親府,這三國民眾對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凈支持率則均為負,分別為-14%、-21%和-46%。因此,輿論是一種壓力,但并非唯一的壓力。應牢記的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政府上臺前常常扮作人民的傾聽者,以人民代表自居,上臺后則經常忽略人民的呼聲。
中國在非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輿論斗爭中占了美國上風。考慮到美國在北美洲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在這一地區的認同感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超過美國的。結果尚不明朗的關鍵地區是拉丁美洲,中國在拉丁美洲的認同感占美國上風,是由于美國的凈不支持率太高,而中國的凈不支持率則較低。至于歐洲,美國和中國在這一地區的認同感都不怎么樣,但美國的不支持率高于中國。
最后,美國媒體宣稱“國際輿論不利于中國”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中國全球領導力支持率在所有受訪洲都超過美國,美國占據主導地位的北美洲和蓋洛普沒有給出單獨數據的澳大拉西亞除外。
當然,中國要國際輿論完全倒向自己還任重道遠。中國當前的全球領導力支持率占美國上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國際社會極端反感美國領導層。但從總體情況來看,中國無疑在國際輿論上漸占美國上風。
【羅思義新著】《別誤讀中國經濟》引言:世界經濟格局在變,發展格局也在變,而中國正在成為影響經濟發展趨勢的關鍵要素。此時此刻,中國進行著各種改革試驗:無論是黨中央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還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倡議,都彰顯出中國領導人正在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本書從經濟學的角度,以外國人的視角分析中國經濟成就達成的各項因素,多角度、深層次地細化研究中國經濟與世界其他經濟發展強國的發展指數,并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評價了中國經濟出現的新現象及重要話題,解析中國多項經濟戰略部署的階段進展與發展前景。本書跳出中國人的習慣性思維,分析中國經濟的新發展新成就,對于廣大讀者深化對中國經濟改革的理解,以及提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具有積極的導向意義。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于4月3日新財迷公眾號;來源:昆侖策網,轉自“人大重陽”)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