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當前美國正宣揚經濟基本面良好的輿論誤導各國,考察美國制造虛假輿論的一貫做法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系楊斌教授于2012年12月撰寫的上送研究報告,曾經獲中宣部領導的批示在《黨建》雜志上摘要公開發表,此后獲得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策信息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本文通過多方面考察揭露了美國經濟復蘇是虛假的,美國政府采取多方面手法夸大經濟增長和失業率下降,如蓄意低估通貨膨脹率以夸大經濟增長,將大量失業人口排除在勞動力市場之外以低估失業率等。2016年美國大選中民眾的憤怒情緒證實了經濟復蘇的虛假性,正如熱門候選人特朗普稱倘若美國官方的充分就業數據是真實的,就不會有如此大量的憤怒民眾前來參加他的競選集會。中國輿論界和有關方面更為重視美國官方的復蘇輿論,倘若楊斌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充分重視就能避免發生大股災。楊斌教授的新著《金融軟戰爭—當心股票、存款橫遭劫掠》,深入論述了如何運用借鑒偵探科學的獨特經濟研究方法,識破美國利用摻水統計數據誤導各國對經濟形勢的判斷。
美國經濟利好消息真假之辨
2012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美國不斷傳出一系列經濟利好消息,如就業人數出現大幅度增長,失業率多年來首次下降到8%以下,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回升,美國股市受利好消息鼓舞出現反彈,等等。關于美國經濟和就業形勢究竟如何?即使在美國國內也存在著較多的爭論。奧巴馬和羅姆尼曾舉行了數場競選辯論,他們在首場辯論中就談論了美國的就業問題,羅姆尼嘲弄了奧巴馬政府公布的就業數據,抨擊執政官方為競選故意人為將失業率壓低到8%以下,因為從未有任何總統面對8%的糟糕失業形勢連任。據美國媒體的民意調查,羅姆尼在這場辯論中處于上風有明顯優勢,能言善辯的奧巴馬則曾處于被動防守的地位。盡管羅姆尼被指責為偏袒富人,而且被公認為口才遜于奧巴馬,但是,美國民眾卻認同他對失業問題的批評,從側面顯示出美國就業形勢并不樂觀。
根據2012年10月5日美國勞工部發布的統計數據,9月份美國的就業人數增加了11.4萬人,失業率從8.1%下降到7.8%。實際上,就業人數的增長甚至不足以跟上人口規模增長的步伐,失業率的下降并非是由于就業人數的增長,而是由于未統計大量喪失尋找工作信心的失業者,他們被勞工部的統計方法人為排除在勞動力大軍之外。根據美國勞工部發布的報告稱,“9月份有2.5百萬人被當做邊緣勞動力被排除在外”,“這些人屬于需要并愿意接受工作機會,但是,調查的前一個月中未積極尋找工作,因而未將他們統計為失業人口”。換言之,有2.5百萬事實上正在失業的人口,被以技術性理由排除在失業大軍之外。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里格博士,曾擔任里根政府的助理財政部長,他指出深入考察美國勞工部公布統計數據,就會發現其中存在的破綻和的自相矛盾之處,如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據也承認,那種希望從事整日工作而被迫做小時工的人口,由于無法找到整日工作或工作時間被強行縮減,2012年9月份這類非自愿做小時工的人數上升了60萬人,遠遠超過了11.4萬的新增就業人數。[i]
至于所謂新增加的11.4萬工作機會,同以往一樣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的服務行業,收入較高的制造業工作機會縮減了1.6萬。從美國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還可發現更重要的破綻,如美國官方統計數據表明高收入的工作機會正不斷減少,依賴著政府食品卷救濟的貧困人口一直不斷增長,但不合情理的是似乎人們更愿意花錢外出就餐享受,導致餐館、酒吧的服務員這類低收入的工作多年來不斷增加。
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還暴露出一些破綻,如各州政府雖然財政困難并不斷壓縮教育支出,但與不斷涌現的公共學校裁減教師的消息相反,美國勞工部卻宣稱9月份公共教育領域就業人數增加;2012年8月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了0.6,折算成年率意味著出現了較嚴重的物價上漲,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出現了下降,但不合情理的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卻出現反彈;2012年底美國出現了搶購促銷商品熱潮,似乎表明美國的市場狀況出現了好轉,但事實上除了年底節日多的季節性因素之外,搶購促銷商品往往意味著人們的收入下降,被迫大量購買商店降價銷售的低質量商品。[ii]
美國的復蘇景象眼見亦不一定為實
2011年秋季,美國爆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震驚了世界,促使中國人認識到美國仍存在著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近來一些企業家、學者訪問美國歸來談觀感,稱美國經濟狀況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糟糕,現在正在出現一些明顯的復蘇跡象,如美國民眾似乎還在正常地消費、生活,百貨商店、餐館和娛樂設施似乎顯得繁榮依舊,一些基礎建設和房地產項目開始動工,有些美國人說自己比較順利地找到了工作,等等。
其實,人們感覺情況糟糕還是正常是相對而言的,尤其短期訪問者無法對美國深入進行長期觀察,然后對美國經濟過去和現在的狀況進行客觀的比較,而主要是依據各種信息來對比、調整預期和感覺。例如,從電視上看到占領華爾街運動中民眾慷慨激昂,抱怨失業、找工作難和債務負擔壓著喘不過氣來,就會覺得美國經濟情況糟糕給民眾造成很大痛苦,而訪問時接觸到許多人生活變化不大和商店、餐館人群熙攘,還有許多正在動工的基礎建設和各種房地產項目,就會覺得美國經濟狀況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糟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種感覺都反映了美國現實生活的不同真實側面,即使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甚至生產、消費出現大幅度下降,人們為生活也必須照常外出購物、就餐、娛樂、消費,2009年美國陷入較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時,房地產新開工的總量比2006年下降79%,當年人們仍然可看到有數十萬個新房地產項目破土動工,甚至企業大批裁員時也能看到許多企業雇傭新員工,盡管失業往往發生在高收入領域而就業發生在低收入領域。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人們甚至可以看到超出平時的繁榮景象,如電影等娛樂行業營業火爆并大幅度上漲,但據此推論經濟復蘇和繁榮降臨美國則是錯誤的,這僅僅是眾多失業游蕩的人們被迫以此來排解愁苦心情。
英國《觀察家報》的保羅·哈里斯曾撰文報道,越來越多美國人喪失信心放棄找工作導致長期失業惡化,官方統計將他們排除在外因而低估了失業嚴重程度,這樣的人有590多萬而且不斷擴大。近來美國大多數州政府陷入了嚴重財政危機,學校、圖書館、警察、公共交通等領域也紛紛裁員。支撐美國社會構架的中產階級變得支離破碎,整個國家分裂成了富人和窮人兩個部分。
保羅·哈里斯還這樣寫道:外來短期訪問者雖然能親身接觸到美國的普通民眾,但難以發現問題因為人們不愿對陌生人傾訴內心愁苦。短期訪問美國走馬觀花似乎一切照常,深入接觸社會各階層才能體會危機沖擊巨大,特別是感受到中產階級長期失業后的深深憤怒,他們喪失了社會歸屬感和原來的美國夢,仿佛面對著債務不斷堆積的無底深淵。美國共和黨人將長期失業的人視為逃避工作的懶人,但許多長期失業的人卻感到這是詆毀人格的富人偏見,不少失業中產階級稱甚至無法找到一份艱苦體力工作。
美國的安·斯特勞斯曾在企業從事35年公共關系工作,她稱“找工作是我有生以來干的最努力的工作”,但糟糕的就業形勢使她無法如愿以償。美國紐約長期從事電影制作編輯工作的唐娜·法耶拉,稱失業吞噬了她的自我認同感,使她感到生活的迷失和毫無價值。有一些中國學者稱西方失業者的生活待遇比中國部長更好,這是看到西方將少數接受失業救濟者作為展示櫥窗,沒有深入考察美國長期失業者生活痛苦的膚淺見解。[iii]
美國復蘇輿論背后的特殊利益驅動
美國政府低估失業率可獲多方面政治、經濟好處,諸如有利于配合奧巴馬競選總統的宣傳,還有利于華爾街炒作、推高股市泡沫獲取投機暴利等。2012年8月以來美國經濟顯露了諸多頹勢,如耐用品訂單出現了大幅度下降,許多州的制造業指數下降到了衰退水平,美聯儲公布家庭平均擁有財富倒退了20年等,但是,美國官方出于種種目的還是大肆宣揚少數利好消息,如失業率多年來首次下降到8%以下;在美聯儲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刺激下,美國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反彈;美國股市和消費者信心也相繼出現反彈等。
美國官方和財團操控的主流媒體宣揚的利好消息,雖然可能是人為扭曲的統計數據或泡沫性復蘇假象,但卻有利于華爾街壟斷財團設置新的資產泡沫陷阱,麻痹人們忽視當前的經濟風險隱患并參與金融投機,有利于華爾街在經濟動蕩前夕設局做空市場并謀取暴利,如媒體熱炒失業率出人預料的下降刺激了投資者信心,沖淡了4月份以來美國股市跌去年初上漲的教訓,以引誘投資者再次落入華爾街炒作新一輪的股市泡沫陷阱。
美國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2012年6月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今天美國人的中位數收入低于十五年前的水平,全職男性勞動者的中位數收入甚至低于四十年前的水平”。從2009年至2012年的四年多來,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每年都曾宣揚經濟強勁復蘇的輿論,倘若美國官方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數據是真實可靠的,美國民眾的收入和財產即使尚未充分恢復,也不至于發生倒退到數十年前的災難。
從2009年6月起,美國官方就正式宣布進入了經濟復蘇階段,此后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不斷增長而沒有再陷衰退,但是,現在人們談論是否存在明顯的復蘇跡象本身,就說明存在著很大問題并讓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懷疑。倘若復蘇是真實的為何未從嫩芽長成參天大樹?為何未能像二戰后的正常復蘇一樣消除失業現象?為何因存在長期失業的頑疾而連續推出了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為何美國經濟持續增長而民眾實際收入卻倒退了十五年?
美國著名的統計專家約翰·威廉姆斯,長期跟蹤研究美國官方統計數據的問題,他指出近年來美國經濟從未進入復蘇的階段,美國官方高估經濟增長的辦法是低估通貨膨脹,這樣既掩蓋了經濟衰退又淡化了通貨膨脹問題,倘若沿用克林頓政府時期處理通貨膨脹的統計方法,經重新計算就會發現近年來美國陷入了“停滯膨脹”,當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為6%左右,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2%左右。他指出除了美國官方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即使是在官方公布的任何其它經濟指標系列中,如制造業指數、就業、房地產價格、能源消費等等,都沒有發現正常復蘇中應有的持續增長趨勢,而是僅有斷斷續續的時而衰落和時而反彈現象,一旦出現短期反彈就會被官方和媒體大肆宣揚,誤導人們形成美國經濟正在強勁復蘇的錯誤印象。[iv]
2013年美國“財政懸崖”與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危險
2012年8月27日,美國的一家著名民間金融與市場研究機構,公布的一項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看法的調查頗有啟迪,調查對象包括兩萬多名關注財經問題的美國民眾,涉及近來美國政界和媒體熱議的“財政懸崖”的影響,即將在2013年1月1日生效的財政緊縮措施,大幅度增稅、削減財政開支額度高達1.6萬億美元。關于財政懸崖是否會帶來像2007-9年危機那樣的經濟沖擊,只有8.7%受訪者認為不會,16.5%的受訪者認為將會帶來同樣嚴重的沖擊,74.8%的受訪者認為將會帶來更為嚴重的沖擊。
美國面臨的“財政懸崖”上埋放的一個重磅炸彈,是從2013年1月1日起財政開支將連續九年每年削減一千億美元。明年新年開始的削減開支將波及一系列重要領域,包括國防開支、社會救濟保障、各種公共服務、扶植農業的補貼、學生貸款等等。削減社會救濟保障、醫療及各種公共服務開支高達五百五十多億美元,占全部削減財政開支方案的58%左右。大批政府公務員懷著恐怖心情關注著削減公共開支,因為他們維系生存的收入將隨著削減公共項目而消失。涉及公共項目領域的大批私營企業,也會因削減公共項目開支而瀕臨財務破產的邊緣。根據美國喬治梅森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削減政府開支將導致整個經濟減少兩百萬個工作崗位。[v]
2013年新年的財政開支自動削減方案生效以后,美國的國防工業將削減五百四十七億美元,占全部削減開支方案的42.6%。美國軍工財團雖然擁有強大的政治游說團體,但是,共和、民主兩黨的政客都不敢公開偏袒軍工財團,因為那樣將削減財政開支集中于社會救濟保障等領域,就會暴露他們和財團的聯系并失去選民,兩黨都不愿意承擔削減具體財政開支項目的責任,只是爭吵不休卻無法就具體削減開支方案達成一致,最后只得出現了2013年新年所有領域自動削減開支的結果,軍火工業也像社會救濟保障等領域一樣承受了沉重的打擊。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警告削減國防開支將導致失業率飆升,削減尚未生效前成千上萬的國防工業從業人員就已接到解雇通知。著名軍火公司洛克馬丁希德公司宣稱,其十萬名員工中有很大一部分將被解雇。美國大蕭條時期是依靠擴大軍工雇員增加就業,但現在美國的失業狀況幾乎與大蕭條時期同樣嚴重,但是,美國的財政自動削減方案將導致大批解雇國防工業雇員,同時還將導致與軍工相關的民用工業也大批破產裁員。
國際金融寡頭利用反恐戰爭為借口大幅度增加軍事開支,用納稅人的金錢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私人軍工情報綜合體。根據《華盛頓郵報》披露的令人震驚的報告,有高達一百二十萬家私人承包商為這一綜合體工作。當前美國有那么多擁有巨大權勢和既得利益的私人公司,一旦削減國防安全開支威脅到了其生存,不難想象利益可能驅使它們千方百計制造國際緊張局勢,以便為發動軍工復合體獲利豐厚的軍事沖突提供借口。戰爭對私人軍工情報綜合體來說是獲利豐厚的生意,財源滾滾提供了戰爭機器持續不斷運轉的動力和潤滑劑。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將軍在即將卸任總統時,曾警告軍事工業復合體被不恰當地賦予了過大權力,由此存在著濫用權力可能誘發災難性戰爭悲劇的危險。當前美國的私人軍工復合體已變得更為龐大、今非昔比,艾森豪威爾前總統曾警告的災難性戰爭悲劇危險也隨之急劇擴大。[vi]
這就意味著2013年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很可能發生出人預料的突發事件誘發劇烈動蕩甚至戰爭危險。無論是中東的敘利亞、伊朗還是中國東海、南海地區,國際緊張局勢都有可能進一步升溫、加劇,美國都會繼續推行挑撥、聯合日本、菲律賓等國,采取更加挑釁性的姿態來遏制中國發展。美國還會千方百計發動更猛烈的經濟金融戰爭攻勢,進一步加劇歐元區的危機來緩解自身危機,通過向全球各國輸出經濟金融動蕩來轉嫁危機損失,很可能利用第三輪量化寬松誘發全球通貨膨脹和政治動蕩,特別是企圖從經濟金融領域來撕破搞垮中國的突破口,加強施壓匯率自由化和誤導國企、金融改革的輿論攻勢,這意味著2013年中國將在軟硬兩條戰線上面臨更大的挑戰。
2013年東海、南海爭端升級危險與中國應對策略
2012年11月2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在釣魚島問題上偏袒日本的法案條款,與前些時美國國務院表態希望避免事態升級并卷入中日爭端明顯不同,很大原因是美國的軍工壟斷財團面對“財政懸崖”的威脅,正急切采取近乎瘋狂的舉措制造國際緊張局勢并轉嫁危機,2013年甚至有可能制造出人預料的突發事件和戰爭危險,對此中國應有充分準備并制定妥善的應對策略。美國的參議員比國務院官僚更直接服務于特殊利益集團,更加不顧及暴露美國慫恿日本挑釁、遏制中國的意圖,特別是在財政危機沖擊、威脅到壟斷財團的根本經濟利益時,就會毫不猶豫動用政治、輿論、外交、軍事等上層建筑領域的政策杠桿,為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即壟斷財團的經濟利益服務。
日本在美國的慫恿、偏袒下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右傾化趨勢,自民黨的安倍晉三明確提出要突破和平憲法建立國防軍,采取強硬措施應對中國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的舉措。日本媒體報道自民黨有可能聯合極右翼政黨共同執政,甚至有可能任命極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擔任日本首相。特別令人擔憂的是,日本出現的右傾化和軍國主義化的危險傾向,明顯違反了民眾和企業界反對惡化中日關系的意愿,如日本媒體的多次民意調查曾表明,日本半數以上民眾反對政府的釣魚島國有化措施,反對安倍晉三提出要突破和平憲法建立國防軍的主張,但是,日本竟然不顧眾多民眾、企業意愿和中日之間的高度相互依賴,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并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需要,這顯示了2013年有可能出現出人預料的更危險動蕩局勢。盡管日本的右傾化和軍國主義化也威脅美國根本利益,但是,在美國特殊利益集團擁有操縱政治的支配權力的情況下,中國不能寄希望于美國明智地幫助控制日本的危險傾向,特別是在美國急需轉嫁經濟危機并遏制中國崛起的情況下,當年美國壟斷財團也曾愚蠢地暗中扶植希特勒上臺對付前蘇聯。
美國戰略重心重返亞太以來蓄意挑撥日本遏制中國,促使釣魚島爭端升級并給中日貿易造成了巨大傷害,2012年日本經濟已經出現連續兩季度的負增長,許多日本大型企業如豐田、松下、索尼陷入巨大虧損。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來說,日本的這些著名企業應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倘若它們能及早意識到釣魚島爭端升級將帶來的損失,就可能采取各種措施制衡美國和右翼政客的破壞行動,但是,普通民間企業往往不積極參與并影響政治,從而給美國挑撥、唆使少數右翼政客留下了空間。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富、服裝零售業巨頭柳井正在11月23日出版的《朝日周刊》談及釣魚島問題,公開表示釣魚島爭端導致中日關系如今的局面錯在日方,呼吁日本政府承認釣魚島主權爭議,同中國領導層展開坦率對話。針對一些日本右翼分子鼓動日本企業退出中國市場,柳井說,“放棄中國,將加速日本的沒落進程”。
倘若中國能及早意識到美國戰略重心重返亞太后,必然采取各種手段施加影響破壞中國與鄰國的關系,并及早通過政府、企業界、輿論界、學術界等各種渠道,提醒、勸說與中國有密切往來關系的日本各界同行,特別是說服與中國有緊密經貿聯系的日本著名大企業,采取堅決措施制止、抵消少數右翼政客的反華行為,就能避免或減少中日政治經濟關系出現巨大倒退,給中日雙方的企業界都造成巨大的經貿利益損失。今后中國應積極運用各種政治、經濟、外交、輿論等領域的杠桿,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打一場比拼“巧實力”博弈的人民戰爭,這樣才能維護中日企業界和廣大民眾的正當經濟利益,才能避免日本的軍國主義化再次給世界各國帶來災難。中國應意識到無論如何困難也必須開始著手這項工作,必須在“軟實力”領域打一場新型的持久人民戰爭,因為這樣做才能避免進一步的損失甚至戰爭危險,而且這一符合中日人民利益的事業終將贏得廣泛支持,最終戰勝美國壟斷財團的破壞中日和平發展環境的狹隘私利。
由于中國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的長期利益都是穩定、發展,而只有美國的動機是制造東海、南海的緊張局勢并轉嫁危機,因此,中國不應落入美國設置的陷阱并讓其戰略企圖得逞,還應讓有關國家利用制造沖突獲取美國好處的想法落空,使其明白從美國得到好處遠不如與中國合作共同促進地區穩定發展。菲律賓著名華僑人士林智聰指出黃巖島爭端的熱度和特定的政治氣氛有關,在馬科斯總統之后,中菲南海領土爭端曾一度升溫。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合作戰勝了這次危機之后,東盟和中國就被經濟力捆綁在一起,南海爭端也平息下去。當前美歐經濟危機正不斷深化并推出量化寬松政策濫發貨幣,亞洲國家共同面對著出口萎縮和通貨膨脹加劇的困難,菲律賓甚至可能再次面臨像2008年危機時那樣的困境,因糧食價格暴漲出現民眾暴亂和政治動蕩。中國應揭露美國制造亞太地區動蕩轉嫁經濟危機損失的伎倆,表示愿意幫助周邊國家抵御全球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沖擊,利用有利時機促使亞洲國家再次聯合起來共同抵御美歐危機,為識破美國的挑撥伎倆并恢復共同合作的良好氣氛創造條件。
菲律賓阿基諾總統的祖輩有中國的血統,曾到中國尋根并表示希望發展中菲友好關系。從他驟然改變了立場并采取極端的挑釁中國做法,甚至編造中國船只沖撞菲律賓漁船并造成人員傷亡的謊言,就可看出美國為遏制中國采取了布熱津斯基所說的“智能帝國主義”手法,暗中實施拉攏收買別國高官以培育戰略性腐敗的違法做法,這樣才能促使阿基諾總統拋棄菲律賓的長遠發展利益與中國為敵,中國應鼓勵受到菲律賓反華活動傷害的菲律賓商界和華僑,揭露菲律賓政府破壞中菲友好關系背后隱藏的戰略性腐敗。倘若菲律賓商界和華僑能發現并揭露出類似陳水扁的腐敗事實,就能有力打擊菲律賓反華政客迎合美國出賣本國長遠利益的行為。
中國應積極促成建立各種地區性經濟合作機制、組織,促進相關各國在金融、貿易、能源、旅游、漁業等領域的合作,并且鼓勵中國大型國企向相關國家靈活提供經濟、技術援助,將各國曾經廣泛認同的“擱置爭端、共同開發”落實到實處,這樣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經濟利益凝聚力彌合各國分歧,讓周邊國家明白與中國合作的好處遠遠超過美國的經濟誘餌,從而抵御、制衡美國利用經濟利益引誘菲律賓等國制造南海爭端。中國應勸說菲律賓等國警惕美國為自身利益隨時可能拋棄戰略盟友,如輸出通貨膨脹和顏色革命并制造類似中東地區的政局動蕩。美國為了轉嫁危機制造國際動蕩不利于地區穩定和各國的長遠利益,美國還將面臨著更嚴重的經濟危機并無法支持各國的長期發展,日益強大的中國才能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更多的合作發展機遇。
中國如何應對美歐爆發更大經濟動蕩的危險
當前歐美金融動蕩沖擊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下,中國迫切需要眾多國有企業相互配合采取反周期措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宏觀穩定和社會穩定功能,任何以微觀效率為借口出售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行為,都可能產生加劇全球經濟動蕩沖擊并危害社會穩定的宏觀負面效應。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刺激經濟必須依靠民間資本,但是,民間私人資本實際上屬于敏感的跟進資本,經濟繁榮時可能導致過度投資、投機活動,而經濟危機導致需求萎縮時則紛紛撤退加劇蕭條。
當前歐美隨時可能爆發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金融風暴,中國不能再次沿用財政擴張和天量信貸的刺激辦法,而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國有企業的優越性,這樣才能促使宏觀調控準確地落實到微觀層面,避免籠統的刺激政策引發通貨膨脹和房地產泡沫等弊端。國有企業能從國民經濟的大局出發,積極配合政府實施計劃調節和宏觀調控,共同采取反經濟周期的產業投資和生產經營措施,而不是單純裁員、撤資、逃避虧損等,這樣才能彌補對歐美出口減少造成的需求萎縮,抵御國際經濟危機沖擊形成乘數擴大的連鎖反應。
2012年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比2011年大幅度減少,這樣可能加劇全球經濟動蕩與房地產泡沫破裂共振危險,難以抵消出口需求驟減與房地產市場萎縮引發的連鎖反應,特別是對就業、銀行和眾多重要產業的沖擊。當前,中國政府應有計劃啟動大規模保障性住宅建設投資,彌補當前美歐經濟不振造成的出口增速下降,防止房地產泡沫破裂與國際經濟動蕩沖擊產生共振,導致宏觀失衡引發經濟危機并影響社會穩定。
中國應試點讓社會公眾直接參與宏觀刺激計劃的具體制訂,促使刺激經濟的建設資金投入更為實惠的改善民生項目,如大量興建面向90%民眾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極大擴大安居工程規模并實現廣大民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加強農村落后地區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確保城市物價穩定的肉禽、蔬菜副食供應、流通體系,等等。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制訂宏觀經濟規劃有多方面益處,有利于建立民眾直接“點宏觀大菜”的社會主義實惠民主。委內瑞拉在實踐21世紀的拉美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政府制訂刺激經濟計劃就廣泛征求、反映了民眾意愿,如完成了相當于中國六千萬套規模的保障性住宅的建設計劃,查韋斯在全球危機爆發后的三年中民眾支持率上升了50%,與奧巴馬總統的民眾支持率在危機爆發后下降了50%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試點民眾直接參與制定政府的經濟發展計劃,有利于確保投資方向和項目是廣大民眾真正迫切需要的,有利于防止倉促應對外來經濟沖擊而盲目投資、浪費資源,避免倉促大量投資高速鐵路的硬件設備,而管理經驗跟不上釀成重大事故的教訓;有利于防止政府計劃過于集中弊端并將其建立在經濟民主基礎上,有利于防止金融、房地產利益集團利用籠統的寬松貨幣政策,加劇房地產投機和價格暴漲損害廣大民眾的利益,刺激股市、樓市泡沫膨脹誘發新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風險。
當前美歐金融動蕩加大了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風險,中國應采取更為科學、民主的辦法來應對新一輪沖擊危險,防止倉促投資、天量信貸、高鐵事故、房地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等教訓重演。高科研開發不會形成過剩產能和閑置公用設施,消耗財力遠遠低于金融房地產投機和生產重復建設。科研開發投資有振興國民經濟的宏觀意義,軍工重大科技進步也能帶動民用產業發展,產生輻射作用催生新興產業并帶動新的投資熱潮,形成長期發展動力推動經濟走出疲軟低谷。
為緩解許多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過度競爭,中國應將大量閑置企業、車間改造成科研開發基地,加強關鍵性領域的科研開發推動產業升級,以較少成本將現有科研開發規模擴大數倍,提供大量高質量就業機會利用寶貴知識人才,減少企業裁減技術人員造成的人才浪費,同時能充分利用大量閑置設備和消化過剩的消費品,加強新國防裝備、新產品、新能源、新材料的開發力度,以跨越式科技進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好應對全球經濟動蕩。
[i] Dr. Paul Craig Roberts:“Another Phony US Employment Report”,Oct.25,2012, (http://www.globalresearch.ca/another-phony-us-employment-report-spiralling-number-of-involuntary-partime-workers/5307350)
[ii] 楊斌:《1%超級富豪掠奪99%全球民眾的金融戰爭》,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專著,2012年12月。
[iii] 楊斌:《1%超級富豪掠奪99%全球民眾的金融戰爭》,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專著,2012年12月。
[iv] Dr. Paul Craig Roberts:“The Virtual Economic Recovery”,Oct.30,2012, (http://www.globalresearch.ca/the-virtual-economic-recovery/5310073
[v]MartinD.Weissz:“How to Survive America’s Great Fiscal Cliff”, August 27, 2012, http://www.moneyandmarkets.com/how-to-survive-americas-great-fiscal-cliff-50357
[vi] David DeGraw: “The Road to World War III” , September 28, 2010, http://www.globalresearch.ca/index.php?context=va&aid=21221
相關閱讀一:
2008年金融危機迄今已過十年。過去數十年間,西方世界約十年爆發一次金融危機(1987年、1998年、2008年),按照這一“周期”計算,在今后一兩年時間內,美國是否會再次出現金融危機?這是很多人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1月3日,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刊發文章,認為美國及西方世界的金融資本正在蓄意制造新的危機,美國股市等金融市場的近期波動必將在2019年至2020年升級為全面金融危機,特朗普將成為這場危機的“替罪羊”。
其觀點概要如下:
1.西方世界存在超越國界的、操控龐大資本的利益集團,可深度影響甚至操控多國央行決策。
2.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十年間,這一資本利益集團推動多國央行長期、主動“放水”,造成美國出現大量缺乏生存能力、僅靠廉價資金輸血的“僵尸公司”。一旦西方主要國家央行普遍加息,資金成本上升,此類企業將難以為繼。
3.想要引發此次危機的正是印鈔機的所有者——美聯儲的主要股東,具體計劃是:“印鈔機主人”先是拼命印錢,推動經濟增長,創造新資產。然后突然間減少貨幣供應,引發危機并導致市場資產大幅貶值、企業破產增加。最后,“印鈔機主人”以廉價收購各類資產,并啟動新一輪經濟周期——貨幣供給再次增加,為下一次掠奪創造條件。
4.在此背景下,近來美聯儲不顧特朗普的反對而加息,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亦在同步加息,說明國際資本已在此輪動作中協調一致。
4.美國股市近期大幅下跌,實質上說明了市場對此的認知與預期。
5.如同威爾遜時代之后的歷任美國總統一樣,特朗普無法控制美聯儲,也無法避免危機的到來。
6.特朗普將成為此次危機的“替罪羊”。
原文篇幅約30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全文編譯如下: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1月3日發表題為《金融市場的技術調整必將轉變為全球危機》的文章認為,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寡頭故意制造世界危機,在國際金融界的游戲規始終沒變的情況下,金融危機的風險將再次籠罩全球。
已經到來的2019年是全球金融危機(2007年至2009年)結束10周年。以20世紀的標準來看,這段“平靜期”的持續時間是創紀錄的。美國政府前不久表示,國內經濟已經增長了117個月。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美國將在今年3月慶祝經濟10年連升。不過,美國可能堅持不到10周年紀念日了。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標志性事件。
太多跡象表明,金融危機或先一步籠罩全球。一些專家表示,這不是什么新危機,而是上次危機的第二浪。2007年至2009年的危機是局部性的,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世界經濟失衡狀況,把它趕進了地下室。
危機的暴風雨似乎已經過去,但天空并未放晴。雷聲再次響起,只是2018年暴雨暫未來襲。這或許是因為歐洲央行的“量化寬松”牌印鈔機還在繼續工作,日本央行也是如此。兩家央行都維持了存款負利率。也就是說,做了通常在克服危機的緊要關頭才會做的事。然而,它們這么做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了。10年來,世界主要央行首次向全球經濟提供了海量便宜、甚至是免費的貨幣。
資本主義變得很奇怪。把它稱為“貨幣社會主義”更為正確,與央行有關系的投機分子從中受益。他們用天上掉下來的錢繼續著自己心愛的事業——在金融市場吹泡泡(還有一部分在不動產市場)。金融市場定期發生價格和指數大跌,讓所有人驚出一身冷汗。但沒過多久,它們又止跌回升。用專業人士的話說,這種下跌屬于市場的技術調整。
此類調整是金融、商品、不動產市場的特點。它從生產過剩危機誕生之日起(1825年英國發生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1857年發生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就伴隨著資本主義。但調整不是危機,只是短期的失衡糾正。然而,任何技術調整都可能演變為生產指數和資產價格暴跌(不是下跌幾個百分點,而是幾十個甚至更多)的全面危機。
自2007年至2009年的危機結束以來,美國金融市場發生的技術調整不可勝數(下跌0.1%也算調整,也有人以跌幅不小于1%為標準)。但2019年前夕開始的調整是近來未曾見過的。
2018年12月3日至24日,美國主要股指(道瓊斯、標普500、納斯達克)下跌15%-16%,刷新了2017年的最低點。美國股市如此嚴重的單月下跌只在上世紀30年代初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肆虐時才發生過。
▲美國紐約證交所。美股持續收跌加重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情緒。(視覺中國)
2018年12月,歐洲和亞洲股市也出現了類似走勢。所有人已經準備好迎接“技術調整”演變為危機,但在此之后,鐘擺卻回頭了,指數開始反彈。
12月19日,美聯儲在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決定加息25個基點(至2.25%-2.5%區間)。這激起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盛怒。特朗普認為,加息會給他的美國經濟振興計劃增加難度,并引發危機。
彭博新聞社12月23日報道,特朗普表示不排除替換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的可能。不久后美國媒體又說,他正在考慮替換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現在熱議的新版本是:特朗普沒說要辭退誰,一切都是記者的臆想,或許還是有人授意的。白宮新聞處否認了有關辭退的傳聞,并證實兩名官員仍然在任。于是,市場開始回暖。
盡管如此,12月的“技術調整”仍然讓人警惕。如果說僅憑彭博社的幾篇報道就能引發如此深度的下跌,那么市場顯然已經嚴重過熱了。只要愿意,就可以再發起一輪連環信息攻勢,引發這種“技術調整”,并演變成危機。
比較兩個市場指標就可以判斷市場是否過熱。一是公司股價和市值,二是公司年利潤。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看股市的龍頭老大——亞馬遜公司。
前不久,它的市值曾達到1萬億美元,經過一段下跌之后,現維持在8000億美元左右,但仍然是其年利潤的138倍多。不久之前,有人認為它的市值還能再翻10至15倍。
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不僅不掙錢,反而還虧損,但它的市值仍然超過500億美元。
▲特斯拉至今仍未盈利,但是其市值仍然超過500億美元。(視覺中國)
在“貨幣社會主義”條件下,美國涌現出大量沒有生存能力、僅靠廉價貸款輸血的“僵尸公司”。如果資金成本繼續上升,它們的下場是可怕的。
美聯儲提升關鍵利率乍一看來頗為奇怪。同時,它還開始清理這幾年在“量化寬松”計劃內購入的證券頭寸。危機前,美聯儲的資產維持在8000億美元水平。2014年10月最新一輪“量化寬松”完成后,其資產膨脹到4.5萬億美元。大約1年后,美聯儲開始清理證券頭寸,拋售國債和抵押債,即回收流動性。現在平均每月回收500億美元。拋售債券的效果和加息是一樣的。在美國,經商變得困難,資金開始稀缺,爆發全面危機的風險在上升。
毫無疑問,鮑威爾和姆努欽都比特朗普更清楚加息的危險。但鮑威爾卻意味深長地說,國家正在形成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風險降低、需求增加等等。也就是說,加息是“有科學依據”的決定。也罷,美聯儲主席本來就只能說些陳詞濫調,甚至是蠢話。但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是可以說心里話的。他敲響了金融市場崩潰的警鐘,呼吁全球投資者“為最壞情況作準備”。2018年8月,英國羅斯柴爾德投資信托公司主席雅各布·羅斯柴爾德也表達了對危機的擔憂。他說:“低利率和量化寬松的時代即將結束,這給戰后經濟秩序和安全帶來了風險。”
美國《時代》周刊采訪的半數以上專家承認,危機可能在2019年爆發。其他專家也認為危機不可避免,只是把時間改為2020年。
不管聽起來多么荒謬,想要引發危機的正是印鈔機的所有者——美聯儲的主要股東,其中包括姆努欽曾經供職的高盛集團。算法早已做好。印鈔機主人先拼命印錢,讓經濟增長,創造新資產。然后突然間減少貨幣引發危機。破產隨之開始,資產成倍貶值。最后,印鈔機主人再購回廉價的資產。在此之后,新經濟周期啟動,貨幣供給再次增加,為下一次掠奪創造條件。順便說一句,1929年引發紐約證券交易所恐慌的正是美聯儲。
▲高盛集團
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寡頭故意制造世界危機,因為美聯儲的危險行為剛好與其他主要央行同步。比如,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也是高盛集團出身)表示,歐元區正在收攏量化寬松計劃,新的一年不會再有寬松。10年來一直把基準利率維持在0.25%的英國央行也出人意料地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8月先后將利率提升至0.5%和0.75%。
近10年來,所有主要經濟主體——國家、企業、家庭都在享用廉價資金,增加杠桿。美國所有經濟部門的債務總量已接近GDP的300%。歐洲和中國也是如此。資金成本提高將導致清償各種債務(國債、公司債、個人債)的費用增加。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收緊貨幣信貸政策必將引起所有經濟部門的債務違約。
上次金融危機結束以來,國際金融界的游戲規則始終沒變。這個規則就是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共識之一是不得限制跨境資本流動。因此,危機一旦在美國(或者歐洲)爆發,它將如燎原之火一般蔓延至全世界。而且,沒有人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場世界金融火災。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可能淪為替罪羊。他想作為重振美國經濟的總統青史留名,卻可能作為引發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被載入史冊。這場危機一旦爆發,其規模將不遜于1929年的危機。
▲特朗普
然而,特朗普的歷史作用是有所夸大的。從伍德羅·威爾遜開始,美國總統已經失去了統治國家的能力,因為他在1913年12月23日簽署了《聯邦儲備法》。
威爾遜很久之后才承認:“我是最不幸的人。我無意之中摧毀了自己的國家……我們是文明世界里最優柔寡斷、最受人制約和控制的政府。我們不再是表達人民意志的政府,不再是多數人選出的政府,而是被一小撮人控制的政府。”
【本文原載于“參考消息”】
相關閱讀二:
美聯儲:近半人都拿不出400美元 經歷左手進右手出留不住錢的尷尬
雖然,在過去半個世紀里,美國經濟創造了巨大財富,近年來,美國在許多方面似乎已開始復蘇。比如,當前正值美國失業率位于4%的20年來低位,最近的就業市場也對低收入工人更為有利,然而,所有這些好消息都掩蓋了一個更大的事實:
圖片來源REUTERS
并不是所有美國人都從中分到了一杯羹,比如,據CareerBuilder就業網站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有78%的美國全職工作者承認自己把月工資花的一分得了不剩;超過81%的女性和75%的男性均透露每月都經歷“左手進右手出”留不住錢的尷尬。
據美國QUARTZ財經網站近日報道,雖然,2008年的金融危機摧毀了許多美國家庭,但就財富而言,今天美國最貧窮家庭的情況比2007年要糟糕得多,從更長時間看,事實上,這些家庭的情況并不比1971年時更好。相比之下,正如下圖數據所示,美國家庭中較貧窮的那一半2016年的平均財富約為2007年時的一半,因較貧窮的家庭通常會投資房地產和其他固定資產,相對,投入股市的錢很少甚至沒有。因此,危機后的復蘇沒有這些家庭的份。
City-journal網站對此稱,這實際上,反映出一個難題,那就是雖然美國經濟當前運行良好,但在很大程度上卻依賴于美國人借貸太多、太快,并且利率過低,從而帶來另一個實際存在的風險,因為,正常利率會扼殺這種由債務推動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繁榮。
事實上,我們多次提及,美國在2008年債務危機之后的十年里,仍然沒有擺脫對借貸的依賴,靠債務來驅動經濟發展,也就是說,美國對這一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這在美國聯邦預算委員高級政策主管馬克·戈德魏看來就是:“預算案顯示,美國已永久性進入一個萬億美元赤字白條時代”,而美國21萬億美元的債務始終是壓著美國經濟和美國人身上的陰影,而且,目前這個數字還在不斷膨脹中......
對此,紐約牛津經濟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的美國宏觀經濟學主管Gregory Daco表示,美國經濟增長“接近高峰”,勢頭將“從此冷卻下來”,即將展開的邏輯很簡單。比如,目前,大多數美國年輕人卻正在陷入信用債務囹圄。比如,Apartment List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此次至少調查了1.3萬名出生在1982至2000年的年輕人),“40%的年輕人在日常開銷上接受父母的幫助,包括支付首付款、房租、育兒費、電話費、汽車費、搬家費用或失業后維持生活的錢。
與此同時,720 Global公司的創始人Michael Lebowitz也表示,“大多數美國消費者,尤其是處于底層的80%的人群,已經把能借的錢都借了,未來這些債務的償還壓力將像一條濕毛巾一樣,拖累著美國經濟增長和家庭財富的積累。”,事實上,我們也多次強調,目前,美國很多人過著欠債上癮的生活,我們根據5月23日美聯儲發布的關于美國家庭經濟狀況的最新報告(2017年11至12月對超過12000人進行調研)發現,“有40%的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現金來急用,或者需要借錢或賣東西才行”。
圖片來源CNBC
對此,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警告稱,雖然,就業率的上升正在轉化為財務狀況的改善,但并非適用于所有人。而據美國Business insider報道,目前有57%美國人的儲蓄還不到1000美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的信用卡債務總額已經達到了1.021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為了償還高額的債務,目前,超4400萬美國人在做兼職工作。
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在上個月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采訪時說,“美國人口在老化,勞動力增長會放緩,經濟也會放緩,另外在美國,如果出生在收入較低的階層,走入中上層的幾率比其他很多國家低”,我們注意到,他甚至用了少有的語氣警告道:“中產階級中位收入過去40到50年增長停滯”,鮑威爾對NPR記者坦言,這些問題就是讓他夜不能寐的的原因。(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