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一刻,我們等了太久,卻遠遠沒有受到該有的矚目。
作者:冰山
昨天(1月3日),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國內遲遲沒有動靜,國外卻早已沸騰。
因為中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突破——登上月球背面,而且是月面距離最遠的南極-艾特肯盆地。
探索太空的歷史上有幾個第一次,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第一次在太空漫步,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次建立一座空間站,但這些都是歐美發達國家,準確地說是美國和前蘇聯的成果,如今這個第一次屬于中國。
由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A點的影像圖。來源:國家航天局
但是最先振奮的不是國人,反而是外國人,他們蹲守在直播前,刷新著中國官方平臺的消息,并在第一時間發出消息。
1
嫦娥四號在北京時間10點26分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與硬著陸相對,硬著陸是指航天器不經減速控制而以高速度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體表面上,軟著陸是指航天器經專門減速裝置減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著陸的著陸方式)。
但是官方的消息卻是在中午12點,通過新聞30分發布,隨之各大官方社交平臺開始發布消息。
而在這中間,國外焦急等著消息的同志一直不停地發問,怎么樣了,成功了沒有……
看到一些小道消息,他們也開始轉載,內心忐忑卻又止不住地雀躍。
比如這位外國友人Andrew Jones,從1月1日起就開始不斷刷新相關信息,到了1月3日他已經到了“癲狂”狀態。
因為他得到的消息是大概在北京時間9點就會發射。
在這之前他還準備了很多關于嫦娥四號如何著落的資料,就等著最后一刻謎底揭曉。
可能覺得通過國外的社交平臺太慢了,他自己又進入了中國國內的社交平臺,并開始發布一條條的“小道消息”。
然后他就開始疑惑了,因為中國的社交平臺可以說是“風平浪靜”。
他先是做了猜測,中國官方是不是關閉了媒體通道,只有新華社發布了,民間媒體才能發布。
然后繼續發布著消息,終于在自己發了十幾條相關信息之后,他又發現了一個發射時間,這個時候他已經從1月2日來到了1月3日。
然后他又從社交平臺轉移到了中央臺的新聞直播,本想獲得具體的發射時間,結果他只看到了不斷報道的“英國脫歐”問題。
毫無辦法的他只能進行祈禱。
祈禱也沒有用了,他就開始發表情包表示內心很憂桑。
太委屈……
終于他看到了一個振奮的消息,有人表示已經發射成功,但是依然沒有官方消息。雖然在獲取信息上出現了很多雜音,但是現在既然有人說發射成功了,說明還是有一點相關消息放出來,那就再等等,雖然現在是凌晨該準備休息了。
然而有什么辦法呢,繼續等,不信等不到了。
刷他的推文,能夠明顯感覺到他無奈又不甘心的小情緒。
猜測其內心淚語,“為什么你們都在關注英國脫歐、改革開放,都不關心我那嫦娥四號著陸,哭唧唧”
終于他等到了官方消息。
北京時間中午12點,《新聞30分》發布了這一重要消息,得到這一消息的外國網友彼此分享著喜悅。
而像Andrew Jones一樣焦急地追著嫦娥四號這顆“明星”的國外友人有很多,他們分享著嫦娥的故事傳說,還有人練了好長時間怎么讀這個“Chang’e”;
也表達著內心的不滿,“你們怎么能如此忽略嫦娥四號呢!!!”,還想趕緊準備一個專門播報嫦娥的外媒平臺。
而且不止是外國的民間人士關注,外國媒體也格外關注,中間還發生了小插曲,讓本已焦灼的外國人更加不安。
沒有等到官方消息,CNN就發布了嫦娥四號成功著落的消息,隨后里面附有的鏈接被刪除,著實尷尬。
等待消息的外國友人這下就更疑惑了(猜測已經有人開罵),但是官方也不解釋,沒辦法他們就自己開始互相安慰,繼續等著。
好不容易等到官方消息,剛開始是喜悅的,后來發現只有十幾秒報道,他們憤怒了!!!
為了安慰國外友人,中央國際平臺準備了一個視頻發布,才稍稍平息他們的怒火。
官方信息發布之后,NASA局長和美國“鋼鐵俠”馬斯克也立刻送上祝福。
NASA局長的推特:祝賀中國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首次完成的偉大壯舉!
馬斯克回復:祝賀!
2
與國外的熱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的冷清。
一些人還是外國朋友告知,才知道我們實現了如此重大的突破,更多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后,還是很懵,因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么一件事。確切地說2018年的發射任務,大部分民眾一點兒印象都沒有。
在微信搜索嫦娥四號,辦公室10個人,每個人2000好友的朋友圈,只有一個人提到了嫦娥四號,還是1月4日的,而且只是陳述性地描述“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很多人看完就忘了,還以為只是例行著陸。
網頁搜索 “嫦娥四號軟著陸”,出來的新聞都是最新的,時間超過24小時的只有寥寥幾個官媒。
微博搜索第一時間發布信息的,只有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航天集團等官方媒體,其他媒體更多的是在晚間甚至是剛剛才發布信息。
但其實嫦娥四號在2018年12月8日就已經成功發射,但在這期間,我們又接受到多少訊息?更多的是被明星八卦包裹,就連明星打嗝、胖了瘦了都能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生個孩子還能扯出儀式感。
人們不關注,是因為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不重要嗎?
不,相當重要,看看上面國外沸騰的局面就能知道。
自從上一次登陸月球,人類已經有50年未從涉足。
因為難度太大了,除了技術還涉及資金問題。
2011年,美國航天局進行了最后一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發展前途未卜。
前蘇聯登月計劃“怪獸”N-1 四射四敗,最后只好草草收場。
從1969年到2019年,這是人類第一次再度近距離接觸這顆陪伴了地球千萬年的星球,而且這一次我們還到達了月球背面。
為什么說到達月球背面是歷史性突破呢?
因為從上古時代至今,那一面都從未在地球上空露過臉,千百年來人類看到的月亮只有一面,我們稱之為正面。
用一個動圖來看會更加一目了然。
這不是說月球不進行自轉,而是因為月球被地球鎖定了,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其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導致從地球上看月球永遠是一面。而且只要月球一不安分(其實是地球自己不安分),地球馬上行使自己作為老大哥的管制權,這種權利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潮汐鎖定。
地球既繞太陽公轉,也進行自轉,但是自轉速度不是恒定的,時快時慢,這個時候月球就要根據老大哥的指示調整自己速度了,地球是怎么發布指令的,簡單來說直接靠力量,地球要是自轉加快了,就會通過引力讓月球的自轉速度減慢。
可能是地球偏愛月亮妹妹這一面吧,我們也就沒有機會見見月亮的另一面。
而這一次人類終于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并發回一系列圖片。
這個操作不是只發射一個飛行器就可以,還有前期的一整套的準備工作,就拿最近的準備工作——2018年5月21日發射中繼衛星“鵲橋”——來說吧。
“鵲橋”的含義,就如同傳說故事中作為牛郎和織女會面的通道,它連接的是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通信。因為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觀測到的數據無法穿透整個星球傳遞給地球,所以中間必須有一個中轉站。
月球背面比月球正面更難登陸,為什么我們不選擇正面呢?
難道是單純地實現這個第一次?
當然不是,怎會如此膚淺呢。
嫦娥四號降落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是目前認定的太陽系最大、作為古老的隕石撞擊坑,便于進一步研究星球起源。
而且月球背面因為星體的隔絕作用,受到的干擾小,在這里建設基地方便今后對于宇宙其他研究。
關于看不見的那一面月球,我們有很多自己的猜想,有說上面居住著外星人,有說有金字塔,有說那是納粹基地……就連美國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發來的第一照片也被人質疑是假的(沒辦法,誰讓沒有后續了)。
昨天嫦娥四號發來的月球背面第一張照片,雖然打破了幻想,卻也意味著無限可能。
為了這一刻,我們等得太久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建立月球基地。
說到這里,我們來回顧一下“探月計劃”:
1994年,確認探月計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04年,正式啟動“探月計劃”,并被稱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發射第一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運行一年多時間,按計劃于2009年成功撞月;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并獲得了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影像圖;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發射成功,運行12天后成功實現了軟著陸(成為自1976年以來第一個在月球軟著陸的天體),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
2014年10月22日,首次實施載人返回飛行試驗;
2018年5月21日,成功發射中繼衛星“鵲橋”,并進入地月引力平衡點;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實現在月背軟著陸。
從1994到2019,25年過去了,這個過程漫長而堅定,如今更是受到全球矚目。
造成“國外熱鬧國內冷清”的尷尬局面的是媒體的報道,他們選擇了自以為很有“流量”的明星。
3
官方消息發出后,熱搜榜上將消息置頂,但是實時榜連個影子都看不到,如果不點擊進入榜單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能夠及時發布信息的除了官方幾個媒體,其他媒體毫無動靜。
國外媒體爭相報道
都說民眾只關心明星八卦,但其實是因為我們只能看到這些,不談論這個又能說些什么呢。
與“嫦娥四號成功軟著陸月背”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年初鋼鐵俠發射Space X的盛況,國內不管是不是天文愛好者都在關注那次發射,并且瞬間引爆朋友圈,至今還能搜索到關于馬斯克的報道。
那是因為他們提前做了預熱,并且發布了奪人的概念視頻。
嫦娥四號著陸月背,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偉大壯舉,足以令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為中國航天事業驕傲和自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