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受限于工程規模,也只能滿足基本的軍事部署需求,防御能力遠無法與堅固的沿海軍事基地相提并論。
因為這些島礁的駐軍規模并不會太大并且相對孤立,因此易攻難守,美軍可以利用特種部隊、導彈、無人機等進攻手段對島礁發動進攻。
他認為:攻占解放軍在南海的軍事基地將相對容易并且能成為一個頗具政治意義的戰果,美軍能夠借此展示其與解放軍對抗的能力。
特別是向南海域內國家展示他們反對中國南海領土主張的能力,并且通過對南海軍事基地的控制限制中國海軍的活動空間。
確實就如這名美軍將領所言:南海的軍事基地是相對脆弱的,特別是在中國海軍實際將制海權從控制區域外推出去之前,南海的軍事基地作為控制區邊界的基點在軍事上比較脆弱。
假如說美軍愿意的話,南海相當一部分島礁實際上他們都可以嘗試去控制,中國南海有駐軍的島礁中,最靠南的東門礁距離海南海口市有1200公里的距離。
實際上處于解放軍海航的高效率支援范圍外,該地的防守已經算是比較薄弱了,再往南那些沒有駐軍的島嶼更加脆弱。
而且對美國而言,這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自2016年南海對峙認慫之后,美國在南海的話語權就此衰微了,從當時美國政府的反應來看,這一代美國精英并沒有應對這種失敗的經驗與辦法。
他們過早地、輕率地向中國施加戰爭威脅,將局面變成了“膽小鬼游戲”一樣的死局,然后主動認慫結束了對峙,其他國家會怎么看呢?
他們會很自然地將其理解為:美國并沒有準備好在南海與中國開戰,美國并沒有準備好使用自己的軍事力量從現實層面否定中國的南海主張,美國并沒有主動打破持續了50多年的這個現代東亞秩序的決心。
如果說美國能夠在沖突中控制南海相當一部分島礁,實際上哪怕僅僅是控制東門礁以南的數量廣泛且沒有駐軍的中國島礁。
這都是他們一個巨大的勝利,是相比2016年走到了更遠的地方,雖然最終結局還需要觀察,但美國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擁有更大的南海事務話語權,并且能借此向菲律賓提出升級版本的駐軍要求。
另一方面:控制了南海南部島礁,也就有能力將至今仍在馬六甲海峽的封鎖線前推,那個時候左右搖擺的新加坡肯定也會部分地搖擺其外交政策。
我相信,這一筆還算豐厚的政治收益已經足夠支撐他們對中國南海的軍事基地動心思了;并且確實如詹姆斯·馬蒂斯所言:美軍擁有攻占南海相當一部分島礁的能力,真正的問題在于:代價是什么?
中國南海軍事基地無論堅固還是脆弱,都可以確定一點:美軍的奪島軍事行動并不是海軍陸戰隊單方面能夠完成的,必須得到海軍正規航母及其艦載航空力量的直接支援。
兩棲攻擊艦上有限的固定翼戰機并不足以癱瘓解放軍島礁上的防空力量,也難以提供足夠登島作戰所需要的空中支援, 并且考慮到中國海軍可能出現的水面艦隊,至少需要派遣一個航母戰斗群去支援登島部隊、提供足夠的航空力量。
而正規航母是美海軍寶貴的戰力,特別是在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中,由于漫長的東海-南海戰線上大量美軍基地受到中國火箭軍的威脅,實際上航母戰斗群是美軍進攻矛頭的核心。
而一般來說,過去以及現在,即使是亞太地區美海軍兵力最為集中的時候他們也最多有三艘航母在太平洋活動,一般是中國東海一艘、南海一艘、還有一艘在夏威夷-關島一線。
這意味著即使美軍僅僅將目標作為南海上任意一個防守相對薄弱的有駐軍島嶼,他們都需要派出一個航母戰斗群給予支持,而與此同時,除非從其他戰區調集支援力量,否則在南海他們無法發動另一場進攻行動;
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南海軍事建設的目標:美軍必須調集至少一個航母戰斗群提供支持才能對島礁上的軍事基地構成威脅。
在這個時候這場軍事行動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他們本來的目的:原本僅僅是計劃以低成本軍事行動發動的佯攻,為了確保目標能夠實現卻必須不斷加碼投入寶貴的能夠支撐一個戰略方向的航母戰斗群,升級的結果導致佯攻最終變成了主攻。
而與此同時,解放軍并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理,當美軍的一個航母戰斗群配上一兩艘兩棲攻擊艦組成的混合艦隊出現在南海中南部海域時。
這也是一個殲滅美軍航母的絕佳機會,并且相比起對手,解放軍擁有“地利”,我們的目標僅僅是對手的航母,而對手的目標則是島礁與航母。
屆時從兩廣、海南島的軍用機場起飛的轟-6K戰機將掛載射程數百公里的大型空射反艦導彈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在海軍艦載戰斗機的護航下向美軍航母發動攻擊。
這個時候,我們損失的可能是島上的軍事基地,以及海軍航空兵的戰斗機和轟炸機,但對手可能損失的,就是他們寶貴的航空母艦了!這個交換無論如何都是我們賺的!
要知道,南海島礁上一座修建完成的軍事基地,就算被一個航母戰斗群的所有彈藥炸上幾遍,恢復重建所需要的時間不過一年半載,費用也就和一艘萬噸級的大型驅逐艦相似,而在重建期間基地仍然能發揮一些基本的軍隊部署的作用。
相比之下,建成一艘航母并且使其形成戰斗力的時間是三五年,耗費的資金按照美軍福特級航母的標準,是130億美元,其配套艦載機的價格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并且,航母直到具備戰斗力之前無法發揮任何作用;因此用固定的軍事基地交換掉對方寶貴的機動作戰力量,這是一筆無比劃算的買賣,而只要做成一筆這樣的交易,美軍在亞太海洋上的進攻能力就會折損至少四分之一!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有至少一艘航母的支援,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基地其實并不是那么的脆弱,它確實容易被癱瘓,容易被摧毀,但對手實現這個目標的成本可能會高到他們無法接受的程度。
結果就是南海的基地其實也沒那么脆弱,對手行動之前是需要好好掂量的。
并且我必須指出一點:在沒有絕對兵力優勢之前,想要依靠一支艦隊去攻擊對方擁有類似兵力構成的艦隊做支持、掩護的島嶼基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搞不好就是行動失敗,寶貴的航母被擊沉,歷史上的中途島戰役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占中國南海島礁的嘗試,到底要的是誰的命?玩不好的話,要的是他們自己的命啊!
所以詹姆斯·馬蒂斯會提出所謂的“海上游擊戰”,其實他們對此還是很清楚的,根本沒有想在解放軍航母存在于南海的時候來南海打架。
并沒有這個想法,“海上游擊隊”設想的核心,是依靠靈活部署的機動作戰力量抓住解放軍艦隊輪換的空隙突如其來的在南海發動進攻占領一座島嶼。
然后以此為支點與解放軍進行消耗戰,他們認為擁有優勢水面艦隊規模的美軍需要尋找一個機會來打消耗戰,需要創造一個打消耗戰的戰場,與中國海軍進行比例相似的交換。
而如果說中國海軍在南海有重兵的話,他們不會有任何行動,他們構思的是通過游擊戰創造出消耗戰的環境。
而這個游擊戰的機會,則直接指向的是中國未來在臺海可能的軍事行動。
因為很顯而易見的一點: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未來臺海干涉戰役的軍事準備,協助他們的日本自衛隊將擴大琉球群島的軍事基地。
在戰爭前夕,駐扎在日本本土軍事基地的美軍將機動部署到沖繩群島并尋求在戰時登陸臺灣島與解放軍正面交戰。
而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外部干涉力量,屆時中國海軍的航母戰斗群將組成一支“反干涉艦隊”前出至臺灣以東洋面阻擊美軍可能的干涉力量,那個時候中國海軍的大部分水面艦艇將集中于臺海周邊,南海地區則會進入軍事部署的空檔。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他們抓住南海軍事部署的空檔攻占部分島嶼,那么接下來一定會長期地占領這些島嶼,在事實上否定中國對南海島礁的領土主權。
這對于美國政府和軍隊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優勢的選項:在臺海與解放軍發生沖突的風險不小,而且還不好打,臺海是美軍獲勝可能性最小的一個戰場,實際上他們會不會干涉?以何種形式干涉?
是否會主動沖突到底?這些都是現在還不能下結論的,如果說那個時候美軍認為臺海一戰無獲勝可能,難道他們就要夾著尾巴打道回府嗎?
這樣做實在太丟人了:秩序中天朝上國的地位的美國面對一個親近自己的政權被剿滅卻什么都做不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實,果真如此的話,周邊國家的看法,秩序內是否會出現其他挑戰者?這些是他們不敢想象的。
但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在南海掀起爭端,開辟一個“第二戰場”。
然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攻擊臺海行動的解放軍,等中國收復臺灣控制臺灣后,他們又反過來在已經占領的南海島礁上賴著不走,這對于他們來說會是一個非常誘惑的選項。
特別是南海東部海域的島礁會面對比較嚴重的威脅,美軍雖然在臺海面臨很不利的局面,但駐菲律賓的美軍基地距離中沙群島普遍距離不到一千公里,距離黃巖島不到500公里。
在這一區域的軍事行動可以得到美國空軍的支援,相比起在臺海和解放軍死磕打一場勝算恐怕只有一成的敗仗,在態勢相對好很多的南海發動進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況且就算在南海的軍事行動無法對臺海戰事構成直接影響,就算臺灣島上的那個偽政權最終仍會被解放軍剿滅,但總比什么都不做好,如果說臺海上失敗了他們能在南海扳回一城,至少否定掉中國一項領土主張。
那么維持這個自1972年誕生至今運行五十年的國際秩序繼續運行下去也不是不可能,我想這才是所謂“海上游擊戰”的真實目的。
要應對這種可能性,中國需要更多航母,保證在臺海戰事開始的時候我們在南海至少還有一個航母戰斗群能夠威懾敵方,或者說,南海的軍事基地需要建設的更加穩固。
南海島礁上的軍事基地也必須具備較強的航空運作能力,并且考慮到駐菲美軍的航空力量能夠威脅到南海諸島,我們還需要在南海建立至少1-2個擁有大型軍用機場與完善防空作戰力量的軍事基地。
換而言之,南海基地群的建設至少是以對抗駐菲美軍基地群為目標的,而不應該滿足于目前配合南海艦隊對抗域外強敵的基本目標。